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玉米的外源染色体片段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玲 宋运淳 +3 位作者 宁顺斌 刘立华 谷明光 郭乐群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2期1264-1268,共5页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在稳定遗传的纯系 5 40及其与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杂交后代F1,即遗单 6号中 ,成功地鉴定了渗入其中的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ZeadiploperennisDoebley ,DP)的染色体片段。采用DAB (Di aminobenzidinetetrahyd...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在稳定遗传的纯系 5 40及其与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杂交后代F1,即遗单 6号中 ,成功地鉴定了渗入其中的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ZeadiploperennisDoebley ,DP)的染色体片段。采用DAB (Di aminobenzidinetetrahydrochloride)和荧光检出系统 ,二者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在纯系 5 40的第 1、2、5和 8号两条同源染色体长臂上均检出杂交信号 ,而仅在遗单 6号第 1、2和 8号染色体长臂上具有信号点。在纯系 5 40和遗单 6号中 ,第 1和 2号染色体上的信号点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十分一致。遗单 6号的第 8号染色体上的信号点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比纯系 5 40的小 ,并讨论了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组原位杂交 DP 外源染色质 鉴定
下载PDF
同工酶分析在鉴定小麦外源染色质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晓琴 陈佩度 刘大钧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6年第2期8-10,共3页
对同工酶的遗传基础及电泳检测方法、普通小麦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小麦外源种杂种衍生系的建立及外源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指出以同工酶标记作为小麦外源染色质标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标志酶... 对同工酶的遗传基础及电泳检测方法、普通小麦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小麦外源种杂种衍生系的建立及外源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指出以同工酶标记作为小麦外源染色质标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标志酶的选择、对照的设置及有关酶谱技术的正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染色质 鉴定 小麦 同功酶
下载PDF
小麦细胞分裂间期外源染色质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杰 朱至清 +5 位作者 杜立群 郭北海 石云素 唐顺学 李义文 贾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66-672,共7页
以野生种基因组DNA为探针,用荧光原位杂交研究了间期细胞核里黑麦、中间偃麦草、燕麦和簇毛麦染色体在普通小麦背景下的行为。易位的黑麦1RS染色体臂在间期表现为不连续的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代换和附加的1R染色体在间期却呈现点... 以野生种基因组DNA为探针,用荧光原位杂交研究了间期细胞核里黑麦、中间偃麦草、燕麦和簇毛麦染色体在普通小麦背景下的行为。易位的黑麦1RS染色体臂在间期表现为不连续的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代换和附加的1R染色体在间期却呈现点状杂交信号,通过易位进人小麦的中间偃麦草和燕麦染色体片段也是点状。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F1幼胚愈伤组织细胞中,7个簇毛麦染色体在不同间期核里表现为由点状到线状接近连续的趋势,簇毛麦染色质与小麦染色质不相融合。对于附加、代换和易位等方式进入小麦里的少数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可以在问期中准确地计数,但是对于较多的外源染色体,由于有些杂交信号有可能被小麦染色质遮盖,所以仅仅分析间期细胞可能是不准确的。黑麦和簇毛麦随体染色体1R和1V不与核仁相连,它们在小麦背景下对核仁形成的作用可能被抑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属间杂种 外源染色质 细胞分裂间期 GISH
下载PDF
小麦-冰草异源附加系的创建──Ⅱ.异源染色质的检测与培育途径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立会 杨欣明 +3 位作者 周荣华 李秀全 董玉琛 赵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38-544,共7页
为了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和原位杂交方法,对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交组合所衍生的BC2到BC5世代的866株进行了细胞学分析和外源染色质的检测。结果表明,(1)形态学和细胞学检... 为了建立一套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和原位杂交方法,对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冰草Z559杂交组合所衍生的BC2到BC5世代的866株进行了细胞学分析和外源染色质的检测。结果表明,(1)形态学和细胞学检测是其他检测方法的基础;(2)在建立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的研究中,异源单体和双单体附加系并非良好的基础材料;(3)从BC2到BC5,随着回交世代的提高产生异源二体附加系的频率提高(0→4.12%);(4)从染色体结构呈22Ⅱ+nⅠ的材料中不仅比较容易衍生出异源二体附加系而且是相异;(5)首次获得了11个在表型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冰草 异源 二体附加系 外源染色质检测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其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林秀琴 毛钧 +3 位作者 陆鑫 刘新龙 马丽 蔡青 《甘蔗糖业》 2012年第1期51-57,共7页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研究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类型、探针标记方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等,概...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研究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类型、探针标记方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等,概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构建植物基因组物理图谱,功能基因定位,远缘杂种的鉴定及外源染色质的检测,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研究和探讨种的起源中的应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外源染色质的检测 染色体行为 种的起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