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都地区出土南朝造像的外来风格渊源之再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崇新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0年第3期68-79,共12页
自清末以迄近年,成都万佛寺遗赴及其周围地区陆续出土了数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在南朝佛教造像实物相对缺乏的今天,这些造像对研究南朝佛教造像的演进以及南北朝造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些赞赏像中的外来风格-秣...
自清末以迄近年,成都万佛寺遗赴及其周围地区陆续出土了数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在南朝佛教造像实物相对缺乏的今天,这些造像对研究南朝佛教造像的演进以及南北朝造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些赞赏像中的外来风格-秣菟罗风格的来源问题,认为其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建康地区,但西北地区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从而揭示出南北朝时期四川佛教艺术的多元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造像
外来
风格
成都地区
佛教艺术
文化特征
佛教文化
原文传递
巡礼“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看西藏地区佛教艺术各时期的风格特点
2
作者
刘丞
马晓珣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8年第1期184-191,共8页
本文通过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中展出的部分西藏佛教艺术品进行归纳和解读,为大家梳理出西藏佛教艺术各时期不同的风格特点。这种对展览的深度解读,无论是为将来同题材展览内容的策划,还是学习西藏佛教艺术发展,都能...
本文通过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中展出的部分西藏佛教艺术品进行归纳和解读,为大家梳理出西藏佛教艺术各时期不同的风格特点。这种对展览的深度解读,无论是为将来同题材展览内容的策划,还是学习西藏佛教艺术发展,都能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佛教艺术
外来
风格
本土化
汉藏
风格
原文传递
浅析高校包装设计教育的文化回归现状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青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第16期96-,共1页
中国传统包装设计教育是把包装以经济、实用为出发点。这一包装原则历史最为悠久;如:竹扦的捆扎,同样追求包装造型的完美。方与圆在中国有着神圣的象征意义,追求这种象征便是存在已久的自然趋势,如此完美的包装设计,却为何无法引起高校...
中国传统包装设计教育是把包装以经济、实用为出发点。这一包装原则历史最为悠久;如:竹扦的捆扎,同样追求包装造型的完美。方与圆在中国有着神圣的象征意义,追求这种象征便是存在已久的自然趋势,如此完美的包装设计,却为何无法引起高校的包装设计教育对传统包装及其文化的应有关注?在此我想就中国包装设计的文化回归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教育
外来
设计
风格
包装现状
文化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地区出土南朝造像的外来风格渊源之再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崇新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
出处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0年第3期68-79,共12页
文摘
自清末以迄近年,成都万佛寺遗赴及其周围地区陆续出土了数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在南朝佛教造像实物相对缺乏的今天,这些造像对研究南朝佛教造像的演进以及南北朝造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些赞赏像中的外来风格-秣菟罗风格的来源问题,认为其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建康地区,但西北地区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从而揭示出南北朝时期四川佛教艺术的多元文化特征。
关键词
南朝造像
外来
风格
成都地区
佛教艺术
文化特征
佛教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巡礼“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看西藏地区佛教艺术各时期的风格特点
2
作者
刘丞
马晓珣
机构
首都博物馆藏品管理与遗产调查部
首都博物馆陈列艺术与创意开发部
出处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8年第1期184-191,共8页
文摘
本文通过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中展出的部分西藏佛教艺术品进行归纳和解读,为大家梳理出西藏佛教艺术各时期不同的风格特点。这种对展览的深度解读,无论是为将来同题材展览内容的策划,还是学习西藏佛教艺术发展,都能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西藏
佛教艺术
外来
风格
本土化
汉藏
风格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高校包装设计教育的文化回归现状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青山
机构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第16期96-,共1页
文摘
中国传统包装设计教育是把包装以经济、实用为出发点。这一包装原则历史最为悠久;如:竹扦的捆扎,同样追求包装造型的完美。方与圆在中国有着神圣的象征意义,追求这种象征便是存在已久的自然趋势,如此完美的包装设计,却为何无法引起高校的包装设计教育对传统包装及其文化的应有关注?在此我想就中国包装设计的文化回归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设计教育
外来
设计
风格
包装现状
文化回归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都地区出土南朝造像的外来风格渊源之再探
姚崇新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0
1
原文传递
2
巡礼“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看西藏地区佛教艺术各时期的风格特点
刘丞
马晓珣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8
0
原文传递
3
浅析高校包装设计教育的文化回归现状
刘青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