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岩浆侵入还是构造侵位?——湖北两郧随枣镁铁岩带野外调查纪实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荃 刘雪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湖北省武当山—随州—枣阳一线存在一呈北西西走向的镁铁质岩浆岩带,长约390km,宽40~100km。其中超镁铁质岩14处,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21处,镁铁质岩250处,出露面积689km2。自上世纪开展1∶20万区调工作迄今,已出版的成果资料一致认为... 湖北省武当山—随州—枣阳一线存在一呈北西西走向的镁铁质岩浆岩带,长约390km,宽40~100km。其中超镁铁质岩14处,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21处,镁铁质岩250处,出露面积689km2。自上世纪开展1∶20万区调工作迄今,已出版的成果资料一致认为,这些岩体是镁铁质岩浆沿深大断裂侵入而成。笔者等于2005年随机选择了丹江口和随州境内两条地质调查路线,在实地详细观察了35个大小不一的岩体,证实该岩浆岩带的岩体都不是镁铁质岩浆就地侵入形成,而是众多外来的镁铁质岩块与武当山群和随县群浅变质浊积岩共同构成的混杂岩带。这一论断的具体根据为:邻接岩块的围岩普遍不存在热变质;围岩的纹理、层理及韵律层理均有完好保留;岩块边部并无冷凝边及结晶变细现象;岩块内部的相带及条带状构造与岩块的外形无关,并可常见造岩矿物之结晶条带被接触界面斜截;岩块中穿插有不规则状石英脉体及斜长花岗岩脉,但二者从不侵入围岩,这表明,岩块形成时代早于围岩;一些大、中型岩体都不是单一侵入体,而是许多中、小型岩块的集合体;在岩块内部从来未见到围岩捕虏体。从岩块的岩石化学分析结果看出,调查区内的镁铁质岩均属拉斑玄武岩系列,相当于蛇绿岩套中的堆积杂岩,是古洋脊或边缘海盆扩张脊的产物。据此可以断定,此混杂岩带所在的武当山—大悟山地体,具有增生楔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地体 外来 浊积 混杂 堆积杂 增生楔
下载PDF
北京昌平县十三陵—下庄一带推复构造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之一 吴新国 李红阳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3-9,共7页
推覆构造概念的发展是和人们认识地壳水平运动的存在分不开的。推覆构造的本质是在地壳挤压条件下,造成岩石物质的水平移动而使地壳表面积相对缩小的—种构造形态。它不仅在地槽褶皱带而且也在陆台范围内广泛发育,对很多有用矿产起着控... 推覆构造概念的发展是和人们认识地壳水平运动的存在分不开的。推覆构造的本质是在地壳挤压条件下,造成岩石物质的水平移动而使地壳表面积相对缩小的—种构造形态。它不仅在地槽褶皱带而且也在陆台范围内广泛发育,对很多有用矿产起着控制作用。十三陵—下庄一带是由数条推覆断层组成的迭瓦式断层组合。这里还有独特的飞来峰、混杂砾岩以及动力变质等现象。古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当时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挤压力,推覆构造正是由这种侧向压力造成层间剪切所引起。十三陵—下庄一带的迭瓦式断层组合属于燕山西部地区北东向断裂带的组成部份.其形成是中燕山亚旋回中期受到来自南东方向的地壳挤压力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态 断层组合 推覆构造 雾迷山 控制作用 古构造 亮甲山 十三陵水库 逆掩断层带 外来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体的初步划分及构造特征简述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哲明 韩同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本文在分析了青藏高原不同地体的区域构造的基础上,讨论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史。青藏高原的板块构造经历了两个开合旅回。第一个开合旋回发育的时间为泥盆纪到二叠纪,其中泥盆纪到石炭纪为洋盆扩张阶段,二叠纪为洋盆俯冲缩小阶段。第... 本文在分析了青藏高原不同地体的区域构造的基础上,讨论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史。青藏高原的板块构造经历了两个开合旅回。第一个开合旋回发育的时间为泥盆纪到二叠纪,其中泥盆纪到石炭纪为洋盆扩张阶段,二叠纪为洋盆俯冲缩小阶段。第二个开合旋回发育的时间为三叠纪到白垩纪,其中早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期为洋盆扩张阶段,晚三叠世晚期到白垩纪对于整个青藏高原来说,为洋盆俯冲缩小阶段。洋盆扩张阶段,地体朝南运动,洋盆俯冲缩小阶段,地体朝北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史 喜马拉雅期 构造 扩张阶段 复理石 吕梁运动 区域构造 冈底斯 外来
下载PDF
冕宁茶铺子含金绿片岩带的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振华 陈化贤 《四川地质学报》 1990年第2期98-105,共8页
冕宁县西部,雅砻江西岸,发育一条NNE走向的含金绿色变质岩带,很不协调地夹在雅砻江两岸未变质的中生代地层和二叠纪玄武岩之间。对它的形成时代、环境及成因机制众说纷纭。近年作者搜集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作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岩... 冕宁县西部,雅砻江西岸,发育一条NNE走向的含金绿色变质岩带,很不协调地夹在雅砻江两岸未变质的中生代地层和二叠纪玄武岩之间。对它的形成时代、环境及成因机制众说纷纭。近年作者搜集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作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化学方面的探索,认为该绿片岩原岩是一套与古岛弧环境有关的“次生绿岩”,可能在古生代以后被构造切割脱离基底而抬升,又被推覆迁移至现今的推覆体前缘剪切带内,构成一个残缺岩块。嗣后,在其上继续沉积了中生代晚期地层。 岩带中部与火山有关的绿片岩段,本身就是金的矿源层,在漫长的火山期后构造演化过程中金趋于聚集,形成较原始的贫矿石,最终以变质热液—构造裂隙活动进而富集形成具一定工业意义的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绿片 次生绿 外来 早元古代
下载PDF
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征——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光岑 肖序常 +2 位作者 李廷栋 袁学诚 杨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99-104,共6页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在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的。现以图为例简述其高原岩石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圈 聂拉木群 区域构造线 地质构造单元 断面特征 缝合带 上地幔 外来 地台盖层 大陆边缘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加依尔山石炭纪地层中外来岩块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显刚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33-336,367,共5页
通过在加依尔地区中—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发现的外来岩块,查清了该区泥盆纪和石炭纪化石共生的原因,为确定该地区地层时代提供了佐证,并对研究本区石炭系的形成环境及区域构造演化等均将有新的启示.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加依尔山 石炭系 外来
下载PDF
阿拉斯加——碎块拼成的疆域
7
作者 Susan West 陈忠华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87-89,共3页
从地质学角度看,阿拉斯加是一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地域,只是到了现在那些拼板才各自归位嵌合起来。阿拉斯加看来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坚固而又巨大的陆块;相反,它可能是由50多个不同的零星岩块所组成,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别的地方... 从地质学角度看,阿拉斯加是一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地域,只是到了现在那些拼板才各自归位嵌合起来。阿拉斯加看来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坚固而又巨大的陆块;相反,它可能是由50多个不同的零星岩块所组成,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别的地方漂移而来的。仅有一个岩块才可能是北美大陆的原始部分。它是位于北美育康河(the Yukon River)以北,与加拿大毗邻的很小的一块地方,然而就是这一个岩块的来源也是有争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北美大陆 外来 康河 构造理论 古地磁学 石类型 斯通 地质调查所
下载PDF
环太平洋带构造地层地体
8
作者 D.G.Howell D.L.Jones +1 位作者 E.R.Schermer 陈程远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6-21,共6页
引言近年来,北美克迪勒拉是通过分离的构造地层地体增生而形成的这一认识已经得到可资利用的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资料的支持(Jones等,1981;Jonts等,1983;Coney等,1980;Davis等,1978;Balke等,1983)。同样的增生过程似乎也影响了... 引言近年来,北美克迪勒拉是通过分离的构造地层地体增生而形成的这一认识已经得到可资利用的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资料的支持(Jones等,1981;Jonts等,1983;Coney等,1980;Davis等,1978;Balke等,1983)。同样的增生过程似乎也影响了环太平洋边缘的大部分地区。为了探讨这一假说,我们已经编制了初步的环太平洋地体图。本文的目的是回顾Coney等(1980)和Jones等(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地体 环太平洋 古地磁测量 克拉通 迪勒 基底 仰冲 海底山 外来 大陆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