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被引量:335
1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1期1-18,共18页
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动脉 诊治标准 外周动脉疾病 美国心脏协会 动脉 远期通畅率 股总动脉 自体静脉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上) 被引量:45
2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45-151,共7页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F/AHA) 发布的相关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学 诊治标准 美国心脏协会 外周动脉疾病 股总动脉 美国心脏病学会 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动脉 髂外动脉
下载PDF
踝肱指数检测规范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士伟 胡大一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踝肱指数 检测 动脉收缩压 外周动脉疾病 独立危险因素 心血管死亡率 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看老年高血压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35
4
作者 郭艺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循证医学证据 外周动脉疾病 防治 肾功能不全 老年人 患者年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机制及预防性用药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秦怡 汤文浩 冉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06-409,414,共5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SO)是指由于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性改变的慢性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目前,血管腔内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SO)是指由于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性改变的慢性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目前,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成为LEASO的常规治疗方法[1‐2]。然而,腔内治疗后血管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的预后[3‐4]。其发生原因及机制,以及预防用药成为近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就LEASO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及预防用药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周动脉疾病 缺血性改变 粥样硬化性 血管腔内治疗 腔内治疗术 预防性用药 预防用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新指南解读及意义 被引量:26
6
作者 袁丁 赵纪春 +3 位作者 王铁皓 郭强 马玉奎 黄斌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PADs)是指除去冠状动脉和主动脉以外的所有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下肢动脉、颈动脉、椎动脉、上肢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病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症为主要因素,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强调...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PADs)是指除去冠状动脉和主动脉以外的所有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下肢动脉、颈动脉、椎动脉、上肢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病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症为主要因素,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强调颅外段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新指南 ARTERIAL DISEASES 外周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症 动脉疾病 解读
原文传递
股浅动脉重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庄金满 李选 +3 位作者 李天润 赵军 栾景源 王昌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3-157,共5页
目的:评价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前瞻性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36... 目的:评价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前瞻性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股浅动脉重建组(20条患肢)和非重建组(16条患肢),重建组均采用腔内治疗重建股浅动脉血运,非重建组均不重建股浅动脉,仅处理同时存在的髂动脉及股深动脉病变,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治疗前踝肱指数、TASC(trans-atlantic inter-sociery consensus)分级及Rutherford分级均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1周内重建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非重建组[75.0%vs.12.5%(P<0.001);90.0%vs.37.5%(P=0.001)],两组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3个月随访时重建组显效率优于非重建组[65.0%vs.25.0%(P=0.0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0%vs.68.8%(P=0.422)];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效率60.0%vs.37.5%(P=0.180),80.0%vs.87.5%(P=0.672);总有效率60.0%vs.43.8%(P=0.332),85.0%vs.87.5%(P=1.000)],重建组治疗费用高于非重建组[(53 367.4±24 518.3)元vs.(30 397.5±15 354.4)元(P=0.011)]。重建组随访期间发现股浅动脉再狭窄/闭塞者8例,其中3例再次介入治疗,再次腔内治疗率为15.0%。结论: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经济,可以作为部分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外周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腔内治疗 股浅动脉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庄金满 李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839-843,共5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 ASO)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外周动脉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可导致间歇性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 ASO)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外周动脉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可导致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和肢体坏疽,且该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风险大,致残率及致死率高。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趋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15%~33.8%[1,2]。对于PAD的治疗,目前有较多的方法。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致残率、致死率,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现将该病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ARTERIAL 动脉粥样硬化 外周动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间歇性跛行
下载PDF
吸烟对下肢动脉疾病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罗盈怡 李觉余 +2 位作者 金明 布艾加尔.哈斯木 胡大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3071-3073,共3页
目的分析吸烟对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影响。方法测定北京及上海地区28所医院住院的3379例男性患者(年龄40~98岁)的踝臂指数,踝臂指数≤0.9诊断为PAD。分为吸烟组2253例,非吸烟组1126例。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学处理... 目的分析吸烟对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影响。方法测定北京及上海地区28所医院住院的3379例男性患者(年龄40~98岁)的踝臂指数,踝臂指数≤0.9诊断为PAD。分为吸烟组2253例,非吸烟组1126例。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吸烟组踝臂指数(1.00±0.24)显著低于非吸烟组(1.03±0.22,P<0.05)。吸烟组2253例,PAD患病人数562例,患病率为24.94%,非吸烟组1126例,PAD患病人数232例,患病率为20.60%,年龄调整后相对危险度(ORMH)为1.480(95%CI1.237~1.770),吸烟等级与患PAD危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吸烟是患PAD的重要危险因素,随吸烟量的增加,患PAD的危险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冠状动脉硬化 流行病学 踝臂指数 外周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魏毅东 胡大一 +4 位作者 张润峰 郑黎强 李觉 余金明 邢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2114-2116,共3页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情况,以及代谢综合征与PAD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住院和门诊211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32-91(67.6±5.1)岁,男1132例,女983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和进行踝臂指数测定,踝臂...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情况,以及代谢综合征与PAD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住院和门诊211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32-91(67.6±5.1)岁,男1132例,女983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和进行踝臂指数测定,踝臂指数小于0.9诊断有PAD,并进行PAD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代谢综合征合并PAD的患者为476例,总的发病率为22.5%。男性246例,占代谢综合征合并PAD患者的51.68%;女性则为230例(48.32%);平均年龄分别为71.3±9.4和71.2±8.2岁。代谢综合征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PAD的危险性增高,OR值为1.069,95%可信区间为1.054-1.083,而且与性别、吸烟、糖尿病、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有相关性(均P<0.05)。女性代谢综合征合并PAD患者与非PAD患者相比,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酸的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合并PAD,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危险因素的增加,代谢综合征患者更易患PAD。女性代谢综合征合并PAD患者与非PAD患者相比肾功能减弱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踝臂指数 外周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冠心病及等危症住院患者踝臂指数及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郑黎强 余金明 +3 位作者 李觉 孙兆青 孙英贤 胡大一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及等危症住院患者踝臂指数分布情况及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情况。方法连续入选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等3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2509例住院患者(年龄≥45岁)为研究对象,测量每位患者踝臂指数的同时... 目的了解冠心病及等危症住院患者踝臂指数分布情况及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情况。方法连续入选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等3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2509例住院患者(年龄≥45岁)为研究对象,测量每位患者踝臂指数的同时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踝臂指数≤0.9诊断为外周动脉疾病。结果冠心病及等危症住院患者踝臂指数均值为0.96±0.24,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31.1%(95%CI为29.3%~33.0%);女性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3.9%比28.8%,P<0.05);男女踝臂指数均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001),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001);患者伴有高总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等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和较低的踝臂指数均值;同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三种疾病的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达60.6%。结论我国≥45岁冠心病及等危症住院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普遍存在,是外周动脉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整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冠心病 踝臂指数 外周动脉疾病 患病率
下载PDF
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涂强 曹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4-648,共5页
西洛他唑是一种独特的血小板抑制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0余年。作为一种磷酸二酯酶Ⅲ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和抗增殖作用,其广泛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 西洛他唑是一种独特的血小板抑制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0余年。作为一种磷酸二酯酶Ⅲ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和抗增殖作用,其广泛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等。本文就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动脉粥样硬化 外周动脉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脉搏波速度和踝臂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保应 高海青 +3 位作者 李小利 马亚兵 刘远萍 王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肱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并探讨baPWV和ABI在老年患者动脉硬化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91例老年患者,男123例,女68...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肱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并探讨baPWV和ABI在老年患者动脉硬化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91例老年患者,男123例,女68例,平均年龄(71.73±7.95)岁,采用VP-1 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分别检测患者血压、双侧baPWV和ABI。结果:老年患者中合并大动脉硬化者110例,总发病率为57.6%,与高血压病直接相关(P<0.05),其OR值为10.569,95%可信区间CI为4.748-23.527,而且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P<0.05);合并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者36例,发病率为18.8%,并且合并PAD与糖尿病直接有关(P<0.05),其OR值为4.383,95%可信区间CI为1.974-9.733(P<0.001)。结论:baPWV和ABI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无创性、敏感性指标,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评估老年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踝脉搏波速度 踝臂指数 动脉硬化 外周动脉疾病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在中国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COMPASS研究中国亚组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梁岩 龚泽彬 +2 位作者 娄可佳 刘丽笙 朱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3-879,共7页
目的:基于“采用抗凝策略人群中的心血管结局(COMPASS)”的中国亚组数据,分析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对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COMPASS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平行组设计的临床试... 目的:基于“采用抗凝策略人群中的心血管结局(COMPASS)”的中国亚组数据,分析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对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COMPASS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平行组设计的临床试验。本研究选取其中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中国31家医学中心的稳定性心血管病患者(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或两者同时存在)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利伐沙班单用组及阿司匹林单用组。收集3组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临床资料。患者于随机分配后第1、6个月以及此后每隔6个月于门诊或电话中接受随访。观察的主要疗效终点是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复合事件,主要安全性终点为修改的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标准大出血,评价临床净获益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算终点事件的年化发生率,并采用分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3组终点事件及临床净获益事件风险的差异。结果:COMPASS研究中国亚组共纳入1 086例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366例,年龄(64.2±8.3)岁,男性293例(80.1%);利伐沙班单用组365例,年龄(63.8±9.0)岁,男性301例(82.5%);阿司匹林单用组355例,年龄(63.6±8.8)岁,男性282例(79.4%)。最终共1 081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9.5%,中位随访时间为575(413,673)d。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主要疗效终点事件发生9次(1.5%/年),利伐沙班单用组发生21次(3.7%/年),阿司匹林单用组发生14次(2.5%/年);主要安全性终点3组分别为6次(1.0%/年)、9次(1.6%/年)及7次(1.2%/年);临床净获益事件3组分别为10次(1.7%/年)、22次(3.9%/年)、15次(2.7%/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不良事件在中国亚组中发生较少。 结论: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以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 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血清肝素辅助因子Ⅱ活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狭窄相关 被引量:15
15
作者 卢衡 郭平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肝素辅助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 Ⅱ,HC Ⅱ)活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因股浅动脉闭塞性疾病而成功施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62例,根据患者血清HC Ⅱ活性高低,将患者分为两组:HC Ⅱ活性≥100%组(n=... 目的:观察血清肝素辅助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 Ⅱ,HC Ⅱ)活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因股浅动脉闭塞性疾病而成功施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62例,根据患者血清HC Ⅱ活性高低,将患者分为两组:HC Ⅱ活性≥100%组(n=40)及HC Ⅱ活性<100%组(n=22)。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术后支架内狭窄、闭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6个月月末时,HC Ⅱ活性<100%组支架内再狭窄程度较HC Ⅱ活性≥100%组严重(P<0.05)。HC Ⅱ活性<100%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HC Ⅱ活性≥100%组高(P<0.05)。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 Ⅱ活性升高是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因素(OR=0.982,P=0.048)。结论:血清HC Ⅱ活性与下肢动脉硬化症介入术后再狭窄相关;HC Ⅱ活性越低,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血清肝素辅助因子II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新版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进刚 胡大一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83-1685,共3页
关键词 美国心脏病学会 外周动脉疾病 美国心脏学会 诊疗指南 解读 早期检测 PAD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活动水平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邱伟权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876-877,共2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LEAO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由于血管内膜粥样硬化、纤维化和钙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缺血,是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disea...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LEAO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由于血管内膜粥样硬化、纤维化和钙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缺血,是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disease, PAD )的常见类型,可导致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和肢体坏疽,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后 活动水平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ARTERIAL 患者 外周动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伴下肢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细胞相关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玉红 范振迁 +1 位作者 邵爽 郭剑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其中男168例,女162例,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2型糖尿病无LEAD... 目的探讨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其中男168例,女162例,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2型糖尿病无LEAD组(A组)、2型糖尿病伴轻中度LEAD组(B组)、2型糖尿病伴重度LEAD组(C组),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所有患者均测定血常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和尿酸。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MPV、PDW、RDW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无LEAD组相比,2型糖尿病伴LEAD组MPV、PDW、RDW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PV、PDW及RDW分别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指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PDW、RDW、hs-CRP、HbA1c、LDL-C与LEAD呈正相关(P<0.05),MPV、PDW、RDW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73、1.736、1.85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MPV、PDW、RDW水平升高的患者发生LEAD的风险增大,MPV、PDW、RDW可能是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下肢 外周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学试验
原文传递
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红梅 陈璐璐 +5 位作者 刘佩文 吴朝虹 王丽 张静 陈丹 易兰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肱指数<0.9和≥0.9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和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与踝肱指数相关的因素,确定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的...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肱指数<0.9和≥0.9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和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与踝肱指数相关的因素,确定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外周动脉疾病组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分别为62.09±10.53岁比56.77±9.83岁、86.90±51.94月比57.91±57.64月及3.07±1.01mmol/L比2.71±0.98mmol/L;P<0.05或P<0.01),踝肱指数显著低于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0.77±0.15比1.08±0.1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踝肱指数与年龄(r=-0.159,P=0.01)和总胆固醇(r=-0.161,P=0.01)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腰臀比是其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踝肱指数是筛查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指标,年龄、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踝肱指数 2型糖尿病 外周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基层版) 被引量:12
20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736-739,共4页
一、背景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9%-11.6%[1-2].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3].血脂异常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 一、背景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9%-11.6%[1-2].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3].血脂异常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包括卒中、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脂异常 药物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 专家 外周动脉疾病 ASCV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