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非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肖俊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5-116,共2页
韩非是研究中国先秦政治学说的时候所不容忽视的人物。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所倡导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不仅为当时的秦国奠定了日后统一中国的思想基础,而且这种理念也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吸收与完善,最后逐渐形成&q... 韩非是研究中国先秦政治学说的时候所不容忽视的人物。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所倡导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不仅为当时的秦国奠定了日后统一中国的思想基础,而且这种理念也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吸收与完善,最后逐渐形成"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同样的,在研究西方的政治思想史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 治国理念 统一中国 中国先秦 历代统治者 舆人 人性恶 春秋战国时期 国家分裂
原文传递
苏诗的讽刺与幽默——纪念苏轼诞生九百五十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3期22-27,共6页
苏轼诗题中有“戏”字的有十多首,至于涉笔成趣,诙谐幽默,令人会心微笑的诗句,在苏诗中就更是俯拾即是。应当如何看待这些带有戏谑意味的诗呢?过去人们似乎过分看重了这些诗中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消极因素,例如纪昀就对此类诗作大为不满... 苏轼诗题中有“戏”字的有十多首,至于涉笔成趣,诙谐幽默,令人会心微笑的诗句,在苏诗中就更是俯拾即是。应当如何看待这些带有戏谑意味的诗呢?过去人们似乎过分看重了这些诗中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消极因素,例如纪昀就对此类诗作大为不满,责问道:“此种岂可入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比较表面和片面的,没有抓住诗歌的主要倾向。事实上,这些诗不仅反映了诗人非凡的机智,开朗的性格,而且表现了他坚韧执着的生活态度和愤世嫉俗的精神,不仅有其现实意义,而且是形成苏诗艺术个性的有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人生态度 主要倾向 艺术个性 游戏人生 东坡先生 讽刺诗 政治抱负 使君
下载PDF
道家思想与苏轼
3
作者 王开文 《丽水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33-34,60,共3页
苏轼的思想,有的论者认为其显著特点是“杂”,是佛、道、儒三家思想的融合;有的论者提出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大致以“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起来,等等。而到底对苏轼的思想怎样认识,一直存在着大同而又各异的看法。这之中一个关键问题... 苏轼的思想,有的论者认为其显著特点是“杂”,是佛、道、儒三家思想的融合;有的论者提出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大致以“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起来,等等。而到底对苏轼的思想怎样认识,一直存在着大同而又各异的看法。这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对道家思想在苏轼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怎样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为而作 忧国爱民 赤壁赋 超旷 超尘 疏宕 仲举 家政治 宏观把握
下载PDF
治水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4
作者 张艳萍 《现代人才》 2012年第1期38-39,共2页
古老的文明是从人类与洪水的斗争开始的。无论是我国的大禹治水传说还是西方诺亚方舟故事,都说明了在远古洪荒时代已经开始了与洪水抗争的事实。然而面对洪水之灾,大禹不仅总结父亲鲧筑堤防水失败的教训,疏通河床、开凿渠道,而且"... 古老的文明是从人类与洪水的斗争开始的。无论是我国的大禹治水传说还是西方诺亚方舟故事,都说明了在远古洪荒时代已经开始了与洪水抗争的事实。然而面对洪水之灾,大禹不仅总结父亲鲧筑堤防水失败的教训,疏通河床、开凿渠道,而且"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中西文化差异 以民为先 十三年 千古流传 阳刚之美 船上 波涛汹涌
原文传递
开创侨聯工作的新局面——第四次僑代會追記
5
作者 尤宇文 唐書彪 《今日中国》 1990年第3期35-37,共3页
第四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已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舉行。大會審議通過了上屆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討論並修改了全國僑聯章程,選舉了新的領導機構。莊炎林當選為全國僑聯主席,上屆主席張國基老先生被推舉為名譽主席... 第四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已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舉行。大會審議通過了上屆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討論並修改了全國僑聯章程,選舉了新的領導機構。莊炎林當選為全國僑聯主席,上屆主席張國基老先生被推舉為名譽主席。隆重其事第四次僑代會是關係到幾千萬海外僑胞的大事,更是幾千萬歸國華僑、僑眷關心的大事。江澤民、李鵬、萬里等黨政要員均接見與會代表,並合影留念。江澤民、宋平、姬鵬飛、葉飛等高階層官員和各民主黨派、羣眾團體負責人都出席了大會開幕式。江澤民並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作了重要講話,對廣大歸國華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澤民 姬鵬飛 一九 獨立 圃草 工作报告 语界 同胞 道一
下载PDF
“体道”的文学与“说道”的文学
6
作者 李山 《南方文坛》 1994年第4期14-15,共2页
本文从如下的事实展开我的话题: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学说在其诞生四五百年之后重新成为知识界的显学,乃是一个阶层在精神上自我拯救的必然结果。但是,道家之学是否真正地解决过这些人的危机?换言之,本文要说的不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 本文从如下的事实展开我的话题: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学说在其诞生四五百年之后重新成为知识界的显学,乃是一个阶层在精神上自我拯救的必然结果。但是,道家之学是否真正地解决过这些人的危机?换言之,本文要说的不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文学作品的现实,而是文学家们的生存现实。 立国四百余年的两汉王朝的走向溃烂.不仅结束了一个时代,而且宣告了士人阶层笃信恭行的在“博施济众”中实现人生的精神实践的破产。帝国对儒术的提倡不过是对坟墓的粉饰,“外儒”遮掩下的“内法”不过是“以刑去刑,以杀去杀”(韩非语)的酷烈。世代奉儒的士子们在汉末的绝望心情仅举仲长统以“大乱、小乱、大乱”的恶性轮回的概括对既往历史的诅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思想 才性 汉王朝 以刑去刑 士子 济众 体道 精神实践 生存现实
原文传递
道家智慧:历史深处的心灵呵护
7
作者 孙恪廉 《寻根》 2014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当今社会,怎样面对物质发展带来的潜在危机,避免"虚无主义"的到来,已经不仅是尼采以来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是我国不能回避的一个潜在问题。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势头强劲的"人为物役"的趋向。这种"物役"状态,与庄子... 在当今社会,怎样面对物质发展带来的潜在危机,避免"虚无主义"的到来,已经不仅是尼采以来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是我国不能回避的一个潜在问题。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势头强劲的"人为物役"的趋向。这种"物役"状态,与庄子当时的忧心,虽形式不同,但本质无异,都表现为心灵自由丧失的一种精神性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虚静 潜在危机 泰勒制 无为自化 利润最大化 产能过剩 虚无感 难易相成
原文传递
意境幽深“天惠釉”
8
作者 雨窗闻笛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8期30-31,共2页
无心到处禅。摈弃尘劳的羁绊,处处无心,处处任运自然。窑火与陶土本无心,陶者既无心亦有心,心行处灭,旷然无念,是为无心;取法自然,蕴藉禅意,是为有心。于天地间捕捉一丝天然,于空灵中采撷一缕灵妙,揉入陶土,随缘赋形,在灼灼烈焰中完成... 无心到处禅。摈弃尘劳的羁绊,处处无心,处处任运自然。窑火与陶土本无心,陶者既无心亦有心,心行处灭,旷然无念,是为无心;取法自然,蕴藉禅意,是为有心。于天地间捕捉一丝天然,于空灵中采撷一缕灵妙,揉入陶土,随缘赋形,在灼灼烈焰中完成了具足圆满的轮回。陶土、窑火与陶者在不经意间水乳交融,熔铸一体,化作了"天惠釉"身上厚重的褚色。凝重却不滞重胶着的釉色,深浅不一地"涂饰"于器身,如深埋经年的铁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意 器身 壶身 张问陶 如满 看云 静思 温柔敦厚 禅悦
下载PDF
网络儒学
9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16年第3期70-71,共2页
1月10日,我在北京大学正式提出"网络儒学"的主张。网络儒学旨在将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这两个新元素,融入儒学人际网络理论。王俊秀告诉我,还在我演讲时,他就告诉了秋风,秋风说了一个好。发完言,又与蒋庆聊了一中午。蒋庆的第一反应是感... 1月10日,我在北京大学正式提出"网络儒学"的主张。网络儒学旨在将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这两个新元素,融入儒学人际网络理论。王俊秀告诉我,还在我演讲时,他就告诉了秋风,秋风说了一个好。发完言,又与蒋庆聊了一中午。蒋庆的第一反应是感慨,儒学现在真是新说辈出,制度儒学、经济学儒学,现有又增加了一个网络儒学。我认为,网络之道,超越技术,说到底是一种价值观。网络儒学希望以价值观使技术、经济与道德,一以通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俊秀 告诉我 新元素 超越技术 以通 中国哲学 三生万物 现代性 调节点
下载PDF
放飞——丰满学生羽翼的智慧选择
10
作者 吴宝席 《现代教学》 2015年第22期78-79,共2页
案例中王老师和马老师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是当下班级管理中最为典型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对于"管"好,还是"放"好这一问题,肯定或否定回答都有失偏颇。但就两种管理模式而言,马老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更符合素质教育发... 案例中王老师和马老师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是当下班级管理中最为典型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对于"管"好,还是"放"好这一问题,肯定或否定回答都有失偏颇。但就两种管理模式而言,马老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更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之要求,只是没有把握好"放"的度,以致在他"放羊式"的管理下,班级的组织纪律比较松散,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老师 学习成绩 放羊式 组织纪律 教育发展趋势 管理模式 人才培养 乖孩子 适切
下载PDF
外儒内道:大学去行政化的策略 被引量:46
11
作者 宣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6,93,共6页
大学行政化的弊端虽然表现在当下的大学之中,但其根源却在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发端于社会政治与行政制度的现实土壤。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在于把异化为行政机构的大学回归为作为学术与文化机构的大学,而走外儒内道之路是大学去行政化的现... 大学行政化的弊端虽然表现在当下的大学之中,但其根源却在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发端于社会政治与行政制度的现实土壤。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在于把异化为行政机构的大学回归为作为学术与文化机构的大学,而走外儒内道之路是大学去行政化的现实策略。就大学而言,外儒强调的是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外在价值,内道反映的是大学的理想追求与内在价值。相对于外儒而言,内道要求的是大学的发展要合乎大学的逻辑,要有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超越。制定大学章程是实现儒道会通,内外融通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大学既入世又不失去大学的特质,既有治平之志与现实精神又不失超旷适足之学术襟怀,从而彰显在内部治理中以学术进步为核心理念的大学行政之道,实现儒道互补,并在现实形态上呈现出"内圣外王"的大学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行政化 内道 社会责任 大学理想
原文传递
释陶渊明:从陈寅恪到朱光潜——兼及朱光潜在民国时期的人格角色变奏 被引量:9
12
作者 夏中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6,共12页
《陶渊明》是朱光潜毕生著述中,仅有的一篇作家论。本文从陈寅恪与朱光潜"释陶渊明",是"外儒内道"还是"儒大于道"的不同路径楔入,尝试对陶诗作编年史阅读,即把陶的诗歌创作史,当作其心史来读。亦即,主张... 《陶渊明》是朱光潜毕生著述中,仅有的一篇作家论。本文从陈寅恪与朱光潜"释陶渊明",是"外儒内道"还是"儒大于道"的不同路径楔入,尝试对陶诗作编年史阅读,即把陶的诗歌创作史,当作其心史来读。亦即,主张将陶的角色人格选择与其因袭语境的大错位,所激化的、持续一生的心灵震荡,读作是陶诗赖以发生的价值本源。而朱光潜所以在1945年刻意将陶说成是"儒大于道",客观上,是为其在1947-1948年间的"学者议政"即自我角色转换,提供了隐喻性预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朱光潜 内道 大于道 学者议政
下载PDF
外儒内道——中国传统处世智慧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代湘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50-153,共4页
儒学和道家学说在人生态度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截然不同。儒家的基本特征是刚健进取、积极入世 ;而道家的基本特征则是遁世退隐、消极出世。两家的人生态度各有得失。在中国传统社会 ,两家并非完全隔绝 ,毫不相干 ,而是彼此交融 ,表... 儒学和道家学说在人生态度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截然不同。儒家的基本特征是刚健进取、积极入世 ;而道家的基本特征则是遁世退隐、消极出世。两家的人生态度各有得失。在中国传统社会 ,两家并非完全隔绝 ,毫不相干 ,而是彼此交融 ,表里相辅。在实际的人生道路上 ,儒家居于中国文化的显层 ,道家则处于中国文化的深层 ,多数时候隐而不显 ,但却渗透到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外儒内道是中国古代士人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学说 人生态度 内道
下载PDF
“文人电影”:概念辨析与美学归旨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学妮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0,共7页
"文人电影"以"小而精"的格局贯穿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人电影不等同于文人的电影,"文人电影"指向的是一种与中国传统文人诗歌、文人画、文人建筑、文人园林等一脉相承的美学风格,尤其深受古典... "文人电影"以"小而精"的格局贯穿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人电影不等同于文人的电影,"文人电影"指向的是一种与中国传统文人诗歌、文人画、文人建筑、文人园林等一脉相承的美学风格,尤其深受古典文人画的影响,文人画中对文学性、意境的追求以及空间呈现都影响了"文人电影"的风格特征。"文人电影"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人"外儒内道"的文化品格与哲学理想,文人武侠片则从情节叙事到视觉呈现都典型地体现了"外儒内道"的文人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电影 文人画 内道 文人武侠片
原文传递
简朴之美、静极之动与神采之韵——探索汉代美学思想与视觉艺术表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肃良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5-17,共3页
汉代美学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影响了之后千年之久的中国文人美学思想。汉代社会所呈显的"外儒内道"的特质,发展出一种庄重、简朴、静定与优雅的艺术表现。本文从以自然为尚、以形写神、简约与朴质为尚、气韵生动等多个角... 汉代美学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影响了之后千年之久的中国文人美学思想。汉代社会所呈显的"外儒内道"的特质,发展出一种庄重、简朴、静定与优雅的艺术表现。本文从以自然为尚、以形写神、简约与朴质为尚、气韵生动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汉代的美学思想,以期将汉代美学与21世纪中国美学的重建相结合,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在21世纪新美学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美学 内道 汉代艺术
原文传递
淡极始知花更艳:薛宝钗人物形象的“和合之美”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劭敏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4-59,共6页
"和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世间万物以处理相互间矛盾的方式来昭示存在本体的基本途径与方略,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审美中所呈现出的美学追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多面性的文学形象,正如她"自写身份"... "和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世间万物以处理相互间矛盾的方式来昭示存在本体的基本途径与方略,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审美中所呈现出的美学追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多面性的文学形象,正如她"自写身份"的诗中所题,"淡极始知花更艳",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她性格中有情与无情的交融,以及处理自我欲望与社会秩序、伦理道德间关系所带来的多重性,这种浓淡之间迥异却相谐的"和合之美",是薛宝钗这个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美感,也是中国士人阶层外儒内道的人格形态的体现。故以红楼梦脂汇本为基准,探究评析薛宝钗身上的"和合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宝钗 和合 内道 审美风格
下载PDF
从“内圣外王”到“外儒内道”──论中国古代士人理想人格之转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宇民 《天府新论》 1995年第6期39-44,共6页
从“内圣外王”到“外儒内道”──论中国古代士人理想人格之转型杜宇民中国古代哲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塑造和追求理想人格。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了修身养心的必要性,由充实人的精神生命以与天地同格;其二,也是为了实现拯救人... 从“内圣外王”到“外儒内道”──论中国古代士人理想人格之转型杜宇民中国古代哲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塑造和追求理想人格。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了修身养心的必要性,由充实人的精神生命以与天地同格;其二,也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兼济天下的淑世精神。先秦以降,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内道 “内圣王” 人格理想 士人理想 中国古代 理想与现实 精神结构 庄子思想 政治现实
下载PDF
情智兼得方为圣人——论王弼的理想人格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茂叶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6-80,共5页
王弼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具有超拔的智慧而不滥用智慧,“圣人有情论”还圣人以正常人的生命情感和自然之性,把人格神还原为普通人。在树立“圣人”这一人格典范时,王弼将儒家的理想融入道家的自然,以道家的思想改造传统的儒家经学,形... 王弼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具有超拔的智慧而不滥用智慧,“圣人有情论”还圣人以正常人的生命情感和自然之性,把人格神还原为普通人。在树立“圣人”这一人格典范时,王弼将儒家的理想融入道家的自然,以道家的思想改造传统的儒家经学,形成其“内道外儒”的人格特征,在对经学的重新阐释中将道家推向历史的前台,掀起魏晋玄风,中国哲学思想在这里出现了大的转折,对后世的文学、美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超拔的智慧 圣人有情论 内道 王弼研究
下载PDF
唐代山水诗人诗歌的“禅意”——以韦应物诗歌为例
19
作者 曹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6期40-42,共3页
儒家和道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历朝历届文人出世入世的重要思想内涵,一个刚健有为,一个顺应因果;一个锐意进取,一个潜隐退守,其通达又互补的的特质影响着一代代因被贬黜失意但又在生活中寻找意义的文人,如“外儒内道”的苏轼,以及颇... 儒家和道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历朝历届文人出世入世的重要思想内涵,一个刚健有为,一个顺应因果;一个锐意进取,一个潜隐退守,其通达又互补的的特质影响着一代代因被贬黜失意但又在生活中寻找意义的文人,如“外儒内道”的苏轼,以及颇受法家影响“外儒内法”的王安石等。但是在唐代,佛禅文化的兴起,必然有其自身特定的起因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刚健有为 佛禅文化 苏轼 王安石 内法 内道 出世入世
下载PDF
大学管理中的文化冲突及调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金圣 谢凌凌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6-9,共4页
现代大学内部高度分化、异质化的组织文化构成大学管理的重要文化背景,往往会引发大学管理中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通常表现在大学行政管理主客体以及领导层与下属之间的科层主义文化与民主自治文化之间,以及学术文化内部不同学科亚... 现代大学内部高度分化、异质化的组织文化构成大学管理的重要文化背景,往往会引发大学管理中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通常表现在大学行政管理主客体以及领导层与下属之间的科层主义文化与民主自治文化之间,以及学术文化内部不同学科亚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大学的管理者需要从努力建构人文主义的学术文化、选择和落实"外儒内道"的行动策略、打造"和而不同"的大学组织文化格局等方面着手以促进大学文化的调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管理 文化冲突 价值观 文化融合 内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