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终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华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2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终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根据是否采取持续终池引流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终池引流,对照组单纯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GCS... 目的:观察持续终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根据是否采取持续终池引流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终池引流,对照组单纯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GCS恢复优于对照组(t=4.37,P<0.01)。患者昏迷时间缩短(t=9.36,P<0.01)。住院天数缩短(t=10.43,P<0.01),治愈率提高(X2=6.84,P<0.05)。结论:对于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除常规治疗外,应用持续终池引流治疗,能明显的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终池引流 外伤性蛛网膜 下腔出血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附27例报告)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瑞云 尹绍雅 张楷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脑挫裂伤 腰大池持续引流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 临床表现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预后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建莉 金国良 袁紫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大的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291例,其中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大的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291例,其中56例因缺乏头颅CT数据等情况不纳入分析,最终研究对象为235例)进行随访观察,收集记录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术前情况(GCS评分,瞳孔状态,实验室检查和头颅CT数据)、术后血肿增加量、预后(GOS评分)指标,比较血肿增大组与血肿未增大组各参数差异(视数据特性进行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同时采用分类和回归树预测血肿是否增大,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与GOS相关性分析.结果 235例患者中血肿增大组120例,血肿未增大组115例,组间比较显示,年龄(t=2.034,p=0.043)、首次Rotterdam CT评分(Z=4.838,P<0.01)、GCS评分(Z =4.440,P<0.01)、瞳孔状态(Z=3.235,P=0.001)、外伤到开颅时间(Z=3.874,P<0.01)、血糖值(Z=3.880,P<0.01)和疝出幅度(Z=2.529,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类和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最初头颅CT的Rotterdam评分、血糖值和外伤到开颅间隔时间是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年龄和骨瓣大小也对挫伤性脑出血是否增大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分类和回归树预测准确率为83.3%;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Rotterdam CT评分与GOS呈负相关(r=-0.333,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头颅CT的严重程度、血糖值和外伤到开颅间隔时间可以预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挫伤出血增大的风险;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脑损伤 创伤脑出血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ROTTERDAM CT评分 去骨瓣减压术 预后 分类和回归树 Glasgow预后评分
原文传递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28
4
作者 齐一龙 季学满 +2 位作者 周国庆 王前进 赵汉卫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65-767,共3页
目的 评价腰池持续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 ,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患者 2 3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16例患者行腰池脑脊液持续引流 ,对照组 12 2例患者行腰穿放液。结果 治疗... 目的 评价腰池持续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 ,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患者 2 3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16例患者行腰池脑脊液持续引流 ,对照组 12 2例患者行腰穿放液。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脊液中红细胞 (RBC) <10 0× 10 6 /L的时间分别为伤后 (5 2± 2 6 )d和 (7 3± 3 8)d (P <0 0 1) ,两组脑脊液中蛋白 (TP) <0 8g/L时间分别为伤后(8 4± 3 8)和 (11 6± 4 6 )d ,治疗组伤后平均颅内压、甘露醇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短 ,脑积水及脑梗塞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腰池持续引流可快速廓清tSAH患者的脑脊液 ,患者临床症状迅速减轻 ,并发症明显减少 ,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池持续引流 治疗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 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翔 黄耀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开颅术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腰椎穿刺放液;治疗组30例,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开颅术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腰椎穿刺放液;治疗组30例,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治疗组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并发症(癫痫、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及疗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有效地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便,改善预后,是治疗tSAH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引流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金丹 王雪涛 +5 位作者 李云辉 林泽森 敖文斌 林中平 黄建龙 伍伟超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195例,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为治疗组(110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偶数组为对照组(85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通过比较...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195例,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为治疗组(110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偶数组为对照组(85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后遗症及预后来评定疗效。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治疗组每日脑脊液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而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患者意识障碍及头痛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近期并发症(颅内感染、硬膜下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远期并发症(继发脑积水、癫痫)对照组显著多于治疗组。GOS预后评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够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脑积水、癫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预后,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 引流 脑积水 癫痫
下载PDF
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刚 邵弘 +2 位作者 杜洪宇 冷亮 汤维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78-379,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于开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行多次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对两... 目的探讨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于开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行多次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GCS评分、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检测、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 重型颅脑损伤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专家共识 被引量:16
8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0,共3页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临床医学不断进步,尼莫地平治疗tSAH患者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增加[科克伦(Cochran)2009],243位神经外科专家经过认...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临床医学不断进步,尼莫地平治疗tSAH患者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增加[科克伦(Cochran)2009],243位神经外科专家经过认真讨论达成专家共识(详见名单),旨在客观反映尼莫地平治疗tSAH患者的最新科学结论,使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对尼莫地平治疗tSAH有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专家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治疗 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HEMORRHAGE 颅脑损伤患者 循证医学证据
原文传递
外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路惊宇 王小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和7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 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和7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VS)的危险因素。结果TSAH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ASAH患者(P=0.041;P=0.005;P=0.000)。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和Fisher分级对TSAH组发生CVS有显著影响(P=0.031;P=0.012);吸烟,二次出血,Fisher分级及Hunt-Hess分级对ASAH组发生CVS有显著影响(P=0.044;P=0.002;P=0.025;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于TSAH患者,仅Fisher分级是CVS的危险因素(OR=0.237,95%CI 0.065-0.857,P=0.028);对于ASAH患者,二次出血(OR=12.035,95%CI 1.645-88.028,P=0.014),Fisher分级(OR=0.200,95%CI 0.056-0.717,P=0.013)和Hunt-Hess分级(OR=0.259,95%CI 0.073-0.919,P=0.037)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SAH患者,仅Fisher分级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而对于ASAH患者,其发生CVS的危险因素包括二次出血,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生脑血管痉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文君 彭林 +2 位作者 黄传平 俞方毅 温中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6例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54例采用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对两组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脑积水发生率低,头痛、浅昏迷、...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6例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54例采用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对两组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脑积水发生率低,头痛、浅昏迷、持续时间及颅内压、脑脊液红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 颅脑外伤 脑脊液 颅内压 脑水肿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志峰 陈勇 +1 位作者 方红娟 周仁辉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Rev Man 5.2软件对纳入所有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23个RCT(2401例)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治疗方法... 目的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Rev Man 5.2软件对纳入所有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23个RCT(2401例)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为腰大池持续引流组与一般治疗组,纳入5个RCT(470例),Meta分析显示,腰大池持续引流组的远期疗效(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RR=1.17,95%CI(1.09,1.26)];与一般治疗组相比,总病死率减低[RR=0.20,95%CI(0.05,0.76)];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积水[RR=0.23,95%CI(0.12,0.45)]和脑血管痉挛[RR=0.28,95%CI(0.16,0.48)]减低,。另一类为腰大池持续引流组与腰穿组,纳入18个RCT(1931例),Meta分析显示,腰大池持续引流组的远期疗效(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腰穿组[RR=1.26,95%CI(1.15,1.38)];总病死率减低[RR=0.37,95%CI(0.25,0.5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积水[RR=0.24,95%CI(0.17,0.34)]、脑血管痉挛[RR=0.31,95%CI(0.22,0.44)]和再出血[RR=0.41,95%CI(0.25,0.68)]减低。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一般治疗及腰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 持续引流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腰池持续引流与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强平 曾令春 +3 位作者 曾义军 余水 淡冰 彭宗清 《西部医学》 2012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腰池持续引流(LCD)与腰穿释放脑脊液(LP)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比较LCD与LP治疗tSAH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进行分析,合计1488例t...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腰池持续引流(LCD)与腰穿释放脑脊液(LP)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比较LCD与LP治疗tSAH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进行分析,合计1488例tSAH患者。Meta分析显示,LCD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LP组[RR=1.38,95%CI(1.22,1.56)];LCD组治疗及随访期末脑积水发生率[RR=0.29,95%CI(0.19,0.45)]、死亡率[RR=0.33,95%CI(0.20,0.54)]明显低于LP组,但颅内感染率明显高于LP组[RR=9.77,95%CI(1.27,74.93)]。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tSAH疗效优于腰穿释放脑脊液,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运用,但发生颅内感染风险明显增高,临床应用中应作相应防范。同时因存在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不高等易致偏倚的因素,影响论证真实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 持续引流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慧 步星耀 +5 位作者 杨冬谊 焦继超 李志营 袁强 孙彦熙 马玉德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2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经鼻脑靶向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止血、预...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经鼻脑靶向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止血、预防血管痉挛、保护神经和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生理盐水2mL溶解稀释后滴鼻,1支/d,连续4周,并行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8d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比较2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结果治疗28d,观察组、对照组NIHSS评分(18.26±2.33、21.02±1.71)均较治疗前(24.86±3.85、24.39±4.07)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57.14%)、脑积水发生率(40.0%)均高于观察组(20.0%、5.7%)(P<0.05)。结论 NGF经鼻脑靶向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术治疗可改善tSAH患者神经功能,降低t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生长因子 腰大池外引流术 经鼻脑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春霖 李卫 曾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实行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置换脑脊液,同时对16例患者采用腰穿引流... 目的 探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实行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置换脑脊液,同时对16例患者采用腰穿引流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脑脊液生化检测蛋白变化情况,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例数及治疗结果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结果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采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 头痛 脑积水
原文传递
术中开放颅底脑池并尼莫地平液灌洗治疗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永汉 李宗豪 +2 位作者 贾林伟 田耀辉 姚俊朝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开放颅底脑池并尼莫地平液灌洗对于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84例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放颅底脑... 目的探讨术中开放颅底脑池并尼莫地平液灌洗对于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84例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清除脑挫裂伤灶及血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放颅底脑池,术中打开liliquist膜,术中于手术视野内以稀释的尼莫地平灌洗,灌洗10~15 min。于术后1,7,14 d通过颞窗检测伤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判断血管痉挛的程度。观察术后第1,4,7,14 d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伤后3个月随访,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1和14 d脑血管痉挛发生未见显著差别,但术后7 d试验组的脑血管痉挛程度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 d 2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14 d试验组较对照组GCS评分高(P<0.05);试验组GOS较对照组好;试验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为4.76%,比对照组(21.42%)发生率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开放颅底脑池并尼莫地平液灌洗可以改善脑挫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脑池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积水
原文传递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伟坚 刘海新 +2 位作者 周建安 薛志伟 苏艳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0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1年收治12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对照组60例,行每天腰穿术放脑...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1年收治12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对照组60例,行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比较两组1周后头疼恶心消失、脑脊液转清、颅内压力恢复正常所占比例及术后1年脑积水或硬膜下积液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头疼、恶心消失、脑脊液转清、颅内压力恢复正常所占比例分别为86.67%、90.00%、96.67%、98.33%,对照组比例分别为58.33%66.67%、6.67%、31.67%;术后1年脑积水或硬膜下积液发生的概率治疗组为5%,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克服反复腰穿术放脑脊液引流量有限且容易引发局部感染等缺陷,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玉成 叶淦湖 +4 位作者 谷晓辉 伍海青 叶建堂 冼志坤 李景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伤后24h内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共73例,选择L3 ̄4或L4 ̄5椎间隙行穿刺置管术,使用全封闭无菌腰大池外引流套管(美国产Meditronic),进入椎管内头端方向置入引流管5...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伤后24h内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共73例,选择L3 ̄4或L4 ̄5椎间隙行穿刺置管术,使用全封闭无菌腰大池外引流套管(美国产Meditronic),进入椎管内头端方向置入引流管5 ̄6cm,通过调节引流管及引流袋的位置高低,控制引流量和流速,留管时间3 ̄10d,平均5 ̄6d,引流量:200 ̄300mL/24h。结果本组73例,脑脊液明显转清亮5 ̄6d,最长10d。拔管时脑脊液细胞计数≤500×106/L,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3 ̄10d(平均6.5d),头痛消失或明显好转3 ̄14d(平均8.5d),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3 ̄7d(平均4.8d)。5例行腰穿2次成功置管,2例术后48h出现发热、颈强直、脑脊液化验证实颅内感染,经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后,7 ̄10d后脑脊液恢复正常。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比率9.59%,随访一年后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比率4.1%。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脑脊液转清快、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短、头痛症状缓解快,随访一年后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发生率低,避免了常规腰穿引流量有限,且反复操作导致感染局部红肿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引流 腰大池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应盈 徐象威 叶汝勇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伴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t SAH伴CVS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尼莫地平治疗,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和尼...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伴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t SAH伴CVS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尼莫地平治疗,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治疗,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1、3、5、7、14d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给药后5、7、14d的大脑中动脉MF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给药后7、14d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给药后7、14d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给药1、3、5、7、14d的ET-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vs 68.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异常、再出血、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t SAH伴CVS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尼莫地平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 管痉挛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光旭 张剑辉 +4 位作者 丁妮荣 赵明华 白鹏 张鹏 谭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11期574-575,共2页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SAH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开颅术后观察组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行多次腰穿引流,比较2组不同时间段的脑...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SAH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开颅术后观察组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行多次腰穿引流,比较2组不同时间段的脑脊液红细胞(RBC)计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1月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4 d、9 d的脑脊液RBC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术后1月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预后良好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SAH患者进行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有效清除血性脑脊液,降低术后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 腰大池持续引流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国锋 元少鹏 肖伟利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4668-4669,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伤后24 h 内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选择 L3~4或 L4~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进针4~6 cm,即可穿破硬脊膜达蛛网膜...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伤后24 h 内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选择 L3~4或 L4~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进针4~6 cm,即可穿破硬脊膜达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予测压,放入中心静脉导管入终池3~4 cm,缝线将引流管牢靠固定。导管接一次性引流袋,留管时间3~7 d,最长10 d,期间用三通开关调节引流速度,控制引流量,每天约200~300 ml。结果:本组4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治愈36例,轻残5例,重残1例。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疗效确切,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外引流 腰大池置管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