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丹 宋洪涛 +2 位作者 初阳 陈大为 何仲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方法将处方药材精制后制备成复方丹参同步释放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先以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1%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配成包衣液进行包衣作为溶胀层,包衣增重为...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方法将处方药材精制后制备成复方丹参同步释放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先以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1%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配成包衣液进行包衣作为溶胀层,包衣增重为12%;再将2%乙基纤维素溶于90%乙醇中,加入2%微粉化滑石粉和0.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混合配成包衣液进行包衣作为控释层,制备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6%、20%、24%、26%的包衣微丸,混合均匀,装入硬胶囊中,即得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各种包衣微丸可以在不同时间依次释药。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丹酚酸B和三七总皂苷的f2值为66.9,丹酚酸B和冰片的f2值为69.0,三七总皂苷与冰片的f2值为58.0,三者能够同步释放且均呈现出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复方丹参缓释胶囊中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可以达到同步释放,遵循了中药制剂复方配伍的整体观和用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缓释胶囊 双层膜包衣 多元定时释药技术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丹 宋洪涛 +2 位作者 初阳 陈大为 何仲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2-404,共3页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效动力学。方法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以市售复方丹参片为参比制剂,对自制复方丹参缓释胶囊进行犬体内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犬单剂量口服给药后...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效动力学。方法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以市售复方丹参片为参比制剂,对自制复方丹参缓释胶囊进行犬体内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犬单剂量口服给药后,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效应峰值(Emax)为18.62%,效应达峰时间(tmax)为8 h,效应半衰期(t1/2)为2.40 h,平均效应滞留时间(MRT)为8.11 h;而市售复方丹参片的Emax为44.34%,tmax为3.5 h,t1/2为1.54 h,MRT为4.57 h。结论与复方丹参片相比,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药效更加温和而持久,达到了预期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缓释胶囊 药动学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