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午’牡丹微繁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文书生 成仿云 +3 位作者 钟原 王新 李刘泽木 黄弄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3-150,共8页
本研究以‘正午’牡丹腋芽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牡丹微繁殖体系。腋芽的初始培养基为WPM+0.5mg/L BA+0.2mg/L GA3,培养50d后,一个丛生芽平均可切分为13个繁殖体用于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为WPM[1668mg/L Ca(NO3)2·4H2O]+0.5mg/L BA+... 本研究以‘正午’牡丹腋芽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牡丹微繁殖体系。腋芽的初始培养基为WPM+0.5mg/L BA+0.2mg/L GA3,培养50d后,一个丛生芽平均可切分为13个繁殖体用于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为WPM[1668mg/L Ca(NO3)2·4H2O]+0.5mg/L BA+0.2mg/L GA3,以35d为一个继代培养周期,增殖率为3.0,共继代培养7次;生根培养时,先将无根苗在复壮培养基[1/2MS(296mg/L CaCl2)+0.5g/L活性炭]上培养20d,再转入根诱导培养基[1/2 MS(296 mg/L CaCl2)+1.0 mg/L腐胺+1.0 mg/L IBA]培养30d,最后转入根形成培养基[1/2 MS(296mg/L CaCl2)+4.0g/L活性炭]培养20d,其生根率达77.2%;驯化与移栽基质为珍珠岩∶蛭石∶草炭土=1∶1∶1,组培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2.1%。这表明以‘正午’牡丹腋芽建立的微繁殖体系具备规模化商业生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芽 硝酸钙 增殖 复壮培养 生根 移栽驯化
下载PDF
滇龙胆丛芽高效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2
作者 席银凯 王元忠 +1 位作者 黄衡宇 钱子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8-1404,共7页
目的以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带叶茎尖、带芽茎段、叶片、根为外植体,建立滇龙胆高效、稳定的丛芽诱导体系,筛选出适宜的植株再生途径。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L16(45)正交及完全组合实验研究不同外植体和... 目的以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带叶茎尖、带芽茎段、叶片、根为外植体,建立滇龙胆高效、稳定的丛芽诱导体系,筛选出适宜的植株再生途径。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L16(45)正交及完全组合实验研究不同外植体和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带芽茎段为间接器官发生最佳材料,其在MS+6-BA 1.5 mg/L+NAA 1.5 mg/L+KT 0.05 mg/L中培养10 d、节上腋芽开始萌发后,基部可诱导出再分化能力极强的愈伤组织,得愈率为97.73%;15 d后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绿色丛芽,分化率100%;30 d后不定芽分化系数达18.65,增殖系数可达63.58。带叶茎尖为直接器官发生最佳材料,其在MS+6-BA 0.5 mg/L+NAA 1.0 mg/L+KT 0.5mg/L中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亦可达44.36。2种材料培养获得的试管苗茎细瘦弱,不利于生根培养,试管苗在MS+6-BA1.5 mg/L+NAA 1.5 mg/L+KT 0.05 mg/L+PP333 10 mg/L中培养60 d后可获得健壮度大为改善的复壮苗。复壮苗生根则在1/2MS+6-BA 0.1 mg/L+NAA 2.0 mg/L中进行,45 d后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结论建立的滇龙胆无性快速繁殖体系,为保护滇龙胆野生资源、优质种苗繁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其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带芽茎段 愈伤组织 复壮培养 无性快速繁殖体系 植株再生体系
原文传递
茯苓菌丝常规培养和复壮培养的条件优化
3
作者 向蒙 熊诗俊 +4 位作者 彭逸斯 黄莉萍 何鲜 张瑶婷 彭国平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94-101,共8页
通过分析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对茯苓菌丝生长的影响,优化菌丝常规培养条件,并对已退化的茯苓菌丝进行复壮培养条件优化,以解决茯苓栽培中菌种退化问题。结果表明,茯苓菌丝常规培养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玉米蛋白... 通过分析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对茯苓菌丝生长的影响,优化菌丝常规培养条件,并对已退化的茯苓菌丝进行复壮培养条件优化,以解决茯苓栽培中菌种退化问题。结果表明,茯苓菌丝常规培养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玉米蛋白粉加酵母膏,初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31℃,此条件下菌丝洁白、浓密且菌苔较厚;茯苓菌丝复壮培养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加酵母膏,初始pH为5.5,培养温度为31℃,此条件下菌丝洁白、浓密且菌苔较厚,菌丝生长速度比复壮前提高了17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菌丝常规培养 复壮培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白及组培苗瓶内复壮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席银凯 黄衡宇 曾彪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2期61-68,共8页
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试管苗进行复壮研究,以期解决其羸弱纤细、不利于生根培养及生根后成活率低等问题,同时优化复壮培养条件。在课题组已有的白及增殖及生根培养基配方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和矮壮... 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试管苗进行复壮研究,以期解决其羸弱纤细、不利于生根培养及生根后成活率低等问题,同时优化复壮培养条件。在课题组已有的白及增殖及生根培养基配方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并改变培养基碳源浓度,以不同继代试管苗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材料和不同植物生长延缓剂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试管苗复壮、繁殖生长、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的影响。实验表明,4代苗在MS+活性炭1.0 g/L+香蕉泥50 g/L+6-BA 0.5 mg/L+NAA 0.01 mg/L+PP3330.5 mg/L+CCC 0.1 mg/L+蔗糖40 g/L中获得最佳的复壮效果,培养70天后,试管苗基茎直径平均达(0.26±0.06) cm,繁殖系数2.13,假鳞茎发生率100%;复壮后的试管苗在1/2MS+活性炭1.0 g/L+香蕉泥80 g/L+6-BA 0.1 mg/L+NAA 1.0 mg/L+蔗糖15 g/L中培养60天后,可获得具假鳞茎、根粗苗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亦达100%。本研究完善了白及体外快繁及复壮条件,建立了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复壮培养 植物生长延缓剂 假鳞茎 驯化移栽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秀丽 董文琦 +3 位作者 李运朝 贾银锁 马春红 王立安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12期38-39,共2页
选用7种培养基对出现退化的玉米小斑病菌进行复壮培养。结果显示:通过V8培养基和玉米苗浸汁培养基获得的复壮菌株,菌落形态表现为菌丝黑密粗壮,且生长速度(分别为6.46 mm/d和6.33 mm/d)、产孢量(分别为2.72×106个/mL和1.92×10... 选用7种培养基对出现退化的玉米小斑病菌进行复壮培养。结果显示:通过V8培养基和玉米苗浸汁培养基获得的复壮菌株,菌落形态表现为菌丝黑密粗壮,且生长速度(分别为6.46 mm/d和6.33 mm/d)、产孢量(分别为2.72×106个/mL和1.92×106个/mL)和致病力等均得到恢复与提高。复壮后的病毒粗提液,对C和N细胞质产生较强的专效性毒害,反映出对菌株复壮的高度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复壮培养 产孢量 致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