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邢台地区设定地震事件烈度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国军 张合 +1 位作者 李皓 孙丽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4期37-44,共8页
通过邢台地区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得到该地区烈度—频率灾害曲线及地震风险。以地震地质资料理论为基础,结合河北省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地壳结构等资料,确定2个设定地震事件。采用复合震源模型,模拟合成强地面运动,并基于强地面运动... 通过邢台地区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得到该地区烈度—频率灾害曲线及地震风险。以地震地质资料理论为基础,结合河北省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地壳结构等资料,确定2个设定地震事件。采用复合震源模型,模拟合成强地面运动,并基于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分析邢台地区地震影响烈度,为今后该地区建筑物抗震设防、避难场所选址、震后救援以及地震保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震源 设定地震 抗震设防
下载PDF
应用动态复合震源模型模拟汶川M_w 7.9地震强地面运动 被引量:15
2
作者 孟令媛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0-1027,共18页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区发生M_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N.主要发震断层空间展布长达300多公里,由南西方向到北东方向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安县—北川段为逆冲-右旋走滑的...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区发生M_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N.主要发震断层空间展布长达300多公里,由南西方向到北东方向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安县—北川段为逆冲-右旋走滑的断层错动;青川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逆冲分量.采用改进后的复合震源强地面运动预测模型,建立了长为320km,宽为20km的断层破裂运动学模型,实现了断层分段、空间倾角、滑动方向连续变化的动态设定.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近断层两侧(上、下盘)的地面加速度的分布特征,并同卧龙、郫县走石由及绵竹清平强震观测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无论在波形、持续时间、频率分量、峰值大小同观测记录都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利用现有83个已知经纬度台站的强震实测数据及数值模拟的结果同Boore等的新一代衰减关系(NGA)进行比较,对比模拟与实际观测水平峰值加速度的一致程度.近断层峰值加速度分布特征则进一步显示了在汶川、北川和青川附近明显的高值分布区域,同野外地质调查相一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也表明,汶川—映秀段逆冲为主的断层上盘的运动量远大于断层下盘,在距离断层地表出露位置5km处,峰值加速度N-S、E-W及UP方向分量的比值分别为1.72:1、2.5:1及1.77:1.本文中给出的动态复合震源模型和近断层区域强震模拟的计算方法,对大震强地面运动的预测及实现近实时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的圈定(Shaking Map)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断层分段 复合震源模型 强地面运动 NGA 峰值加速度 SHAKING MAP
下载PDF
复合地震源模拟强地面运动——以1679年三河—平谷Ms8.0地震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博研 史保平 张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13,共12页
利用复合震源模型和人工合成地震图的算法,以1679年三河—平谷Ms8.0地震为例,计算了北京地区的宽频带强地面运动.其结果可为今后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工程抗震提供一定的物理参数.通过考察该地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区域背景,利... 利用复合震源模型和人工合成地震图的算法,以1679年三河—平谷Ms8.0地震为例,计算了北京地区的宽频带强地面运动.其结果可为今后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工程抗震提供一定的物理参数.通过考察该地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区域背景,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北纬39.3°~41.1°、东经115.35°~117.55°所围限的北京范围进行了设定地震的仿真模拟,并合成了强地面运动.通过分析影响强地面运动的几个关键因素,给出了北京地区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速度分布特征,比较了合成强地面运动记录与通过衰减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同时,还对复合震源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给出了充分的讨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所得的较为真实的强地面运动参数,即加速度、速度、位移和时程特征,可为北京地区工程建设的抗震设计、救援设施的选址、以及金融及保险部门的风险性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震源模型 人工合成强地面运动 地震灾害分析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参数特征及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初步估计 被引量:9
4
作者 孟令媛 周龙泉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2-641,共10页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宝兴、芦山等极震区烈度达到Ⅷ—Ⅸ度.该文针对芦山MS7.0地震震源参数的特征,结合相关经验关系,对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芦山MS7.0地震为断层...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宝兴、芦山等极震区烈度达到Ⅷ—Ⅸ度.该文针对芦山MS7.0地震震源参数的特征,结合相关经验关系,对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芦山MS7.0地震为断层动态摩擦过程中的应力下调模式.进一步应用Brune圆盘模型对芦山MS7.0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理论值进行估算,并基于加速度和速度的估算结果计算极震区的最大烈度,约为Ⅷ—X度,与实测的极震区最大烈度Ⅸ度较为接近.选取宝兴和芦山为特征计算点,构建动态复合震源模型,对近断层区域内宝兴和芦山两个特征点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近断层区域强地面运动呈现持续时间短、高频成分多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地震 视应力 有效应力降 强地面运动 动态复合震源模型
下载PDF
1970年M_S 7.7云南通海大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谭黎中 孟令媛 史保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6-484,共9页
对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MS7.7)进行了强地面运动模拟.采用复合震源模型和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针对包括昆明在内的4个特征城市的地表运动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0.5~10 Hz频带范围内,2个模型的结果在波形、振幅、频率含量及持续时... 对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MS7.7)进行了强地面运动模拟.采用复合震源模型和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针对包括昆明在内的4个特征城市的地表运动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0.5~10 Hz频带范围内,2个模型的结果在波形、振幅、频率含量及持续时间上均具备较好的相似性.进一步采用复合震源模型模拟了通海地震的烈度分布图,与实际观测的烈度分布一致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地震 强地面运动 复合震源模型 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
下载PDF
震源介质参数的连续监测及其在张北地震前的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天中 高阿甲 +1 位作者 黄蓉良 刘庆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54-161,共8页
通过对首都圈地区的小震复合震源机制、尾波 Q值和波速比三项震源介质参数的连续监测发现 ,在 1 998年 1月 1 0日河北张北 6.2级地震前 ,1 997年小震复合机制解的矛盾符号比达到了历年的最低点 ,且其方向接近于张北地震由初动得到的震... 通过对首都圈地区的小震复合震源机制、尾波 Q值和波速比三项震源介质参数的连续监测发现 ,在 1 998年 1月 1 0日河北张北 6.2级地震前 ,1 997年小震复合机制解的矛盾符号比达到了历年的最低点 ,且其方向接近于张北地震由初动得到的震源机制方向 ;山西恒山台 30~ 60 s时间窗的尾波 Q0 于 1 997年出现了较高的值 ;张北地区自 1 995年 1月至 1 997年 3月 ,存在 2 7个月的 VP/VS的低值异常。这些结果除可直接作为前兆现象用于地震预测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震复合震源机制 尾波Q值 波速比 北地震
下载PDF
2011年新西兰M_w6.1地震震源过程及强地面运动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孟令媛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01-1612,共12页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发生Mw6.1地震,震中位置43.58°S,172.70°E,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未知隐伏断层,为逆冲断层机制.地震已经造成163人遇难,Chri...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发生Mw6.1地震,震中位置43.58°S,172.70°E,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未知隐伏断层,为逆冲断层机制.地震已经造成163人遇难,Christchurch城内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距震中约1km的Heathcote Valley PrimarySchool(HVSC)台站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高达2.0g.针对新西兰Mw6.1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偏高这一现象,利用HVSC台站的强震观测记录,计算地震震源谱参数,应用Brune圆盘模型估算其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理论值,并建立动态复合震源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新西兰Mw6.1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偏高的主要原因为复杂震源破裂过程中有效应力降(动态应力降,Δσd)过高造成的.未来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距离城市较近的中小型地震的重视,防止地震对城市的加强型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Mw6.1地震 强震观测记录 有效应力降 强地面运动 动态复合震源模型
下载PDF
2010年新西兰M_W7.0主震与2011年M_W6.1余震近场强地面运动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孟令媛 史保平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1-368,共18页
2010年9月3日16时35分46秒新西兰南岛Greendale附近发生了MW7.0地震,震源深度约10.0km.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又发生了MW6.1地震,为2010年MW7.0主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逆... 2010年9月3日16时35分46秒新西兰南岛Greendale附近发生了MW7.0地震,震源深度约10.0km.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又发生了MW6.1地震,为2010年MW7.0主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震源深度约5.0km,发震断层为Christchurch南约9km一条近东西走向逆冲的隐伏断层,该地震造成Christchurch城内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本文分析了2010年新西兰地震事件MW7.0主震与MW6.1余震强地面运动的特征.新西兰MW6.1余震近场强地面运动整体高于MW7.0主震.将主震和余震的强震观测记录分别与新一代衰减关系(NGA)进行对比,发现余震强震观测数据整体高于其震级对应的NGA.分别选取距离主震和余震震中最近且强震观测记录最高的两个台站(GDLC台站和HVSC台站)作为参照台站,建立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及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SFFM)进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计算,分析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势及局限,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通过模型计算强地面运动特征,实现区域化特征快速、实时分析及局部重点、细致分析相结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Mw7.0主震 新西兰Mw6.1余震 强震面运动 NGA 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 随机振动模型(SFFM)
下载PDF
沈阳及其附近地区小震复合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萍 李爱民 赵春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年第5期35-39,共5页
在收集了沈阳及其附近地区 (12 1°30′~ 12 4°30′E ,4 1°~ 4 3°N)已有地震震源机制解成果的基础上 ,利用MAPSIS系统提供的P波初动求解方法 ,求解了 1974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期间 ,该区域小震复合震源机制... 在收集了沈阳及其附近地区 (12 1°30′~ 12 4°30′E ,4 1°~ 4 3°N)已有地震震源机制解成果的基础上 ,利用MAPSIS系统提供的P波初动求解方法 ,求解了 1974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期间 ,该区域小震复合震源机制解 (平均解 )。结果表明 ,研究区主压应力轴P轴集中分布在NEE SWW方向 ,主张应力轴T轴集中分布在NNW SSE方向 ,这与本地区区域应力场的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震复合震源机制解 初动符号 沈阳地区
下载PDF
有限断层地震波辐射能估算及其在合成强地面运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令媛 史保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7-649,699,共13页
对有限断层地震波能量辐射的估算,通常采用断层面上子源能量的逐点求和方法.基于Brune圆盘模型,Anderson推导出有限断层地震波能量辐射S波的求解公式,即ESA=0.233(Δσd/Δσs)M0Δσs/μ.其中M0为断层面上地震矩,μ为剪切模量,Δσd和... 对有限断层地震波能量辐射的估算,通常采用断层面上子源能量的逐点求和方法.基于Brune圆盘模型,Anderson推导出有限断层地震波能量辐射S波的求解公式,即ESA=0.233(Δσd/Δσs)M0Δσs/μ.其中M0为断层面上地震矩,μ为剪切模量,Δσd和Δσs分别为动态应力降和静态应力降,并指出在复合震源模型强地面运动预测应用中Δσd>2Δσs以满足能量守恒.Rivera和Kanamori则从能量辐射表象定理出发,给出了有限断层中辐射能量的积分表达式,明确地指出了逐点求和所存在的问题.依据该积分表达式,本文推导出了复合源模型中新的辐射能完整的求解方法,指出Anderson方法实为断层面上点源辐射能量的简单叠加求和,后者则充分考虑了断层面上任一点在任一时刻能量传播过程中受到的断层面上所有位移破裂路径的交互影响.以1976年唐山MW7.6地震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了有限断层模型的辐射能量及近场强地面运动,如质点运动加速度,速度.结果表明,如果模型参数满足Δσd>2Δσs时,由本文给出的求解方法计算所得到的地震波辐射能已远远超出实际的辐射能量值,直接导致了对近场强地面运动参数如质点速度、加速度等的过高估算.因此,Zeng等和Anderson工作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地震矩守恒以及非物理的Δσd/Δσs>2无法准确地预测近场地面运动.未来工作中,对于有限断层模型的建立,在地震矩守恒这一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远场和近场能量解(或视应力)将可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为强地面运动的模拟提供一个更为恰当的求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断层 辐射波能量 应力降 复合震源模型 强地面运动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地震强地震动模拟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会 景月岭 +3 位作者 张宇璇 郑司元 宛明晨 何李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5-1033,共9页
对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应用复合震源模型建立特定圆形子震分布的断层破裂运动学模型,对地震矩、应力降、破裂速度、子断层尺寸和震源深度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一组合理的震源参数,然后基于复合震源模型计... 对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应用复合震源模型建立特定圆形子震分布的断层破裂运动学模型,对地震矩、应力降、破裂速度、子断层尺寸和震源深度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一组合理的震源参数,然后基于复合震源模型计算得到该地区地震动,最后与观测的峰值加速度(PGA)、反应谱和PGA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整体上可以再现各台站地震动强度特征,验证了复合震源模型计算强地面运动的有效性,同时敏感性规律也为复合震源模型计算缺乏强震记录区域的地震动参数的变化区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面运动 九寨沟地震 复合震源模型 敏感性分析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