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油藏非自喷DST试井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解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邓远忠 陈钦雷 刘尉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8年第6期56-60,共5页
在低渗透油田的测试过程中,井筒中的流体常因流不出地表而在井筒中发生段塞式流动,使流动与恢复测试阶段的井筒压力均上升。针对这种流动特征,建立了描述复合油藏非自喷DST测试流动与恢复全历史的数学模型,并求得其拉氏空间解。... 在低渗透油田的测试过程中,井筒中的流体常因流不出地表而在井筒中发生段塞式流动,使流动与恢复测试阶段的井筒压力均上升。针对这种流动特征,建立了描述复合油藏非自喷DST测试流动与恢复全历史的数学模型,并求得其拉氏空间解。由于考虑了流动期的流动特性,因此,该模型的解更能精确地反映地层特征。研究了拉氏反演后真实空间解的特性,给出了分析实测资料的具体方法。所得到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分析钻井完井过程中的非自喷DST测试资料及所有低渗透油藏测试过程中的非自喷段塞流动试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油气 低渗透油田 DST 试井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复合油气系统特征、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72
2
作者 张义杰 柳广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复合油气系统是同一区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复合与叠加 ,其范围内的不同油气系统一般不是独立的 ,储集层和盖层往往是共有的 ,所形成的油气藏为多油源混合的结果。准噶尔盆地发育包括 16个油气系统的 4个复合油气系统 ,一般具有多套烃源... 复合油气系统是同一区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复合与叠加 ,其范围内的不同油气系统一般不是独立的 ,储集层和盖层往往是共有的 ,所形成的油气藏为多油源混合的结果。准噶尔盆地发育包括 16个油气系统的 4个复合油气系统 ,一般具有多套烃源岩 ,具有多生烃期以及油气多源多期混合成藏的特点 ,同一复合油气系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玛湖—盆 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包括佳木河组油气系统、风城组油气系统和下乌尔禾组油气系统 ;昌吉复合油气系统由侏罗系油气系统和中二叠统油气系统组成 ;东道海子—大井复合油气系统由石炭系油气系统和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气系统组成。这 3个复合油气系统含油气丰度高 ,应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 ,应坚持富油气系统内继承性正向构造单元及其斜坡区勘探 ,并应加强侏罗系的勘探力度。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复合油气系统 演化 生储盖组合 油气富集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 被引量:54
3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层系多、构造变动频繁的特点。其中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表现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与运聚成藏以及油气藏多期调整改造的复杂性,形成过程有多个关键时刻、而且系统间存在交叉、叠置与窜通。本文基于...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层系多、构造变动频繁的特点。其中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表现出多源多灶多期生烃与运聚成藏以及油气藏多期调整改造的复杂性,形成过程有多个关键时刻、而且系统间存在交叉、叠置与窜通。本文基于中国含油气系统形成与分布的复杂性,提出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总结其特征并提出相应划分与评价方法。建议从生烃灶确定开始,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确定不同关键时刻,各成藏地质要素特征与空间组合关系,指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空间范围。流体历史分析与盆地模拟等现代勘探技术的配套使用在复合含油气系统划分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油气盆地划分 中国 复合油气
下载PDF
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39
4
作者 何登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8,34,共8页
断裂是形成油气藏的一个主要因素,冲积扇、扇三角洲、生物礁、生物滩等岩性体是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断裂与岩性体相联合,将形成断裂—岩性体油气藏。以准噶尔盆地为例,断裂和岩性体构成了圈闭要素,形成了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断裂是形成油气藏的一个主要因素,冲积扇、扇三角洲、生物礁、生物滩等岩性体是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断裂与岩性体相联合,将形成断裂—岩性体油气藏。以准噶尔盆地为例,断裂和岩性体构成了圈闭要素,形成了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断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参与了岩性体的成藏过程,断裂活动特点决定了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特点。断裂组合样式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分布与含油气丰度,断裂活动期次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的时期与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腹部的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提供了形成地层、断裂—岩性圈闭的条件,其两翼,尤其是东南翼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岩性体 复合油气 圈闭 油气成藏作用 油气分布 岩性油藏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 被引量:31
5
作者 靳久强 宋建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22,共8页
中国的板块构造演化表现为小陆块拼合、多旋回运动以及强烈的陆内构造变动等特征,使得中国的古生代盆地多为台内坳陷-断陷,陆缘盆地不发育,且多受改造,以至卷入造山带。中、新生代盆地则受板内构造影响,呈多期发展与改造特征,尤以前陆... 中国的板块构造演化表现为小陆块拼合、多旋回运动以及强烈的陆内构造变动等特征,使得中国的古生代盆地多为台内坳陷-断陷,陆缘盆地不发育,且多受改造,以至卷入造山带。中、新生代盆地则受板内构造影响,呈多期发展与改造特征,尤以前陆盆地发展独具中国特色。与国外典型的前陆盆地“二元”结构不同,中国的前陆盆地具“三元”结构特征。早期被动陆缘不发育,多以裂陷槽为特征;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多以陆相为主;晚期的强烈挤压叠加了巨厚的山前沉积。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和多期次的盆地叠加使中国的盆地多具叠合盆地的特征,影响到烃源岩的演化及油气的运移和分布。因此,中国的含油气系统多为复合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叠合盆地 前陆盆地 复合油气系统
下载PDF
复合油藏储层中压力分布的求解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顺初 刘平礼 赵立强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76-79,共4页
根据油藏动态分析的实际需要 ,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及三种外边界条件—定压外边界、封闭外边界和无穷大边界下的油层压力分布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Bessel函数求解出了相应的Laplace空间中的精确解 ,并对解的应用作出了... 根据油藏动态分析的实际需要 ,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及三种外边界条件—定压外边界、封闭外边界和无穷大边界下的油层压力分布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Bessel函数求解出了相应的Laplace空间中的精确解 ,并对解的应用作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尤其对在Laplace空间中直接进行试井分析的方法 ,指出了其具体的应用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油气 数学模型 Laplace空间 储层
下载PDF
渤海428构造围斜坡区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石文龙 赖维成 +2 位作者 魏刚 郭涛 王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2期22-26,88,共5页
近两年来围绕渤海428构造的斜坡区钻探了一批探井,在古近系取得了良好的发现,但是下一步可供钻探的构造圈闭目标十分有限。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勘探潜力,从区域—立体勘探的角度,通过对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构造演化... 近两年来围绕渤海428构造的斜坡区钻探了一批探井,在古近系取得了良好的发现,但是下一步可供钻探的构造圈闭目标十分有限。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勘探潜力,从区域—立体勘探的角度,通过对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构造演化对沉积类型及其展布范围的控制对油气成藏中所起的作用,在建立区域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规律。认为古近系东二段以下为一个大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油气主要受控于区域泥岩盖层之下储层的发育情况及其展布范围,该模式的建立摆脱了单纯对构造油气藏勘探思维的约束,认为428构造斜坡区应树立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思路。该成藏模式的建立,大大拓宽了该区域勘探潜力,为该区下一步油气藏整体勘探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石臼坨凸起 428构造 成藏规律 复合油气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 被引量:20
8
作者 白晓寅 黄玉 +3 位作者 陈永波 郭娟娟 谭开俊 许多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297,184,共7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即基于二维谱的井震沉积旋回联合标定技术解决地层等时追踪问题,多尺度断裂自动检测技术识别小断裂,基于倾角测井约束的变速成图技术解决低幅度构造识别问题,子波分解与分频反演技术去除煤层强反射干扰和非均质薄储层预测。最终发现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圈闭8个,叠合总面积达281km2,综合评价优选上钻两口井位。经设计井实钻分析,证明了上述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构造—岩性复合油气 谱分解 相干技术 变速成图 子波分解 分频反演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谷云飞 方世虎 +2 位作者 徐怀民 焦翠华 吴兴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共4页
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发育3个含油气系统,多个含油气系统在其形成过程中共享某些成藏地质条件,构成一藏多源、一源多藏的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含油气系统静态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的描述,认为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源充足,成藏条件... 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发育3个含油气系统,多个含油气系统在其形成过程中共享某些成藏地质条件,构成一藏多源、一源多藏的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含油气系统静态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的描述,认为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源充足,成藏条件匹配良好,油气资源丰富;东营组、馆陶组沉积时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是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运聚的关键时刻,决定了油气生-运-聚高峰、圈闭形成和油气保存。系统内发育3类圈闭组合带,即潜山披覆型、陡坡型和缓坡型复合圈闭带,油气充注后形成相应的复合油气聚集带,发育特有的油气藏类型组合。今后应以复合油气聚集带的理念为指导,加速该区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油气系统 成藏条件 复合油气聚集带 辽河滩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九五”油气勘探进展及“十五”勘探方向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宜林 姜建衡 +4 位作者 张义杰 王绪龙 张年富 匡立春 燕启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4-286,共3页
“九五”期间,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成果显著,发现了莫北、三个泉两个油气富集带,探明并开发了沙南、石南油田及呼图壁气田,地质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复合油气系统和富油气系统概念,建立了适于陆梁隆起区的“源外沿梁断层控制阶状油... “九五”期间,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成果显著,发现了莫北、三个泉两个油气富集带,探明并开发了沙南、石南油田及呼图壁气田,地质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复合油气系统和富油气系统概念,建立了适于陆梁隆起区的“源外沿梁断层控制阶状油气运聚模式”和中央坳陷区的深源浅聚运聚模式。“十五”期间,新疆油田公司应继续以“突出预探,重在发现,择优探明,注重效益”为方针,分战略展开、战略突破、战略准备三个层次开展油气勘探,以玛湖-盆1井西、昌吉、东道海子-大井三个复合油气系统中的继承性正性构造单元及其斜坡区为重点目标区,以白垩系、侏罗系和下第三系为首选勘探层位,同时兼顾石炭系—三叠系勘探以及深层大构造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五年计划 油气勘探 勘探方向 复合油气系统 油气运聚模式
下载PDF
双重介质复合油气藏试井分析模型及压力动态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贺胜宁 冯异勇 贾永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3-56,共4页
文章针对油气田钻井、完井、开采过程中并周围产生污染带以及地层本身的非均质情况,建立了考虑表皮效应和井筒储存的双重介质复合油气藏模型,通过拉氏变换、求解和数值反演,给出该问题的现代试井样板曲线。文章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压力... 文章针对油气田钻井、完井、开采过程中并周围产生污染带以及地层本身的非均质情况,建立了考虑表皮效应和井筒储存的双重介质复合油气藏模型,通过拉氏变换、求解和数值反演,给出该问题的现代试井样板曲线。文章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压力动态特征的影响,提出该模型可用于四川裂缝型气藏的现代试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分析 双重介质 复合油气 压力动态
下载PDF
双孔均质介质径向复合油藏典型试井曲线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建国 杨学文 +2 位作者 王岩 杨宇尧 黄必金 《油气井测试》 2001年第4期18-20,共3页
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属低渗透砾岩油藏 ,生产井油层均进行了多次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改造 ,致使许多生产井的不稳定压力恢复曲线表现为双孔均质介质径向复合曲线特征。通过现场实例 ,对此类典型曲线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
关键词 百口泉油田 复合油气 试井曲线 双孔均质介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牙哈断块潜山带控储控藏机理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5
13
作者 韩剑发 苏洲 +5 位作者 刘永福 张超 陈军 张慧芳 吉云刚 黄腊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1-1091,共11页
塔里木盆地牙哈潜山构造带断裂解释不精细、控储控藏机理不明确、资源潜力不清楚是制约勘探突破与产能建设的瓶颈问题。综合利用三维逆时偏移处理新资料、储层反演、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试油分析等方法,对牙哈潜山构造带的地层与岩... 塔里木盆地牙哈潜山构造带断裂解释不精细、控储控藏机理不明确、资源潜力不清楚是制约勘探突破与产能建设的瓶颈问题。综合利用三维逆时偏移处理新资料、储层反演、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试油分析等方法,对牙哈潜山构造带的地层与岩相展布、潜山构造形态与断裂系统、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牙哈大断裂早期强烈逆冲推覆是断块潜山遭受剥蚀改造、影响储层发育与油气富集的重要地质事件。古生界发育不同类型白云岩,为内幕储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构造裂缝对岩溶型储层的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优质储层沿断裂展布。油气源对比表明,牙哈断裂北侧油气来源于库车坳陷的三叠系—侏罗系陆相烃源岩,沿不整合面向南运移;牙哈断裂南侧油气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沿断裂垂向运移并在潜山面横向调整。牙哈断裂构造带为大型断块潜山复合油气藏,其重新评价突破了上寒武统背斜潜山控藏的观点,拓展了震旦系和寒武系断块潜山的勘探领域,明确了牙哈潜山构造带2 000万吨级油气勘探潜力,对潜山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复合油气 输导格架 勘探潜力 牙哈潜山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用三极梯度法确定复合型油气藏各单层的边界位置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天伦 聂荔 张伯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4-19,共6页
简述三极梯度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三极梯度法在构造型复合油气藏和断块分割型油气藏上的水槽模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用三极梯度法对各类复合型油气藏进行单层横向预测,并确定各单层的边界位置是可能的。
关键词 复合油气 油气 视电阻率 三极梯度法
下载PDF
特殊开采方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永禄 李允 +3 位作者 吴小庆 谭雷军 冯曦 钟孚勋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7-40,共4页
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及生产实际证实 ,在低渗透油气藏中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问题。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 ,导致相同生产压差下 ,产量减少。为了提高低渗油气藏的产能 ,一般必须采取大型酸化或压裂 ,增加近井区渗透率 ... 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及生产实际证实 ,在低渗透油气藏中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问题。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 ,导致相同生产压差下 ,产量减少。为了提高低渗油气藏的产能 ,一般必须采取大型酸化或压裂 ,增加近井区渗透率 ,克服近井区启动压力梯度影响问题。经过酸化或压裂这些特殊开采措施后 ,近井区容易形成裂缝。基于这种生产实际问题 ,建立了近井区为双孔介质达西渗流 ,远井区为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的特殊复合油气藏渗流模型。同时 ,考虑了井筒变井储问题及外边界有界的情况。通过求解模型 ,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 ,制作了特殊开采方式下的试井分析样板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压裂 试井解释 均质 非达西流 复合油气
下载PDF
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技术在腰英台地区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蕴 朱贵生 王芳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4期285-289,共5页
松南长岭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二段Ⅲ砂组以三角洲前缘相为主要沉积特征,砂体较为发育,但砂体变化快,地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速度变化快,圈闭类型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隐蔽圈闭。采用层位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层位自动追踪和变... 松南长岭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二段Ⅲ砂组以三角洲前缘相为主要沉积特征,砂体较为发育,但砂体变化快,地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速度变化快,圈闭类型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隐蔽圈闭。采用层位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层位自动追踪和变速成图等技术,落实了目的层构造形态和断层展布;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和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弄清了砂体的横向分布规律及其分布特征,为腰英台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构造解释 微幅构造 岩性复合油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双重-均质复合油藏产量递减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海洋 贾永禄 王东权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针对近井地带与远井地带性质不同的油藏,建立了内区双重、外区均质的复合油藏数学模型并求解,绘制产量、产量积分和产量积分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对每个流动阶段物理渗流机理和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当内区的渗透率较好时,内、外区交接处的... 针对近井地带与远井地带性质不同的油藏,建立了内区双重、外区均质的复合油藏数学模型并求解,绘制产量、产量积分和产量积分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对每个流动阶段物理渗流机理和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当内区的渗透率较好时,内、外区交接处的产量积分导数曲线向上翘,反之则向下掉;弹性储能比影响窜流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当压力传播到油藏边界时,产量递减加剧,产量积分、产量积分导数曲线在边界处为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段,表现为调和递减。通过现场实例计算分析,得了油藏递减期的主要参数,符合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油气 多重介质 产量 递减 模型
下载PDF
高邮凹陷邵伯地区近岸水下扇的地震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夏连军 吴向阳 +1 位作者 毛树礼 张韶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3期212-218,共7页
我国东部地区的许多断陷湖盆在中新生代处于扩张期,普遍发育近岸水下扇。水下扇一般沿大断裂下降盘展布,且多分布在湖盆陡坡的一侧。扇中砂岩因断层遮挡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陡坡一侧,早期根据构造圈闭模式... 我国东部地区的许多断陷湖盆在中新生代处于扩张期,普遍发育近岸水下扇。水下扇一般沿大断裂下降盘展布,且多分布在湖盆陡坡的一侧。扇中砂岩因断层遮挡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陡坡一侧,早期根据构造圈闭模式发现的真武、富民等油田,经进一步开发落实均为扇中砂岩与构造控制的复合型油气藏。如何利用地震技术预测扇体展布范围以及扇中砂岩发育区是南部陡坡带扇体勘探的关键。综合利用了多种地震解释手段,对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邵伯工区近岸水下扇进行了预测,为勘探提供了依据,经钻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陡坡带 近岸水下扇 复合油气 地震预测
下载PDF
新和南部地区白垩系地震烃类检测与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国城 韩强 +2 位作者 蒲仁海 毕英爽 高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针对新和南部地区油气勘探的困境,应用地震烃类检测技术进行有利区预测。根据新和南部地区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测井资料,对目的层位能量衰减异常进行计算,从而预测其含油气性。在前人对区域生储盖组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内构造与断裂的控... 针对新和南部地区油气勘探的困境,应用地震烃类检测技术进行有利区预测。根据新和南部地区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测井资料,对目的层位能量衰减异常进行计算,从而预测其含油气性。在前人对区域生储盖组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内构造与断裂的控制作用,认为该地区存在形成复合油气藏的可能。同时,YM32、YM33井的油气显示也证明了地震烃类检测技术在研究区内的适用性。该烃类检测技术与预测结果对在新和南部地区寻找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烃类检测 衰减异常 复合油气 新和南部地区 卡普沙良群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系统及勘探选区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徐云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中、古生界油气系统成因及演化复杂,按照"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将其分成原生、再生烃(二次生烃)及复合油气系统三大类。加里东期、海西期及印支期是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燕山期...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中、古生界油气系统成因及演化复杂,按照"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将其分成原生、再生烃(二次生烃)及复合油气系统三大类。加里东期、海西期及印支期是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燕山期是除四川盆地外的广大南方地区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破坏与改造期;喜马拉雅期是再生烃油气系统及复合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也是四川盆地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改造期。指出川东北大巴山前缘及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川西北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煤成气藏、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江西鄱阳盆地南部凹陷、川中乐山-龙女寺隆起下古生界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古生界 中生界 原生油气系统 再生烃油气系统 复合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