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幔过渡层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照华 辛后田 +2 位作者 陈必河 柯珊 黄金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1-425,共5页
根据地震测量结果,造山带常见一个P波传播速度介于典型地壳和典型地幔之间的圈层,称为壳幔过渡层。这个圈层在地球物质科学领域常常被解释为壳幔混合层,形成机制不十分明确。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认为壳幔过渡层实际上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 根据地震测量结果,造山带常见一个P波传播速度介于典型地壳和典型地幔之间的圈层,称为壳幔过渡层。这个圈层在地球物质科学领域常常被解释为壳幔混合层,形成机制不十分明确。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认为壳幔过渡层实际上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分异作用的产物,其密度随压力的逐渐变化是其波速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岩石圈重力不稳定的标志;也可能是软流圈物质岩石圈化的结果,是区域岩石圈逐渐冷却的象征。这个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壳幔物质交换和岩浆活动,因而壳幔过渡层的查明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过渡 拆沉作用 底侵作用 分异
下载PDF
壳-幔过渡层特征与大地构造演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林舸 范蔚 +1 位作者 郭锋 王岳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11-18,共8页
壳幔过渡层作为地壳深部地质作用的一个开放体系,是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壳幔过渡层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岩石矿物组合特征,反映不同的大地构造演化区域(或阶段).中国西藏地区,壳幔过渡层在地震... 壳幔过渡层作为地壳深部地质作用的一个开放体系,是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壳幔过渡层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岩石矿物组合特征,反映不同的大地构造演化区域(或阶段).中国西藏地区,壳幔过渡层在地震剖面上为高低速薄层,呈网结状的反射层,厚度大,岩石矿物组成具有双重特征,既具有下地壳的镁铁质麻粒岩石类型、又具有上地幔的超镁铁质岩石类型,镁铁质岩石含量自壳幔过渡层向上(地壳)、向下(上地幔)都呈减少的趋势;反映了该区现代地壳处于剧烈活动期.中国华北地区,壳幔过渡层在地震剖面上为正的强梯度层.层较薄,在盆地区约2km,在隆起区可达6km,岩石矿物组成同样具有双重特征;华北地区目前为地洼发展的余动期,已经过了激烈活动期,但构造运动仍属活动期。中国大陆残存的地台盆地,地幔过渡层在地震剖面上不明显,近似于一级不连续间断面,岩石矿物组合上下界面较清晰,反映了地台发展阶段的深部地质作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 大地构造
下载PDF
开封—灵壁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志琼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87-96,共10页
开封—灵壁大地电磁测深区域剖面横穿华北地台内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坳、鲁西断隆。研究表明该区区域构造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构造单元:开封凹陷、太康隆起、彦集凹陷、宿北隆起、宿东凹陷和灵壁凸起。测线分布地区深部电性结构... 开封—灵壁大地电磁测深区域剖面横穿华北地台内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坳、鲁西断隆。研究表明该区区域构造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构造单元:开封凹陷、太康隆起、彦集凹陷、宿北隆起、宿东凹陷和灵壁凸起。测线分布地区深部电性结构可分为:壳内高导层、壳幔过渡层、上地幔高导层等。壳内高导层顶界埋深一般为十至二十多公里,壳幔界面为32~36km,岩石圈底界埋深为60~80km。此三个界面与区域构造高阻基底成镜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 断坳 断隆 过渡 高阻基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