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王念孙《释大》 |
张博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7
|
|
2
|
简论汉语同族词的类别及其特征 |
张博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4
|
|
3
|
《广雅疏证》同源字的语义问题 |
刘殿义
张仁明
|
《毕节师专学报》
|
1995 |
5
|
|
4
|
王念孙“义通”说笺释 |
孙雍长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3
|
|
5
|
王念孙“因声求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
周光庆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
6
|
因声求义与古籍整理 |
吴平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7
|
论假借义与语源义 |
李茂康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8
|
也谈王念孙的音训——读《广雅疏证》 |
马建东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1990 |
1
|
|
9
|
试析由颜色词演变成的联绵词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
胡正武
|
《台州师专学报》
|
1994 |
1
|
|
10
|
《广雅疏证》浅探 |
薛其晖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2
|
|
11
|
王念孙在训诂学上的成就——读《广雅疏证·释诂》的四点体会 |
邓志瑗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1984 |
0 |
|
12
|
从《广雅疏证》段、王二《序》对训诂学的伟大贡献谈到四备本的舛误问题 |
邓志瑗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13
|
略谈《广雅疏证》的词义训释 |
祝鸿熹
|
《辞书研究》
|
1979 |
1
|
|
14
|
文言词语教学因声求义浅说 |
夏麟勋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990 |
0 |
|
15
|
古汉语中状语与谓语意义相同的句型 |
宋秀丽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16
|
声训依据及音义关系 |
周复纲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7
|
《广雅疏证》声训条例举证 |
冯浩菲
|
《古籍研究》
|
1995 |
0 |
|
18
|
说“潦草” |
刘乾
|
《天中学刊》
|
1996 |
0 |
|
19
|
汉语词义对词汇演变的推动作用 |
元鸿仁
|
《社科纵横》
|
1990 |
0 |
|
20
|
元明戏曲中的少数民族语(续) |
王学奇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