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梆子秧腔”考——兼论清前中期梆子腔与昆腔、弋阳腔的融合
1
作者 陈志勇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3,共8页
清乾隆间钱德苍编《缀白裘》的两篇序中记载一种名为"梆子秧腔"的腔调,李调元《剧话》认为"秧腔"是弋阳腔之音转。结合史料记载和剧本文献,梆子秧腔本质上也是一种吹腔,是梆子腔和弋阳腔融合的产物。清代前中期,梆... 清乾隆间钱德苍编《缀白裘》的两篇序中记载一种名为"梆子秧腔"的腔调,李调元《剧话》认为"秧腔"是弋阳腔之音转。结合史料记载和剧本文献,梆子秧腔本质上也是一种吹腔,是梆子腔和弋阳腔融合的产物。清代前中期,梆子腔在迅速崛起时展现出强大的涵容特质,吸收昆腔、弋阳腔艺术优长而衍生出类如梆子秧腔、昆梆等梆子腔的变体,对剧坛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梆子秧腔 梆子腔 弋阳腔 清代戏曲 声腔
原文传递
发现与重构:作为当代戏曲声腔的“弋阳腔”的再考察
2
作者 李秀伟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6期71-79,114,共10页
明清时代的"弋阳腔"一词大多只是作为除昆腔外的南北曲声腔乃至其他民间声腔的泛称;清代文人虽多将高腔称作"弋阳腔",但高腔"一唱众和"的重要特征并不始于"弋阳腔"。20世纪上半叶,各地高腔并... 明清时代的"弋阳腔"一词大多只是作为除昆腔外的南北曲声腔乃至其他民间声腔的泛称;清代文人虽多将高腔称作"弋阳腔",但高腔"一唱众和"的重要特征并不始于"弋阳腔"。20世纪上半叶,各地高腔并无弋阳地方特色,普通艺人也没有"弋阳腔"的相关记忆。1949年前后,在包括弋阳在内的赣东北地区,高腔已式微。因偶然的契机,江西省文化部门发现了赣东北的高腔,将其认定为"弋阳腔",并在新组建的赣剧中突出"弋阳腔"的地位,从而改变了赣剧的声腔构成。作为学术概念与文化遗产的"弋阳腔",实际上是现代戏曲研究与地方文化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弋阳腔 高腔 声腔 赣剧
下载PDF
《论落子腔系》中的几个问题——与包澄洁先生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钧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45-48,共4页
本文针对《乐府新声》 1 999年第一期载包澄洁先生《论落子腔系》一文中对莲花落音乐和评剧音乐的阐述 。
关键词 补缸调 叙事莲花落 评剧声腔
下载PDF
戏曲声腔史和音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正维 《戏剧之家》 2004年第3期45-47,共3页
学习了一些论述戏曲声腔史的论文和书籍,最近又读了湖北省艺术研究所《艺术》上发表的有关考证汉剧西皮二黄源流的文章……,收获很多。觉得作者们博览群书,让我“轻易”地获得了大量史料知识,在阅读文献方面将少走许多弯路。兴奋之... 学习了一些论述戏曲声腔史的论文和书籍,最近又读了湖北省艺术研究所《艺术》上发表的有关考证汉剧西皮二黄源流的文章……,收获很多。觉得作者们博览群书,让我“轻易”地获得了大量史料知识,在阅读文献方面将少走许多弯路。兴奋之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说,谈音乐的历史,特别是谈有分歧的音乐历史时只解释字句而不触及音乐本身,总觉得说服力有些柔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声腔 音乐 形态特征 西皮腔 调式 腔式 遗传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