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墨学复兴与近代思潮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马克锋
刘刚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5-82,共8页
-
文摘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一方面西方的进化论、民权论思潮,如风起云涌般弥漫着思想界;另一方面长期被冷落的今文经学、墨学、陆王心学和佛学,也相继复苏,以其古色古香之气息与时代新潮相激荡,在充斥整个近代的古学复兴浪潮中,墨学脱颖而出,其思想精华得以再现。本文仅就墨学在近代的复兴及其时代背景做一文化上的反思,以裨益于近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探讨,从中我们或许能认清和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转换的某些契机。
-
关键词
墨学复兴
墨子
西学
墨学精神
墨家
墨辩逻辑
梁启超
胡适
儒学
“兼爱”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国近代中外逻辑思想对比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 2
-
-
作者
彭漪涟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5期77-82,共6页
-
文摘
中国近代,特别是十九世纪末和廿世纪初期,逻辑科学,主要是形式逻辑科学曾获得相对迅速的发展,一改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形式逻辑长期沉寂的局面。西方逻辑,主要是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被系统地评介;印度因明,随着晚清佛学的盛行,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中国古典逻辑,主要是墨家逻辑(或称墨辩逻辑),也结束了“汉晋以降,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者殊赻……”(孙诒让《墨子间诂》序)的境况,重新得到了发掘。而且,当时对这三种逻辑体系的研究,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
关键词
逻辑思想
逻辑科学
中国古典逻辑
对比研究
形式逻辑
墨家逻辑
归纳逻辑
墨辩逻辑
演绎逻辑
逻辑体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读《墨经校注·今译·研究──墨经逻辑学》
- 3
-
-
作者
张斌峰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9-81,共3页
-
-
关键词
《墨经》
墨经逻辑
传统逻辑
逻辑学
《墨经》逻辑
中国逻辑史研究
逻辑思想
墨家辩学
三段论式
墨辩逻辑
-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
-
题名墨辩、因明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逻辑比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克守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6期31-34,45,共5页
-
文摘
对墨辩、因明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章士钊、谭戒甫、沈有鼎等学者,先后都提倡并做过这三大古典逻辑的比较研究工作。但以往的比较研究多是就演绎而论,很少顾及归纳与类比。本文试对墨辩、因明与亚氏的归纳逻辑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对归纳在三大逻辑中的表现形式作些考察。亚里士多德是西方逻辑史上第一个对归纳的理论作了系统而又深刻论述的人。在《工具论》里,他讲到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同时也讲到了作为认识方法的归纳法。
-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逻辑
不完全归纳推理
直言三段论
逻辑比较
表现形式
推理形式
墨辩逻辑
西方逻辑
沈有鼎
古典逻辑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梁启超比较逻辑思想述评
- 5
-
-
作者
曾祥云
-
机构
南开大学
-
出处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0年第1期20-26,共7页
-
文摘
一明末清初,西方逻辑首次输入我国;随着乾嘉学派的逐渐形成,诸子之学复兴,儒家独尊的局面得以打破,已成绝学的墨辩逻辑重昭于世.清末民初,西方逻辑再度输入中国,而早已传入本邦的印度因明逻辑也得以复苏.至此,各具千秋的世界三大逻辑体系在中国形成鼎足之势.'欧学东注,学者凭借新知以商量旧学.'一批从事三大逻辑比较研究的学者脱颖而出.广东新会的梁启超即为其中之一.
-
关键词
墨辩逻辑
西方逻辑
逻辑比较研究
比较逻辑
逻辑范畴
逻辑研究
墨经校释
墨子学案
三段论式
梁启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简论墨辩逻辑的基础
- 6
-
-
作者
李建华
-
机构
湘潭师范学院
-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43-45,共3页
-
-
关键词
墨辩逻辑
《墨辩》
类事物
四足兽
本质属性
“法”
反驳方式
思维形式
同与异
哺乳动物
-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墨家的类比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陈克守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6期80-83,共4页
-
文摘
论墨家的类比陈克守先秦时期的墨家学派,特别是后期墨家,主要研究逻辑学,代表作《墨经》,在当时代表了中国逻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墨家的逻辑,被称为墨辩逻辑,其对于类比推理的研究,在三大古典逻辑墨辩、因明和亚里斯多德逻辑中最为深刻,取得的成就也最为显著。从...
-
关键词
类比推理
推理形式
墨辩逻辑
墨家学派
比喻推理
逻辑体系
底比斯
异类不比
古典逻辑
墨子
-
分类号
B81-092
[哲学宗教—逻辑学]
-
-
题名《易传》的逻辑学范畴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廉
-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6期69-74,共6页
-
文摘
将《易传》中使用的一些术语与春秋战国时期几派逻辑学使用的重要范畴相比,可知《易传》中的一些术语,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派逻辑学共同使用的逻辑范畴。这些范畴在《易传》中比较突出的有:辩,类,故,理,名,辞,长(说),意,言,知,告,效,法,通,变等。
-
关键词
《易传》
系辞
逻辑学
正名逻辑
墨辩逻辑
“类”
《墨辩》
儒家
荀子
类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墨家“以说出故”的推论性质和推论形式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周云之
-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0-58,共9页
-
文摘
墨家自墨子开始建立墨家学派的时候起,为了批判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和道家、阴阳家和名家中的诡辩逻辑作斗争,就十分重视研究“辩”的理论和“辩”的技术(方法)。墨家学说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批判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墨家的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论基础上。《墨子》全书各篇中的大量论证,逻辑严密,推论准确,今天读来仍使人感到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后期墨家尤其对“辩”的理论和“推”的方法作了相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从《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一直到《大取》和《小取》(这六篇一般统称为《墨辩》),基本上完成了墨家逻辑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体系,所以一般也称墨家的逻辑为“墨辩逻辑”。
-
关键词
墨家学派
政治伦理思想
墨家逻辑
墨辩逻辑
科学体系
《墨辩》
科学理论
批判力
逻辑严密
阴阳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墨辩逻辑的特点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颜华东
-
出处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2年第6期60-64,共5页
-
文摘
《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后人统称为“墨辩”。由于它以“辩”(辩论、论证)的理论与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我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所以称为“墨辩逻辑”。墨辩逻辑集中体现了作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的中国逻辑的最高成就,它对其后的整个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趋向、范围、特征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墨辩逻辑的特点做一些初步的、尝试性的探讨。
-
关键词
墨辩逻辑
我国古代
逻辑学
内涵逻辑
中国逻辑
墨子
逻辑体系
特点
理论与技术
推论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周易》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周继旨
卢央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26,共8页
-
文摘
在由符号和文字两种相对应的因素组成的《周易》逻辑体系中,道器一源、时位无间,一多相容、殊同相通,赜几相通、顺逆圆融,象意互通、类譬相同,阖闢无穷、原始反终,天人相参、尚和崇中,十二对范畴组成的网络结构,不仅是《周易》逻辑结构的框架,而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图式论和认识方法论。《周易》逻辑在进行判断推理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为:1.整体、一般、直观映照的体道和个别、具体、经验感知的识器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2.模糊游移与规范确定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3.相似性与区别性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4.全系统的和谐稳定与组成要素的调整变动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5.价值判断与真理判断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由《周易》逻辑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有着十分珍贵的长处,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应当予以认真地研究。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价值判断
逻辑结构
基本特征
墨辩逻辑
逻辑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
逻辑体系
真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墨辩逻辑的独特性
- 12
-
-
作者
王力钢
-
机构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部
-
出处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7-89,共3页
-
文摘
通过细致分析 ,本文指出墨辩逻辑具有不同于其他逻辑传统特别是亚氏三段论的逻辑特质 ,其主要表现在 :墨辩强烈的实用功利目的 ,决定了其朴素思维的直观性、综合性 ,这使得墨辩使用了一种独特的类推论证方法 ;而实用性的要求、类推方法的使用、古汉字系统的特殊性、墨家学说的影响等诸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相互作用 ,使得墨辩形成注重表达式内涵 。
-
关键词
墨辩逻辑
类推
实用功利性
表达式内涵
-
Keywords
Mohist logic
analogye
pragmatic needs
intension of expression
-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
-
题名墨辩逻辑的唯物主义基础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温公颐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哲学研究》
1981年第2期33-38,共6页
-
文摘
(一)“彼”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 辩者的逻辑思想,从邓析、墨翟以至惠施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到公孙龙却转到唯心主义方面去。墨辩继承了墨翟的唯物主义优良传统,批判了公孙龙的客观唯心主义,确立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 公孙龙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出发,
-
关键词
唯物主义
墨辩逻辑
公孙龙
客观唯心主义
逻辑思想
逻辑体系
物质世界
墨翟
邓析
惠施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试论传统逻辑的非形式化发展方向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张盛彬
-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7-89,共3页
-
文摘
传统逻辑、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的改造或发展问题,正困扰着我国逻辑界。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前384—322)算起,传统逻辑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白发三千丈”,龙钟老态与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不相适应。传统逻辑向何处去?这问题早就提到了逻辑日程。十年前,传统逻辑与辩证逻辑、数理逻辑鼎足。
-
关键词
龙钟老态
逻辑形式
逻辑研究
日常思维
推理形式
发展问题
论证理论
推理链
公理体系
墨辩逻辑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墨辩逻辑学体系的产生
- 15
-
-
作者
庄春波
-
机构
济南社科院
-
出处
《管子学刊》
1999年第4期68-74,共7页
-
文摘
任何学派和思潮的出现,都有其历史渊源、文化土壤和现实背景。是孤立地、抽象地解读研究对象的文本,还是把它置于具体历史条件之下来认识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同的。我们研究《墨辩》逻辑学,同样也要注意这类方法论问题,不仅要考虑一般背景,还要考虑宏观大背景,不仅?..
-
关键词
原始思维
墨辩逻辑
逻辑学
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
《墨辩》
早期文明时代
轴心期
原始人类
巫文化
-
分类号
B225.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我国比较哲学研究(三)
- 16
-
-
作者
黎洁华
-
出处
《哲学动态》
1987年第3期39-43,共5页
-
文摘
一○中西逻辑比较傅季重、蒋弋为认为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墨辩逻辑的差异是:(1) 前者主要是学术探讨的工具,后者则是用来解决社会政治、认识事物、学术探讨一切问题的工具,其作用范围比前者大得多;(2) 前者和后者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也是不同的。冯契、陈正夫、张立文等都不同意中国哲学长于伦理而忽视逻辑的观点,认为从逻辑思维领域来说,在中国的先秦与西方的古希腊。
-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逻辑
墨辩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
形式逻辑
逻辑比较
逻辑科学
人文精神
作用范围
社会政治
社会科学院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墨辩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 数学基础的比较研究
- 17
-
-
作者
孙金森
-
出处
《学术界》
1988年第6期11-15,1,共6页
-
文摘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如何深入,由宏观考察走向微观分析是一条重要途径。孙金森在本期撰文《墨辩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数学基础之比较研究》,试图从数学基础上寻找墨辫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衰兴的原因。认为几何学是形式逻辑的基础,亚氏逻辑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在于它有一个严密的三段论体系,其根本原因是它获益于古希腊几何学的充分发展和普及,而墨辩逻辑之所以在汉以后长达1500年之久鲜有问津者,这与先秦几何学不能为墨辩逻辑走向形式化并构成一个系统提供条件密切相关。文章启示人们:决不应轻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任何学科都应从它的基础学科中取得自己的研究方法。
-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逻辑
墨辩逻辑
形式逻辑
先秦逻辑史
三段论
根本原因
比较研究
几何学
数学基础
类逻辑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墨辩中关于“名”的逻辑思想
- 18
-
-
作者
周云之
-
出处
《江汉论坛》
1979年第4期49-55,共7页
-
文摘
墨子名翟,生于公元前48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略晚于孔子,战国初期的鲁国人,后来作过宋大夫。他在批判儒家的思想中创立了墨家学派,并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政治团体,提倡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尊天、明鬼、非乐、非命等政治伦理思想。《墨子》一书记载了整个墨家学派的思想,其中有的是墨子自著(或自述),有的是墨家弟子记录墨子言行的材料,有的是后期墨家的著作。总之,全书并非一人所作,亦非同一时代的作品。全书思想一贯,逻辑严密,是我们研究墨家逻辑思想的基本依据。
-
关键词
逻辑思想
墨辩逻辑
墨子
墨家学派
政治伦理思想
后期墨家
思想体系
明确概念
外延定义
儒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先秦类推谬误理论探析
- 19
-
-
作者
陈道德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57-63,共7页
-
文摘
类推是先秦逻辑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以事物的类同为基础的。类推时如果同异相混,即误把同类当异类或误把异类当同类,就必然会产生逻辑谬误。 那末,什么是逻辑谬误?据J.I.麦基(Mackie)的定义: “谬误就严格意义上说是指无效的推理……但我们把那些与推理有关的错误也叫谬误,当然这是在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的”。
-
关键词
谬误理论
逻辑谬误
异类不比
墨辩逻辑
《吕氏春秋》
《墨经》
探析
公孙龙
墨子
相似之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述墨辩逻辑谬误理论
- 20
-
-
作者
胡毅敏
-
机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3期74-75,共2页
-
-
关键词
墨辩逻辑
谬误理论
逻辑谬误
《墨辩》
充分必要条件
三年之丧
属种关系
外延关
四足兽
排中律
-
分类号
B81-092
[哲学宗教—逻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