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权力”的“地方”运作——以清代湘西苗疆“边墙-墟场”结构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暨爱民 赵月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完成是"国家权力"切实进入该地的一个重要表征。依托"边墙"而设的墟场,在为民苗交往提供一个合法平台的同时,又在"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折冲... 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完成是"国家权力"切实进入该地的一个重要表征。依托"边墙"而设的墟场,在为民苗交往提供一个合法平台的同时,又在"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折冲作用,形成了清代"国家权力"的"边墙—墟场"结构及其"地方"运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家"与"地方"的对抗性紧张,促进了湘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地方运作 湘西苗疆 边墙
下载PDF
清代湘西苗区的商业市场 被引量:1
2
作者 石邦彦 《民族论坛》 1988年第4期16-19,共4页
清代“改土归流”后,湘西苗区的商业有所发展。本文仅从有关史料记载.作简要叙述,旨在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市场的繁荣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苗区的商品经济“改士归流”后,湘西苗区废除了土司制度,清政府鼓励开荒,兴修水利,... 清代“改土归流”后,湘西苗区的商业有所发展。本文仅从有关史料记载.作简要叙述,旨在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市场的繁荣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苗区的商品经济“改士归流”后,湘西苗区废除了土司制度,清政府鼓励开荒,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乾隆年间1736-1795),永绥厅“黄豆岁出万余有,出境五、六千石”;“绿豆岁出二、三百零石,做油货、做粉”;“包谷万余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绥厅 光绪 凤凰厅 苗民起义 民族起义 乾州厅 客民 商品经济 经济体制 改土归流 古丈 湘西 乾隆
下载PDF
湘西农村墟场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美祖 张淑芳 《怀化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湘西 文化产品 理性思考 商品属性 社会主义市 农村 文化经营 流通
下载PDF
墟场一景(创作)
4
作者 赖九斤 《少儿美术》 2010年第12期38-39,共2页
在农村人们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北方称“集”.南方称“场”、“街”、“墟”。有的是每天有集市.有的是定期有集市.每逢集市之日,四乡农民和商贩聚集贸易.非常兴旺。
关键词 创作 商业活动 农村人 “街” 集市 贸易
原文传递
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怀化市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的调查
5
作者 王绍华 《湖南宣传》 2003年第6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先进文化 怀化市 有效载体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政策宣传
下载PDF
龙米谷 坚守那一抹银白耀彩光
6
作者 田力 《民族论坛》 2013年第7期57-58,共2页
行走在凤凰县山江墟场,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总有闪闪烁烁的银白,在眼前晃动,那是墟场最美的一道风景。每逢赶集,苗家女人身上的盛装银饰,装点着墟场的热闹,令人迷醉。
关键词 银饰 凤凰县
原文传递
盘活民间文化资源推进民族墟场建设
7
作者 曾文松 《湖南宣传》 2003年第6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风凰县 民间文化资源 节日文化 先进文化 旅游文化
下载PDF
湘西墟场体育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波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湘西墟场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结论:墟场体育是湘西苗族、土家族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它与土家族和苗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是一种"...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湘西墟场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结论:墟场体育是湘西苗族、土家族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它与土家族和苗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并具有自然性、表演性、节庆性、自发性与兼容性等特征。建议:构建墟场体育服务体系;就地原生性保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利用传统节庆日,打造墟场体育旅游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湘西 体育 文化
下载PDF
苗族和谐理念的墟场展演——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湘西苗族赶秋节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芸 麻美垠 《三峡论坛》 2014年第3期62-66,共5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湘西苗族赶秋节活动涉及神话、宗教、教化、信念、交流及国家在场的组织形式等诸多意识形态领域,可以说是苗族和谐文化仪式的墟场展演模式,也可以说是湘西苗族地区苗族群体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形式。湘...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湘西苗族赶秋节活动涉及神话、宗教、教化、信念、交流及国家在场的组织形式等诸多意识形态领域,可以说是苗族和谐文化仪式的墟场展演模式,也可以说是湘西苗族地区苗族群体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形式。湘西苗族地区每年一度的赶秋节活动体现了苗族和谐理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和谐理念 展演 赶秋节
下载PDF
墟场文化: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10
作者 刘志贻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2期55-56,67,共3页
墟场文化作为民族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和精神文化,正成为民族地区农民思想传播的载体,成为深刻影响民族地区人民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的民族地区,加强墟场文化建设,运用好墟场文化这个新载体,有助于切实提高... 墟场文化作为民族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和精神文化,正成为民族地区农民思想传播的载体,成为深刻影响民族地区人民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的民族地区,加强墟场文化建设,运用好墟场文化这个新载体,有助于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民族地区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红色墟场的研究
11
作者 江小华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5-77,共3页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改造和开辟红色墟场,粉碎了敌人的严密封锁,活跃了根据地的商品经济,保障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巩固和发展壮大了红色政权。
关键词 井冈山 根据地 红色 研究
下载PDF
湘西墟场体育文化的历史流变与归因
12
作者 张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64-165,193,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湘西墟场文化流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湘西墟场体育文化流变历程分为改土归流之前、改土归流后至新中国成立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等三个时期。它在民族迁徙与融合、汉族文化的传播、宗教祭祀的褪失、科学...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湘西墟场文化流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湘西墟场体育文化流变历程分为改土归流之前、改土归流后至新中国成立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等三个时期。它在民族迁徙与融合、汉族文化的传播、宗教祭祀的褪失、科学技术的发展、墟场社会城镇化与经济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体育文化 流变 苗族 土家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