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华山与周边区域的降水分布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仁海 丁鑫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8-465,共8页
本文基于1980--2010年30年观测资料及山区不同高度的自动站数据,运用天气学理论和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九华山区与周边丘陵区域降水的分布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地形)的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九华山年降水量比丘陵... 本文基于1980--2010年30年观测资料及山区不同高度的自动站数据,运用天气学理论和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九华山区与周边丘陵区域降水的分布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地形)的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九华山年降水量比丘陵区域多34.1%,且主要降水集中在5—9月。造成山区与周边丘陵区域降水的明显差异主要是两地的局地水汽输送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对降水效应主要为:海拔〉200m的山体对降水产生影响,且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并以海拔在400900m对降水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山区地形对降水的增雨作用较为明显,地形对降水的平均贡献率为37.6%,并有强度越大的降水,其增强作用越明显的特点。分析不同区域降水分布差异及成因对于降水区域预报和水资源研究应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丘陵 降水 时空分布 增雨效应 差异分析
下载PDF
森林增雨效应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宛志沪 潘虹 杨书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对安徽省滁州地区和大别山区的44个雨量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能增加大气降水,森林覆盖率增加1%,丘陵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加7.99 mm,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约16.59 mm。森林对局地降水量影响大,对过程降水影响小。
关键词 森林 降水 增雨效应
下载PDF
森林-水资源系统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嵩龄 《自然资源学报》 1988年第4期335-347,共13页
本文认为,应当从森林-水资源系统出发研究森林与水资源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分析森林-水资源系统产流过程的仿真模拟方法,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有森林植被的地方可能会比无森林植被的地方产生更多的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的结论;进一步... 本文认为,应当从森林-水资源系统出发研究森林与水资源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分析森林-水资源系统产流过程的仿真模拟方法,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有森林植被的地方可能会比无森林植被的地方产生更多的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的结论;进一步提出了构成最佳水资源生成系统的四项条件。作者分析了森林对降雨的影响,认为二次降雨和水平降雨对水资源量的直接影响很小;由于森林是大气的特殊下垫面具有软边界和强烈的物质能量变换的特点,加之森林蒸散的水汽和释放的凝结核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大气垂直降雨的空间分布,或提高产生降雨的可能性,从而使有林地区有增雨效果。最后对森林-水资源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资源系统 产流效应 增雨效应 模拟
下载PDF
7号台风在“6.30”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4
作者 马子平 刘丽英 +1 位作者 郝小平 罗俊伟 《山西气象》 2005年第1期6-7,10,共3页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结合本地气象要素,对2004年6月30日忻州市部分县出现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此次大雨到暴雨过程是高空低槽与7号台风“蒲公英”相互作用产生的。西风槽为降强水提供动力及冷暖空气,台风为强...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结合本地气象要素,对2004年6月30日忻州市部分县出现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此次大雨到暴雨过程是高空低槽与7号台风“蒲公英”相互作用产生的。西风槽为降强水提供动力及冷暖空气,台风为强降水提供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暴雨 高空低槽 台风增雨效应
下载PDF
“沙漠人造海”的三大效应
5
作者 霍有光 《海事大观》 2004年第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海水西调” “沙漠人造海” 增雨增湿效应 水库效应 绿洲效应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