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国民经济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唐梅英 侯晓明 韩振强 《水利经济》 1999年第1期51-58,共8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将对受水地区和黄河干流产生巨大的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增发电能效益,同时对调水河流和长江干流梯级发电、漂木、航运及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各种效益的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从经济角度对该...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将对受水地区和黄河干流产生巨大的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增发电能效益,同时对调水河流和长江干流梯级发电、漂木、航运及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各种效益的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从经济角度对该工程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2030年水平,调水45亿m3~145亿m3的不同方案可产生212.40亿元~616.72亿元的巨大综合经济效益,单位调水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为4.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供水量 效益评价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对嘉兴市的供水效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严景军 刁训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0-112,共3页
根据杭嘉湖平原水网发达的特点,采用按用水比例分配增供水量的方法,将"引江济太"工程的增供水量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四个部分。并根据嘉兴市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利用能力确定"引江济太&... 根据杭嘉湖平原水网发达的特点,采用按用水比例分配增供水量的方法,将"引江济太"工程的增供水量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四个部分。并根据嘉兴市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利用能力确定"引江济太"工程的调水利用率。然后采用分摊系数法,按照水在创造增加值中的贡献比例来计算"引江济太"工程对嘉兴市各行业的供水效益,从而得出"引江济太"工程给嘉兴市带来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供水量 经济效益 分摊系数
下载PDF
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水库比小观音水库原始库容多40亿m^3的作用
3
作者 刘德堂 王永珍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02年第2期11-15,共5页
一级开发大柳树高坝原始库容比二级开发小观音高坝多 4 0亿m3 ,库容大带来的好处体现在 5~ 7月可多向下游增供水量 ,缓解下游河道断流 ;延长泄放清水时间 ;增加发电效益 ;满足宁蒙河段防凌要求 ;增加汛期集中泄水 ,减缓下游河道淤积萎... 一级开发大柳树高坝原始库容比二级开发小观音高坝多 4 0亿m3 ,库容大带来的好处体现在 5~ 7月可多向下游增供水量 ,缓解下游河道断流 ;延长泄放清水时间 ;增加发电效益 ;满足宁蒙河段防凌要求 ;增加汛期集中泄水 ,减缓下游河道淤积萎缩 ;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节要求等。为了更好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 ,从全局和长远利益考虑 ,应采用一级开发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段开发 调节库容 水资源优化配置 供水量 冲沙减淤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大柳树水利枢纽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态势及应对之策
4
作者 魏昌林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0年第S1期2-5,共4页
关键词 水资源量 水资源态势 供水工程 开发利用程度 节约用水 黄河流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生态环境 工业用水 供水量
下载PDF
东庄水库拦沙期增供水量配置多方案探讨
5
作者 高建辉 陈静 《陕西水利》 2019年第12期34-37,共4页
东庄水库拦沙期可增供水量1.05亿m^3通过对东庄水库受水区各用水户的筛选,选择出本次增供水量的供水对象为库区礼泉、乾县、淳化和永寿4县,供水任务包括库区4县新发展灌区农灌用水和县城及工业园区的城镇生活生产用水。由于增供水量不... 东庄水库拦沙期可增供水量1.05亿m^3通过对东庄水库受水区各用水户的筛选,选择出本次增供水量的供水对象为库区礼泉、乾县、淳化和永寿4县,供水任务包括库区4县新发展灌区农灌用水和县城及工业园区的城镇生活生产用水。由于增供水量不足以满足用水对象的需水诉求,通过多方案比选,推荐将增供水量首先供于4县新增43.09万亩农灌,再者满足富平县庄里工业园区用水,剩余增供水量优先作为4县县城生活生产用水,剩余水量配给远离县城的工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量 供水对象选择 水量配置 多方案探讨
下载PDF
我国“八五”期间水利经济成绩巨大
6
《水利规划与设计》 1996年第2期41-41,共1页
1995年水利经济总收人达到770.4亿元。“八五”期间全国水利经济总收人2275.76亿元,比“七五”增加1739.39亿元,年均增长36%。 “八五” 期间,水利系统电力销售收人568.3亿元,比“七五”增加了203%,年均增长28%。
关键词 水利经济 “八五”期间 “七五” 年均 电力销售 水利渔业 水利系统 供水量 水管单位 水利综合经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