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5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增产效应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295
1
作者 刘杏兰 高宗 +1 位作者 刘存寿 司立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本文根据13年的定位研究资料,较系统的阐述了不同量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合施用,及关中灌区两熟制粮食产量、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关中楼土的基本生产力持续时间较短;土壤的供肥能力是玉米高于小麦。作者认为采用... 本文根据13年的定位研究资料,较系统的阐述了不同量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合施用,及关中灌区两熟制粮食产量、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关中楼土的基本生产力持续时间较短;土壤的供肥能力是玉米高于小麦。作者认为采用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施,才是该区粮田持续高产和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有机肥 化肥 增产效应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88
2
作者 符建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田间试验在日本山形县鹤冈市进行 ,探讨了树脂包膜类控释氮肥基施与尿素、硫铵分次施肥对单季稻的增产效应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吸氮模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 ,移栽稻以尿素与控释氮肥 (LPS 10 0 )按 1∶1混合基... 田间试验在日本山形县鹤冈市进行 ,探讨了树脂包膜类控释氮肥基施与尿素、硫铵分次施肥对单季稻的增产效应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吸氮模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 ,移栽稻以尿素与控释氮肥 (LPS 10 0 )按 1∶1混合基施产量最高 ,分别比尿素和硫铵分次施肥增产 2 3 6 %和 9 2 % ;直播稻以LP 10 0基施产量最高 ,分别增产 9 2 %和 4 0 % ;控释肥基施 ,水稻自移栽 (或直播 )至幼穗分化期吸氮量明显高于尿素或硫铵分次施肥。15N示踪研究表明 ,最高分蘖前水稻从尿素和硫铵基肥中吸收的氮素只占基肥氮总吸收量的 33%~ 4 5% ,水稻从基肥中吸收氮素可延续至抽穗期 ,而从LP 10 0中吸氮可持续至收获期。15N示踪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 ,以尿素处理最高 ,硫铵和LP 10 0接近 ;差减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以LP 10 0为最高 ,尿素 /LPS 10 0、尿素、硫铵三者接近 ;基肥的氮素回收率以LP 10 0 >硫铵 >尿素。尿素 /LPS 10 0和LP 10 0一次基施 ,氮素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尿素和硫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控释肥 水稻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应 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47
3
作者 叶全宝 张洪程 +6 位作者 魏海燕 张瑛 汪本福 夏科 霍中洋 戴其根许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22-1428,共7页
在土培池条件下,研究了2种土壤(砂土和黏土)和4种施氮水平下4个水稻品种(组合)施用氮利用效率、增产效应及吸氮特性。结果表明,(1)在砂土和黏土上施用氮肥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黏土上的产量显著高于砂土上的,而砂土施用氮肥的增产效... 在土培池条件下,研究了2种土壤(砂土和黏土)和4种施氮水平下4个水稻品种(组合)施用氮利用效率、增产效应及吸氮特性。结果表明,(1)在砂土和黏土上施用氮肥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黏土上的产量显著高于砂土上的,而砂土施用氮肥的增产效应显著高于黏土。(2)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对氮肥的利用情况不同。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呈砂土>黏土的趋势,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呈黏土>砂土的趋势,而氮肥农艺利用率则因水稻基因型不同在不同土壤上表现有所差异。(3)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在2种土壤条件下,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氮肥表观利用率在砂土条件下呈一直上升趋势,以高肥处理最高,在黏土条件下则呈现先上升,至中肥最大,高肥显著下降的趋势。(4)秸秆吸氮量、籽粒吸氮量和总吸氮量均呈黏土>砂土的趋势,但差异相对较小。(5)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施用氮肥的增产效应、氮肥利用效率和对氮素的积累与分配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条件 施用氮肥 氮肥利用效率 增产效应 吸氮特性 氮利用效率 水稻品种 氮肥 效应研究
下载PDF
中国主要生态区小麦施肥增产效应分析 被引量:95
4
作者 王旭 李贞宇 +1 位作者 马文奇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69-2476,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小麦的化肥增产效应,为小麦进一步增产和提高化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近年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数据,通过化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小麦施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变化... 【目的】分析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小麦的化肥增产效应,为小麦进一步增产和提高化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近年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数据,通过化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小麦施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变化特点。【结果】各区域施肥量水平较高且差异明显,其中黄淮海区施肥量最高,为383 kg.hm-2;北部高原区施肥量最低,为233 kg.hm-2。西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化肥增产作用高于北部高原区和黄淮海区。化肥偏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区域是西北区,为23.9 kg.kg-1;最低的地区是黄淮海区,为17.4 kg.kg-1。化肥农学效率的最高的地区是西北区,为9.7 kg.kg-1;最低的地区是黄淮海区,为4.2 kg.kg-1。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长江中下游区和西北区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21.6%和5.6%,而黄淮海区和北部高原区分别降低了46.0%和12.4%;北部高原区和西北区的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3.7%和10.4%;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分别降低了38.6%和6.24%。【结论】各区域小麦施肥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加大,化肥增产作用仍很显著,增产效应差异明显,粮食低产区不一定是化肥高效区。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养分效率仍然是各区域小麦增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生态区 小麦 增产效应
下载PDF
南方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综合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3
5
作者 杨帆 董燕 +1 位作者 徐明岗 包耀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40-3044,共5页
以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等省94个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运用数值化理论综合评价我国南方地区秸秆还田的土壤肥力变化和培肥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和作物产量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但SFI整... 以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等省94个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运用数值化理论综合评价我国南方地区秸秆还田的土壤肥力变化和培肥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和作物产量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但SFI整体以中等水平的三等地(该等级土地面积占研究区土地面积的69.1%)和较低水平的四等地(占21.3%)为主;秸秆还田后,SFI和产量较秸秆不还田平均提高了6.8%和4.4%;水稻产量与SF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SFI可真实反映研究区土壤肥力综合水平.在当前农艺水平下,秸秆还田是有效提高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综合肥力的重要举措,应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增产效应
原文传递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被引量:64
6
作者 王激清 马文奇 +1 位作者 江荣风 张福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422,共8页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的粮食,化肥在粮食单产增加中的贡献占到了50%,但是近年来由于地区间、农户地块间和氮磷钾养分间投入的不平衡,化肥养分的整体投入水平过高,以及忽视化肥养分以外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机养分的补充和环境养分的贡献极大地限制了化肥养分增产效应的发挥,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64.9 kg/hm2增加到274 kg/hm2,而化肥偏生产力(作物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的比值)从42.1 kg/kg逐渐下降到16.9 kg/kg。加强国家层次的养分资源宏观管理,重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切实抓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和农化服务工作,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的密切配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成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化肥 增产效应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1
7
作者 武继承 郑惠玲 +1 位作者 史福刚 杨占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2,共3页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kg/hm^2和45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kg/hm^2和45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86%~19.86%,以45kg/hm^2处理最好;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79%~18.42%。水分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也有很大差异,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1~2.99kg/(mm·hm^2),以60kg/hm^2处理提高最多;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时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63~0.206kg/m^3,以30kg/hm^2处理最高;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29~0.192kg/m^3,以90kg/hm^2处理提高最多。说明保水剂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效果,并表现为水分匮乏时显著,充分时减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小麦 增产效应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4
8
作者 李成亮 何园球 +1 位作者 王艳玲 刘晓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系数分别为41.2%~54.8%、66.3%~88.2%和10.3%~10.9%。N、P和K增产效应的变异系数规律与其增产效应相反,说明养分对双季水稻增产效应越高,其稳定性越好。双季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稳定性均表现为早稻优于晚稻。氮磷钾肥的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磷肥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钾肥使用提高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然而水稻生物量的输出却与之相反,两者的平衡决定着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变化。氮磷钾肥对土壤pH值影响则不一致,氮肥(尿素)的长期使用降低土壤pH值,而磷肥(钙镁磷肥)的使用减缓了土壤pH值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水稻 氮肥 磷肥 钾肥 增产效应 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
下载PDF
我国稀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4
9
作者 纪云晶 栗建林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国内近几 10年有关稀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成果 ,如对植物光合作用 ,促进叶绿素生长 ,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及远期生物学效应 ;对内分泌系统 ,生长激素的刺激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对自由基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等 ,均表明其毒理作用因素... 国内近几 10年有关稀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成果 ,如对植物光合作用 ,促进叶绿素生长 ,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及远期生物学效应 ;对内分泌系统 ,生长激素的刺激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对自由基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等 ,均表明其毒理作用因素。首先是稀土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致关重要 ,同时与稀土侵入机体途径也密切相关 ,如给猴静脉注入毒性大 ,而给鼠灌胃、喂饲则属低毒。还有对某些生物学效应 ,如生长刺激素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 ,给大剂量对其有抑制 ,而给小剂量则有激活作用。同时研究证明 ,轻稀土在一定剂量下 ,有抗诱变、抗癌、抑制自由基和提高体内抗氧化系统等的有益作用。此外还研究了稀土在动物体内的转归 ,主要分布在网状内皮系统的骨、肝与脾。还对接触稀土作业人群 ,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稀土 生物学效应 卫生标准 增产效应
下载PDF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被引量:47
10
作者 王振忠 董百舒 吴敬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269-271,274,共4页
通过连续 4a田间小区定位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秸秆 (直接还田 ) +化肥 (配方施肥 )比单施化肥稻增 6.2 % ,麦增 3 .7% ;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盆栽试验测得的生产能力 (干物生产量 )秸秆 +化肥比单施化肥提高 19.5 % ;同时 ,土壤得到培肥 ... 通过连续 4a田间小区定位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秸秆 (直接还田 ) +化肥 (配方施肥 )比单施化肥稻增 6.2 % ,麦增 3 .7% ;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盆栽试验测得的生产能力 (干物生产量 )秸秆 +化肥比单施化肥提高 19.5 % ;同时 ,土壤得到培肥 ,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稻麦生长中后期土壤供肥强度加强而持久 ,化肥有效性显示出提高稳定即长效的特点。揭示秸秆 +化肥是现阶段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稻麦地区 秸秆直接还田 生产能力 增产效应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冬小麦施用控释氮肥增产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45
11
作者 王新民 侯彦林 +1 位作者 介晓磊 谭金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冬小麦施用 2种控释N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灌水量、等N量下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 (F2 )和众品控释N肥 (F3 )均比施用普通尿素 (F1)显著提高产量 ,产量结构明显改善 ,N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3%~ 5 % (W1)和 2 %~ 6 % (W2 ... 冬小麦施用 2种控释N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灌水量、等N量下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 (F2 )和众品控释N肥 (F3 )均比施用普通尿素 (F1)显著提高产量 ,产量结构明显改善 ,N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3%~ 5 % (W1)和 2 %~ 6 % (W2 ) ,经济效益F3 处理增收 10 82元 /hm2 ,而F2 处理平均减收 6 32 7元 /hm2 ,收获期耕层土壤所保持的N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控释氮肥 增产效应 产量 产量结构 肥料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多功能转光塑料薄膜应用效应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傅明华 汪羞德 +2 位作者 顾仲兰 廖兆熊 朱爱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1-84,共4页
多功能转光塑料薄膜 (以下称多功能转光膜 )是一种具有长寿、无滴 ,并能把日光中的部分紫外线紫光转换成红光功能的新型塑料薄膜。通过在蔬菜、瓜果、花卉等 7种作物上的对比试验 ,结果证明 ,与普通无滴膜相比 ,多功能转光膜可以提高光... 多功能转光塑料薄膜 (以下称多功能转光膜 )是一种具有长寿、无滴 ,并能把日光中的部分紫外线紫光转换成红光功能的新型塑料薄膜。通过在蔬菜、瓜果、花卉等 7种作物上的对比试验 ,结果证明 ,与普通无滴膜相比 ,多功能转光膜可以提高光温效应 ,促进作物营养生长 ,提早生育期 ,增加产量 10 .5 %左右 ,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如提高维生素 C和糖的含量 ,由于增产的主要是早期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转光塑料薄膜 光温效应 增产效应 农用膜
下载PDF
草田轮作对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45
13
作者 鲁鸿佩 孙爱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草田轮作后,土壤的生物及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豆科饲草茬地对春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复种豆科茬地种植秋作物,增产幅度比春小麦增产明显;作物在生长前期套种饲草后,套种豆科饲草的比对照普遍增产,而套种禾本科饲草种植玉米的比对照减产;在粪... 草田轮作后,土壤的生物及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豆科饲草茬地对春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复种豆科茬地种植秋作物,增产幅度比春小麦增产明显;作物在生长前期套种饲草后,套种豆科饲草的比对照普遍增产,而套种禾本科饲草种植玉米的比对照减产;在粪肥用量较多时,化肥的增产有限,粮食增产中80%以上是施粪肥获得的。草田轮作不仅为农区养殖业提供大量优质饲草,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对粮食作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田轮作 粮食作物 增产效应 耕作制度 土壤理化性状 种草养畜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土壤生态效应与玉米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卜玉山 王建程 +1 位作者 邵海林 苗果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土壤生态效应与玉米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地膜、高粱秆片和纸板覆盖均有显著保水作用及明显水分表聚现象,即0~10cm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地膜覆盖兼有显著增温效应,而小麦秸秆、高粱秆...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土壤生态效应与玉米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地膜、高粱秆片和纸板覆盖均有显著保水作用及明显水分表聚现象,即0~10cm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地膜覆盖兼有显著增温效应,而小麦秸秆、高粱秆片和纸板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除纸板外其他覆盖材料均不同程度增加0~2 0cm土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且以秸秆覆盖增幅最大。各覆盖处理均显著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倒1、2、3叶净光合速率。小麦秸秆、地膜、高粱秆片、纸板覆盖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9.4 %、17.2 %、16 .1%和13.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同覆盖 增产效应 小麦秸秆 地膜 土壤 生态效应 增加 纸板 增幅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覆盖棉花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戴敬 陈荣来 李国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覆膜植棉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 ,促进棉株生长 ,其 5cm土层土壤温度比露地栽培提高0 .1~ 2 .98℃ ,棉花产量提高 11.5 9%~ 18.31%。双解膜和光解膜在地膜降解前的增温效果略优于普通地膜 ,晴天增温幅度大于阴雨天。...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覆膜植棉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 ,促进棉株生长 ,其 5cm土层土壤温度比露地栽培提高0 .1~ 2 .98℃ ,棉花产量提高 11.5 9%~ 18.31%。双解膜和光解膜在地膜降解前的增温效果略优于普通地膜 ,晴天增温幅度大于阴雨天。地膜降解诱导期过后 2种可降解地膜均顺利降解为面积较小碎片 ,而双解膜降解更快 ,缓解了农膜残留所造成白色污染。棉花生产可用可降解膜代替普通地膜 ,且需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地膜 地膜覆盖 棉花 增产效应 生长 土壤温度 产量 成铃性状
下载PDF
糠醛渣的改土增产效应 被引量:45
16
作者 秦嘉海 吕彪 +3 位作者 南永慧 沈文田 张春年 李学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37-238,233,共3页
在河西走廊盐化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并进行室内模拟。结果表明,亩施糠醛渣1500kg,改土增产效果明显。耕层土壤容重降低0.14gcm-1,总孔隙度增加4.70%,自然含水量增加70.32gkg-1,大于0.25mm的团... 在河西走廊盐化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并进行室内模拟。结果表明,亩施糠醛渣1500kg,改土增产效果明显。耕层土壤容重降低0.14gcm-1,总孔隙度增加4.70%,自然含水量增加70.32gkg-1,大于0.25mm的团聚体增加23.14%,土壤有机质增加0.66gkg-1,磷的活性增加1.85%;小麦、玉米、甜菜三种农作物分别比对照增产90.90,216.1和480.0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醛渣 盐化潮土 土壤改良 增产效应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 被引量:48
17
作者 杨帆 李荣 +2 位作者 崔勇 包耀贤 段英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分别在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和江苏布置定位试验2年,研究秸秆还田对水稻土的培肥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2年来,各试验区域土壤结构疏松,肥力提高,产量增加。总体... 分别在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和江苏布置定位试验2年,研究秸秆还田对水稻土的培肥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2年来,各试验区域土壤结构疏松,肥力提高,产量增加。总体表现为:土壤容重平均下降2.69%;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平均增加6.20%、4.45%、3.68%、6.21%、3.48%、8.42%和4.20%;pH值变化不明显;作物平均增产7.5%(2.2%~18.5%),增幅为水稻(7.2%)<油菜(8.1%)<小麦(11.9%),增产效应均为第1年最明显,且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延续而减缓。在我国应更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质 土壤培肥 增产效应
下载PDF
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马铃薯地膜覆盖产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46
18
作者 赵爱琴 魏秀菊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7,共7页
为了定量综合分析中国近30 a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该研究综合已发表的田间试验研究数据,应用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使用地膜后马铃薯产量的增产率或减产率,并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84篇有关... 为了定量综合分析中国近30 a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该研究综合已发表的田间试验研究数据,应用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使用地膜后马铃薯产量的增产率或减产率,并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84篇有关地膜覆盖马铃薯生产试验文献。经严格筛选,共从42篇文献中获得52组数据,分布于中国14个省(市、区),涵盖西北、西南和东南3个主要区域。主体数据经Meta分析表明:地膜覆盖在西北地区增产效应最显著,相对增产率为35.6%;其次是东南和西南地区,相对增产率分别为20%和12%;从全国时间序列看,1990年以后地膜相对增产率较高,但2010年后地膜增产效果有降低趋势;白色地膜与黑色地膜、垄作和平作对地膜增产效应影响不显著;在年均降水量<500 mm和年均温<10℃的区域地膜增产效应最明显,地膜相对增产率分别为40.5%和37.6%。进一步分析表明,2010年后地膜覆盖效果在年均降水量<500 mm且年均温<10℃的地区和年均降水量>500 mm且年均温>10℃的地区均呈现降低趋势,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地膜增产产生负面影响,或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地膜开始表现出对产量的负面效应。该研究可为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降雨 温度 马铃薯生产 Meta分析 增产效应 负面效应
下载PDF
小麦、玉米施用微生物接种剂增产效应初报 被引量:41
19
作者 王明友 李光忠 陈洪美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47,共4页
施用微生物接种剂、化肥或化肥与微生物接种剂配施均能促进小麦、玉米的个体发育 ,提高净光合强度 ,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以化肥与微生物接种剂配合施用的处理效果最显著 ,与对照相比 ,小麦增产 33.9% ,玉米增产 2 7.3% ... 施用微生物接种剂、化肥或化肥与微生物接种剂配施均能促进小麦、玉米的个体发育 ,提高净光合强度 ,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以化肥与微生物接种剂配合施用的处理效果最显著 ,与对照相比 ,小麦增产 33.9% ,玉米增产 2 7.3% ;这说明适当降低化肥用量并配合施用生物肥料 (拌种或追施 ) ,可以在不增加 (甚至减少 )肥料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微生物接种剂 增产效应 微生物肥料
下载PDF
内生菌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及增产作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吴蔼民 顾本康 +1 位作者 傅正擎 胡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39,共2页
73a、Ala是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棉株组织内生菌 ,对棉苗分别用生防细菌 73a、Ala及其混合菌株进行蘸根处理 ,然后移栽入人工病田 ,于 8月下旬调查棉株生理性状及发病情况 ,结果表明 ,内生菌 73a、Ala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 73a、Ala是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棉株组织内生菌 ,对棉苗分别用生防细菌 73a、Ala及其混合菌株进行蘸根处理 ,然后移栽入人工病田 ,于 8月下旬调查棉株生理性状及发病情况 ,结果表明 ,内生菌 73a、Ala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73a对棉株生长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现为对棉花株高、果枝数、脱落有明显的改善 ;三种处理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中73a表现出 1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棉花黄萎病 防效 增产效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