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总初级生产力的天山-塔里木绿洲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鹤松 何敏 +2 位作者 闫薇 艾金龙 褚建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729-9737,共9页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测定与评价脆弱性对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天山-塔里木绿洲地区包含着山地、荒漠和绿洲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多个不同生态类型的交界过渡区。为定量评...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测定与评价脆弱性对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天山-塔里木绿洲地区包含着山地、荒漠和绿洲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多个不同生态类型的交界过渡区。为定量评价该地区生态脆弱性,以植被总初级生产力这一生态系统重要的功能性指标为基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计算和分级(不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化格局,以中度和重度脆弱为主,极度脆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塔里木绿洲。(2)生态系统脆弱等级大体上随着区域内多年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受地表水灌溉的影响,生态系统脆弱性与降水量间并无明显趋势性规律。(3)研究区的生态系统脆弱等级随着区域内的平均海拔以及平均坡度的升高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受自然条件恶劣、过度放牧以及农田过度开垦的影响,目前该地区总体呈现脆弱性严重的状态。研究表明该地区应积极开展生态治理工作,合理规划生态功能关键区,保护好现有草原和湿地等易开垦地区,划定绿洲开发范围的"红线",限制农田的开垦,协调好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研究为使用卫星遥感数据研究生态系统脆弱性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塔里木绿洲 生态过渡带 生态系统脆弱性 总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绿洲耗水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雷志栋 胡和平 +1 位作者 杨诗秀 田富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70-1475,共6页
应用散耗性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对塔里木盆地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开都-孔雀河、和田河的大型绿洲的耗水进行了综合分析。取得了包括绿洲年耗水水平、绿洲耗水的年内分布、绿洲各类土地的耗水、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耗... 应用散耗性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对塔里木盆地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开都-孔雀河、和田河的大型绿洲的耗水进行了综合分析。取得了包括绿洲年耗水水平、绿洲耗水的年内分布、绿洲各类土地的耗水、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耗水比例、农田土壤耗水平衡与耗水组成、地下水补给与消耗的组成及潜水蒸发的分类等的初步定量结果。深化了绿洲耗水的认识并为绿洲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绿洲 耗水 自然生态 社会经济 散耗性水文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水热耦合平衡的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年蒸散发 被引量:16
3
作者 韩松俊 胡和平 田富强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70-2073,共4页
为了分析中国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的水资源转化消耗规律,建立了绿洲水热耦合平衡模型。该模型以年灌溉引水量和降水量之和作为绿洲年可供水量,采用傅抱璞公式将Budyko假设推广。以塔里木盆地绿洲的5个大型绿洲1971—2004年的年降水、灌... 为了分析中国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的水资源转化消耗规律,建立了绿洲水热耦合平衡模型。该模型以年灌溉引水量和降水量之和作为绿洲年可供水量,采用傅抱璞公式将Budyko假设推广。以塔里木盆地绿洲的5个大型绿洲1971—2004年的年降水、灌溉引水、径流和潜在蒸散发资料,验证了水热耦合平衡关系。分析了年蒸散发规律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模型参数的影响。拟合了阿克苏河绿洲的估算模型参数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绿洲 水热耦合平衡 蒸散发 Budyko假设
原文传递
近50年塔里木盆地南缘孤立绿洲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舰 何秉宇 姜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98,共4页
本文选取民丰县气温、降水两个气象要素的相关资料,分析了近50a和近10a来该地区气温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其气候变化进行一定的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夏秋两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这对合理... 本文选取民丰县气温、降水两个气象要素的相关资料,分析了近50a和近10a来该地区气温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其气候变化进行一定的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夏秋两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这对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能够为研究干旱区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孤立绿洲 气温 降水量 气候变化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绿洲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高飞 李新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应用FAO-56 Penman-Monteith、1972 Kimberly Penman、FAO PPP-17 Penman、FAO-24 Radiation、1985 Hargreaves、1948 Penman、Priestley-Taylor和1957 Makkink 8种公式计算了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8种方法的计算结... 应用FAO-56 Penman-Monteith、1972 Kimberly Penman、FAO PPP-17 Penman、FAO-24 Radiation、1985 Hargreaves、1948 Penman、Priestley-Taylor和1957 Makkink 8种公式计算了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8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72 Kimberly Penman的计算结果与标准方法 FAO-56 Penman-Monteith的计算结果最接近,FAO-24 Radiation的计算结果与标准方法 FAO-56 Penman-Monteith的计算结果差异最大。在估算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时,可选用1972 Kimberly Penman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绿洲 参考作物蒸散量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枝军 王宏卫 王媛媛 《新疆农垦经济》 2017年第10期17-23,共7页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居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位置,粮食安全问题对维护区域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文章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16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01年、2009年和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探索性空...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居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位置,粮食安全问题对维护区域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文章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16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01年、2009年和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该区域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特征进行测度,并探究造成区域差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4年,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自相关程度降低,研究区县域总体空间差异有增大的趋势;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相关性特征明显,多个影响因素空间差异表现明显,其中人均GDP比重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总人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研究结果以期为保障区域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粮食 时空格局 驱动力 塔里木盆地绿洲
下载PDF
基于GM(1,1)模型的塔里木盆地南缘孤立绿洲降水灾变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舰 姜红 何秉宇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我们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孤立绿洲民丰县作为研究区,在对散据有效性的验证之后,利用研究区1980-1999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季节灾变预测方法,对该地区未来年份的降水量进行预测.并建立灰色季节灾变GM... 我们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孤立绿洲民丰县作为研究区,在对散据有效性的验证之后,利用研究区1980-1999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季节灾变预测方法,对该地区未来年份的降水量进行预测.并建立灰色季节灾变GM(1,1)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旱季到来的年份.为预测未来降水趋势提供了信息。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下一个旱灾灾变年大致指向2006年至2007年左右。这对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能够为研究干旱区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孤立绿洲 降水量 灾变预测 GM(1 1)模型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孤立绿洲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唐舰 何秉宇 +1 位作者 姜红 高琴 《干旱环境监测》 200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孤立绿洲民丰县气温、降水2个气象要素的相关资料得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夏秋两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从气象要素的历史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看,塔里木盆地的孤立绿洲整体环境状况仍处于...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孤立绿洲民丰县气温、降水2个气象要素的相关资料得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夏秋两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从气象要素的历史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看,塔里木盆地的孤立绿洲整体环境状况仍处于比较差的阶段。此分析结论对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能够为研究干旱区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孤立绿洲 气温 降水量 气候变化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估测 被引量:7
9
作者 玉米提·买明 王雪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8-326,共9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指导干旱区绿洲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采集的80个土壤样品,测定有机质含量和光谱反射率。在原始...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指导干旱区绿洲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采集的80个土壤样品,测定有机质含量和光谱反射率。在原始反射率R的基础上,进行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R′、倒数对数lg(1/R)、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lg(1/R)]′以及去除包络线C(R)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与土壤有机质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选取568、578、803、806、845、955 nm等敏感波段构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反射率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2)光谱变换处理可有效提升光谱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性,其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654(P<0.001)。(3)比较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3种建模方法发现,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较高,稳定性更好,且以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lg(1/R)]′为自变量的模型最优,决定系数为0.864,均方根误差为1.86,这表明[lg(1/R)]′-BPNN模型相较于其它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荒漠区土壤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变换 高光谱估测模型 土壤有机质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
下载PDF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连通性的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10
作者 黄秋淞 何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5-1754,共10页
生态安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多注重将自然保护区视为生态源地,而忽略具有潜在生态服务的斑块以及斑块连通性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以环塔里木... 生态安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多注重将自然保护区视为生态源地,而忽略具有潜在生态服务的斑块以及斑块连通性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以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为例,通过耦合碳储存、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连通性优化生态源地,构建综合阻力面并利用电路理论确定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处于低生态安全地带,区域内水资源短缺和沙漠化严重。(2)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共识别22个生态源地,面积69622.24 km^(2),以及33条生态廊道,长度4722.39 km。源地呈现南部分散、北部密集的格局,且南、北源地间连通性较差。(3)形成“两屏、一环、多片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布局方案,明确生态功能分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连通性 电路理论 塔里木盆地绿洲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绿洲带地下水咸化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涵 曾妍妍 +2 位作者 周金龙 孙英 马常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77-5488,共12页
采用Durov图、PMF模型、Gibbs图、离子比值法和饱和指数法对2016~2018年采集的1326组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揭示研究区地下水中盐分的来源及高盐地下水形成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绿洲带微咸水和咸水占比分别为37.2%和19.1%,水化学... 采用Durov图、PMF模型、Gibbs图、离子比值法和饱和指数法对2016~2018年采集的1326组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揭示研究区地下水中盐分的来源及高盐地下水形成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绿洲带微咸水和咸水占比分别为37.2%和19.1%,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Cl型;在微咸水、咸水、盐水和卤水中岩盐、石膏等蒸发盐岩的持续溶解是导致高盐地下水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Cl^(-)、SO_(4)^(2-)、 Na^(+)与TDS(P<0.001)及岩盐、石膏的SI值与TDS(P<0.001)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也证实了这一点;冲积平原区较差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细粒岩性和弱碱性的水化学环境为地下水中盐分的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蒸发浓缩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形成高盐地下水的次要因素;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承压水区高TDS潜水沿井壁入渗补给承压水含水层,也是加剧深层地下水咸化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盐分来源 咸化机制 塔里木盆地绿洲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策勒绿洲地下水空间变异性与土地覆盖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述勇 雷加强 +3 位作者 赵景峰 范敬龙 范冬冬 杨光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109,共9页
基于策勒绿洲78个取样点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的观测资料,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和地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所取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和pH值服从正态分布,矿化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地下水埋... 基于策勒绿洲78个取样点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的观测资料,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和地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所取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和pH值服从正态分布,矿化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在步长为8km范围之内,地下水特征的空间变异是各向同性的,当步长>8km时,四个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发生了不同的变化;3)受盆地地形影响,地下水埋深从南到北变浅,东部区域埋深最浅,最小为1.56m;矿化度分布趋势则是从南到北逐渐增大;pH值高值区发生在绿洲东南部和中北部,pH值高的区域矿化度较低,而pH值低的区域矿化度较高;4)绿洲耕地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埋深为5~25m,且矿化度<2.0g·L-1的区域;林地和草地分布于绿洲边缘区,该区域地下水埋深浅,平均水位<10m,而地下水矿化度较高,>2.0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矿化度和pH值 空间变异性 土地覆盖 塔里木南缘策勒绿洲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带地下水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阿楠 李斌 +2 位作者 张静 杜江岩 李林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8期119-120,123,共3页
根据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带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区内地下水质量进行分级,并对其适宜性进行评价,可供南疆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借鉴.
关键词 塔里木南缘绿洲 地下水质量分级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14
作者 希尔艾力·艾尔肯 孙与襄 +3 位作者 刘强 麦麦提吐逊·麦麦提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依尔帕尼江·阿布力米提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第11期49-53,共5页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埋深对区域植被覆盖度具有重要影响。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影像差值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埋深对区域植被覆盖度具有重要影响。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影像差值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地区同期的地下水数据,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植被总体以塔里木河下游段为轴线,从高植被覆盖到低植被覆盖向外分布;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植被覆盖空间变化存在区域性差异,过去17年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植被覆盖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均呈上升趋势,2017年植被覆盖总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884.0 km^(2),增幅为13.3%;2001—2017年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整体地下水位上升,适宜植被生长的最佳地下水埋深为2~4 m,埋深为4~6 m对植被覆盖度具有改善作用,埋深大于6 m则对植被覆盖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 植被覆盖度 NDVI 地下水 LANDSAT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绿洲带地下水中氟的富集机制
15
作者 曾妍妍 鲁涵 +1 位作者 周金龙 孙英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S01期78-78,共1页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绿洲带高氟地下水(F^(-)>1 mg/L)为研究对象,对2016—2018年采集的1326组地下水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地下水中F^(-)的来源、影响F^(-)富集的驱动因素及高氟地下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结果表明:①单一结构潜水、...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绿洲带高氟地下水(F^(-)>1 mg/L)为研究对象,对2016—2018年采集的1326组地下水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地下水中F^(-)的来源、影响F^(-)富集的驱动因素及高氟地下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结果表明:①单一结构潜水、承压水区潜水、浅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 mg·L^(-1)、1.3 mg·L^(-1)、1.1 mg·L^(-1)和0.7 mg·L^(-1),氟含量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限值1.0 mg·L^(-1)的占比分别为31.6%、51.5%、35.0%和14.8%;②水平方向上,高氟地下水呈环状分布,不同地州存在不同程度氟超标问题;垂直方向上,从承压水区潜水至深层承压水氟平均含量和超标率均呈逐渐降低趋势;③弱碱性地下水环境、高含量HCO_(3)^(-)和Na^(+)及低含量Ca^(2+)为地下水中F^(-)的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同含水层中F^(-)含量与萤石饱和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萤石等富氟矿物溶解是地下水中F^(-)的主要来源,是造成高氟地下水的主要驱动机制。方解石等含钙矿物的沉淀、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及HCO_(3)^(-)与F^(-)的竞争吸附作用对地下水中F^(-)的影响显著,是地下水中F^(-)富集的重要过程。高氟地下水灌溉及浅层地下水越流补给深层地下水也是地下水中F^(-)富集的潜在因素。因此,全面了解地下水中氟富集驱动力对减少和避免氟暴露风险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绿洲 高氟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