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州寺院泥塑罗汉、塑壁及其他 被引量:1
1
作者 戴云亮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1-24,共4页
佛教的传入开启了中国的造像艺术,并且逐步从石窟造像走向了泥塑。苏州西园寺罗汉堂、东山紫金庵、甪直镇保圣寺等,其寺院的泥塑罗汉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尤其是圆雕罗汉和壁塑的空间环境的无间融合,融绘画元素于雕塑之中,凸显了江南佛教... 佛教的传入开启了中国的造像艺术,并且逐步从石窟造像走向了泥塑。苏州西园寺罗汉堂、东山紫金庵、甪直镇保圣寺等,其寺院的泥塑罗汉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尤其是圆雕罗汉和壁塑的空间环境的无间融合,融绘画元素于雕塑之中,凸显了江南佛教美术的艺术创作魅力。这也说明了当时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互动性,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下的美术创作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佛教美术 苏州寺院 罗汉
下载PDF
甪直保圣寺塑壁与塑像别样审美精神探析
2
作者 韩军 《艺术教育》 2015年第6期32-33,共2页
现存的保圣寺塑壁与塑像不是杨惠之的原作,也不是宋人的原创作品,而是宋以后的历代雕塑家们创制的修复品和仿品。尽管如此,这些现陈设于保护大殿而非寺庙空间的塑壁与塑像依然可以传递出唐宋时期佛教雕塑大略的面貌与气息,彰显着的激越... 现存的保圣寺塑壁与塑像不是杨惠之的原作,也不是宋人的原创作品,而是宋以后的历代雕塑家们创制的修复品和仿品。尽管如此,这些现陈设于保护大殿而非寺庙空间的塑壁与塑像依然可以传递出唐宋时期佛教雕塑大略的面貌与气息,彰显着的激越、古雅等别样的审美精神,值得我们去感知、梳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圣寺 罗汉 审美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