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多哈希表的堆式动态存储管理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凌宇 冷明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3-47,共5页
给出了一种基于多哈希表的堆式动态存储管理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哈希表的快速查找优点,通过查找以空闲块大小为关键字的哈希表SizeHashTable实现最佳拟合法的分配策略,并通过查找以空闲块头地址及尾地址为关键字的双哈希表AddressHash... 给出了一种基于多哈希表的堆式动态存储管理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哈希表的快速查找优点,通过查找以空闲块大小为关键字的哈希表SizeHashTable实现最佳拟合法的分配策略,并通过查找以空闲块头地址及尾地址为关键字的双哈希表AddressHashTable解决回收空闲块中结点合并问题,最终高效率地实现堆式动态存储管理.本文给出的相关算法在Windows平台下用Visual C++进行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哈希表 动态 存储管理
下载PDF
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小平 魏宏安 +3 位作者 赵武云 姜彦武 戴立勋 黄晓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92,共10页
针对传统一级升运链马铃薯挖掘机土薯分离效果差、人工捡拾铺条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难题,设计了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对挖掘机阶梯挖掘铲、两级升运链式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及液压开启式集薯箱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并完成其关... 针对传统一级升运链马铃薯挖掘机土薯分离效果差、人工捡拾铺条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难题,设计了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对挖掘机阶梯挖掘铲、两级升运链式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及液压开启式集薯箱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并完成其关键参数的计算确定。以样机前进速度、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和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为自变量,以明薯率和伤薯率为响应值,依照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明薯率、伤薯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明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样机前进速度和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对伤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和样机前进速度;马铃薯挖掘机最佳工作参数为:样机前进速度1.50 m/s、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1.37 m/s、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0.89 m/s。验证试验表明,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作业后,明薯率为95.11%、伤薯率为3.36%,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表明在优化工作参数条件下该作业机能够提升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挖掘机 土薯分离升运装置 试验
下载PDF
双极堆式电池中的漏电电流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年生 《电池》 CAS CSCD 1993年第5期234-237,共4页
本文根据28篇参考文献简短地述及双极电堆中漏电电流的产生、测量、计算及它的减小和消除。
关键词 漏电电流 双极电池 电池
下载PDF
奶牛粪便翻堆式与槽式堆肥过程气体排放规律及养分损失原位监测 被引量:9
4
作者 巴士迪 张克强 +2 位作者 杨增军 李仲瀚 渠清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0-429,共10页
为探究奶牛粪便翻堆式与槽式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NH_(3))排放规律及养分损失情况,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通过静态采气箱和气体在线监测设备,分别对奶牛粪便翻堆式和槽式堆体开展为期36 d的气体监测。结果表明,翻堆式堆肥过程中甲烷(... 为探究奶牛粪便翻堆式与槽式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NH_(3))排放规律及养分损失情况,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通过静态采气箱和气体在线监测设备,分别对奶牛粪便翻堆式和槽式堆体开展为期36 d的气体监测。结果表明,翻堆式堆肥过程中甲烷(CH_(4))、氧化亚氮(N2_(O))和NH_(3)排放主要集中于翻堆阶段;槽式堆肥过程中CH_(4)和NH_(3)排放主要集中于堆肥前期,N2_(O)排放则主要集中于堆肥中后期。堆体管理措施及物料特性显著影响堆肥气体的排放。翻堆式堆肥过程中翻堆对气体排放的影响大于堆肥理化因子如温度、含水率以及pH值;而槽式堆肥过程中,降低堆体的平均温度可同时减缓堆肥过程中CH_(4)、二氧化碳(CO_(2))和NH_(3)的释放。从养分损失来看,翻堆式和槽式堆肥过程中碳素总损失量分别占堆肥物料初始总碳含量(TC)的27.16%和21.53%,其中约80%以上的碳素损失来自CO_(2)-C。而堆肥过程中氮素总损失量分别占堆肥物料初始总氮含量(TN)的18.67%和13.44%,其中约80%以上的氮素损失来源于NH_(3)N。该研究表明,在保证堆体物料腐熟的前提下,降低翻堆频率可显著减缓翻堆式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和NH_(3)的排放;降低槽式堆肥堆体的温度可显著减少堆肥过程中CH_(4)、CO_(2)和NH_(3)的排放。该研究结果对于减少堆肥过程气态污染物排放和养分损失,提高堆肥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粪便 温室气体 氨气 养分损失
下载PDF
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磁场分布建模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何忠波 荣策 +2 位作者 李冬伟 薛光明 郑佳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47-2358,共12页
为提高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偏置磁场的均匀度,设计了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SGMA),建立了SGMA的磁场分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传统GMA偏磁施加方式的特点和不足,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SGMA... 为提高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偏置磁场的均匀度,设计了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SGMA),建立了SGMA的磁场分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传统GMA偏磁施加方式的特点和不足,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SGMA;然后,将磁路模型和毕奥-萨伐尔定律相结合,建立了能够准确描述SGMA磁场特点的磁场分布模型;接着,利用所建立磁场分布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SGMA磁场分布特征的影响,提出了SGMA结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完成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模型描述SGMA磁场分布时,最大相对误差低于4%;在预测SGMA的输出位移时,最大相对误差低于5%。该模型有助于准确刻画SGMA的工作状态,提高SGMA的系统精度,并为SGMA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磁场均匀性 磁场分布模型 模型分析 结构设计
下载PDF
路用叠堆式压电单元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琛琛 赵鸿铎 +2 位作者 马鲁宽 曾孟源 刘鹏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70-2178,共9页
为提升路用压电单元的俘能效率和工作性能,设计并制作5种路用叠堆式压电单元结构。采用室内试验分析结构参数、负载阻抗和荷载特征对单元压电性能的影响,探究单元结构在极限受压和重复荷载作用下压电性能衰减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并联... 为提升路用压电单元的俘能效率和工作性能,设计并制作5种路用叠堆式压电单元结构。采用室内试验分析结构参数、负载阻抗和荷载特征对单元压电性能的影响,探究单元结构在极限受压和重复荷载作用下压电性能衰减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并联式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单元开路电压,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开路电压与压电圆片厚度正相关但与堆叠片数无关;相同外径下圆片式单元的开路电压比圆环式高33.5%,具备更好的电学性能;输出功率随负载电阻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特征,并且在915 kΩ阻值下产生11.0 mW的最大输出功率,表现出最佳的机电转换性能;开路电压随着荷载幅值增加近似线性增加,但随荷载频率增大小幅度减小;开路电压在3.0 kN与5 Hz荷载工况下达到240 V。压电性能衰减测试证明,所制备的压电单元结构满足高应力、多轴载作用的路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 能量采集 压电单元 压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化学氧化和堆式热脱附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环境足迹分析
7
作者 龚先河 王健 +4 位作者 范例 宾灯辉 袁胜 王明星 颜渝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8-1616,共9页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土壤修复工程使用技术类型不断向低碳、低能耗和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转变,修复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环境足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采用环境足迹评估工具SiteWise^(TM)对重庆市某钢铁厂汞和多环芳烃污染场地化学氧化...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土壤修复工程使用技术类型不断向低碳、低能耗和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转变,修复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环境足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采用环境足迹评估工具SiteWise^(TM)对重庆市某钢铁厂汞和多环芳烃污染场地化学氧化和堆式热脱附修复全过程的环境足迹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复3483 m^(3)污染土壤,共排放温室气体(GHG)990.52 t,消耗能源1.57×10^(7) MJ,排放空气污染物4.94×10^(3) kg;GHG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整个工程的比例在施工准备阶段为6.0%~9.1%,化学氧化阶段为43.6%~48.1%,化学氧化+堆式热脱附阶段为45.9%~47.5%;化学氧化+堆式热脱附技术相比化学氧化技术的环境影响更大,修复单方量污染土壤的GHG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氧化技术的5.28~5.97倍。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材料消耗是对环境足迹贡献度最高的环节,其次为设备使用、运输、废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热脱附 环境足迹 温室气体 能源消耗 空气污染物
下载PDF
关于钒电池中支路电流(shunt current)的计算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晖 刘建国 严川伟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259-263,共5页
本文针对双极堆式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因电极框结构所导致液流过程中存在的支路电流(shunt current)进行分析,提出了支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并对5组单电池组成的电池组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探讨了支路电流对电池性能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针对双极堆式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因电极框结构所导致液流过程中存在的支路电流(shunt current)进行分析,提出了支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并对5组单电池组成的电池组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探讨了支路电流对电池性能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支路电流的大小与电池位置密切相关,支路电流呈对称分布,电液通道中电流越接近电堆中心越小。主路电流充电时越靠近电池中心越小,放电时越靠近电池中心越大。2)充电时,电液通道中的支路电流会对接触溶液的双极板产生腐蚀;放电时,过大的支路电流会降低电池的电压、库仑及能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 支路电流 计算 双极
下载PDF
艾萨炉仓式配料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尤开云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共4页
根据原料特点,着重介绍了在艾萨炉生产中配料方式的选择以及仓式配料在艾萨炉生产中的实践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配料 配料 配料 原料 成分
下载PDF
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模型预测滑模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忠波 荣策 +2 位作者 周景涛 薛光明 郑佳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80-1690,共11页
根据新型电液伺服阀的驱动要求,设计了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SGMA),为补偿其固有的非线性,提高位移输出精度,研究了SGMA的控制策略,并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首先,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SGMA,有助于提... 根据新型电液伺服阀的驱动要求,设计了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SGMA),为补偿其固有的非线性,提高位移输出精度,研究了SGMA的控制策略,并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首先,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SGMA,有助于提高偏置磁场的均匀性;然后,根据SGMA的结构特点,将其视为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建立了系统的位移输出模型;接着,在输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模型预测控制与滑模控制策略,设计了模型预测滑模控制器;最后,进行了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滑模控制器能够实现SGMA的精密控制。在阶跃控制实验中,系统稳定时间低于1.5ms,无超调和稳态误差;在正弦控制实验中,系统最大控制误差约为0.83μm,相对值约为6.9%,证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多自由度输出模型 非线性 模型预测滑模控制器 实验验证
下载PDF
一种高效的动态优先队列数据结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祁彬斌 庞明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8,共8页
数据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算法实现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了优先队列中的数据结构组织问题,给出一种高效的堆式队列数据组织结构,阐明了该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理论上分析了其时间和空间性能,通过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了堆式队列数据结构动态存... 数据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算法实现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了优先队列中的数据结构组织问题,给出一种高效的堆式队列数据组织结构,阐明了该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理论上分析了其时间和空间性能,通过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了堆式队列数据结构动态存取效率的高效性、存储空间的自适应性以及实现上的简单性。实验结果表明,堆式优先队列数据结构可有效地提高各类仿真系统的性能,也可用于组合优化等多种应用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结构 优先队列 队列 算法效率
下载PDF
柔性铰链放大的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建模与实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忠波 荣策 +2 位作者 杨朝舒 薛光明 郑佳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1-428,247,共9页
为满足新型电液伺服阀的驱动要求,设计了柔性铰链放大的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FASGMA),建立了FASGMA输出位移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分析。首先,根据传统GMA偏磁施加方式的特点和不足,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叠... 为满足新型电液伺服阀的驱动要求,设计了柔性铰链放大的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FASGMA),建立了FASGMA输出位移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分析。首先,根据传统GMA偏磁施加方式的特点和不足,采用永磁体和GMM棒交替排布的结构形式,设计了叠堆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SGMA),并利用柔性铰链机构放大其输出位移;然后,根据SGMA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反映轴向分布不均匀性的SGMA应变模型;接着,利用力学基本原理和有限元法对柔性铰链机构的放大比和固有频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完成了放大机构结构参数的确定;在此基础上,考虑SGMA与放大机构的相互作用以及SGMA轴向应变分布规律,建立了FASGMA多自由度位移模型,确定了自由度的合理取值;最后,搭建了FASGMA测试系统,进行了阶跃和正弦激励实验,完成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实验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证明了模型准确性;在阶跃激励下,FASGMA最大位移约为130μm,响应时间约为70 ms;正弦激励下,FASGMA工作频带为60 Hz,对激励信号有较好的跟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结构 柔性铰链 多自由度位移模型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TPM的可信文件系统CIVFS的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伟 石文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6-258,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可信计算技术增强文件系统可信性的方法,以Linux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个可信文件系统原型CIVFS。CIVFS是一个结合加密和完整性校验两种保护措施的文件系统,它借助堆式文件系统技术,嵌入在Linux内核中,添加了文件加密和...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可信计算技术增强文件系统可信性的方法,以Linux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个可信文件系统原型CIVFS。CIVFS是一个结合加密和完整性校验两种保护措施的文件系统,它借助堆式文件系统技术,嵌入在Linux内核中,添加了文件加密和完整性校验模块,利用TPM芯片提供的可信计算和安全存储等功能,增强了对系统安全组件和数据的安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文件系统 可信计算 文件系统 TPM
下载PDF
难浸金矿石堆式细菌氧化—氰化炭浸法提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金祥 《黄金》 CAS 2002年第6期32-36,共5页
介绍了难浸金矿石堆式细菌氧化—氰化炭浸提金的基本试验方法和结果。采用柱浸方式模拟堆式氧化过程 ,对某含砷微细浸染型难浸矿石经堆式细菌氧化后 ,柱式氰化浸取金的浸出率由原来的 4 .0 7%提高到 5 7.4 6 %,而矿石经细磨至 - 32 0目... 介绍了难浸金矿石堆式细菌氧化—氰化炭浸提金的基本试验方法和结果。采用柱浸方式模拟堆式氧化过程 ,对某含砷微细浸染型难浸矿石经堆式细菌氧化后 ,柱式氰化浸取金的浸出率由原来的 4 .0 7%提高到 5 7.4 6 %,而矿石经细磨至 - 32 0目粒度后采用氰化炭浸法浸金 ,金的浸出率达到 80 .0 2 %,这基本解决了金矿物同时受金属硫化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包裹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金 试验研究 难浸金矿石 细菌氧化 氰化炭浸
下载PDF
双极堆式电池中流体流动规律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年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30-232,共3页
根据国外研究结果综述了双极堆式电池中流体流动的水力学模型、基本规律及其改善流体分布状况的某些措施。
关键词 双极电池 流体分布 模型 电池
下载PDF
焦化类污染场地堆式燃气热脱附工程示范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盛王超 焦文涛 +5 位作者 李绍华 岳勇 顾海林 詹明秀 张博 徐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10-2818,共9页
近年来,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可控、污染物去除率高以及修复成本低等优势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工程示范与效果评估仍有待研究.针对我国北方某退役焦化厂污染土壤,开展了2000 m^(3)的堆式燃... 近年来,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可控、污染物去除率高以及修复成本低等优势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工程示范与效果评估仍有待研究.针对我国北方某退役焦化厂污染土壤,开展了2000 m^(3)的堆式燃气热脱附工程试验,系统分析热脱附过程中土壤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修复效果以及能源消耗等情况,并提出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应用条件和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当加热运行至35 d时,堆体测温点平均温度达175℃,抽检的12组土壤样品中污染物浓度均远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修复达标率为100%;运行至39 d时,收集水量共计310.4 m^(3),土壤体积含水率从25.8%降至10.3%左右;同时,该试验采用的烟气余热再利用技术将排烟温度降至300℃以下,使修复能耗降低约11.5%,即每修复1 m^(3)污染土壤消耗约49.5 Nm^(3)天然气和16 kW∙h电量;此外,采用COMSOL软件模拟堆体的温度和湿度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小于7.36%和7.49%,具有较好的吻合性.研究显示,热脱附修复过程中堆体的底层平均温度处于较低水平,需提高底层加热管温度,或铺设岩棉板进行隔热保温措施,以提高堆体底层土壤的修复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热脱附 焦化污染土壤 数值模拟 热脱附效率 节能降碳
下载PDF
新型压电叠堆式射流管伺服阀前置级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曙光 胡良谋 +3 位作者 方鸽 曹克强 谢志刚 曹伟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5,共5页
针对当前航空工业对高频响、高精度的伺服阀需求,设计1款压电叠堆式射流管伺服阀并对压电驱动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将其与传统的电磁式射流管伺服阀的前置级进行对比,得出将压电叠堆作为前置级的伺服阀具有响应快、频响高、输出力大的优点... 针对当前航空工业对高频响、高精度的伺服阀需求,设计1款压电叠堆式射流管伺服阀并对压电驱动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将其与传统的电磁式射流管伺服阀的前置级进行对比,得出将压电叠堆作为前置级的伺服阀具有响应快、频响高、输出力大的优点,但存在输出位移小的缺点;针对其不足,将桥式放大机构应用到压电驱动器上,增大输出位移,提高控制精度,最终得到的压电驱动器满足射流管伺服阀的前置级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叠射流管伺服阀 动态特性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电堆式蚕用加湿装置的研制与使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亚英 陆生海 《中国蚕业》 2001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蚕用加湿装置 工作原理 性能
下载PDF
素数与孪生素数逻辑解的几个方法初探
19
作者 叶笛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第7期79-82,共4页
素数的成因条件由2部分构成,一是以1,3,7,9作尾数的数构成的,这样的数是起因子作用的数,离开这样的数的生成条件,素数是无法计算的。二是以小质数3,7,11,13……作互积因子的合数为基础的,离开合数,素数也是无法计算的,但合数是素数的干... 素数的成因条件由2部分构成,一是以1,3,7,9作尾数的数构成的,这样的数是起因子作用的数,离开这样的数的生成条件,素数是无法计算的。二是以小质数3,7,11,13……作互积因子的合数为基础的,离开合数,素数也是无法计算的,但合数是素数的干扰因子及逆因子条件,传统的质因子理论是不科学的。文章对素数与孪生素数逻辑解的几个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因素(素因子) 合因子 合因子 最大合因子 剩位法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热脱附过程中热湿迁移试验及数值模拟
20
作者 姜泓杰 盛王超 +6 位作者 詹明秀 李绍华 岳勇 顾海林 王进卿 徐旭 焦文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0-618,共9页
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小、污染物去除率高和处理周期短等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土壤中的水分是影响堆体热修复过程中土壤升温的关键因素,然而其热湿迁移机理尚不明晰,工程设计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该研究以山东省某污染场地的... 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小、污染物去除率高和处理周期短等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土壤中的水分是影响堆体热修复过程中土壤升温的关键因素,然而其热湿迁移机理尚不明晰,工程设计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该研究以山东省某污染场地的砂质壤土开展堆体热湿迁移试验,结合COMSOL仿真模拟,系统分析加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湿度在竖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源附近土壤水分呈逐渐升高并出现短暂峰值(高于初始值10.9%)后再下降的趋势,水分峰值随温度提高而升高;热源温度越高,土壤中水汽的对流和扩散作用愈加明显,当热源温度由50.0℃升至100℃时,监测点体积含水量下降率由4.50%升至27.2%,且水汽的浓度扩散机制在水分迁移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对于相同热源作用下,初始体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变化,温升过程中对流传热以及热传导的作用更显著,当初始体积含水量由0.0700 m^(3)/m^(3)升至0.160 m^(3)/m^(3)时,监测点的温度由37.1℃升至40.0℃,其中多孔基体间的热传导作用占主导.研究显示,堆体热脱附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规律与土壤体积含水量、距热源的距离、热源温度有关,且多孔基体间的热传导是引起土壤升温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 热湿迁移 数值模拟 对流扩散 热传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