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4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被引量:401
1
作者 张翔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6,共16页
在德国的宪法理论中,基本权利被认为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性质。除了作为个人权利的性质外,基本权利被认为是德国基本法所确立的“客观价值秩序”,是对国家权力产生直接约束力的法律。这一理论构成了对基本权利的宪法解... 在德国的宪法理论中,基本权利被认为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性质。除了作为个人权利的性质外,基本权利被认为是德国基本法所确立的“客观价值秩序”,是对国家权力产生直接约束力的法律。这一理论构成了对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德国建构了一套严密的基本权利保障体系。这一理论对中国宪法的基本权利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双重性质 宪法理论 个人权利 客观价值 国家权力 基本框架 宪法解释 理论构成 保障体系 借鉴意义 中国宪法 德国 基本 约束力 作为 秩序 法律
原文传递
基本权利的受益权功能与国家的给付义务——从基本权利分析框架的革新开始 被引量:231
2
作者 张翔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36,共16页
传统的基本权利分类已经不足以作为对基本权利进行规范分析的框架。在各项基本权利的性质及其对应的国家义务的内容都表现出复合化特征的情况下,只有依据“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才可能对基本权利的规范内涵作出条理清晰的分析。在革新... 传统的基本权利分类已经不足以作为对基本权利进行规范分析的框架。在各项基本权利的性质及其对应的国家义务的内容都表现出复合化特征的情况下,只有依据“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才可能对基本权利的规范内涵作出条理清晰的分析。在革新基本权利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具体论述了个人请求国家提供司法救济的和物质给付的“受益权功能”以及相应的国家的给付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受益权功能 国家的给付义务 基本权利分析框架
原文传递
环境权初探 被引量:187
3
作者 蔡守秋 《中国社会科学》 1982年第3期29-39,共11页
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态系统平衡受到很大威胁,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制定和完善环境法,以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有关环境权的研究也随之提上了日程。环境权包括国家、法人、公民使用和享受自然环境条件的... 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态系统平衡受到很大威胁,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制定和完善环境法,以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有关环境权的研究也随之提上了日程。环境权包括国家、法人、公民使用和享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权利、以及保护自然环境免遭污染所应尽的义务。本文通过比较各国法律中有关规定,对环境权的概念、内容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我国宪法中虽然也有环境保护的内容,但应当进一步从法律上突出和充实环境权。这是搞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利 环境保护法规 自然环境条件 环境污染 保护环境 宪法 环境保护工作 公民环境权 义务 基本权利
原文传递
知情权及其保障--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例 被引量:163
4
作者 章剑生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5-156,共12页
知情权具有宪法基本权利的位阶。在我国,宪法没有直接规定知情权,但它却被确认于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通过宪法解释方法将知情权列入宪法基本权利的条件已经成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政法规... 知情权具有宪法基本权利的位阶。在我国,宪法没有直接规定知情权,但它却被确认于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通过宪法解释方法将知情权列入宪法基本权利的条件已经成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政法规,需要处理好处于其上位的《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以及处于其下位的"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卷宗阅览权"、"隐私权"保护之间关系。由政府信息公开引发行政争议构成了一种新类型的行政诉讼,它需要我们在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中作出积极的回应,方可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政府信息公开 隐私权 基本权利
原文传递
环境权之辨析 被引量:115
5
作者 陈泉生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69,共9页
文章以如何界定环境权的法律保护范围为出发点,而论证环境权的概念。同时,通过对环境权概念、权利主体和客体的探讨,对环境权的性质加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学者将“环境权作为生存权的一种形式”的观点提出理论争鸣,认... 文章以如何界定环境权的法律保护范围为出发点,而论证环境权的概念。同时,通过对环境权概念、权利主体和客体的探讨,对环境权的性质加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学者将“环境权作为生存权的一种形式”的观点提出理论争鸣,认为环境权是一项与生存权相互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生存权 环境侵权行为 环境资源 环境要素 基本权利 法律关系的主体 保护环境 保护范围 相邻权
原文传递
限制的限制:德国基本权利限制模式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139
6
作者 赵宏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66,180,共15页
与其它国家宪法的概括规定方式不同,德国《基本法》将对基本权利的限制放在各项基本权利条款中进行差异性处理,这种差异性处理通过对"法律保留"的不同规定而达成。作为重要补充,《基本法》又在基本权利一章的结尾处对各基本... 与其它国家宪法的概括规定方式不同,德国《基本法》将对基本权利的限制放在各项基本权利条款中进行差异性处理,这种差异性处理通过对"法律保留"的不同规定而达成。作为重要补充,《基本法》又在基本权利一章的结尾处对各基本权利条款中涉及的法律保留本身作了一般性限制。这样的限定模式,与其说是对基本权利的限制,不如说是对限制的限制。在此意义上,德国《基本法》在基本权利规范的理性设计与保障人权目标实现之间的关联上,提供了一种立法经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法律保留 基本权利限制
原文传递
宪法学基本范畴简论 被引量:98
7
作者 李龙 周叶中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3-71,共9页
作者认为,探讨宪法学基本范畴是我国宪法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就此文章提出了,宪法与宪政、主权与人权、国体与政体、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国家权力与国家机构等五对基本范畴,并对这些范畴一一进行... 作者认为,探讨宪法学基本范畴是我国宪法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就此文章提出了,宪法与宪政、主权与人权、国体与政体、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国家权力与国家机构等五对基本范畴,并对这些范畴一一进行了具体的界说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宪法学 基本范畴 基本权利 国家主权 宪法实施 宪政实践 政权组织形式 公民权利 人民主权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与行为主义规制 被引量:123
8
作者 丁晓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6,193,共14页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公法对个人信息的定位。在公法与公法理论上,有两种看待个人信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个人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确权保护;另一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视为他人言论自由的对象,个人信息的自...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公法对个人信息的定位。在公法与公法理论上,有两种看待个人信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个人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确权保护;另一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视为他人言论自由的对象,个人信息的自由获取与使用受到法律保护。但这两种观点都无法从整体上理解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的观点忽视了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属性与公共属性,而个人信息作为言论自由对象的观点则忽视了个人信息背后的多重权益。个人信息兼具个体属性与社会流通属性,应当确立一种"个人信息相关权益被保护权"。从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出发,个人信息保护应当在具体场景中确立个人信息收集与利用行为的合理边界。基于场景的行为主义规制更为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根本特征,也将为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一条超越欧美的中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 基本权利 公法 行为主义规制 场景
原文传递
事权划分法治化的中国路径 被引量:121
9
作者 刘剑文 侯卓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22,共21页
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是深化财税改革和建设法治财税的重要举措。我国应在法律层面明确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通过法律机制保障和促进各级政府履行事权。赋予政府事权是为有效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在明晰政府职能边界的... 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是深化财税改革和建设法治财税的重要举措。我国应在法律层面明确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通过法律机制保障和促进各级政府履行事权。赋予政府事权是为有效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在明晰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运用法律手段、遵循谦抑原则厘定事权范围。事权划分的经济标准更为基础,法律标准对由经济标准导出的划分格局进行调适。事权可分为立法监管和事权实施,现行法律体系对立法监管事权的配置相对合理,但其中法律监督、特别是司法事权应适当向中央集中;在事权实施层面,现行制度为行政化分权留下空间,且不同层级政府间事权同质化较明显。事权划分法治化要求制定财政基本法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政府间财权划分和转移支付体制的优化、预算硬约束的实现,是事权划分的制度保障;从根本上,通过对公民权利体系的法律确认,可以促进法定事权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体制 事权划分 基本权利 法治化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自由、知情权和公共话语——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被引量:105
10
作者 斯蒂格利茨 宋华琳 《环球法律评论》 2002年第124期263-273,共11页
This speech was given by Joseph Stiglitz on January 27,1999 in Oxford. The topic was on a basic right to know in democratic societies. First he used two examples in public finance and monetary economics to illustrate ... This speech was given by Joseph Stiglitz on January 27,1999 in Oxford. The topic was on a basic right to know in democratic societies. First he used two examples in public finance and monetary economics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ransparency in public life. Then he went on to discuss the rationale for openness, concluded that openness is essential for public governance. He also analyzed the incentives and adverse effects for secrecy. He then focused on some exceptions on openness, pointed out that today even the most open governments in the West are far too secretive. In the end, he gave a brief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ness. As concluding remarks, he referred to the intrinsic value for greater openness, claimed that opennes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ecks on the abuse of public responsi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论自由 基本权利 本诉 政府权力 公众 公共生活 诉求 阿马蒂亚·森 诺贝尔经济学奖 问题
原文传递
比例原则的普遍化与基本权利的性质 被引量:118
11
作者 陈景辉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9-302,共24页
诞生自德国公法的比例原则,呈现出双重的普遍性:不但逐渐被其他国家接受(地域普遍化),也开始向私法领域挺进(领域普遍化)。那么,比例原则的普遍性存在理论上的根据吗?就比例原则而言,如果它具备普遍性,要么因为它是理性化的一般要求、... 诞生自德国公法的比例原则,呈现出双重的普遍性:不但逐渐被其他国家接受(地域普遍化),也开始向私法领域挺进(领域普遍化)。那么,比例原则的普遍性存在理论上的根据吗?就比例原则而言,如果它具备普遍性,要么因为它是理性化的一般要求、要么因为它是某种程序、要么因为它是某种终极价值,但这些看法都误解了比例原则的性质。因此,比例原则的普遍化,寄生于"正当限制基本权利"这个观念的普遍化。但由于"关于私法(民法)立法"与"私法(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比例原则并不能够适用于私法自身的内容,所以并不具备领域的普遍化。同时,由于"正当限制基本权利"的观念本身存在问题,因此要承认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只能承认基本权利之间的冲突与紧急情况这两种限制基本权利的情形,而此时比例原则并未拥有超越其他审查工具的明显优势,所以比例原则的地域普遍性仍需要进一步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基本权利 权利冲突 公共福祉
原文传递
言论自由及其限度 被引量:92
12
作者 侯健 《北大法律评论》 2000年第2期62-127,共66页
1.引言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或称"表达自由"(freedom ofexpression),意指所见所闻所思以某种方式或形式表现于外的自由。这是言论自由的核心内涵。若把这个核心展开,它还包括搜集、获取。
关键词 言论自由 民主政治 法律评论 政府 公民 基本权利 新闻自由 表达自由 联邦最高法院 意见
原文传递
环境权入宪的理路与设想 被引量:101
13
作者 吕忠梅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0,共18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宪法形式规定公民环境权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法理"、解决环境法合法性的"权利基石"问题,既可以成为判断宪法是否为"良宪"的重...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宪法形式规定公民环境权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法理"、解决环境法合法性的"权利基石"问题,既可以成为判断宪法是否为"良宪"的重要标准,也可以发挥基本权的主观权利维度和客观规范维度的功能。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意味着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可以与财产权所保护的经济价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环境法也应该由消极的污染防治向积极的环境治理过渡。我国应该启动《宪法》修改程序,在遵循宪法修改规律和要求的情况下,把党章中关于生态文明的阐述和要求用法律思维和方法转化到宪法之中;同时,根据宪法的特点,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予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生态文明 宪法 基本权利
原文传递
论作为基本权利的健康权 被引量:90
14
作者 焦洪昌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2-19,共8页
对于"基本权利",应该理解为经宪法实定化后的人权,即宪法保障的权利。但不能认为只有宪法上予以确认的权利才是基本权利,宪法对于基本权利的明确确认与否只能产生宪法解释学上的区别。除了宪法文本以外,宪法实践特别是司法实... 对于"基本权利",应该理解为经宪法实定化后的人权,即宪法保障的权利。但不能认为只有宪法上予以确认的权利才是基本权利,宪法对于基本权利的明确确认与否只能产生宪法解释学上的区别。除了宪法文本以外,宪法实践特别是司法实践也是判断一项权利是不是基本权利的重要参考标准。健康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在司法实践当中也正逐步得到各国的确认。我国宪法上有多个条款可以作为健康权的依据,其规范内涵是:公民健康不受侵犯(第33条第3款,第36条第3款);公民在患病时有权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照护、物质给付和其他服务(第33条第3款,第45条第1款);国家应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体育事业,保护生活和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和促进公民健康(宪法第21条、第26条第1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权 基本权利
原文传递
“基本权利”析 被引量:70
15
作者 徐显明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3-28,共6页
一、基本权利立法的发展在论到基本权利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的时候,多数宪法学者认为1215年的英国《自由大宪章》是人权立法的源头,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大宪章是以伦敦市的圣职人员。
关键词 基本权利 权利立法 人权宣言 人权立法 宪法修改 自由大宪章 地方势力 完全正 宪法学者 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被引量:76
16
作者 汪建成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1-556,共6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应当限定在以侵犯相关人基本权利的手段获取的证据,“毒树之果”不应属于排除范围。非法证据的排除只应限定在该证据在证明被告人有罪方面不具有可采性,其效力并不及于其他方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有赖于...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应当限定在以侵犯相关人基本权利的手段获取的证据,“毒树之果”不应属于排除范围。非法证据的排除只应限定在该证据在证明被告人有罪方面不具有可采性,其效力并不及于其他方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有赖于“二元式”裁判结构的建立;有赖于科学的动议、听证和裁判程序的建立;有赖于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排除 基本权利 毒树之果 裁判结构 证明责任
原文传递
论基本权利的防御权功能 被引量:76
17
作者 张翔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72,共8页
从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出发,可以对基本权利作出规范而细致的法理分析。防御权功能是基本权利所具备的排除国家公权力侵害的功能。防御权功能是各种基本权利所普遍具备的功能,也是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针对基本权利的防... 从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出发,可以对基本权利作出规范而细致的法理分析。防御权功能是基本权利所具备的排除国家公权力侵害的功能。防御权功能是各种基本权利所普遍具备的功能,也是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针对基本权利的防御权功能,国家承担消极义务,也就不为任何侵害基本权利的行为。不同的国家机关因其行使权力方式的不同,其所承担的消极义务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防御权 功能体系 国家公权力 法理分析 国家机关 具体内容 侵害 义务 消极
原文传递
监察措施的合法性研究 被引量:86
18
作者 陈越峰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104,共12页
监察措施的合法性是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法治议题。新的国家监察机关所采取的监察措施多元混合,但是并没有创制出新的权力类型,也没有根本改变监察措施的法律性质。其中,职务犯罪调查措施属于刑事侦查,职务违法行为调查措施属于行政性... 监察措施的合法性是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法治议题。新的国家监察机关所采取的监察措施多元混合,但是并没有创制出新的权力类型,也没有根本改变监察措施的法律性质。其中,职务犯罪调查措施属于刑事侦查,职务违法行为调查措施属于行政性措施。监察关系属于基于公务员管理而形成的特别关系,但是当监察措施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时,应受依法治国原则的调整,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在监察措施的过程合法性方面,应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妥当设置刑事和行政监察程序的分类与转换,尤其需要充分规定告知、陈述申辩、全程录音录像和听证等关键性程序权利或措施。对监察机关实施监督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法律途径是司法监督,应当根据监察措施及其程序的类型进行合理的司法衔接。其中,职务犯罪侦查的司法衔接应当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性留置等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监察调查措施与处置措施,应当准用《行政诉讼法》予以法律救济。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律师介入与国家责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 监察措施 基本权利 监察法治
原文传递
论信息自决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的证成 被引量:85
19
作者 姚岳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83,共12页
信息自决权的精髓在于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的控制与选择,即自我决定的权利,由公民基于其内心、自由地决定其自身信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收集、储存、处理以及利用的权利。信息自决权是我国宪法未明确列举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38... 信息自决权的精髓在于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的控制与选择,即自我决定的权利,由公民基于其内心、自由地决定其自身信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收集、储存、处理以及利用的权利。信息自决权是我国宪法未明确列举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38条的人格尊严条款有足够的张力解释信息自决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而存在。而作为一项未列举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的人权条款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信息自决权。同时,通过域外宪政实践与宪法文本足以佐证信息自决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而存在,其理应也成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在我国,由于没有切实有效运作的宪法解释机制,目前仅能证明的方法是通过现行宪法文本上的逻辑论证与文字演绎。信息自决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的证成,当属于一种应然性意义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信息自决权 基本权利
下载PDF
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 被引量:61
20
作者 钱大军 王哲 《当代法学》 2004年第3期46-53,共8页
对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局限于社会学领域。因为那只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多元化解释中的一种。既然法律是调控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 ,社会弱势群体就必然需要法律的调整、帮助和保护。那么 ,从法学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 对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局限于社会学领域。因为那只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多元化解释中的一种。既然法律是调控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 ,社会弱势群体就必然需要法律的调整、帮助和保护。那么 ,从法学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解释就并非毫无意义。在法学中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 ,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因此 ,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外延决定于现时社会中被人们认可的基本权利。同时社会弱势群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性概念 ,而是身分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基本权利 身分性 比较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