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甜竹竹笋夜蛾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毓银 梁光红 +1 位作者 梁鸿燊 蔡晓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67-172,共6页
The silvicultur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were employed respectively to control the larva of Kumasia kumaso (Sugi) of Acidosasa edulis. :The silvicultural measures mainly included weeding & deeply buryin... The silvicultur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were employed respectively to control the larva of Kumasia kumaso (Sugi) of Acidosasa edulis. :The silvicultural measures mainly included weeding & deeply burying, weeding combined with burning , weeding & deeply burying combined with DDVP.And the biological measures included spraying with two kinds of B.t (made respectively in Jianou and Fuqing), Bacillust huringiensis (16000IU/mg), AcNPV etc.And the chemical measures included spraying with 80% DDVP E.C, 40% Omethoate E.C, Shachongguang or Lindane 1∶500× and 1∶1000× in 1999, and 17 5%Imidan E.C, 5%Cypermethrin E.C, 20%Fenpropathrin E.C, 20%Baibusi E.C 1∶800× and 1∶1500× in 2000.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 1.In silvicultural measures, different treatments have no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but it can improve the hygienic condition. 2.In biological measures , different treatments have no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3.In chemical measures, 1∶500 of Lindane was adapted to eliminate the larva in the mother shoots with the death ratio amounting to 91 10% What’smore, 20%Fenpropathrin E.C 1∶800×, 5%Cypermethrin E.C 1∶800×, 20%Baibusi E.C 1∶800× are also adapted to generalize in forestry with the death ratio amounting to 92 09%, 76 81%,75 74%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甜竹 夜蛾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黄甜竹基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光红 林毓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基夜蛾Kumasiakumaso(Sugi)是近年来福建笋用林产区出现的一种危害黄甜竹(Acidosasaedulis)的新害虫,在福建每年发生1代,部分卵在竹林残留笋箨中越冬,3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25-35d,主要以3-5龄幼虫为害,蛹期17-25d.5月中、下... 基夜蛾Kumasiakumaso(Sugi)是近年来福建笋用林产区出现的一种危害黄甜竹(Acidosasaedulis)的新害虫,在福建每年发生1代,部分卵在竹林残留笋箨中越冬,3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25-35d,主要以3-5龄幼虫为害,蛹期17-25d.5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此时成虫有较强的负趋光性.成虫于夜间交尾,交尾后每雌产卵5-58粒.成虫平均寿命为5.8d,雌雄性比约为1.34∶1.在低龄幼虫阶段喷施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1∶800倍液,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92.09%和76.81%;在出笋时喷撒少量林丹粉可防治母笋上的害虫;采用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杀,也可有效防治基夜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夜蛾 生物学特性 黄甜竹害虫 分布 寄主 危害
下载PDF
基夜蛾导致黄甜竹退笋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昌元 梁光红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27-30,共4页
基夜蛾是黄甜竹林间最重要的害虫,为害率高达90%,且为害严重,退笋率也高达60%~70%。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出笋时间、退笋时间、出笋率与退笋率的规律性。同时还描述了为害症状、为害规律、蛀食习性,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基夜蛾是黄甜竹林间最重要的害虫,为害率高达90%,且为害严重,退笋率也高达60%~70%。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出笋时间、退笋时间、出笋率与退笋率的规律性。同时还描述了为害症状、为害规律、蛀食习性,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与建议,以便指导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甜竹 夜蛾 退笋 防治 害虫
下载PDF
黄甜竹基夜蛾幼虫空间格局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光红 钟富春 +1 位作者 蔡晓明 林毓银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1-265,共5页
应用比较频数法 ,结果表明基夜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为 Neyman分布 ,实测χ2 =8.30 7<χ20 .0 5=9.448.根据各种聚集度指标 ,测定结果为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根据各样地 M* 和 x值作线性回归得 M* =0 .1 931 + 1 .40 37x,... 应用比较频数法 ,结果表明基夜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为 Neyman分布 ,实测χ2 =8.30 7<χ20 .0 5=9.448.根据各种聚集度指标 ,测定结果为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根据各样地 M* 和 x值作线性回归得 M* =0 .1 931 + 1 .40 37x,说明基夜蛾幼虫在林间属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 .将各样地平均密度 x和方差 S2作幂法则得 S2 =1 .5 4 1 6x1.10 98,说明基夜蛾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 ,而且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 .同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 幼虫 空间格局 黄甜竹害虫 笋用竹
下载PDF
竹笋基夜蛾的求偶及交配行为 被引量:18
5
作者 舒金平 滕莹 +3 位作者 张爱良 张亚波 邓顺 王浩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421-3428,共8页
在光周期14L:10D、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竹笋基夜蛾的求偶、交配行为,以及雄蛾对雌蛾腺体提取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求偶及交配行为仅发生在暗期.雌蛾羽化当天便可求偶,第2日雌蛾求... 在光周期14L:10D、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竹笋基夜蛾的求偶、交配行为,以及雄蛾对雌蛾腺体提取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求偶及交配行为仅发生在暗期.雌蛾羽化当天便可求偶,第2日雌蛾求偶率达最高;雌蛾进入暗期0~4h后开始求偶,5~7h求偶率达最高,暗期结束前1~2.5h终止;求偶的起始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1~4日龄雌蛾求偶的次数及持续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上升,5日龄则下降;雌蛾求偶高峰及停止求偶的时间随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成虫羽化当日便可交配,第2日达到交配高峰,5日后停止交配;雌蛾进入暗期5.5~7.0h达到交配高峰,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随日龄的增加而提前;随日龄的增加,交配起始时间逐渐提前,而交配持续时间逐渐缩短;增大雌雄比,竹笋基夜蛾交配起始时间提前,交配持续时间缩短,交配率显著提高.竹笋基夜蛾雄虫对2日龄处于求偶期雌虫的性腺体粗提物有显著的EAG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夜蛾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节律 性信息素
原文传递
竹笋基夜蛾在笋用竹林中的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
6
作者 王增华 高百龙 +3 位作者 吕军美 华瑞富 周智峰 舒金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8,共5页
在田间调查基础上,研究了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Sugi)]幼虫在早竹林和红哺鸡竹林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竹林中种群消长曲线均呈倒V形变化。种群密度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在红哺鸡竹林中种群密度高峰较在早... 在田间调查基础上,研究了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Sugi)]幼虫在早竹林和红哺鸡竹林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竹林中种群消长曲线均呈倒V形变化。种群密度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在红哺鸡竹林中种群密度高峰较在早竹林中推迟约6 d。通过频次分析法和9种聚集度指标对竹笋基夜蛾幼虫在早竹和红哺鸡竹林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寄主竹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均符合Neyman分布和P-E核心分布2种分布模型。各聚集度指标也均表明竹笋基夜蛾在早竹和红哺鸡竹林中呈现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夜蛾 种群动态 空间分布型 早竹 红哺鸡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