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重组γ-干扰素与化疗合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芳 袁长吉 李舜华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673-674,共2页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干扰素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M L)的疗效。方法:对 12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指标的观察与分析。结果:12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血液学...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干扰素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M L)的疗效。方法:对 12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指标的观察与分析。结果:12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血液学完全缓解率 75% (9 例),血液学部分缓解率 25% (3例),总有效率 100% ,全部病例 Ph 染色体阳性,用药后 Ph 阳性率明显下降,其中有 4 例降至60% 。副作用仅有暂时微热、恶心。结论:干扰素与化疗药物合用起效快,维持缓解时间长,是治疗 C M L 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CML 基因重组干扰素 PH染色体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干扰素在治疗眼病毒感染疾病的应用
2
作者 马群 刘孟丽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23-25,共3页
干扰素是病毒感染或非病毒诱生物的非特异性反应产物,具有较强抗病毒作用,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批量高效价干扰素生产已成为现实。而眼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迄今仍是极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干扰素在... 干扰素是病毒感染或非病毒诱生物的非特异性反应产物,具有较强抗病毒作用,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批量高效价干扰素生产已成为现实。而眼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迄今仍是极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干扰素在治疗眼病毒感染疾病的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感染 基因重组干扰素 抗病毒药 抗病毒作用 免疫调节剂 Ⅱ型干扰素 干扰素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春艳 刘睿 《吉林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28-429,共2页
目的: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其减少急性乙型肝炎转慢的效果.方法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500万u,肌肉注射,前两周每日一次,以后隔日一次,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19例急性乙肝病人,对治疗后未产生表面抗体者,加用乙肝疫苗(30... 目的: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其减少急性乙型肝炎转慢的效果.方法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500万u,肌肉注射,前两周每日一次,以后隔日一次,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19例急性乙肝病人,对治疗后未产生表面抗体者,加用乙肝疫苗(30μg,肌肉注射,每周注射一次,连用3周);对照组为病情相似的15例病人,服用一般保肝药物.结果:治疗组18例(95.0%,18/19)HBsAq阴转,但均未产生抗HBs,再用乙肝疫苗后,17例(94.0%,17/19)产生抗HBs,24~240周随访期间,18例HBsAg阴转着无复发;1例HBsAg未转阴者,至随访结束时仍为阳性.对照组8例(53.0%,8/15)HBsAg阴转,同时,87.5%(7/8)的病例产生抗-HBs,另7例HbsAg未阴转者,在24~240周的随访期间,仅1例HBsAg阴转,余6例HBsAg持续阳性.结论: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发病8周后HBsAg仍未阴转者,采用干扰素合用乙肝疫苗,对防止转慢及HBsAg阴转后抗HBs的产生可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基因重组干扰素 基因性乙肝疫苗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尖锐湿疣2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志强 《皮肤病与性病》 2005年第4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 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 三联疗法 基因重组干扰素 疣体基底部注射 GX-Ⅲ型 阿昔洛韦片 Α-2B 公司
下载PDF
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5
作者 李兴旺 崔振宇 +1 位作者 张福杰 丁静秋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以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其减少急性乙肝转慢率的效果。方法 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300 万U,肌内注射,隔日1 次,12 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19 名急性乙肝病人,对治疗后未产生抗HBs 者,加用... 目的 以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其减少急性乙肝转慢率的效果。方法 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300 万U,肌内注射,隔日1 次,12 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19 名急性乙肝病人,对治疗后未产生抗HBs 者,加用乙肝疫苗(30 μg,肌内注射,每周注射1 次,连用3 周);对照组为病情相似的15 例病人,服用一般保肝药物。结果 治疗组18 例(95-0% ,1819)HBsAg 阴转,但均未产生抗HBs,再用乙肝疫苗后,17 例(94-0% ,1719) 产生抗HBs。24~240 周随访期间,18 例HBsAg 阴转者无复发;1 例HBsAg 未阴转者,至随访结束时仍为阳性。对照组8 例(53-0 % ,815)HBsAg 阴转,同时,87-5 %(78)的病例产生抗HBs,另7 例HBsAg 未阴转者,在24 ~240 周的随访期间,仅1 例HBsAg阴转,余6 例HBsAg 持续阳性。结论 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发病8 周后HBsAg 仍未阴转者,采用干扰素合用乙肝疫苗,对防止转慢及HBsAg 阴转后抗H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乙型肝炎 基因重组干扰素 血源性乙肝疫苗
原文传递
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阮继锋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干扰素(INF-α1b)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52例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并以4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病毒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8.46%,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干扰素(INF-α1b)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52例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并以4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病毒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8.46%,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2.79%,总有效率为83.72%,两组治愈率和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罗音以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对照组(P<0.01)。结论基因重组干扰素用于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干扰素 利巴韦林 病毒性肺炎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
7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9800592 病毒性肝炎大规模筛选的工作特点和结果,与暴露于乙、丙肝炎相关的危险因素:全国性肝炎筛查研究结果/Kaur S//Hepatology.-1996.24(5).-979 3029800593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的生化观点[俄,英摘]///.-1996,68(2).-8~10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基因重组干扰素 危险因 发病机理 友谊 工作特点 丙肝 病毒血症 甲型肝炎 大规模
全文增补中
基因重组干扰素γ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冯秋琴 黄欢 陈宏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6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干扰素γ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30例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干扰素γ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30例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因重组干扰素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VC、FEV_(1)、FEV_(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重组干扰素γ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干扰素γ 孟鲁司特钠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 炎症指标
下载PDF
基因重组干扰素-γ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秋玲 马伏英 +3 位作者 杨玉兰 王晓东 姚桂玲 李曙光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gene recombinant γ interferon (rIFN γ) in children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sixteen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anemia (MDS R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rIFN ...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gene recombinant γ interferon (rIFN γ) in children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sixteen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anemia (MDS R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rIFN γ therapy group and routine therapy group. In rIFN γ therapy group rIFN γ, androgenic hormones and predinison were used. In routine therapy group just androgenic hormones and predinison were used. Courses of treatment in bo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3 6 months. Results showed the Europe American curative effect standar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3% in rIFN γ therapy group and 25% in routine therapy group.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 X =4.75, P<0.05. The therapy, while compared with routine therapy rIFN γ was more effective. It could keep the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 cell counts in a save square, and length the patients life term and has a bood short term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when rIFNγ wa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重组干扰素 治疗
下载PDF
基因重组干扰素-γ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10
作者 楼建忠 杨秀凤 张巴利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808-1809,共2页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已成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种类之一。临床上主要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对症治疗,疗程较长。我们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基因重组干扰素 疗效观察 辅助治疗 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道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下载PDF
基因重组干扰素γ体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贾志凌 杨科 +4 位作者 陈书长 梅巍 江滨 刘抗援 张之南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方法: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γ(IFN-γ)体外对4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IDS)患者造血祖细胞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结论:①IFN-γ体外对正常对照组患者的CFU-E和CFU-GM无明显促增殖作用。而对MDS患者CFU-E和CFU-GM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其作... 目的方法: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γ(IFN-γ)体外对4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IDS)患者造血祖细胞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结论:①IFN-γ体外对正常对照组患者的CFU-E和CFU-GM无明显促增殖作用。而对MDS患者CFU-E和CFU-GM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其作用为剂量依赖型,在1~U/ml时作用最小,100~U/ml时作用最强;②IFN-γ对MDS原CFU-E和CFU-GM增殖正常组加入IFN-γ后集落数增加最明显,而对增殖明显减低组集落效无明显增加;③IFN-γ对MDS不同FAB亚型患者CFU-E和CFU-GM作用不同,其中对RAEB-T型患者有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干扰素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基因重组干扰素γ联合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12
作者 楼建忠 张伟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490-3491,共2页
关键词 基因重组干扰素γ 毛细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砚青 龚作炯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5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重组α干扰素 核苷类抗病毒药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进展
下载PDF
病毒性皮肤病
14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2年第3期71-78,共4页
关键词 顽固性扁平疣 跖疣 皮肤科 单纯疱疹 疗效观察 基因重组干扰素 病毒性皮肤病 缠腰火丹
下载PDF
基因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1例
15
作者 白鸽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 (IFN α)治疗 3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其中慢性期 (CP) 30例 ,(1例完全缓解病例 ) ,加速期 (AP) 1例。剂量为隔日 30 0万U平均疗程为 9个月 (3~ 4 0个...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 (IFN α)治疗 3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其中慢性期 (CP) 30例 ,(1例完全缓解病例 ) ,加速期 (AP) 1例。剂量为隔日 30 0万U平均疗程为 9个月 (3~ 4 0个月 )。结果 :单用IFN α治疗CMLCP 5例 ,其中 2例有效 ;联用甲异靛治疗 12例 ,联用羟基脲治疗 14例 ,有效率分别为 91.6 %和 5 7.1% ,与单用甲异靛或羟基脲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缓解后有 8例单用IFN α维持治持 ,平均持续缓解时间为 6个月。复查Ph+ CML 16例 ,治疗后均未达到完全转阴。结论 :提示IFN α可用于CMLCP和缓解后维持治疗 ,若加大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α-干扰素 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液学缓解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春煜 高人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68-168,共1页
干扰素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仍有争议。我们对16例HBV携带者进行干扰素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50例HBV携带者及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于1997... 干扰素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仍有争议。我们对16例HBV携带者进行干扰素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50例HBV携带者及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于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HBV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肝炎患者 传染病 基因重组干扰素
下载PDF
对用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茂永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0期300-300,共1页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疾病。我国尖锐湿疣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它可反复发作。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是一种基因重组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近年研究...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疾病。我国尖锐湿疣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它可反复发作。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是一种基因重组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其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确切。我们应用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A-2B 尖锐湿疣 LEEP刀 凝胶治疗 临床分析 基因重组干扰素 广谱抗病毒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后肝炎持续活动的慢乙肝7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兴旺 林佳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持续活动 基因重组干扰素
下载PDF
疏水作用色谱法同时纯化及复性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立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1-303,共3页
使用高效疏水作用色谱直接从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重组人干扰素 α(rhIFN α)包涵体的裂解液中纯化了rhIFN α ,并在纯化的同时获得了高的复性效率 ,使复性和纯化一步完成 ,大大地简化了操作步骤。用凝胶排阻色谱对该法纯化的rhIFN α进... 使用高效疏水作用色谱直接从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重组人干扰素 α(rhIFN α)包涵体的裂解液中纯化了rhIFN α ,并在纯化的同时获得了高的复性效率 ,使复性和纯化一步完成 ,大大地简化了操作步骤。用凝胶排阻色谱对该法纯化的rhIFN α进行了纯度测定 ,纯度达到 95 %以上。该法的活性回收率分别比稀释法和透析法高 1 0倍和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纯化 重组蛋白质 基因重组干扰素 高效疏水作用色谱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a聚氰基丙烯酸丁酯肝靶向缓释纳米球冻干剂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彬 奉建芳 杨秀岑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考察基因重组人干扰素 α- 2 a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球冻干制剂 (r IFNα2 a- PBCA- NS)的肝靶向性和缓释性。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纳米球 ,并制得冻干品 ,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制剂及生物样品中r IFNα2 a的含量 ;经小鼠静... 目的 考察基因重组人干扰素 α- 2 a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球冻干制剂 (r IFNα2 a- PBCA- NS)的肝靶向性和缓释性。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纳米球 ,并制得冻干品 ,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制剂及生物样品中r IFNα2 a的含量 ;经小鼠静脉给药后 ,观察其在体内分布和在肝脏中的药代动力学。结果 制得的纳米球平均包封率为 5 6 .2 %± 4 .3% ;r IFNα2 a- PBCA- NS的平均粒径为 (10 8± 37) nm,跨距为 0 .5 5 ;3~ 5℃ ,冻干品留样观察 6个月生物活性指标基本不变。在肝脏中的分布百分率由原药的 13.1%提高到 5 0 .6 % ,在肝脏中的平均滞留时间由原药的 1.4 1h延长到 8.35 h。结论 制备的 r IFNα2 a- PBCA- NS具有明显肝靶向性和缓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干扰素α-2a 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球 肝靶向性缓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