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豪 孙桂菊 +1 位作者 钱耕荪 屠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性。方法:从美国NCBI基因库中下载HBV全基因序列共2 49条,其中166条为已知基因型的序列,83条为未知型序列。利用ClustalX 1.8软件和TreeView软件对已知基因型的... 目的:研究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性。方法:从美国NCBI基因库中下载HBV全基因序列共2 49条,其中166条为已知基因型的序列,83条为未知型序列。利用ClustalX 1.8软件和TreeView软件对已知基因型的X区序列构建进化树图,分析由该方法获得的基因型是否与原来的吻合,并对未知型序列进行基因型分析,再用S区的进化树分析加以验证。结果:已明确基因型的166条序列利用X基因区序列分析得到的基因型与原先的基因型完全吻合。用X区和S区序列分析方法对83条未知型序列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分别获得A型16条、B型17条、C型2 7条、D型2 1条及F型2条,未发现E、G和H型。结论: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进行基因型分析是完全可靠的,有助于HBV的致病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 系统发育树分析 基因 基因型分析 序列分析方法 基因序列 研究利用 NCBI View 机制研究 HBV 进化树 可靠性 基因 未发现 软件 X 吻合 S
下载PDF
银屑病的HLA等位基因及非HLA基因相关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岩 翟宁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60-462,共3页
银屑病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HLA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复杂的人类遗传多态性系统,为基因学研究的理想标记物。银屑病与HLA等位基因及非HLA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提示银屑病易感基因可能位于HLA基因区内,或与HLA基因相连锁,亦可能HLA基因... 银屑病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HLA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复杂的人类遗传多态性系统,为基因学研究的理想标记物。银屑病与HLA等位基因及非HLA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提示银屑病易感基因可能位于HLA基因区内,或与HLA基因相连锁,亦可能HLA基因参与银屑病的发病。同时,银屑病与HLA等位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在不同种族、地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主要从HLA-I、II、III类等位基因、单倍型及非HLA基因等几方面扼要介绍银屑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银屑病的“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等位基因 HLA基因 相关性研究 银屑病 基因遗传病 基因学研究 连锁不平衡 遗传学研究 遗传多态 易感基因 保护因子 性系统 标记物 基因 单倍型
下载PDF
用拓扑异构酶Ⅱ基因区巢式PCR法鉴别常见皮肤癣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家文 丁娟 +1 位作者 谭志建 刘志香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癣菌病 巢式PCR法 拓扑异构酶Ⅱ 基因 分子生物学方法 病原真菌 鉴别 流行病学研究 菌种鉴定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短发夹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慧 赵龙凤 +4 位作者 赵中夫 刘明社 王艳 刘超 张国英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HBV的持续复制是肝炎活动的始动因素,是促使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主要原因。尽管干扰素及各种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乙型肝炎患者带来了希望... 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HBV的持续复制是肝炎活动的始动因素,是促使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主要原因。尽管干扰素及各种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乙型肝炎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疗效仍不满意。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以其高效、特异、彻底的基因沉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 短发夹RNA 活性鉴定 表达载体 基因 核苷(酸)类似物 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携带IFN-5α基因的HBV DNA质粒构建及其表达
5
作者 万辉 万谟彬 +1 位作者 宋玉 薛建亚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IFN5α基因的X基因缺陷的HBVDNA真核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在pBR322BHBV质粒(含adrⅠ型HBVDNA)中插入人工合成片段破坏其HBV-X基因区,再与IFN5α片段连接,最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获得携带人IFN5α基因... 目的构建携带人IFN5α基因的X基因缺陷的HBVDNA真核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在pBR322BHBV质粒(含adrⅠ型HBVDNA)中插入人工合成片段破坏其HBV-X基因区,再与IFN5α片段连接,最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获得携带人IFN5α基因的X基因缺陷的HBVD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3-KN-F1F2-IFN-5α。同时构建两组对照质粒,即连接完整HBVDNA的真核表达质粒和连接X基因缺陷的HBVDNA真核表达质粒,将上述3种质粒以脂质体法同时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系统后选用荧光定量PCR法、ELISA法、RTPCR法检测3种包装病毒的复制表达以及IFN5α的表达水平。结果获得目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KN-F1F2-IFN-5α;目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其包装病毒的复制表达水平均较两个对照组降低;插入的IFN-5α片段可以在mRNA以及蛋白质水平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IFN-5α基因的X基因缺陷的HBVDNA真核表达质粒,并能在HepG2真核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真核表达质粒 质粒构建 HepG2细胞 荧光定量PCR法 基因缺陷 真核表达载体 ELISA法 PCR法检测 真核细胞 蛋白质水平 Α基因 人工合成 脂质体法 表达系统 mRNA adr 基因 片段 连接 RT- 对照组 插入 转染 病毒
原文传递
Genetic analysis of wild-type hepatitis A virus strains
6
作者 陈勇 毛江森 +3 位作者 洪艳 杨连华 凌志强 俞为群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6-87,111,共3页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HAV) genotype in geographical regions of China Methods Seventeen representative HAV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ool or serum of hepatitis A patients...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HAV) genotype in geographical regions of China Methods Seventeen representative HAV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ool or serum of hepatitis A patient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Viral RNA was recovered from stool or serum by proteinase K digestion and phenol chloroform extraction, followed by ethanol precipitation prior to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amplificatio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VP1/2A junction region were tested by using a direct sequencing technique Results A pairwise comparison of sequences within 168 bases at the VP1/2A junction revealed that all the sequences clustered within genotype Ⅰ About 53% of strains clustered in genotype ⅠB, with less than 6% variability; while the others clustered in genotype ⅠA, with less than 5 3% variability Sequence homology between genotype ⅠA and ⅠB varied from 88 7% to 92 3% Conclusion Epidemic or sporadic HAV strains in China may belong to HAV genotype ⅠA or ⅠB Epidemiologically related strains may be identical or closely related in seq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analysis · hepatitis A virus · geographical region
原文传递
HBV DNA不同基因区功能及其变异
7
作者 庄林 游晶 马永良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5期331-332,共2页
HBVDNA不同基因区功能及其变异庄林游晶马永良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650041SubjectheadingsHepatitisBvirusDNA,viralHBsAgGenes,viralMutation主... HBVDNA不同基因区功能及其变异庄林游晶马永良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650041SubjectheadingsHepatitisBvirusDNA,viralHBsAgGenes,viralMutation主题词肝炎病毒,乙型DNA,病毒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基因 功能
原文传递
汉坦病毒M基因区核苷酸序列及G1膜蛋白部分氨基酸共享序列分析
8
作者 乔刚 杨兆红 +5 位作者 龚艳 程茂玲 李艳 于萍 肖辉钊 王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92-795,共4页
目的对青岛地区31株汉坦病毒分离株M区基因序列测定及基因分型研究,为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从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发热期血清标本中提取RNA,应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汉坦病毒基因组M片段,G1基因区克隆并测定核苷酸序... 目的对青岛地区31株汉坦病毒分离株M区基因序列测定及基因分型研究,为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从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发热期血清标本中提取RNA,应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汉坦病毒基因组M片段,G1基因区克隆并测定核苷酸序列和部分共享氨基酸序列,且对测定结果应用DNAStar和Pros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64份标本中测出汉滩型(HTN)6份,占9%;汉城型(SEO)25份,占39%;总阳性率48%。SEO型汉坦病毒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相对较小,其基因的离散度为03%~89%。HTN型汉坦病毒变异率较高,基因的离散度为26%~112%。结论SEO型汉坦病毒基因型相对保守,而HTN型变异率较高;M区段可编码一个具有稳定的保守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M基因 核苷酸序列 G1膜蛋白 氨基酸 共享序列
原文传递
ATM基因区的常见变异与2型糖尿病患者对二甲双胍的降糖反应相关
9
作者 韩学尧(编译) 《药品评价》 CAS 2011年第19期46-47,共2页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大多数国家和国际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为一线药物。尽管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已有50多年,但它的作用机制尚没有完全阐明。已经明确二甲双胍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导致细胞AMP增加.从而激活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大多数国家和国际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为一线药物。尽管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已有50多年,但它的作用机制尚没有完全阐明。已经明确二甲双胍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导致细胞AMP增加.从而激活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来发挥作用,但仍然不清楚是否AMPK是其唯一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基因 ATM 反应 降糖 患者 变异
下载PDF
Ubi1 intron-mediated enhancement of the expression of Bt cry1Ah gene in transgenic maize (Zea mays L.) 被引量:15
10
作者 WANG YueBing LANG Zhihong +3 位作者 ZHANG Jie HE KangLai SONG FuPing HUANG DaF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20期3185-3190,共6页
The cry1Ah gene was one of novel insecticidal genes clon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olate BT8. Two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containing cry1Ah gene were constructed. The first intron of maize ubiqutin1 gene was in... The cry1Ah gene was one of novel insecticidal genes clon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olate BT8. Two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containing cry1Ah gene were constructed. The first intron of maize ubiqutin1 gene was inserted between the maize Ubiquitin promoter and cry1Ah gene in one of the plant expressing vectors (pUUOAH). The two vectors were introduced into maize immature embryonic calli by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and the reproductively plants were acquired. PCR an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foreign genes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maize genome and inherited to the next generation stably. The ELISA assay to T1 and T2 generation plan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ry1Ah protein in the construct containing the ubi1 intron (pUUOAH) was 2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tronless construct (pUOAH). Bio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maize harboring cry1Ah gene had high resistance to the Asian corn borers and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transgenic maize containing the ubi1 intr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tronless construct.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ize ubi1 intron can enhance the expression of the Bt cry1Ah gene in transgenic ma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cry1Ah基因 基因玉米 Ubi1基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我国HIV-1 CRF55_01B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姗 宋畅 +7 位作者 甘梦泽 韩晴羽 胡婧 董敖渤 廖玲洁 冯毅 阮玉华 邢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HIV-1 CRF5501B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对蛋白酶类抑制剂(PI)、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的耐药程度以及耐药株的传播关系。方法对2018年全国抗病毒治疗前HIV耐药监... 目的了解我国HIV-1 CRF5501B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对蛋白酶类抑制剂(PI)、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的耐药程度以及耐药株的传播关系。方法对2018年全国抗病毒治疗前HIV耐药监测中CRF5501B重组亚型感染者的血浆样本提取RNA,分别扩增蛋白酶/逆转录酶(PR/RT)区基因片段1 056 bp和整合酶(IN)区基因片段846 bp并测序,利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 db Program数据库中全部收录药物进行耐药判定,运用HIV-TRACE软件进行HIV-1耐药传播网络分析,并重点分析了CRF5501B整合酶基因区遗传多态性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共分析来自全国26个省的178份样本,获得CRF5501B PR/RT区序列170条以及对应样本的IN区序列170条,总体耐药率为15.3%(26/170)。PIs、NRTIs、NNRTIs、INSTIs耐药率分别为1.2%(2/170)、1.2%(2/170)、15.3%(26/170)、0.6%(1/170);耐药水平多为低度耐药,NNRTIs类耐药位点主要是V179D/E与其他位点协同出现,另有84.1%(143/170)单独携带V179D/E的感染者表现为潜在耐药;INSTIs类耐药位点为G163R,对EVG和RAL表现为低度耐药。在0.9% 最适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分子网络,入网率为30.0%(51/170),耐药株在男男同性传播人群和异性性传播人群之间传播,并且都携带耐药位点E138G和V179E。在整合酶区CRF5501B与CRF01AE和B亚型在5个位点突变频率差异较高(T215A、G134N、I135V)。结论我国CRF5501B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即对NNRTIs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携带E138G和V179E耐药位点的毒株存在成簇传播,CRF5501B整合酶抑制剂耐药株处于低水平流行,但整合酶基因区存在的高突变率的遗传性多态性位点对药物敏感性有潜在的影响,所以新型重组毒株耐药对我国抗病毒治疗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监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F5501B 抗病毒治疗前 耐药位点 整合酶基因 遗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前S基因区缺失突变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蒋栋 许军 +5 位作者 李若冰 丛旭 费然 陈红松 魏来 王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4,共8页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患者外周血内HBV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和携带者血清中扩增出前S区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分析缺失发生的结构特点,从而推测这些前S区基...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患者外周血内HBV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和携带者血清中扩增出前S区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分析缺失发生的结构特点,从而推测这些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产生机制。从262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3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体内扩增出前S区片段,共在30例患者和携带者中检测出多种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主要集中于前S1区的3′端和前S2区的5′端。其中有9例患者和携带者体内存在完全一样的nt3019~nt3201183bp的缺失突变,该缺失突变符合真核细胞mRNA剪接机制,在此位置上各基因型的序列高度保守。同时有另外两种缺失突变,即nt3019~nt3147129bp缺失、nt3019~nt310991bp缺失也符合该剪接机制。有23种缺失突变部分于重复序列之间,符合逆转录过程中的模板转换机制所导致的缺失。根据前基因组RNA预测出二级结构,仅部分缺失突变在RNA二级结构中对应于局部的结构。此结果表明:HBV在外界因素mRNA的剪接机制和内在因素聚合酶蛋白的功能特点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各种突变,不同的机制将导致不同类型的缺失突变。除真核细胞mRNA剪接机制外,逆转录过程中的模板转换是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基因 缺失突变 发生机制 剪接机制 逆转录 模板转换
下载PDF
杨树微卫星序列对基因表达频率的影响及表达序列中微卫星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菁菁 戴晓港 +2 位作者 王洁 李淑娴 尹佟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微卫星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类高度重复的序列,一般分布在内含子区和基因间隔区中,但基因编码区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微卫星。为探讨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表达频率是否偏低,对NCBI公共数据库中的421725条杨树EST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5... 微卫星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类高度重复的序列,一般分布在内含子区和基因间隔区中,但基因编码区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微卫星。为探讨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表达频率是否偏低,对NCBI公共数据库中的421725条杨树EST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53524条EST序列中含有微卫星,含微卫星的EST序列比例是12.69%;而杨树基因组注释的45555个基因中,有6953个基因含有微卫星,含微卫星的基因占基因总数的比例为15.26%。对两样本频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微卫星在表达序列中的发生频率显著低于在注释基因中的发生频率(p<0.01),这说明含有微卫星的基因总体上表达水平偏低。而对表达序列中微卫星的特征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三碱基重复微卫星含量最丰富。在此,笔者提出了基因组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可能总体表达水平偏低的假说,并利用杨树公共数据库中海量DNA序列对这一假说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基因微卫星 基因表达 基因存活
下载PDF
SNaPshot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P基因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勇 余亚新 +1 位作者 刘兴祥 魏来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4,i002,共4页
目的 建立SNaPshot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P基因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析。方法 针对HBVYMDD变异位置的上、下游设计引物,用PCR方法进行DNA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再针对变异位点74 1A G变异型(YVDD)和74 3G T变异... 目的 建立SNaPshot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P基因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析。方法 针对HBVYMDD变异位置的上、下游设计引物,用PCR方法进行DNA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再针对变异位点74 1A G变异型(YVDD)和74 3G T变异型(YIDD)的紧邻上游设计高度特异的SNaPshot检测引物,用不同荧光标记的ddNTP对PCR产物进行一步延伸,然后置于310型DNA测序仪上观察荧光信号,可直观的检测上述两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经测序证实P基因区不仅存在74 1、74 3位点的变异,还存在5 14C A、5 2 3C A、5 6 2T A、6 6 7C A等位点的变异。对已证实P基因区变异的13例患者血清用SNaPshot技术检测YMDD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相同,显示SNaPshot技术高度的特异性。结论 SNaPshot技术检测HBV基因组SNPs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特异的特点,还检测到野生株和变异株的混合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技术检测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乙型肝炎病毒(HBV)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DNA测序仪 拉米夫定治疗 P基因变异 YMDD DNA扩增 PCR方法 PCR产物 设计引物 克隆测序 直接测序 变异位点 荧光标记 SNPs 变异型
原文传递
用PCR方法快速检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病人中HBV P基因区codon 550的变异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新建 徐蓓 姚光弼 《肝脏》 2001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YMDD变异的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HBVcodon 5 5 0位置设计 2条高度特异的的引物 ,用PCR方法进行DNA扩增。根据电泳结果可分析下列 2种情况 :(1)A741G变异型(YVDD) ;(2 )G743T变异型 (YIDD)。...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YMDD变异的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HBVcodon 5 5 0位置设计 2条高度特异的的引物 ,用PCR方法进行DNA扩增。根据电泳结果可分析下列 2种情况 :(1)A741G变异型(YVDD) ;(2 )G743T变异型 (YIDD)。用该方法对 32例病人在拉米夫定治疗前 (0周 ) ,治疗中 (5 2周和 10 4周 )共 6 1份血清进行YMDD变异检测。结果 特异性 :10例病人分别做 0周和 5 2周标本codon 5 5 0特异性PCR和DNA测序。 0周血清检测结果全部为野生型 ,5 2周血清中 5例为A741G ,2例为G743T ,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相同。敏感性 :6 1份血清中 2例血清PCR未能检出阳性 ,codon 5 5 0变异为 2 9份 ,野生型为 30份 ,和葛兰素威康公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8.3 %。混合变异株检测 3例病人 10 4周血清用PCR测定发现同时存在A741G和G743T两种变异株 ,其中 2例结果经多克隆测序的方法得到确证。结论 HBVcodon 5 5 0特异性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经济实用的优点 ,适用于临床拉米夫定治疗病人HBVYMDD变异的跟踪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HBV 变异 乙型肝炎 药物治疗 PCR P基因 codon550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前-前-S基因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倩 董菁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是否存在前-前-S编码基因,并探讨前-前-S基因与HBV基因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方法: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病毒基因组DNA, 首先应用多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进行HBV基因型分型,之后将前-前-S区扩增...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是否存在前-前-S编码基因,并探讨前-前-S基因与HBV基因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方法: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病毒基因组DNA, 首先应用多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进行HBV基因型分型,之后将前-前-S区扩增,TA克隆到pGEM Teasy载体后进行单克隆测序,利用Vector 8.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选择15例患者,经过HBV基因型分型实验确定基因型为B型者1例,B/C混合型者5例,C型9例.自15例患者血清中提取的HBV基因组中扩增出前-前-S基因片段,TA克隆后选择31个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证明这31个克隆均编码前-前-S基因. 结论:前-前-S区编码在B、C基因型中均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基因 HBV 前-前-S基因 基因
下载PDF
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不同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RT区序列突变模式及耐药率的改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晶晶 刘元元 +2 位作者 刘永华 王峰 姜艳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5-69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替比夫定治疗不同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RT区序列突变模式及耐药率的改变,探讨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变异模式及耐药率。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测序检测法检测47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1、2、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区... 目的:通过研究替比夫定治疗不同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RT区序列突变模式及耐药率的改变,探讨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变异模式及耐药率。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测序检测法检测47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1、2、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区序列。结果:应用替比夫定治疗1年者有2例(4.26%)出现常见变异位点,P基因区突变模式均为rtM204I;治疗2年者有10例(21.28%)出现变异位点,9例突变模式为rtM204I,1例突变模式为rtL180M+rtM204I;治疗5年者有24例(51.06%)检测到替比夫定常见变异位点,16例(66.7%)变异模式为rtM204I、4例(16.7%)为rtL180M+rtM204I,另外还有rtL181V+rtM204I、rtM204V、rtM204I+rtN238H、rtL180M+rtM204I+rtD263E各1例。结论: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rtM204I和rtL180M+rtM204I。替比夫定治疗1、2、5年的耐药率分别为4.26%、21.28%和51.06%。提示替比夫定的5年耐药率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的4年耐药率,但替比夫定的耐药率高于阿德福韦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P基因变异 替比夫定
下载PDF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宝林 林思炜 +4 位作者 陈伟烈 刘惠媛 陈铿 刘丽儿 施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所有伴肝活检的HBeAg阴性CHB患者71例纳入本项研究,提取血...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所有伴肝活检的HBeAg阴性CHB患者71例纳入本项研究,提取血清DNA后通过巢式PCR扩增HBV的S基因区与前C/C基因启动子区并测序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与显著性肝脏组织学异常相关的病毒性因素指标。结果:基因型B患者组与基因型C患者组比较,显著性肝脏炎症发生率(15.8%vs.27.3%,χ^2=1.398,P=0.237)及显著性肝纤维化发生率(71.1%vs.84.4%,χ^2=1.926,P=0.165)均无显著差异。纳入年龄、性别、HBV基因型以及变异位点(T1753V、A1762T/G1764A、A1846T和G1896A)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HBV基因的A1762T/G1764A变异与显著性肝脏炎症相关(OR=4.296,P=0.037),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其他位点变异与显著性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HBV前C/C基因区变异可能可作为评估肝组织病理变化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前C/C基因 变异 肝纤维化
下载PDF
P基因区耐药变异检测在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波 安萍 曹艳雪 《肝脏》 200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核苷类药物 P基因 耐药测定 药物治疗 变异 检测 测序方法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C基因区1896位点变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斌 宗成国 +1 位作者 蒋雪芹 尹家俊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 DNA前C基因区nt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V DNA水平及转氨酶(ALT)关系。方法将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大三阳组(106例)和小三组(66例)。检测ALT、HBV DNA及前C区nt1896的变异情况。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 DNA前C基因区nt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V DNA水平及转氨酶(ALT)关系。方法将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大三阳组(106例)和小三组(66例)。检测ALT、HBV DNA及前C区nt1896的变异情况。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nt1896变异率无显著差异(P>0.05)。小三阳患者中ALT升高组(>40 U/L)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100%,而ALT正常组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30%(3/10)(P<0.05)。结论大三阳和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都存在较高的前C区nt1896变异率(P>0.05)。前C区nt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 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基因 1896位点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