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8篇文章
< 1 2 2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9
1
作者 庄辉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33-135,138,共4页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人口生活在HBV高流行区,约20亿人证明有HBV感染,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前10位疾病死因中,乙肝占第7位...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人口生活在HBV高流行区,约20亿人证明有HBV感染,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前10位疾病死因中,乙肝占第7位,每年因乙肝死亡约75万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感染分布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肝癌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型和分布 被引量:116
2
作者 张严峻 张俊彦 +3 位作者 梅玲玲 王志刚 朱敏 王赞信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82-684,共3页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检测方法。初步研究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应用PCR扩增经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SEA-SEJ,电泳检测扩增结果。结果: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PCR检...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检测方法。初步研究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应用PCR扩增经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SEA-SEJ,电泳检测扩增结果。结果: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PCR检测方法。从生牛奶中分离的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到SEA-SED和SEG-SEJ基因,没有检测到SEE基因。毒素基因携带率为65.5%,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毒素基因的菌株占37.9%。有SEA基因的占51.7%,含其它传统的毒素基因类型SEB、SEC、SED和SEE基因的菌株只占17.2%,携带新发现的毒素基因SEG、SEH、SEI和SEJ的菌株占41.4%。结论:建立的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基因的方法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型和分布的研究。研究表明,生牛奶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带毒率高,而且携带新发现的肠毒素基因的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PCR检测方法 PCR扩增 基因携带率 SEA基因 生牛奶 分布状况 分离鉴定 电泳检测 基因类型 基因分型 E基因 步研究 菌株 SEB SEC SED SEG 带毒率 新发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S基因PCR-RFLP分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7
3
作者 阎丽 侯金林 +3 位作者 郭亚兵 王战会 林裕龙 骆抗先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 (HBV)S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比较GenBank中HBV 2 2 3株各基因型全序列的S基因氨基酸及核苷酸序列 ,设计限制性内切酶BsrI、StyI、DpnI和Hp...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 (HBV)S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比较GenBank中HBV 2 2 3株各基因型全序列的S基因氨基酸及核苷酸序列 ,设计限制性内切酶BsrI、StyI、DpnI和HpaII鉴别HBVA F基因型的方法。选择经前SPCR PFLP的方法已鉴定出的HBVB、C和D基因型标本各 3 0例 ,用此方法鉴定验证 ,并随机对HBVB、C和D基因型各 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证实。结果 两种PCR RFLP及S基因测序鉴定HBV基因型结果一致。结论 S基因PCR RFLP的方法能够准确鉴定HBV基因型。此方法灵敏性高 ,特异性强 ,且酶切图谱简明单一 ,易于识别 ,适宜于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 S基因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5
4
作者 靳淼 孙军玲 +7 位作者 常昭瑞 李慧莹 刘娜 章青 崔淑娴 张静 王子军 段招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毒基因型别。方法收集2006-2007年19起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腹泻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对201份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对扩增产... 目的了解中国2006-2007年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及其病毒基因型别。方法收集2006-2007年19起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腹泻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对201份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 X1.83和MEGA4.0生物软件对诺如病毒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诺如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之-(12/19,63.2%)。在12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中,变异株GⅡ-4/2006b是引起暴发的流行优势株(11/12,91.7%),其他型别包括GⅡ-17、GⅡ-6和GⅡ-3。诺如病毒引起的疫情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2月至4月),发生场所多样,且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同时,12起诺如病毒暴发中有2起与其他腹泻病毒混合感染,且在同一起暴发中病原具有病毒多样性和基因型别多样性。结论诺如病毒是2006-2007年引起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之一,变异株GⅡ-4/2006b为流行优势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胃肠炎 暴发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中国27省(市、自治区)2009-2013年门诊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92
5
作者 余建兴 赖圣杰 +18 位作者 王鑫 廖巧红 冯录召 冉陆 许文波 邱燕子 张子科 黎孟枫 吴建国 刘玮 袁正宏 陈瑜 赵世文 王新华 赵卓 余宏杰 景怀琦 李中杰 杨维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 了解我国门诊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在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173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58家网络实验室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并分析2009-201... 目的 了解我国门诊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在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173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58家网络实验室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并分析2009-2013年不同地区、人群以及时间的诺如病毒检出率。结果 在34 031名腹泻监测病例中,有11.6%的病例检出诺如病毒。其中6~23月龄儿童和〉45岁人群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3.7%和12.4%。一年中以秋、冬季检出率较高;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诺如病毒在冬季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7%和11.6%;而亚热带地区,以秋季检出率最高(14.3%)。诺如病毒检出的主要型别为GⅡ组(89.9%)。结论 诺如病毒对我国各年龄组人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儿童和中老年门诊腹泻病例中较为常见,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且不同气候带地区的流行高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腹泻病 哨点监测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王虹 万成松 +1 位作者 王省良 彭华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对HBVDN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 ,首先将HBVDNA进行PCR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加入预先包被HBV通用探针的微孔板 ,再加入HBV各基因型显色探针 ,同时进行微板核酸夹... 目的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对HBVDN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 ,首先将HBVDNA进行PCR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加入预先包被HBV通用探针的微孔板 ,再加入HBV各基因型显色探针 ,同时进行微板核酸夹心杂交 ELISA显色 ,对 15 2例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5 2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的基因型大多集中在B、C和D这 3种基因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B型 2 8.2 9% (43 15 2 )、C型 37.5 0 % (5 7 15 2 )、D型 18.42 % (2 8 15 2 ) ;A型、E型、F型所占比例很少 ,各只有 3.2 9% (5 15 2 )。还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基因型 ,B、C、D三型不同组合的混合型共占 10 .5 3% (16 15 2 )。结论 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简便进行HBV基因分型 ,在探讨HBV的流行病学及观察各基因型毒力强弱及致病性大小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微孔板 核酸杂交 ELISA PCR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我国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 被引量:79
7
作者 王环宇 付士红 +6 位作者 李晓宇 宋宏 闵继光 邓娟 杨益良 Ichiro Kurane 梁国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3-849,共7页
目的 对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鉴定 ,了解病毒E基因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基因分型。方法  2 0 0 1年在上海市采集蚊虫标本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到 7株病毒。进行病毒一般生物学鉴定 ,对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约 2 0 0 0nt进行了扩增、... 目的 对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鉴定 ,了解病毒E基因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基因分型。方法  2 0 0 1年在上海市采集蚊虫标本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到 7株病毒。进行病毒一般生物学鉴定 ,对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约 2 0 0 0nt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应用ClustalX软件做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 ,种系发生采用PHYLIP软件包分析。结果  7株病毒可以引起BHK 2 1细胞规律病变 ,病变时间为 6 0h。乳鼠脑内接种病毒后 72h死亡。所有新分离病毒与标准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反应。用病毒PrM区段 (4 5 6~ 6 95位核苷酸 )进行的基因分型分析 ,新分离的 7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以减毒活疫苗株SA14 14 2为标准 ,对 7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 ,7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 97.7%以上 ,氨基酸同源性在 99.2 %以上 ;7株病毒与疫苗株SA14 14 2核苷酸差异在 12 .2 %左右 ,氨基酸差异在 2 .8%~ 3.2 %之间 ,共有 14个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  2 0 0 1年在上海采集的蚊虫中新分离的 7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E基因 首次 SA14-14-2 分离 蚊虫 基因分型 种系发生 氨基酸序列 碱基配对
原文传递
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 被引量:84
8
作者 霍艳英 徐德忠 +4 位作者 赵小宁 李如琳 刘蓬勃 王全楚 王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 了解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 ,比较两地基因型分布的差异 .方法 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法对采自西安地区的 4 6份和郑州地区的 4 0份 HCVRNA阳性标本进行 HCV基因型分型研究 .结果 西安地区 ... 目的 了解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 ,比较两地基因型分布的差异 .方法 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法对采自西安地区的 4 6份和郑州地区的 4 0份 HCVRNA阳性标本进行 HCV基因型分型研究 .结果 西安地区 4 6份标本中 ,2 5份 (5 4 .3% )为 1b型病毒 ,17份 (37.0 % )为 2 a型病毒 ,4份 (8.7% )为 1b/ 2 a混合型病毒 ;郑州地区 4 0份标本中 ,19份 (47.5 % )为 1b型 ,13份 (32 .5 % )为 2a型 ,3份 (7.5 % )为 1a型 ,4份 (10 .0 % )为 1b/ 2 a混合型病毒 ,1份 (2 .5 % )为 1a/ 1b混合型病毒 .结论 两地的优势株均为 HCV1b型 ,其次为 2 a型 ,郑州地区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郑州地区 丙型肝炎 HCV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罕见的CisAB与B(A)血型的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81
9
作者 郭忠慧 向东 +7 位作者 朱自严 刘曦 王健莲 陈和平 张嘉敏 沈伟 王晨 刘达庄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研究ABO血型系统中血清定型与基因型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 ,最终阐明其真正血型。方法 应用吸收放散等实验 ,研究血清学实验中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 ,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进行ABO... 目的 研究ABO血型系统中血清定型与基因型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 ,最终阐明其真正血型。方法 应用吸收放散等实验 ,研究血清学实验中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 ,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进行ABO初步基因分型 ,对二者结果矛盾的特殊标本则通过克隆测序了解他们的ABO基因第 6和第 7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构成。结果 在近年来收集到的并且做过基因分型的 3 5例ABO亚型标本中 ,有 7例标本血清学与基因分型不一致 ,血清学为AB亚型但基因分型却具有O基因。4例ABx ,基因分型均为A 10 2 /O ,其A基因在A 10 1的基础上 ,均有nt467(C→T)和nt80 3位 (G→C)的点突变 ,即都属于CisAB 0 1等位基因 ,真正的基因型是CisAB/O ;另外 3例血清学疑为AxB ,基因分型为BO的个体 ,除皆具有正常O基因外 ,其B基因在正常B等位基因的基础上 ,均发生单碱基突变 ,其中 1例存在nt70 0 (C→G) ,属于已经报道的B(A) 70 0等位基因 ;另外 2例无亲缘关系标本的B基因均存在新的nt64 0 (A→G)的点突变 ,导致 2 14位甲硫氨酸被缬氨酸置换。结论 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 ,证实 7例血清学表现为AB亚型而具有正常O基因的个体 ,4例是罕见的CisAB ,3例为B(A )型 ;同时在中国汉族ABO亚型人群中 ,检出一种新的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罕见 正常 等位基因 血清学 标本 血型 B基因 单碱基突变 甲硫氨酸
原文传递
MRSA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6
10
作者 吴礼襄 萧正伦 黎毅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 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菌株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方法 (PFGE)进行分型 ,确定菌株亲缘关系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 目的 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进行病原学监测。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菌株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方法 (PFGE)进行分型 ,确定菌株亲缘关系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在各种呼吸道采集标本中共收集到 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6 8株 ,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89.4 7%,MRSA在我所病区中引起 5 9例医院感染 ,属于暴发形式发病的有 2 3例 ,属于聚集性发病的有 19例 ,散发病例 17例 ,PFGE分型表明 ,绝大多数MRSA属于同一型 (A型 )共有 6 0株 ,其中A1亚型 2 8株 ,A2亚型 14株 ,A3亚型 17株 ,A4亚型 1株。结论 MRSA引起的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十分严重 ,并主要由少数菌株的传播引起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MRSA的流行和播散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 暴发流行 医院感染 脉冲场凝胶电泳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研究概况 被引量:76
11
作者 赵桐茂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关键词 血小板抗原HPA 分子遗传学 HPA 基因分型 HPA 血小板输注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71
12
作者 刘丁 陈萍 +2 位作者 陈伟 俞志海 练向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 ,并证实院内危重病人监护病房(ICU)是否存在由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菌株引起的感染。方法 对重庆市 4所医院内由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院内感染 1 4 0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 1∶1病例对照研究 ...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 ,并证实院内危重病人监护病房(ICU)是否存在由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菌株引起的感染。方法 对重庆市 4所医院内由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院内感染 1 4 0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 1∶1病例对照研究 ;同时将近期内某院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M1 3 PCR扩增分型。结果 研究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病情 (OR =8.691 )、免疫抑制剂 (OR =4.85)、机械通气 (OR =3 .68)、抗生素使用种类 (OR =3 .0 1 4 )。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从ICU分离的 1 1株鲍曼不动杆菌 ,其中有 5株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结论病情、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和抗生素使用种类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院内ICU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中国26省(直辖市、自治区)2011-2014年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轮状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0
13
作者 耿启彬 赖圣杰 +5 位作者 余建兴 张子科 杨婉琪 李中杰 吴建国 杨维中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6期463-470,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在国内26省(直辖市、自治区)162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92家网络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在国内26省(直辖市、自治区)162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92家网络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等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并分析2011 2014年不同时间、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以及不同基因型的变异变迁情况。结果在19 849例儿童腹泻病例中,22.9%的病例检出轮状病毒,其中,1~2岁和6月龄至1岁儿童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0%和26.1%。轮状病毒在水样便中检出率最高,为26.2%。轮状病毒在冬季检出率最高,为39.4%,夏季检出率最低,为9.9%。轮状病毒在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8.0%和27.0%。A组轮状病毒为常见的血清型,占95.1%,其中G9 P[8]、G1 P[8]和G3 P[8]最为常见,分别占39.5%、16.8%和9.9%。2011年以来,G9 P[8]逐渐取代G1 P[8]和G3 P[8]成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流行株。结论轮状病毒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并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流行特征,G9 P[8]为主要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病 哨点监测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重庆地区2497例妇科就诊患者HPV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68
14
作者 杨君 周德平 +4 位作者 陈凤娴 彭建华 刘玉明 刘东云 王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2009年5月-2011年11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 497例妇女进行HPV检查,分析H... 目的:调查重庆市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2009年5月-2011年11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 497例妇女进行HPV检查,分析HPV-DNA亚型感染状况。结果:2 497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432例,阳性率为17.30%,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0.97%(274/2 497)。在被测的23个HPV-DNA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16型(32.18%,139/432),43型(18.75%,81/432),58型(15.05%,65/432),52型(13.19%,57/432),6型(8.56%,37/432),未检测出44型及MM4型。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23.84%(103/432),以二重感染最常见(18.98%,82/432)。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50岁以上人群HPV阳性率最高(39.67%,48/121)。结论:早期筛查、控制HPV感染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基因分型
下载PDF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57
15
作者 季淑娟 陈亚岗 +3 位作者 俞云松 周伟琳 李家斌 李兰娟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对119株实验室保存的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浙江省各个地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 目的了解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对119株实验室保存的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浙江省各个地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克隆测序等方法明确ESBLs基因型。结果119株菌株中有115株产CT-X-M型ESBLs,阳性率为93.28%,包括88株CTXM14,12株CT-X-M24,6株CTXM22,5株CT-X-M3,2株CT-X-M9及CTXM27,CTXM28、CTX-M-29各1株;9株产SHV型ESBLs,阳性率为7.56%,包括8株SHV12,1株SHV5;未分离到TEM型ESBLs。有9株产2种及2种以上ESBLs,有4株未能确定ESBLs基因型。结论浙江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以CT-X-M14型为主;CTX-M-29是一种新基因型ESBLs,基因库登录号为AY267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浙江省 产ESBLS大肠埃希菌 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PCR) SHV-12 CTX 基因型分布 1999年 1998年 PCR产物 临床分离 克隆测序 SHV型 TEM型 浙江地区 基因 阳性率 实验室 基因
原文传递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型别及其感染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吴玉萍 陈裕隆 +2 位作者 李隆玉 梁增文 张雁玲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9-273,共5页
本文探讨了江西省和广东省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分析了高危型HPV对各种宫颈病变的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采用细胞学、HPVDNA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 本文探讨了江西省和广东省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分析了高危型HPV对各种宫颈病变的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采用细胞学、HPVDNA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电子阴道镜和宫颈化学着色方法筛查宫颈癌患者,经病理镜检确诊,然后用GPPCR-SBT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江西省溪口镇、古市镇及修水县城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率为5.7‰。HC2方法发现宫颈癌患者13种高危型HPVDNA阳性率为89.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为84.8%,对照组为24.5%。采用GPPCR-SB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发现,江西省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58、31、33、18、66、6、11、56和81十种型别,其中HPV81型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据此提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发现江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4.5%。建立了HPV基因分型的方法,对HPV致宫颈病变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GP PCR-SBT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分型方法进行大熊猫父亲鉴定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志和 沈富军 +3 位作者 孙姗 Victor A.David 张安居 Stephen J.O'Brien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4-510,共7页
选用18对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引物对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幼子及其母亲和可疑父亲DNA作了PCR扩增。扩增产物在ABI373测序仪上做基因扫描。应用Genotyper672软件处理分型数据,经Cervus2.0软件对亲子关系进行分析。... 选用18对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引物对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幼子及其母亲和可疑父亲DNA作了PCR扩增。扩增产物在ABI373测序仪上做基因扫描。应用Genotyper672软件处理分型数据,经Cervus2.0软件对亲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母子关系确实的情况下,18个基因座联合的父亲鉴定排除概率E为0.999921,置信度为95%。而在母子关系不清的条件下,E=0.994109,但置信度低于80%。由于圈养大熊猫的母子关系都是确实的。因此,基因型分析的结果能有效确认出这些大熊猫之间的父子关系。但要准确鉴定出野生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我们还需更多的微卫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基因分型 大熊猫 亲子鉴定
下载PDF
某市2109例女性宫颈细胞中HPV基因型别的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任晓慧 耿建祥 +6 位作者 李海 张劲松 王旭波 兰建云 张昶 赵雪 魏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市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的2109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及...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市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的2109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及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细胞中的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并对受检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109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44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21.15%(446/2109),其中单一型别的阳性检出率为15.32%(323/2109);单一型别的感染中HPV52型为47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23%(47/2109),其次是HPV43和58型均为38例,其阳性检出率均为1.80%(38/2109),是单一型别感染中最主要的型别。混合型HPV感染123例,其阳性检出率为5.83%(123/2109);其中HPV16+43、HPV16+58型各5例,均占混合型感染的4.07%(5/123),其次是HPV43+52、HPV43+56、HPV43+66型的二重感染各3例,均占混合型感染的2.44%(3/123),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 HPV43、HPV52、HPV58单一型别及HPV16+43和HPV16+58型是感染深圳市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中国女性宫颈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细胞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女性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50
19
作者 孙景勇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 :分析我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主要基因型。 方法 :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 ,用Etest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分别用TEM、SHV和CTX M通用引... 目的 :分析我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主要基因型。 方法 :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 ,用Etest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分别用TEM、SHV和CTX 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大部分产ESBLs菌株体外对头孢噻肟耐药而对头孢他啶敏感 ,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 M的阳性率分别为 6 8%、39%和 83% ,序列分析证实TEM扩增产物均属于TEM 1基因 ,CTX M扩增产物均属于CTX M 3基因 ,而SHV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 12、SHV 11或SHV 1基因。结论 :CTX M 3和SHV 12是我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尚未发现TEM起源ESB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53
20
作者 魏谨 耿建祥 +5 位作者 朴正爱 谭进 肖蔚 张劲松 龙秀荣 唐永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202-5205,共4页
目的探讨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及流行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2682例已婚女性职工的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 目的探讨已婚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及流行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2682例已婚女性职工的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2682例已婚女性宫颈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278例,HPV感染率为10.37%,238例为单一型阳性,阳性率为8.87%,其中HPV-43型54例,阳性率为2.01%,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HPV-58型26例,阳性率为0.97%;混合型HPV感染40例,阳性率为1.49%,其中HPV-43型+X型8例、43型+X型+X型5例,两者占混合型感染的32.50%,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16型+X型9例及16型+X型+X型3例,占混合型感染的30.00%。结论 HPV-43、58型单一型及43型和16型的混合型是南京地区已婚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检测多种HPV型别,对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婚女性 宫颈细胞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