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变基因功能的鉴定
1
作者 李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1992年第2期85-87,共3页
基因点突变是导致遗传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发生在基因内或基因侧翼序列中的点突变都会致病,常需要经过对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来判定。体外人工合成定向突变基因,将该基因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上,使其在真核细胞内表达,通过对基因表... 基因点突变是导致遗传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发生在基因内或基因侧翼序列中的点突变都会致病,常需要经过对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来判定。体外人工合成定向突变基因,将该基因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上,使其在真核细胞内表达,通过对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可以检测突变基因的功能。基因内核苷酸点突变是造成基因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单基因遗传病,如β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基因 基因克隆 点突变 真核表达载体 侧翼序列 基因遗传病 基因 基因重组 苯丙酮尿症 复制起点
下载PDF
遗传性疾病
2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8期64-65,共2页
9829376 MITF 基因内丧失功能的突变分析表明单倍体不足以完成功能(杂合子)是 Waardenburg 综合征2A 型的原因/Nobukuni Y//Am J Hum Genet.-1996,59(1).-76~83 哈医图9829377
关键词 综合征 突变分析 单倍体 染色体异常 遗传性疾病 发育不全 杂合子 基因 苗勒氏 数量性状基因
全文增补中
肿瘤病理类型
3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8期127-128,共2页
9830646 成神经管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是否提高对一个医院80例病人的回顾/David K M//J Neurosug.-1997,86(1).-13~21 湘医图9830647 家族性腺瘤息肉的 APC 基因内单体型/Almeida R//Clin Genet.-1996,50(6).-483~485
关键词 成神经管细胞瘤 恶性肿瘤患者 家族性 胶质瘤细胞 生存率 神经纤维瘤 单体型 病理类型 基因 神经外科
全文增补中
基于多基因序列分析对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曾莉莎 吕顺 +6 位作者 刘文清 赵志慧 王芳 周建坤 李洪波 陈石 杜彩娴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7-882,共16页
由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自1996年以来已对我国华南地区香蕉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传统上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主要采用人工接种鉴别寄主尔后测定病... 由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自1996年以来已对我国华南地区香蕉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传统上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主要采用人工接种鉴别寄主尔后测定病菌致病性的方法,但实验周期长,且受季节影响。以来自澳大利亚的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号(BW1)、2号(Race 2)、3号(Race 3)以及亚热带4号(BW4)为对照,对分离自我国华南地区主要香蕉产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的14株香蕉枯萎病菌的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结合热带4号小种(TR4)和亚热带4号小种(ST4)的分子特异检测方法,确定其生理小种类型;同时,利用ITS、TEF‐1α、IGS、histone H3、β‐tubulin等5个主要用于镰孢菌系统发育学研究的基因,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Foc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与非病原尖孢镰孢菌的关系,并评价这5个基因在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上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来源于我国华南地区的4号小种主要为热带4号小种;(2)TEF‐1α、IGS、histone H3等3个基因片段能够将Foc中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划分成不同的系统发育谱系,与致病性测定的结果具有对应关系,也能较好地反映尖孢镰孢菌种内菌株的亲缘关系,可用于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3)我国Foc 1号生理小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4号生理小种,Foc 1号生理小种的菌系与来自香蕉果实上的非病原尖孢镰孢菌的亲缘关系比其与Foc 4号生理小种的菌系的亲缘关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孢古巴专化型 生理小种 翻译延伸因子 基因间隔区 组蛋白H3
原文传递
内嵌基因表达式编程及其在函数发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向勇 唐常杰 +2 位作者 朱明放 陈瑜 代术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为了提高表达效率,提出了新的基因解码方案,形成了内嵌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EGEP;提出了极大表达树、嵌套表达树和拼接表达树等概念;分析了基因的表达空间和算法的复杂度。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函数发现的成功率;在小规模种群的函数中其... 为了提高表达效率,提出了新的基因解码方案,形成了内嵌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EGEP;提出了极大表达树、嵌套表达树和拼接表达树等概念;分析了基因的表达空间和算法的复杂度。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函数发现的成功率;在小规模种群的函数中其能力明显优于GEP。在单基因情况下,目标为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时,EGEP平均成功辈数分别为GEP算法的25.5%和16.3%;各种规模下,在EGEP算法中二元函数的成功率平均比GEP提高4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发现 遗传算法 基因表达式编程 基因
下载PDF
新疆黑白轮枝菌与大丽轮枝菌核糖体基因ITS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慧宁 陈文霞 张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域(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黑白轮枝菌与大丽轮枝菌核糖体基因的ITS,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黑白轮枝菌和大丽轮枝菌的ITS区都由541个碱基组成;供试的2个黑白轮枝菌菌株的IT...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域(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黑白轮枝菌与大丽轮枝菌核糖体基因的ITS,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黑白轮枝菌和大丽轮枝菌的ITS区都由541个碱基组成;供试的2个黑白轮枝菌菌株的ITS碱基序列同源性为100%,供试的2个大丽轮枝菌的ITS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9.82%,有1个碱基的差别。黑白轮枝菌和大丽轮枝菌核糖体ITS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9.40%,供试的黑白轮枝菌与供试的大丽轮枝菌至少有6个碱基的差别,且差异所在区域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轮枝菌 大丽轮枝菌 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影响遗传规划基因内区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少华 云庆夏 夏安邦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通过众多的试验和分析 ,证实遗传规划的个体中存在基因内区 ,它对进化的收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文中通过对有关遗传操作方法和参数的研究 ,定性地分析了它们对基因内区的影响 ,并指出抑制基因内区消极作用的途径 .
关键词 遗传规划 基因 消极作用 进化过程 积极作用
原文传递
正阳县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其共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俊杰 彭姗姗 +3 位作者 余辉 李硕 杨超 尚益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95-503,共9页
从河南省正阳县土壤中捕捉67株根瘤菌,根据IGS-RFLP结果分成9个基因内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IGS)类型,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并依据持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从河南省正阳县土壤中捕捉67株根瘤菌,根据IGS-RFLP结果分成9个基因内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IGS)类型,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并依据持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结果将其分成7个簇(Clusters)。其中,Clusters 1被鉴定为广东慢生根瘤菌(B.guangdongense),Clusters 2、3、4、5和6分别被鉴定为慢生根瘤菌属的疑似新种群B.genospeciesⅡ、Ⅲ、Ⅳ、Ⅴ和Ⅵ。选取11个代表菌株,结瘤基因nodA序列与广东慢生根瘤菌CCBAU 51649T和广州慢生根瘤菌(B.guangzhouense)CCBAU 51670T聚为相同分支,宿主均为花生。所有代表菌株均能与花生植株共生结瘤,且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株高度、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升,其中接种ZB30的处理组的地上部干质量是对照组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根瘤菌 慢生根瘤菌属 基因间隔区 持家基因 共生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析 共生特性
下载PDF
连续编码的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曹维 林毅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2-686,734,共6页
提出一种基因连续编码的改进GEP算法。通过改造K表达式的编码规则消灭基因内区,使用更短的编码规则,尽可能利用到每位编码,保持基因多样性,改善其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由于充分利用基因连续编码的天然基因片断特性,不须定义多基因结构,... 提出一种基因连续编码的改进GEP算法。通过改造K表达式的编码规则消灭基因内区,使用更短的编码规则,尽可能利用到每位编码,保持基因多样性,改善其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由于充分利用基因连续编码的天然基因片断特性,不须定义多基因结构,降低算法设置的遗传算子数量,减少人工参数设置对算法的干扰。在序列推理和函数发现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快的运算速度、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寻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式编程 基因 函数发现 进化计算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紫芝基因组rDNA序列特征及ITS2二级结构比较
10
作者 陈体强 徐晓兰 +2 位作者 石林春 应正河 钟礼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0-343,共14页
紫芝栽培品种‘紫芝S2’(武芝2号)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5个紫芝菌株/分离株相似度高达99.79%-100%,在系统进化树上相聚成一类。本研究预测‘紫芝S2’基因组与参考基因组中的rRNA基因簇,分析rDNA结构及各构件序列间的多态性。从高质... 紫芝栽培品种‘紫芝S2’(武芝2号)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5个紫芝菌株/分离株相似度高达99.79%-100%,在系统进化树上相聚成一类。本研究预测‘紫芝S2’基因组与参考基因组中的rRNA基因簇,分析rDNA结构及各构件序列间的多态性。从高质量‘紫芝S2’基因组中挖掘得到完整rDNA,序列全长40.377kb,由4组串联重复的(18S、5.8S、28S、5S)rRNA基因簇组成,并含有完整的基因内间隔区(ITS1、ITS2)和基因间间隔区(IGS1、IGS2)。在紫芝S2的rDNA中,高度保守的28S rRNA基因间出现3个SNP和2个插入(1 bp,10 bp)位点;虽然第4条ITS2中有1个SNP位点,但紫芝S2的4条ITS2在二级结构上的分子形态高度一致,与ITS2数据库中其他紫芝菌株仅存在螺旋区间夹角的微小差异。由‘紫芝S2’基因组rDNA的ITS2生成的DNA条形码与二维码,可以作为该栽培品种鉴定与同源物种其他菌株鉴别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完整rDNA 基因间隔区 ITS2二级结构 紫芝
原文传递
遗传规划中的基因内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云庆夏 卢少华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0-943,共4页
利用试验证实遗传规划的个体中存在基因内区。它们是冗余的表达式 ,附加在算法树上 ,使个体变得臃肿 ,但对实际的输出结果没有影响。它对进化的收敛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通过对遗传操作方法和参数的研究 ,揭示出基因内区发生的... 利用试验证实遗传规划的个体中存在基因内区。它们是冗余的表达式 ,附加在算法树上 ,使个体变得臃肿 ,但对实际的输出结果没有影响。它对进化的收敛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通过对遗传操作方法和参数的研究 ,揭示出基因内区发生的规律 ,并提出扬长避短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规则 基因 遗传算法 罚函数 计算机
下载PDF
杨树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内SSR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保垒 王博文 +2 位作者 陈清清 李百炼 张德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74,共8页
利用直接测序法开发小叶杨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内一套新的核基因组SSR标记。通过对3个抗逆转录因子共21个成员在36个小叶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分析后共检测到31个SSR多态性位点,SSR出现的频率为1/1916bp。在小叶杨自然群体中,SSR多态... 利用直接测序法开发小叶杨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内一套新的核基因组SSR标记。通过对3个抗逆转录因子共21个成员在36个小叶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分析后共检测到31个SSR多态性位点,SSR出现的频率为1/1916bp。在小叶杨自然群体中,SSR多态性位点的碱基重复呈现出2~5碱基形式,基元重复次数变异范围为3~20次,其中以二碱基重复的位点较多,占总数的51.6%。在此基础上,依据SSR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31对SSR位点PCR扩增引物对。利用设计的引物检测所开发的SSR位点在杨属内22个基因型个体中PCR扩增的有效性及SSR位点的保守性。PCR扩增结果显示,93.5%的SSR位点能够在杨属内至少4个派内有效扩增,每对引物组合可检测到SSR多样性位点数3~12个,平均6个。基于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内开发的SSR标记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小叶杨抗逆性状育种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抗逆性状 转录因子 基因SSR标记
下载PDF
PCR为基础的反向线点杂交及16S~23S rDNA间区测序分析5种少见类型奴卡菌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彦 孔繁荣 连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讨5种新出现的奴卡菌种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DNA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筛查特异的奴卡菌种逆向线点杂交(reverse line blot,RLB)探针。方法对6例奴卡菌标本进行ITS基因扩增、克隆、测序,设计... 目的探讨5种新出现的奴卡菌种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DNA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筛查特异的奴卡菌种逆向线点杂交(reverse line blot,RLB)探针。方法对6例奴卡菌标本进行ITS基因扩增、克隆、测序,设计奴卡菌种特异探针及ITS间区rDNA基因特异的探针,进行以PCR为基础的RLB(PCR/RLB)杂交试验,不同的RLB型进行ITS基因测序分析,以鉴别不同的奴卡菌种及种内分型。结果发现2个Nocardia beijingensis菌株ITS间区有8个基因序列型,4个RLB型;N.thailandica有4个基因序列型及RLB型;N.blacklockiae有5个基因序列型,3个RLB型,其中N-bla RLBⅢ型与所有Nbla-ITS探针杂交没有信号;N.elegans有5个基因序列型,3个RLB型;N.vinacea有5个基因序列型,2个RLB型。结论通过PCR/RLB试验,准确的ITS基因测序认识了新出现的菌种,即N.beijingensis,N.blacklockiae,N.elegans,N.thailandica及N.vinacea。同时建立了可以大量筛查奴卡菌种的PCR/RLB方法,以进行快速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卡菌 16S^23S rDNA基因转录间隔区 转录间隔区基因序列型 逆向线点杂交 转录区逆向线点杂交型
下载PDF
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的快速鉴定和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晓博 凌波 +3 位作者 付小花 王磊 任大明 姚志荣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用于快速鉴定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及其亚型.方法 选取新型和格特隐球菌核糖体igs区中可变度最高的1区为靶点,经clustalx 2多重比对后,设计特异性扩增格特隐球菌vg... 目的 建立一种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用于快速鉴定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及其亚型.方法 选取新型和格特隐球菌核糖体igs区中可变度最高的1区为靶点,经clustalx 2多重比对后,设计特异性扩增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的引物用于pcr分析.通过扩增新型和格特隐球菌其余基因型以及其他致病酵母菌来评价引物的特异性,并对阳性扩增片段(vgⅡ基因型)进行测序和序列分型研究.结果 基于核糖体igs区的特异pcr引物扩增所有受试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菌株均为阳性,而新型和格特隐球菌其余基因型以及其他致病酵母菌均为阴性.序列分型显示,在扩增片段的72、79和104 bp处存在3个多态性位点,可用于区分vgⅡ基因型中的不同亚型.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特异性pcr扩增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对扩增片段的序列分型可初步筛查高致病性的vgⅡa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属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基因间隔区
原文传递
肿瘤抑癌基因:简短的回顾
15
《国际外科学杂志》 1999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肿瘤抑癌基因 P53抑癌基因 胰腺癌 原癌基因 基因突变 DNA修复基因 高速公路 DPC4基因 细胞增殖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原文传递
微囊藻伪空胞gvpA、gvpC与其物理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永生 孔繁翔 +3 位作者 于洋 张民 史小丽 施丽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73-2278,共6页
为了探究gvpA基因拷贝数和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的作用,利用3株微囊藻包括铜绿微囊藻FACHB910、FACHB930以及惠氏微囊藻FACHB929为材料;测量了伪空胞长度、伪空胞直径、相对气体含量、表观压强、临界压强和细胞膨压等性状,分析了gvpA... 为了探究gvpA基因拷贝数和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的作用,利用3株微囊藻包括铜绿微囊藻FACHB910、FACHB930以及惠氏微囊藻FACHB929为材料;测量了伪空胞长度、伪空胞直径、相对气体含量、表观压强、临界压强和细胞膨压等性状,分析了gvpA基因拷贝数目、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与这些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vpA基因拷贝数目与伪空胞相对气体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gvpA基因拷贝数目与伪空胞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1;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与伪空胞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11,与伪空胞相对气体含量、表观压强、临界压强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999、-0.928.故推测:同一藻种内,gvpA基因拷贝数是影响伪空胞相对气体含量的主要因素;伪空胞的直径不仅受到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数量影响,而且还可能受到gvpA基因拷贝数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伪空胞 gvpA基因拷贝数 gvpC基因保守重复序列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Mirtron——miRNA合成的新途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彬 肖斌 +1 位作者 邹全明 毛旭虎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经典的miRNA产生途径是初级miRNA经两个RNaseIII酶(Drosha和Dicer)连续剪切而成为成熟miRNA。最近,人们在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中发现一种不依赖Drosha酶而产生miRNA的新途径,即mirtron途径。该途径的发现为进一步解释miRNA的产生机制... 经典的miRNA产生途径是初级miRNA经两个RNaseIII酶(Drosha和Dicer)连续剪切而成为成熟miRNA。最近,人们在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中发现一种不依赖Drosha酶而产生miRNA的新途径,即mirtron途径。该途径的发现为进一步解释miRNA的产生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以及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mirtron 基因微RNA(intronicmiRNA)
原文传递
食蟹猴体内瓦氏瓦特松吸虫ITS序列测定及其种系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健 全琛宇 +4 位作者 石云良 李雯雯 张鸿满 何国声 黄维义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05-310,共6页
目的对分离自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瓦氏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watsoni)进行初步形态学观察.测定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ITS)序列,并分析其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将... 目的对分离自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瓦氏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watsoni)进行初步形态学观察.测定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ITS)序列,并分析其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将从食蟹猴中分离的瓦氏瓦特松吸虫用盐酸卡红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学特征。PCR扩增吸虫的ITSl与ITS2序列并测序:运用在线序列比对工具Clustal W2.将测序结果与ITS2数据库上部分同盘类吸虫及人兽共患吸虫致病种的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应用MEGA4.0软件,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分析。结果盐酸卡红染色后显示,瓦氏瓦特松吸虫各形态特征符合经典的分类学描述。PCR测序后获得ITS1、ITS2序列,提交GenBank后获得登录号分别为KC763806、GU999987,其中ITS2长度为295bp,(G+C)含量为52.20%。基于ITS2建立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其与同归属于同盘总科腹盘科的野牛平腹盘吸虫(Homalogaster paloniae)、人拟腹盘吸虫(Gastrodiscoides hominis)构成自展值为95%的拓扑分支。结论测定了瓦氏瓦特松吸虫ITS序列.获得了基于ITS2的系统发生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瓦特松吸虫 同盘吸虫 食蟹猴 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
原文传递
鄂霍次克海冷泉沉积物真核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远 李富超 +3 位作者 姜鹏 秦松 栾锡武 秦蕴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3,共5页
从鄂霍次克海沉积物样品中提取总基因组DNA,进行核糖体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构建克隆文库并进行测序,对该环境下真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该环境下的真核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主要为3大类,真核藻类、真... 从鄂霍次克海沉积物样品中提取总基因组DNA,进行核糖体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构建克隆文库并进行测序,对该环境下真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该环境下的真核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主要为3大类,真核藻类、真菌和微型浮游动物。藻类和微型浮游动物的组成与前人在该海域浮游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相吻合,而真菌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为该区域真核生物多样性、所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学意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沉积物 核糖体rRNA基因转录间隔区 真核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品质基因及性状的遗传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敖雁 王安 +2 位作者 崔小芬 乔中英 吴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103,共6页
研究水稻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可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新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地区511份水稻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选用19个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对其淀粉品质基因进行检测,并与86份育成品种作比较。结果发现:地方品... 研究水稻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可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新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地区511份水稻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选用19个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对其淀粉品质基因进行检测,并与86份育成品种作比较。结果发现:地方品种粳稻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72 6,稍高于育成品种粳稻的平均PIC值0.110 1。基于各材料间的Nei氏遗传距离,按照UPGMA方法进行聚类,所有研究材料被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主要是籼稻,育成品种粳稻主要集中在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的上半段,地方品种粳稻主要集中在第Ⅲ类群下半段、第Ⅳ、Ⅴ、Ⅵ类群,二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已出现遗传分化。分别依据国家优质米的标准,有众多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属于品质性状比较优良的优质稻谷,这些品种可用于今后的品质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稻区 基因分子标记 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