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章志宏 陈明明 +1 位作者 唐俊 胡中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6-89,共4页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花药培养获得的 DH群体对水稻穗颈和倒 2节间维管束等性状进行了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大、小维管束数的遗传力在 70 %以上 ,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的遗传力则在 5 0 ...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花药培养获得的 DH群体对水稻穗颈和倒 2节间维管束等性状进行了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大、小维管束数的遗传力在 70 %以上 ,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的遗传力则在 5 0 %以上 ;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这类性状均受多基因控制 ,决定各性状的基因估计数均在 6对以上 ;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结果表明 ,控制颖花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大维管束数、倒二节间小维管束数的多基因间无互作 ,而控制一次枝梗数和穗颈小维管束数、倒二节间大维管束数的多基因间有互补作用 ;穗颈大、小维管束数之比和倒二节间与穗颈大维管束数之比能较好地反映研究材料的亚种属性 ,在水稻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单倍体群体 穗颈维管束 遗传力 基因互作 穗部性状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花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喻婷 张玲 +4 位作者 胡中立 宋文贞 刘少佳 章志宏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6期459-463,共5页
水稻花器性状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一个水稻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来源的DH群体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花柱长、柱头长、柱头宽、花药长、花药宽、颖花长、颖花宽和颖花长宽比9个花器性状和穗抽出度进行遗传... 水稻花器性状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一个水稻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来源的DH群体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花柱长、柱头长、柱头宽、花药长、花药宽、颖花长、颖花宽和颖花长宽比9个花器性状和穗抽出度进行遗传分析。不论性状在2个亲本间的差异显著与否,在DH群体中10个研究性状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表现为连续变异和明显的超亲分离。除花药宽的遗传力较低(50%)、且估计的基因数多达13个之外,其余9个研究性状的遗传力均较高,为68%~93%,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数估计为7~10个。这些结果表明,10个研究性状均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增效和减效基因在2个亲本中均有分布,通过基因重组可产生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超亲基因型。除了柱头长、柱头宽和穗伸出度3个性状未发现有基因间的上位性互作外,其余7个性状均检测到显著的互补性互作。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柱头外露率关系最密切的花器性状为柱头长、柱头宽和颖花长宽比,颖花长和颖花宽主要通过影响颖花长宽比来对柱头外露率产生影响。其次,与柱头外露率关系较密切的为花柱长。柱头外露率高的基因型通常表现为长柱头、长粒型和长花柱。花药长、花药宽与上述花器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弱。在DH群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器性状 遗传力 基因互作 通径分析 籼粳交 杂交稻
下载PDF
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对一些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和互作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晶炤 何平 +2 位作者 郑先武 鲁润龙 朱立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1期1199-1203,共5页
对水稻(OryzasativaL.)籼(indica)、粳(Japonica)交(窄叶青8号×京系17)通过一粒传获得了一个自交9代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该群体含有107个稳定纯合的株系,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播抽期、株高、每穗颖花数、... 对水稻(OryzasativaL.)籼(indica)、粳(Japonica)交(窄叶青8号×京系17)通过一粒传获得了一个自交9代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该群体含有107个稳定纯合的株系,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播抽期、株高、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200粒重和结实率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分析,定位了影响播抽期的2个QTLs、株高的2个QTLs、每穗颖花数的2个QTLs和每穗实粒数的1个QTL。其中,控制播抽期的1个QTL即qHD-8为主效基因,控制株高的1个QTL即qPH-1为主效基因,其余为微效基因。同时分析了影响水稻生产力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间的互作。结果表明,影响播抽期、株高、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互适型互作共有24个,对性状有6.2%~10.9%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 基因座位 重组自交系 基因互作
下载PDF
叶霉菌非亲和小种对番茄系统抗性的诱导及植株内水杨酸动态 被引量:8
4
作者 蔡新忠 郑重 徐幼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番茄叶霉菌小种4 是番茄Cf5 品系的非亲和小种,接种Cf5 植株第 3 叶后,经不同诱导间隔期以亲和小种5 接种第3 叶和第4 叶,15 d 后检查叶霉病发病情况。试验表明,在诱导间隔期为3 d 和5 d 时,小种4 诱导接种的第... 番茄叶霉菌小种4 是番茄Cf5 品系的非亲和小种,接种Cf5 植株第 3 叶后,经不同诱导间隔期以亲和小种5 接种第3 叶和第4 叶,15 d 后检查叶霉病发病情况。试验表明,在诱导间隔期为3 d 和5 d 时,小种4 诱导接种的第 3 叶和未经诱导接种的上位第 4 叶发病面积比不接种或接种小种5 的对照显著降低,以5 d 间隔期处理效果最好。上述2 个叶位的发病分别比对照降低90% 和85% 。小种4 接种第3 叶后该叶位和上部未接种第4 叶内水杨酸含量迅速增加,以接种后3 d 含量最高,分别达402 μg/g 鲜重和321μg/g 鲜重,比对照分别高2 倍和 18 倍。接种后5 d 内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接种8 d 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水杨酸含量的增加早于抗性表现,因而可能在该系统的抗性诱导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基因互作 系统诱导抗性 水杨酸 叶霉菌
下载PDF
有利基因和有利的基因互作能够提高籼粳杂种育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任华 徐才国 +1 位作者 李香花 王象坤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8-238,共11页
利用一套籼粳交DH系与两份具有广亲和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构建两个测交F_1群体,同时用92个多型性的RFLP标记分析了杂交亲本和另外30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品种(对照组)的基因型。利用对照组舢或粳表型与分子标记的关联性... 利用一套籼粳交DH系与两份具有广亲和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构建两个测交F_1群体,同时用92个多型性的RFLP标记分析了杂交亲本和另外30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品种(对照组)的基因型。利用对照组舢或粳表型与分子标记的关联性,检测出41个与籼粳分化高度相关的RFLP标记。结果表明,87.8%的这种标记参与了对杂种优势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表明在水稻的演化过程中,参与适应性进化的基因与控制经济产量的QTLs存在平行进化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杂种F_1育性是一个影响籼粳杂种产量优势的主要因子,而F_1育性同时受分化标记位点内和位点间基因互作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解释籼粳杂种育性现象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分化标记 基因互作
下载PDF
作物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鲁秀梅 张宁 +1 位作者 陈劲枫 钱春桃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5-1454,共10页
聚合多个有效基因,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尤其是在抗病方面,单基因长时间反复利用容易丧失其抗病性,多基因聚合有利于拓宽抗谱,提高作物的抗性。此外,基因聚合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已经成为今... 聚合多个有效基因,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尤其是在抗病方面,单基因长时间反复利用容易丧失其抗病性,多基因聚合有利于拓宽抗谱,提高作物的抗性。此外,基因聚合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已经成为今后育种主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作物基因聚合育种的主要方法、聚合基因的互作以及聚合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对目前作物聚合育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聚合育种目标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作物聚合育种的研究。基因聚合育种主要集中应用在大田作物上,在园艺作物上的研究应用较少,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因聚合育种的了解,促进基因聚合育种在园艺作物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育种 抗病 基因互作
原文传递
冬虫夏草、中国拟青霉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德丰 郑志雄 +2 位作者 张翼 方策 李常春 《癌症》 SCIE CAS 1986年第4期337-340,403,共5页
本文利用体外培养的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研究了冬虫夏草和中国拟青霉的抗癌作用。通过多项生物学指标的体内实验证实50mg/ml的虫草和Cn—80处理6小时后,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杀伤作用,其生长曲线、分裂指数、软琼脂生长能... 本文利用体外培养的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研究了冬虫夏草和中国拟青霉的抗癌作用。通过多项生物学指标的体内实验证实50mg/ml的虫草和Cn—80处理6小时后,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杀伤作用,其生长曲线、分裂指数、软琼脂生长能力、集落生成率较正常组均降低,在免疫抑制小鼠体内不能长成恶性肿瘤。电镜显示HeLa细胞被药物作用后的最显著损伤部位是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属 中国拟青霉 乳鼠 培养瓶 药物处理 细胞 冬虫夏草 虫草 补阳药 抑制 基因互作 体外培养
下载PDF
小麦有效分蘖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倩辉 张晓科 +6 位作者 刘伟华 李立会 张锦鹏 武军 高爱农 李秀全 杨欣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3-576,共4页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小麦有效分蘖数目在基因水平上的调控机理,以普通小麦-冰草衍生后代中只有1~2个有效分蘖的株系3558—2为母本,具有10~13个有效分蘖的京4841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F2世代537个单株有效分蘖数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SS...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小麦有效分蘖数目在基因水平上的调控机理,以普通小麦-冰草衍生后代中只有1~2个有效分蘖的株系3558—2为母本,具有10~13个有效分蘖的京4841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F2世代537个单株有效分蘖数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SSR标记结果,发现有效分蘖数目受2对主基因控制,并且这2对主基因具有互作效应,其中1对基因具有抑制有效分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效分蘖 基因互作 遗传分析
下载PDF
陈皮对大鼠胃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伟 郑天珍 +4 位作者 瞿颂义 马永明 张英福 丁永辉 卫玉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9-50,共2页
陈皮味苦,辛,性温,有理气健脾胃之功能,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而致的脘腹胀满,疼痛,呕吐,呃逆等症。动物实验发现,陈皮对肠运动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作用的途径,目前很少见有关研究报道,对胃运动的影响迄今未见报道。我们在实验中利用大... 陈皮味苦,辛,性温,有理气健脾胃之功能,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而致的脘腹胀满,疼痛,呕吐,呃逆等症。动物实验发现,陈皮对肠运动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作用的途径,目前很少见有关研究报道,对胃运动的影响迄今未见报道。我们在实验中利用大鼠胃平滑肌条,观察陈皮对胃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从而探讨陈皮作用的可能途径。材料与方法1 动物选用健康的 Wistar 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2 药物与试剂取净选陈皮,粉碎、水煮、过滤,制成100%的浓缩液(甘肃省药检所中草药研究室提供),消炎痛由江苏太仓制药厂生产,酚妥拉明由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心得安由北京第二制药厂生产,六烃季胺和 N_ω硝基-L-精氨酸(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抑制 基因互作 收缩活动 胃平滑肌条 大鼠
下载PDF
影响水稻花药培养力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间的互作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平 李晶昭 朱立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24-528,共5页
控制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间不仅存在加性效应,还存在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对一个舢粳交后代的加倍单倍体群体进行花药培养,通过Epistat软件分析影响水稻花药培养力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间的互作。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主要受两个单... 控制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间不仅存在加性效应,还存在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对一个舢粳交后代的加倍单倍体群体进行花药培养,通过Epistat软件分析影响水稻花药培养力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间的互作。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主要受两个单基因的影响,不存在双基因条件型互作,但有2对互适型互作与其有关。对于绿苗分化率,有1个单基因,2对条件型互作和4对互适型互作与其有关。对于白苗分化率检测到1个单基因,1个条件型互作和2个互适型互作。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是控制绿苗产率的主要形式,其中有3对条件型互作和11对互适型互作,分布于除染色体5以外的11条染色体上。因此,对一些复杂的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位时,不可忽视非等位基因间互作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 基因座位 基因互作 花药培养力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胚芽鞘长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钱雪娅 景蕊莲 +1 位作者 王辉 昌小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36-2441,共6页
以小麦双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和幼苗生物学产量进行遗传分析,以探讨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及幼苗生物学产量的遗传基础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播种... 以小麦双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和幼苗生物学产量进行遗传分析,以探讨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及幼苗生物学产量的遗传基础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胚芽鞘长、幼苗株高显著增加,16.1%PEG-6000处理条件下的幼苗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幼苗生物学产量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对照;(2)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幼苗生物学产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2.5%、90.3%和78.1%;(3)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及幼苗生物学产量均受多基因控制,决定各性状的基因估计数目分别为7、8和14对;(4)根据对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结果,控制这3个性状的多基因之间均有互补作用;胚芽鞘长与幼苗株高、生物学产量及成熟期株高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胚芽鞘 遗传力 基因互作
下载PDF
水稻台中65与其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杂种F_1的裂药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志胜 卢永根 +2 位作者 冯九焕 刘向东 张桂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1-527,共7页
以台中65及其7个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水稻亚种间杂种F1裂药性及其与小穗育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的裂药性受花粉不育基因互作控制。不同杂合座位内等位花粉不育基因互作导致杂种F1花药不开裂的程度不同,S-b座... 以台中65及其7个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水稻亚种间杂种F1裂药性及其与小穗育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的裂药性受花粉不育基因互作控制。不同杂合座位内等位花粉不育基因互作导致杂种F1花药不开裂的程度不同,S-b座位导致杂种F1部分花药不开裂;不同杂合座位间非等位花粉不育基因互作明显降低杂种F1的裂药程度;杂种F1中含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数越多,其裂药指数越小,裂药程度越低,含三个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的杂种F1裂药指数为2.27,35.3%的花药不开裂。杂种F1花药不开裂的原因随其所含的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种类和数目不同而异。杂种F1裂药程度的下降显著减少落在其柱头上的花粉总数和萌发的花粉数。杂种F1裂药指数和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粉不育基因 亚种间杂种 裂药性 基因互作
下载PDF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解析陆地棉铃重与铃壳率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被引量:13
13
作者 狄佳春 陈旭升 +1 位作者 赵亮 章元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为明确棉花杂种F1铃重超亲优势的遗传基础,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P1、P2、F1和F2群体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铃重有超亲优势的3个组合L178×L029(Ⅰ)、L178×L057(Ⅱ)与L029×GP72(Ⅲ)的铃重与铃壳率。结果表明:3... 为明确棉花杂种F1铃重超亲优势的遗传基础,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P1、P2、F1和F2群体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铃重有超亲优势的3个组合L178×L029(Ⅰ)、L178×L057(Ⅱ)与L029×GP72(Ⅲ)的铃重与铃壳率。结果表明:3个组合F1铃重的超亲优势和铃壳率的负向中亲优势表现稳定。组合Ⅰ和ⅡF2群体的铃重与铃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铃重和铃壳率均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但主基因作用方式在组合间有所不同。铃重超亲优势主要来自多基因显性效应,而组合Ⅲ的主基因显性×显性互作对铃重的超亲优势也有很大作用。组合Ⅰ和Ⅲ铃壳率的负向中亲优势主要来自于主基因显性效应,组合Ⅱ铃壳率的负向优势主要来自于多基因显性效应。因此,改良铃重和铃壳率时可通过轮回选择或修饰回交聚集增效基因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铃重 铃壳率 基因+多基因 杂种优势 基因互作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结构、功能和共同进化(英文) 被引量:13
14
作者 Moytri ROYCHOWDHURY 贾育林 Richard D. CARTWRIGHT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1-393,共13页
稻瘟病是由真菌 Magnaporthe oryzae 所致, 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抗病基因能够识别病原无毒蛋白而导致抗病反应。抗病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簇的形式存在, 它是通过基因复制或基因多样性而产生的。近几年来,由于抗病基因的不断... 稻瘟病是由真菌 Magnaporthe oryzae 所致, 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抗病基因能够识别病原无毒蛋白而导致抗病反应。抗病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簇的形式存在, 它是通过基因复制或基因多样性而产生的。近几年来,由于抗病基因的不断克隆和功能分析, 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抗病机制。本文总结了目前抗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进展, 并对抗病基因的进化, 抗病蛋白和病原无毒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进化以及无毒因子的结构进行了剖析, 同时指出这些理论对植物保护的潜在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基因 无毒基因 稻瘟病 基因互作 MAGNAPORTHE ORYZAE
下载PDF
湖南瓦乡人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皮建辉 李林 +1 位作者 周建波 刘涛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54,共4页
调查了湖南苗族瓦乡人291例中学生(男142例,女149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表明:5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间仅尖舌存在显著性别差异;5项舌运动类型中翻舌基因、尖舌基因、三叶舌基因间存在彼此互作关... 调查了湖南苗族瓦乡人291例中学生(男142例,女149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表明:5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间仅尖舌存在显著性别差异;5项舌运动类型中翻舌基因、尖舌基因、三叶舌基因间存在彼此互作关系,且翻舌基因与卷舌基因也存在互作关系.通过与国内其他已研究的群体比较,湖南苗族瓦乡人的叠舌和三叶舌出现率较高,而尖舌出现率较低,卷舌率和翻舌率处于中等水平,且瓦乡人各舌运动类型出现率大多数与其他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运动类型 瓦乡人 基因互作
下载PDF
大麦DH群体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军 周美学 +2 位作者 黄祖六 吕超 许如根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以大麦品种Y erong与F rank lin进行杂交,对其F1代通过花药培养构建DH群体,利用该群体估测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TF 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秆重(SW PP)、单株粒重(GW PP)、单株粒数(GPP)和千粒重(W TG)9个... 以大麦品种Y erong与F rank lin进行杂交,对其F1代通过花药培养构建DH群体,利用该群体估测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TF 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秆重(SW PP)、单株粒重(GW PP)、单株粒数(GPP)和千粒重(W TG)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数目,并通过估算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影响各性状的基因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①上述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79、0.67、0.54、0.31、0.90、0.30、0.20、0.41和0.77;控制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分别为8.76、9.30、5.30、24.67、3.63、14.59、14.90、12.36和6.81对。遗传力(Y)依基因对数(X)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9 6X+0.878 5(r=-0.780 0*),回归系数-0.029 6与0的差异显著(t=-3.30*,d f=7),表明多基因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同时也佐证了多基因遗传学说。②控制SL、TF IL、GW PP和W TG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PH、SW PP和SPP各性状的多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而控制GPS和GPP的多基因间无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DH群体 遗传力 基因互作
下载PDF
神经嵴发育异常导致综合征型耳聋的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亚兰 张华 冯永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1-1144,共14页
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现已报道400多种,大多数发病率低,临床常见的有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因SHL具有极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所以对其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现已报道400多种,大多数发病率低,临床常见的有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因SHL具有极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所以对其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变得十分困难。以SOX10和PAX3为中心的基因作用网络引起的神经嵴细胞功能异常与WS、小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等表型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实该基因网络参与WS的发病机制。文章针对神经嵴发育异常导致相关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并归纳了与综合征型耳聋发病相关的神经嵴发育异常基因互作网络,以期为系统地研究常见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发病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型耳聋 神经嵴 基因突变 基因互作
下载PDF
两套水稻籼粳交DH群体的亲和性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建平 孙传清 +2 位作者 李自超 王象坤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5-832,共8页
以两套水稻籼、粳交 DH群体为材料 ,研究了籼、粳程度及籼、粳基因组的比例与亲和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两套群体与籼、粳测交 F1小穗的育性与 DH系的籼、粳程度及基因组比例存在相关 ,但广亲和 DH系 (与籼和与粳测交 F1小穗育性均大于 7... 以两套水稻籼、粳交 DH群体为材料 ,研究了籼、粳程度及籼、粳基因组的比例与亲和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两套群体与籼、粳测交 F1小穗的育性与 DH系的籼、粳程度及基因组比例存在相关 ,但广亲和 DH系 (与籼和与粳测交 F1小穗育性均大于 70 % )在籼、粳程度及基因组比例上的特异性不明显。通过 DH系与籼、粳测交 F1小穗育性变异的同工酶位点遗传分析 ,发现籼、粳交 F1代不育性既有位点内等位基因间互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同工酶 基因互作 籼粳亚种间杂
下载PDF
ApoB与UCP基因间上位效应对鸡腹脂性状影响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户国 王守志 +4 位作者 张森 陈维星 刘爽 田建伟 李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6,共8页
已有研究表明,上位效应在畜禽重要复杂经济性状的表型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选取对肉鸡7周龄腹脂率有显著影响的载脂蛋白B(Apoliprotein B,ApoB)基因T123G位点与解耦连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基因C1197A位点,在东北农业大... 已有研究表明,上位效应在畜禽重要复杂经济性状的表型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选取对肉鸡7周龄腹脂率有显著影响的载脂蛋白B(Apoliprotein B,ApoB)基因T123G位点与解耦连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基因C1197A位点,在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8、9、10世代内检测这两个SNPs的多态性并利用Natural and Orthogonal InterActions(NOIA)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上位效应对7周龄腹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脂系内这两个位点之间存在着对7周龄腹脂率有显著影响的上位效应组分(P<0.05),并且在连续多世代选育过程中仍能持续稳定存在;同时,在低脂系中二者之间各上位效应组分对腹脂率均无影响(P>0.05)。此结果意味着,至少在高脂系内,腹脂率的遗传受到这两个基因间上位效应的影响;同时提示两系间脂肪性状QTL或重要候选基因功能位点之间不同的遗传互作模式可能是引起这两个品系腹脂性状巨大表型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基因互作 APOB UCP SNP
下载PDF
纳米银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丛龙 景立新 +2 位作者 周广运 刘亚力 孙武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41-42,共2页
  本文探讨了纳米银对NDV的抑制作用,旨为纳米银在黏膜局部对NDV感染进行治疗和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纳米银 血凝 新城疫病毒 鸡胚 血凝效价 NDV 抑制 基因互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