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轨迹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晨旭 谢峰 +2 位作者 林振 贺佳 金志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6-949,共4页
在医学研究中存在许多随时间推移动态变化的变量。传统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取变量在某时点的值或某段时间的均值进行研究和比较,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些不足,如数据信息利用不充分、结果难以反映动态过程。基于组轨迹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研究... 在医学研究中存在许多随时间推移动态变化的变量。传统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取变量在某时点的值或某段时间的均值进行研究和比较,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些不足,如数据信息利用不充分、结果难以反映动态过程。基于组轨迹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研究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轨迹的一种方法,它在处理纵向数据中具有一些独特优势。本文阐述了基于组轨迹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形式,并介绍了模型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应用中的一些误区,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的研究趋势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轨迹模型 发展轨迹 进展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失能轨迹的性别、城乡及队列差异 被引量:32
2
作者 魏蒙 王红漫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81,98,共9页
采用2005、2008、2011年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运用组基轨迹模型考察了存活、死亡、失访老年人的失能轨迹以及总体老年人的失能轨迹的性别、城乡、队列差异。存活、死亡、失访老人的失能轨迹存在明显的差异,死亡老人... 采用2005、2008、2011年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运用组基轨迹模型考察了存活、死亡、失访老年人的失能轨迹以及总体老年人的失能轨迹的性别、城乡、队列差异。存活、死亡、失访老人的失能轨迹存在明显的差异,死亡老人起点更高、发展更迅速;女性老人、城市老人更倾向于走上自理能力不健全的轨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自理状况是完善的,但失能的老年人其自理状况较之前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城乡 队列 失能轨迹 轨迹模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平 郭怡 +1 位作者 吴一波 孙昕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人格特质与用药依从的关系。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和顺义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量表...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人格特质与用药依从的关系。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和顺义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量表简式版评估患者的人格特质,采用用药依从量表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构建组基-轨迹模型探究患者的用药依从轨迹,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各轨迹变化情况,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探究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671名。用药依从轨迹可分为3组:高-持续型(60.6%),中-增长型(35.3%),低-不变型(4.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持续型和中-增长型不同时间点的用药依从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7,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P=0.042,OR=1.053,95%CI:1.002~1.106)、是否为本地医保(P=0.028,OR=4.204,95%CI:1.169~15.120)、神经质得分(P=0.005,OR=0.966,95%CI:0.945~0.988)是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轨迹的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轨迹可以分为3类,病程、是否为本地医保、神经质得分是用药依从轨迹的影响因素。在未来的管理实践中,要多关注病程长的患者,且将人格因素纳入考虑,重点关注神经质特质明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五人格 用药依从性 纵向数据 基-轨迹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轨迹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文娟 王东京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84,共15页
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ADL)为测量指标,使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在1998-2014年期间去世的老年人群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轨迹。作者利用组基轨迹模型对男性和女性... 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ADL)为测量指标,使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在1998-2014年期间去世的老年人群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轨迹。作者利用组基轨迹模型对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过程分别进行拟合,发现老年人在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并归纳出三种变化轨迹:生活自理能力完好型、快速发展型和缓慢下降型。研究发现生命历程早期阶段的经历、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都会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轨迹产生显著影响。增龄带来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老年人临终前的失能风险及其持续时间增加,而较晚的出生队列在临终前出现长时间失能的可能性较低。在三类轨迹中,自理能力缓慢下降型轨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而该类型的出现概率是影响失能老年人照料负担的主要因素,由此也证明了除去年龄效应与性别差异之外,由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合力产生的健康保护作用将会在失能老年人照料负担增长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老年女性在临终前会面临更高的失能风险和更长时间的失能存活期,其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过程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人 失能 轨迹模型
下载PDF
2017—2021年四川省叙永县健康体检居民血脂异常轨迹及风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马霁 李正业 +4 位作者 李爱玲 陈润 李梦洁 丁名哲 范颂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6期41-45,共5页
目的:收集2017—2021年泸州市叙永县连续5年参与全民预防保健项目的居民体检数据,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组基轨迹模型探索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变化趋势的异质性,对各轨迹组内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广义估计... 目的:收集2017—2021年泸州市叙永县连续5年参与全民预防保健项目的居民体检数据,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组基轨迹模型探索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变化趋势的异质性,对各轨迹组内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探索不同轨迹分组的风险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30 549人,5年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5.04%、60.34%、61.39%、62.71%、63.94%,整体呈上升趋势。居民血脂情况可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两条异质性发展轨迹。以低风险组为参照组,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高风险组的风险特征有女性(OR=1.953)、血压异常(OR=1.237)、超重(OR=1.731)、肥胖(OR=2.078)、中心性肥胖(OR=1.419)、血糖异常(OR=1.135)、吸烟(OR=1.147)、偶尔饮酒(OR=1.037)、每天饮酒(OR=1.090)、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OR=1.366)、血清肌酐异常(OR=1.168)。结论:叙永县体检居民血脂异常率较高,可以结合体检指标对被归于高风险组人群的血脂异常进行预测及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加大督促居民养成良好健康行为的力度,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全民预防保健 轨迹模型 广义估计模型 风险预测
下载PDF
重症儿童高密度脂蛋白动态发展轨迹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付建垒 张学鹏 +3 位作者 张庚 熊怀钰 吉毅 陈思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目的分析重症儿童高密度脂蛋白(HDL)纵向、动态发展轨迹特征,并探讨不同轨迹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收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患儿,利用组基轨迹模型(GBTM... 目的分析重症儿童高密度脂蛋白(HDL)纵向、动态发展轨迹特征,并探讨不同轨迹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收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患儿,利用组基轨迹模型(GBTM)分析入PICU后0~6 d的HDL动态发展轨迹,并建立不同HDL轨迹组,住院死亡率使用例数(%)描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ICU住院时间用M(Q1,Q3)描述,采用Kruskal Wallis统计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HDL轨迹组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主要临床结局指标为住院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为PICU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4384例重症儿童,GBTM分析产生了6个HDL轨迹组。1组(758例),最低水平HDL组;2组(1413例),较低水平HDL组;3组(74例),低-高水平HDL组;4组(621例),中等水平HDL组;5组(1371例),较高水平HDL组;6组(147例),最高水平HDL组。Logistic回归分析,以1组作为参照组,2~6组的住院死亡率明显降低,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OR:0.475,95%CI:0.352~0.641,P<0.001;OR:0.093,95%CI:0.013~0.679,P=0.019;OR:0.322,95%CI:0.208~0.479,P<0.001;OR:0.263,95%CI:0.185~0.374,P<0.001;OR:0.142,95%CI:0.044~0.454,P=0.001。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1组为参照组,4~6组P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β值及95%CI分别为β:-4.332,95%CI:-5.238~-3.426,P<0.001;β:-3.053,95%CI:-3.809~-2.297,P<0.001;β:-6.281,95%CI:-7.842~-4.721,P<0.001。结论PICU 0~6 d内HDL动态变化轨迹与死亡率具有相关性:持续低水平轨迹与高死亡率相关,而HDL持续高水平及由低水平逐渐上升至高水平的HDL轨迹呈现较低的死亡率。提示HDL轨迹建模有望成为预测重症患儿病情以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住院死亡率 儿科重症监护室 重症儿童 轨迹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恒宇 李嘉琪 +4 位作者 左俊焘 蔡丽娜 林佳佳 柯路 叶向红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4-132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中国重症营养临床研究小组-NEED数据库中6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7例,女107例;年龄为...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中国重症营养临床研究小组-NEED数据库中6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7例,女107例;年龄为58(46,68)岁.根据354例患者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模型,分为无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分别为164、49、141例.观察指标:(1)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一般情况.(2)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营养治疗情况.(3)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生存情况.(4)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根据Stata17.0统计软件中Traj插件构建组基轨迹模型,最佳轨迹模型采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平均后验概率参数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一般情况.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中,行肠内营养治疗257例、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97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为17(13,21)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为6(5,8)分,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为4(2,5)分,合并症数量为2(1,3)个,急性胃肠损伤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293、55、6例,行机械通气、连续肾替代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分别为224、17、61例.354例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3天发生率达峰值为25.42%(90/354),7d内发生率为53.67%(190/354)o 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中,无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手术 喂养不耐受 轨迹模型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辅助治疗早期疲劳发展轨迹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蕾蕾 杨长永 +4 位作者 胡玉冰 屈辉 付朝红 彭月香 马筱慧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87-2492,共6页
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已被用于多种晚期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识别恶性黑色素瘤术后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已被用于多种晚期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识别恶性黑色素瘤术后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于河南省某三级肿瘤医院和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癌症疲乏量表调查患者首次PD-1抑制剂治疗后1、2、3、4周后的疲乏现状,利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106例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症状发展轨迹,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早期疲劳症状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 识别出“疲劳缓解组”和“疲劳升高组” 2种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在肿瘤部位、自理能力、休息后是否缓解、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个数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疲劳症状休息后缓解[RR=0.026,95%CI(0.004,0.179)]、不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RR=0.255,95%CI(0.181,0.361)]被归属为类型2“疲劳升高组”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PD-1抑制剂辅助治疗早期疲劳发展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护士应重视疲劳症状休息后不缓解、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疲劳 轨迹模型 护理
原文传递
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IgG滴度的动态变化:一项基于组的轨迹分析
9
作者 张晨旭 郭玉峰 +3 位作者 王颢 彭驰 齐戈尧 金志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9-245,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定量检测的IgG滴度的动态变化轨迹,揭示感染病毒后机体的免疫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4月15日在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定量检测的IgG滴度的动态变化轨迹,揭示感染病毒后机体的免疫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4月15日在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同时间点IgG滴度定量检测数据。应用基于组的轨迹模型从患者抗体的时间序列数据中进行亚组识别,然后对各轨迹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共734例符合筛选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从其抗体数据中识别出3个轨迹组:组1(持续低抗体组,60例,占8.17%)、组2(中等抗体组,38例,占5.18%)和组3(高抗体组,636例,占86.65%)。3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病毒清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组1的住院天数和病毒清除时间均最短;而全因死亡率和病情恶化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具有不同IgG发展轨迹的COVID-19患者可能有不同的预后及免疫特征,抗体滴度持续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球蛋白G 基于轨迹模型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