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文所见“■”与西周政治统治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益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104,共14页
“ ”( )字金文习见,字又作“ ”( )或“ ”( ),为行文方便,除引文外统一写作“ ”。应关乎周王朝的南土经略和畿内邦国巡守,对西周政治统治及相关制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关键词 (ju) (yi ju) 安州六器 南土经略 畿内巡守
原文传递
説春秋金文中讀爲“乂”的“埶”字——兼釋小徐本《説文》“傑,埶也”
2
作者 陳哲 《简帛》 2023年第1期7-15,共9页
新見春秋金文曾公編鐘銘文中的“保埶子孫”一辭,學者已據古書成語“保乂”指出可讀爲“保乂子孫”。參照這一用“埶”表“乂”之例,文章對春秋金文中過去讀法有争議的另外兩例“埶”字及小徐本《説文》“傑,埶也”條作出新的解釋。叔... 新見春秋金文曾公編鐘銘文中的“保埶子孫”一辭,學者已據古書成語“保乂”指出可讀爲“保乂子孫”。參照這一用“埶”表“乂”之例,文章對春秋金文中過去讀法有争議的另外兩例“埶”字及小徐本《説文》“傑,埶也”條作出新的解釋。叔夷鐘、鎛銘文的“斯字”可讀爲“乂斯子”,與“保乂子孫”義近;鐘、鎛銘文的“男子之埶”可讀爲“男子之乂”,作爲人才名稱的“乂”見於《尚書·皋陶謨》“俊乂在官”,與“傑”義近,而小徐本《説文》中用來解釋“傑”字的“埶”,也可讀爲俊乂之“乂”。“保乂”之“乂”(動詞)與“俊乂”之“乂”(名詞)均衍生自可芟割草禾的農具“乂(■)”這一語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説文
下载PDF
叔尸钟、镈“埶”字补正
3
作者 梁月娥 《出土文献》 2023年第1期68-70,156,共4页
叔尸钟、镈“埶”字,旧释为“蓺(艺)”“设”“宜”,皆有不足。本文根据曾公编钟用“埶”表“乂”的用字习惯,指出叔尸钟、镈“埶”字应读为“乂”,用作动词,表示安定。
关键词 蓺(艺) 叔尸钟、镈
下载PDF
“埶”:中国艺术起源的观念试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法 《美育学刊》 2022年第4期29-36,共8页
从文字上看,中国艺术的“艺”可由“藝”到“蓺”和“槷”,进而寻源到“埶”。“埶”有两释,持木之艺与持火之艺。从天文学与历史学的合一看,持火之艺在先,与远古时代以大火星为中心的时代相关。天上大火星的火见、运火、流火、火伏与... 从文字上看,中国艺术的“艺”可由“藝”到“蓺”和“槷”,进而寻源到“埶”。“埶”有两释,持木之艺与持火之艺。从天文学与历史学的合一看,持火之艺在先,与远古时代以大火星为中心的时代相关。天上大火星的火见、运火、流火、火伏与地上的出火、行火、改火、内火互动,形成了以火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和观念体系。使中国之“埶”(艺)从最初就具有了虚实—关联—整体型的特色。因天文岁差,远古观念从大火中心向太阳中心转型,以火为中心的艺体观念开始变化,最后观大火而来的体系进入立杆测影的太阳观察体系,远古之艺也开始从以用火为主之艺转向以用木为主之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起源 大火星时代 艺的转型
下载PDF
张禹碑铭补释
5
作者 韦玉熹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2期95-101,157,158,共9页
本文依据新著录的张禹碑拓片图版,重新分析了"家""年""升""大""[䇲]"等字形,指出旧释"众有黍储""入迁农官""荣拜太傅"应分别改释为"家有年储&quo... 本文依据新著录的张禹碑拓片图版,重新分析了"家""年""升""大""[䇲]"等字形,指出旧释"众有黍储""入迁农官""荣拜太傅"应分别改释为"家有年储""入升大官""䇲拜太傅";对误释误解的"临朔交刺"和"糸■不干/丝缎不干"小句,在字形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语境和相关史料,改释为"临埶交利"和"糸发不干",认为"临埶(势)交利,圣人所叹,而公处之,糸发不干",表达的是对张禹身处势利交错的官场之中,仍保持着廉洁操守的赞颂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禹碑
下载PDF
释“藝”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5-197,共3页
"藝"字的初文作"埶"。本文考释了"埶"的甲骨文、卜辞用法及其金文形体,分析"藝"的形体构造特征并梳理"藝"的词义系统。
关键词 古文字 形体演变 艺术研究 词义系统
下载PDF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7
作者 马良民 《东方考古》 2021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在西汉镜铭之中,皎光镜以其文字诡谲多变最为难读。释文之分歧,仁智纷现,而对释读的根据和文义,则很少提及。本文拟在这方面有所补缺纠误,尽所能考其文义,并对镜的制作时间和铭文作者予以探讨。
关键词 耀美 承闲 处存
原文传递
古“埶”字词义探源——《老子新探》增订本(未刊稿)第一章节录
8
作者 文达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从殷商甲骨文到秦小篆,古"埶"字经历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的演变过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以字形已有重大讹变的小篆作为分析字形、探求字义的依据,释"埶"为"穜"(种植),这个释义不可靠。本文从... 从殷商甲骨文到秦小篆,古"埶"字经历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的演变过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以字形已有重大讹变的小篆作为分析字形、探求字义的依据,释"埶"为"穜"(种植),这个释义不可靠。本文从分析古"埶"字初文﹙甲骨文""字﹚的形体结构入手,据形索义,进而考察其用例,以验证通过据形索义所获得的字义是否正确无误,再用先秦典籍中的有关语言材料加以印证,然后作出自己的结论。结论认为:甲骨文""字的本义是"黍、稷等人工栽培的草本粮食作物的幼苗及其生长趋势",简言之,就是"禾苗及禾苗的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甲骨文 禾苗及禾苗的长势
下载PDF
战国竹书剩义(三则)
9
作者 郭永秉 《语言研究集刊》 2008年第1期287-299,367,共14页
本文对郭店简、上博简部分简文的字词考释提出新的意见,主要涉及到"埶"、"菨(介介)"和"疋"等,并重新解释了相关的文句。
关键词 郭店简 上博简 菨(介介)
原文传递
早期镇墓兽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6,37,共23页
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中,是楚文化典型的丧葬用器。早期镇墓兽为简单祖型,目前已发现38件,是其发展的源头和雏形,揭示出制作这一器物最初的含义。早期镇墓兽器型高大,放置在棺椁头箱中的重要位置。春秋晚期淅川和尚岭M2的... 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中,是楚文化典型的丧葬用器。早期镇墓兽为简单祖型,目前已发现38件,是其发展的源头和雏形,揭示出制作这一器物最初的含义。早期镇墓兽器型高大,放置在棺椁头箱中的重要位置。春秋晚期淅川和尚岭M2的铜镇墓兽方座上有铭文"且(祖)聉",意为祭祀祖先时的陈设物,唐代还出土了"祖明"镇墓兽。丧礼中的"重"是悬挂鬲的木杆,与镇墓兽器型差别较大。早期镇墓兽可能源于周礼中的"主",放于棺椁之中是为了凭依逝者的灵魂,是祭祀祖先(逝者)的代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兽 祖型
原文传递
银雀山一号木牍“埶”字信息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兴 《孙子研究》 2021年第1期60-65,共6页
银雀山一号木牍篇题文字信息为恢复简本原貌及古本溯源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埶”字循迹究原,可以厘清简本文字所处隶变演化的时代脉络,也为版本简文抄写时期的判别提供了指向支点,从简牍字体信息视角释解《孙子兵法》形成及研究是有益的。
关键词 《孙子兵法》木牍篇题 ”字信息
下载PDF
清人张汝埶《红楼梦》评点本考辨
12
作者 王坤 《明清小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清人张汝埶评点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系红学史上评点作品的新文献.从稿本上张汝埶自序末署嘉庆六年(1801)判断,属于程甲本?红楼梦?上加的早期评语.自序中提及乾隆五十四年(1789)见过钞本?红楼梦?,与舒元炜同年为脂钞本“己酉本”?红... 清人张汝埶评点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系红学史上评点作品的新文献.从稿本上张汝埶自序末署嘉庆六年(1801)判断,属于程甲本?红楼梦?上加的早期评语.自序中提及乾隆五十四年(1789)见过钞本?红楼梦?,与舒元炜同年为脂钞本“己酉本”?红楼梦?作序、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记载的程甲本面世前,已有名为?红楼梦?钞本传播的事实,为解决脂、程版本先后的争议提供了文献佐证.张汝埶评本具备较完备的圈点、眉批、侧批、回后批等评点形态,兼具文人自赏与大众导读的批评功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张汝稿本 文献价值 评点形态 批评功能
原文传递
再释“且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崇文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淅川和尚岭楚墓出土的铜器铭文"且埶"二字,以周代铭文表达之惯例,"且"字应表示祖先之"祖","埶"字应表"设"。此器应是墓主灵魂所凭依之物,楚、曾等国称之为"祖埶",依传统... 淅川和尚岭楚墓出土的铜器铭文"且埶"二字,以周代铭文表达之惯例,"且"字应表示祖先之"祖","埶"字应表"设"。此器应是墓主灵魂所凭依之物,楚、曾等国称之为"祖埶",依传统的礼俗则可称作"祖坐"或"神坐",若以"三礼"所载,其应是死者之子为其所设灵魂依凭的"重",或称"祖重"。在举行丧葬礼仪时,"祖埶"代表死者接受祭奠,最后随棺柩一起葬入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尚岭楚墓 祖重 神坐
原文传递
校读《鹖冠子》二则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新宇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鹖冠子·著希》“希人者无悖其情,希世者无缪其宾”之“宾”为“实”之误字,“缪”当训为“违背”,“缪其实”与“悖其情”皆是违背实情之意。《鹖冠子·度万》“人执兆生”之“执”当为“埶”之误字,读为“设”,“人埶”见... 《鹖冠子·著希》“希人者无悖其情,希世者无缪其宾”之“宾”为“实”之误字,“缪”当训为“违背”,“缪其实”与“悖其情”皆是违背实情之意。《鹖冠子·度万》“人执兆生”之“执”当为“埶”之误字,读为“设”,“人埶”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执
原文传递
埶:“势”还是“艺”——《坤·大象传》“地埶坤”新释
15
作者 陈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2,共5页
“地埶”之“埶”字有“势”和“蓺”两种理解。班固以埶为势,王弼注《易》因之,孔颖达将王弼注收入《周易正义》,埶之势解遂成定论。但势为名词,不仅无法与地组合成与“天行”类似的句子以表达相应意义,并且将句子主语由与天相对之地... “地埶”之“埶”字有“势”和“蓺”两种理解。班固以埶为势,王弼注《易》因之,孔颖达将王弼注收入《周易正义》,埶之势解遂成定论。但势为名词,不仅无法与地组合成与“天行”类似的句子以表达相应意义,并且将句子主语由与天相对之地这一坤卦所像之象转换成了地之形势,遂使坤卦顺天之生而来的地之成这一功能意义失去了着落。埶当作蓺(艺)解,培植、使生长发育之意。“地埶,顺”即“大地含弘光大发育万物,顺承上天”。此解文从字顺,意义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行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原文传递
香港中文大学馆藏楚简“司埶”考——春秋晚期楚国史探微
16
作者 胡宁 《荆楚学刊》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战国楚简第8号简是一枚零简,内容仅10字(含重文符),言及官名"司埶",是主管暬御之臣,即近臣的官职。简文中的"子国"即春秋晚期楚惠王时担任令尹的公孙宁,可知"司埶"是楚国官名。通...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战国楚简第8号简是一枚零简,内容仅10字(含重文符),言及官名"司埶",是主管暬御之臣,即近臣的官职。简文中的"子国"即春秋晚期楚惠王时担任令尹的公孙宁,可知"司埶"是楚国官名。通过对相关史事及官制的考察,可知"司埶"与"寝尹"同官异名,当时担任此职的应是王孙由于。这枚简很可能是记录惠王时期楚国历史之篇章的一部分,是春秋晚期楚国史研究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馆藏楚简 寝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