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北京口语中的话题标记——以100多年前几部域外汉语教材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美兰 陈思羽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73,共11页
本文选择清末至民国初年几部外国人学习北京口语的教材,重点讨论其中北京口语的话题句,考察话题专用标记的分布、结构作用等。今天北京口语中引进话题的多种手段,从虚词性成分、语序、半虚化成分到实词性成分等,在早期北京话口语教... 本文选择清末至民国初年几部外国人学习北京口语的教材,重点讨论其中北京口语的话题句,考察话题专用标记的分布、结构作用等。今天北京口语中引进话题的多种手段,从虚词性成分、语序、半虚化成分到实词性成分等,在早期北京话口语教材中已经运用,且特点基本一致,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北京口语中话题的语法化过程以及句子的话语化特征。但早期北京口语教材中的话题句结构形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一些特殊类型的话题句几乎见不到,话题和话题结构的语法化程度不高,拷贝式话题类型中的重复式、同位式话题结构句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语教材 北京 口语 清末民初 话题标记
原文传递
从中国戏曲到域外汉语口语教材——《伍伦全备记》的双重身份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彬晖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明代戏曲《伍伦全备记》传入朝鲜半岛后,被当作汉语学习的材料使用,而后又进一步成为官方认定的汉语口语教材。它从戏曲文本身份转化为域外汉语教科书身份,是在中国戏曲域外传播形式发生改变、异国读者阅读心理差异、戏曲域外刊刻形式变... 明代戏曲《伍伦全备记》传入朝鲜半岛后,被当作汉语学习的材料使用,而后又进一步成为官方认定的汉语口语教材。它从戏曲文本身份转化为域外汉语教科书身份,是在中国戏曲域外传播形式发生改变、异国读者阅读心理差异、戏曲域外刊刻形式变化,以及戏曲本身内容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相适应等条件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同时,它顺应了当时李氏朝鲜的儒学思潮。作为域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伍伦全备记》,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域外传播过程中多身份、多角色的特点,也为当代对外汉语教学带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 《伍伦全备记》 域外汉语教材
原文传递
《伍伦全备谚解》的文化价值浅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治理 刘丹 《海外华文教育》 2019年第4期12-19,共8页
《伍伦全备谚解》是18世纪朝鲜半岛李氏王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汉语口语教材,也是李朝科举考试初试、复试的必考书目。它是通过对中国明代戏曲家丘濬所作的传奇《伍伦全备记》谚解而成,对早期的域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伍伦全备”... 《伍伦全备谚解》是18世纪朝鲜半岛李氏王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汉语口语教材,也是李朝科举考试初试、复试的必考书目。它是通过对中国明代戏曲家丘濬所作的传奇《伍伦全备记》谚解而成,对早期的域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伍伦全备”是指“伍伦全”和“伍伦备”兄弟俩的姓名;“伍伦”又是儒家思想道德规范“五伦”的谐音,“五伦”是中国和韩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关系。从《伍伦全备谚解》的文化价值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把其有益的部分发扬光大,并为当代对韩汉语教学和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启示。首先,本文将从谚解的方法和原因对这部教材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其次,由于《伍伦全备谚解》大量用典,不仅满足了李朝人汉语学习的需要,同时满足了他们希望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因此对其典型性语言也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此探讨语言中的文化价值。再次,通过分析教材文本人物对话中各个角色的扮演,对教材的戏曲文化价值予以探讨。最后,从教材的编排方式、方法出发,分析其儒学道德教化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伦全备谚解》 域外汉语教材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东亚域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
4
作者 骆园园 廖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1-76,共6页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国知网)收录的2003年以来有关东亚域外教材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图等知识图谱,得出以下结论: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研究的核心机构...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国知网)收录的2003年以来有关东亚域外教材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图等知识图谱,得出以下结论: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研究的核心机构,陈榴是被引最高的作者,《朴通事》是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语教材 可视化 东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