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西洋三书的域外史记载与世界性意识——读《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 被引量:4
1
作者 毛瑞方 周少川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1-25,41,共6页
明初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随行的马欢撰《瀛涯胜览》、费信撰《星槎胜览》、巩珍撰《西洋番国志》。三书表达了明朝"宣德柔远",加强中外联系、"共享太平之福"的意愿。书中大量记载了海外各国的天时气候、"土产之... 明初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随行的马欢撰《瀛涯胜览》、费信撰《星槎胜览》、巩珍撰《西洋番国志》。三书表达了明朝"宣德柔远",加强中外联系、"共享太平之福"的意愿。书中大量记载了海外各国的天时气候、"土产之别,疆域之制";记载了万里远航中"浮针于水,指向行舟"的行程;还从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向国人介绍海外诸国的社会面貌,用以开阔明朝观察世界的视野。三书说明了中外交流的历史成就和意义,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的重要地位,反映出鲜明的世界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瀛涯胜览》 《星槎胜览》 《西洋番国志》 域外 世界性意识
下载PDF
元朝的开放意识与域外史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少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5,共8页
元朝辽阔的疆域使元帝国具有对外开放、四海为家的积极思想观念。元代中外交通的频繁,激发了中国学者、旅行家、商人对异域风情、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向往,所以元代域外史的记载和著作非常丰富。对元代域外史的研究,又大大扩充了人们对域... 元朝辽阔的疆域使元帝国具有对外开放、四海为家的积极思想观念。元代中外交通的频繁,激发了中国学者、旅行家、商人对异域风情、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向往,所以元代域外史的记载和著作非常丰富。对元代域外史的研究,又大大扩充了人们对域外地理概念的认识。元代域外史著述对域外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风土物产的描述,对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记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反映了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开放意识 域外著述 域外成就
下载PDF
英国藏广府戏曲俗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兼论文献在海外的流播与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巧越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2期82-88,共7页
自17世纪起,广府戏曲俗曲文献传入英伦,成为英藏汉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虽已于编撰目录、披露文献与版本考证等方面留下了卓著成果,但在展现整体收藏概貌、细部文本分析与回溯汉籍流传历程,仍存在拓展空间。基于此,在当代学术视野下... 自17世纪起,广府戏曲俗曲文献传入英伦,成为英藏汉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虽已于编撰目录、披露文献与版本考证等方面留下了卓著成果,但在展现整体收藏概貌、细部文本分析与回溯汉籍流传历程,仍存在拓展空间。基于此,在当代学术视野下对英藏广府曲籍,进一步在编撰总目、跨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书籍流播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做出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藏汉籍 广府曲类文献 域外汉籍流播 英国汉学
下载PDF
鲁迅域外传播研究的一个范式——以《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1909—2008)》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姬学友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3-76,共4页
在鲁迅研究领域,鲁迅域外传播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王家平所著《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1909—2008)》,即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完整、综合性的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填补了鲁迅域外传播研究的一个空白。本文从鲁... 在鲁迅研究领域,鲁迅域外传播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王家平所著《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1909—2008)》,即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完整、综合性的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填补了鲁迅域外传播研究的一个空白。本文从鲁迅学史的角度,对《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1909—2008)》一书的研究范式、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借此进一步引起学术界对此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学 《鲁迅域外百年传播(1909-2008)》 书评
下载PDF
《诗经》的异文化变奏——《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其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2-76,共5页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诗经>> 域外接受 日本 异文化
下载PDF
域外内陆亚洲史学术理路的新阐释——钟焓《重释内亚史》伸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鸿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9-212,F0003,共15页
聚焦于钟书列举的域外六位学者有关"内亚史"研究的理路,以伯希和、塞诺和傅礼初治学手段与方法为例,指明该书阐析上述学者治学要旨的兴趣动机和学理依凭。伯希和兼治汉学、阿尔泰学,专精考证,构成自洽的学术体系,为钟焓所倾羡... 聚焦于钟书列举的域外六位学者有关"内亚史"研究的理路,以伯希和、塞诺和傅礼初治学手段与方法为例,指明该书阐析上述学者治学要旨的兴趣动机和学理依凭。伯希和兼治汉学、阿尔泰学,专精考证,构成自洽的学术体系,为钟焓所倾羡,亦与钟氏本人之学业旨趣相契合。塞诺尤其傅礼初继承伯氏之衣钵,又采纳社会科学方法对"内亚史"进行改造与拓展,所呈现的通达与博大,钟书也从20世纪学术范式转型的背景中给予肯定。钟书从方法论和逻辑思路等层面进行的新阐释,反映出中国大陆新生代学人文献处置手段的多样化及其眼界拓展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内陆亚洲 学术理路 新阐释 延展式评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