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转变及政策应对 被引量:67
1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柯文前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54-2067,共14页
人口迁移流动形式是构成人口迁移流动特征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中后期后,准确判断和把握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转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论文基于人口迁移流动形式转变的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考察现阶段中国人口迁移流动... 人口迁移流动形式是构成人口迁移流动特征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中后期后,准确判断和把握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转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论文基于人口迁移流动形式转变的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考察现阶段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形式转变的进程和特点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形式已发生转变,并突出表现为人口回流现象不断增多、省际和省内人口迁移流动此消彼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城—城流动显著增加,人口的城-城间流动将渐成常态化;流动人口户籍城镇化进程开始加快,其城乡两栖生计的重心向城镇转移;住房驱动下的流动人口就地、异地城镇化渐成趋势等。同时,人口迁移流动形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人口回流推动的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可持续性不足;城—城流动向东部少数省市聚集的态势明显;以户籍城镇化主导的农业流动人口市民化面临多重障碍等问题与挑战。最后,从流动人口城镇化的空间载体构建、城市治理方式转变、中西部小城镇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流动形式 人口回流 -流动 人口镇化 镇化中后期
原文传递
多维邻近性与城-城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卓云霞 刘涛 古维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0-1218,共9页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分析了地理、制度、信息和知识等多维邻近性对城-城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流入与户籍地地理相邻、制度相似、信息联系密切以及与自身知识...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分析了地理、制度、信息和知识等多维邻近性对城-城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流入与户籍地地理相邻、制度相似、信息联系密切以及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匹配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和公共服务水平好的大城市集聚的趋势;不同维度的邻近性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省内流动能够降低距离对流入地选择的负面影响;多维邻近性的影响强度存在群体差异,女性对知识邻近性更加敏感;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正式制度和信息邻近的城市有更强的偏好,但受知识邻近性的影响较弱;高学历群体更能远距离、跨省迁移并受到城市间互联网信息联系更强的影响;而有过流动经历的劳动力再流动时更能克服地理、文化和知识距离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邻近性 -流动 流入地选择 嵌套Logit模型
下载PDF
乡—城、城—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艺 郭馨冉 高传胜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促进人口流入并融入城市,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经济三个层面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因素对不同户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但程度有所不同。个... 为了促进人口流入并融入城市,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经济三个层面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因素对不同户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但程度有所不同。个人特征中性别、婚姻和教育程度等变量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中子女随迁、自有住房和较高的家庭收入等变量,能够较大地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尤其是自有住房;从社会经济特征的维度看,参加养老保险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并无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制度、随迁家庭的配套政策,并提高其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乡-流动 -流动
下载PDF
社会流动、城乡背景与在职大学毕业生的城市社会适应——基于全国4城市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富群 《晋阳学刊》 CSSCI 2018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利用对全国4个城市1007名在职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社会流动、城乡背景对在职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流动的在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及其部分维度明显逊色于不流动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流动对在职大学毕业生的... 利用对全国4个城市1007名在职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社会流动、城乡背景对在职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流动的在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及其部分维度明显逊色于不流动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流动对在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及其部分维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城乡背景在不同程度上能影响到在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及其部分维度;流动到其他城市就业不利于城市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适应上表现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乡—流动 乡背景 社会适应 毕业院校层次
下载PDF
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 被引量:86
5
作者 杨菊华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5,共18页
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居民之间最主要的差异集中表现为社会保障福利和其他公共资源的获得。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户籍类型造成的城乡差分及因户籍地引起的内外之别共同作用于个体社会保障的可获得性,三个人群的... 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居民之间最主要的差异集中表现为社会保障福利和其他公共资源的获得。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户籍类型造成的城乡差分及因户籍地引起的内外之别共同作用于个体社会保障的可获得性,三个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梯级差别,乡-城流动人口处于农村人和外来人的双重弱势;而且,经济越发达,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越低;而在经济欠发达之地,他们与本地市民的差距较小,呈现出低水平融入的特点。这些发现表明,各级政府改善流动人口社会福利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地区现行的制度安排,而这些制约维系着不同身份人群之间在公共资源可及性和可得性方面的不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分割 -流动人口 乡-流动人口 社会保障
原文传递
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与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融入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杨菊华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5,共13页
通过比较流入地市民、城-城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的绝对收入水平及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相对收入比率发现,其一,与本地市民相比,城-城流动人口的收入更高,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较低,表明流动人口群体内发生了因户籍制度引起的收入分化;... 通过比较流入地市民、城-城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的绝对收入水平及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相对收入比率发现,其一,与本地市民相比,城-城流动人口的收入更高,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较低,表明流动人口群体内发生了因户籍制度引起的收入分化;农村户籍使乡-城流动人口难以获得与本地市民类似的收入待遇。可见,在探讨流动人口的收入时,必须区分其户籍身份,以免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其二,虽然在经济发达省区,乡-城流动人口的绝对收入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类人群,但相对融入程度却更低;而在欠发达省区,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与本地市民更接近,呈现出低水平融入的特点。这表明,经济发展与收入融入并非线性关系;发达的经济也未必能促进乡-城流动人口的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分割 乡-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 收入融入
下载PDF
城-城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石人炳 陈宁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城一城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个人特征方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参保行为显著相关,男性相比女性参保率较高;2... 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城一城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个人特征方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参保行为显著相关,男性相比女性参保率较高;25~34岁组参保可能性最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保可能性越大。第二,经济社会因素中,单位性质为外资企业的流动人口参保可能性最大;收入越高,参保率越高;拥有商品房或自建房的相对于租住私房的参保率更高。第三,流动因素中,流入区域、时间和流动范围对参保行为影响显著,中部相对于东部、西部参保可能性最小;市内跨县流动者相对于省内跨市、跨省流动者参保可能性更大;流入时间越长参保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养老保险 参保行为
原文传递
乡—城、城—城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被引量:28
8
作者 陶树果 高向东 方中书 《西北人口》 CSSCI 2018年第2期88-95,共8页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乡—城流动人口与城—城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参保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尤其是乡—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从共同点来...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乡—城流动人口与城—城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参保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尤其是乡—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从共同点来看,定居性、雇员身份、在制造业工作和收入的增加,都对乡—城和城—城流动人口参加社保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私营企业工作、个体工商户和无单位群体的参保率较低。从不同点来看,对乡—城流动人口来说,省内跨市、市内跨县流动、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参保可能性最大,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参保率最低;对城—城流动人口来说,市内跨县流动、在国有集体企业工作参保可能性最大,中部地区的参保率最低。文章建议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加强对用工规范性较差行业的监管,早日实现社会保险的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 社会保险 参保率
下载PDF
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劳动强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菊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6,共9页
本文利用全国性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城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流入地户籍市民的劳动强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外来人口的实际工作时间都远远超过,但标准劳动时间却低于本地市民,表明"内外之别"对劳动强度的影响大于&qu... 本文利用全国性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城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流入地户籍市民的劳动强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外来人口的实际工作时间都远远超过,但标准劳动时间却低于本地市民,表明"内外之别"对劳动强度的影响大于"城乡差分"。而乡—城流动人口的劳动时间最长,处于外来人、农村人的双重弱势,凸显出"城乡差分"的特点。可见,外来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权益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亟待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乡—流动人口 劳动时间 劳动保护 社会融入
下载PDF
流动人口市民化与推进路径测算研究——基于同质化水平测度的视角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春超 蔡文鑫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1-173,共13页
文章以典型市民作为基准衡量流动人口与城市市民的同质化程度,进而测度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在测度中,文章分别从经济、社会保障、社会文化、心理和自我实现五个维度展开。研究发现,以高、低标准的典型市民为基准衡量,2014年全国流动... 文章以典型市民作为基准衡量流动人口与城市市民的同质化程度,进而测度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在测度中,文章分别从经济、社会保障、社会文化、心理和自我实现五个维度展开。研究发现,以高、低标准的典型市民为基准衡量,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市民化总体水平分别为44.50%和56.83%,且社会保障和自我实现维度的市民化水平在两种基准下都相对较低。文章比较乡-城和城-城流动人口市民化水平发现:在两种基准下,乡-城流动人口的市民化程度无论是在总体水平上还是各维度上均普遍低于城-城流动人口,尤其是在社会保障层面,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此外,通过分析流动人口市民化程度变化趋势发现,2011~2017年,流动人口市民化水平稳步提高,但社会保障层面市民化程度仍普遍偏低且提高缓慢。因此,文章认为当前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要政策思路应从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入手,尤其是要提高乡-城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化 流动人口 乡—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 镇化
原文传递
新生代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妮娜 张汝飞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34,共4页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将新生代流动人口"一分为二",对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入流入地同辈户籍群体作为参照群体,以进一步明确我国消费潜...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将新生代流动人口"一分为二",对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入流入地同辈户籍群体作为参照群体,以进一步明确我国消费潜能所在。实证结果显示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消费能力最强,消费潜能最大,但新生代流动人口整体基本消费占实际消费支出比重较高,需求刚性明显,主要表现为城市"捆绑"消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消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流动人口 新生代-流动人口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ELES模型
原文传递
城—城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改进与新口径下的流动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婧雯 朱宇 +2 位作者 林李月 柯文前 肖宝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477,共14页
城—城流动人口是影响中国人口流动格局演变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论文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城—城流动人口的统计口径进行改进,并分析了新口径下城—城流动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人... 城—城流动人口是影响中国人口流动格局演变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论文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城—城流动人口的统计口径进行改进,并分析了新口径下城—城流动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人口城—城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新口径下城—城流动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42.92%,远高于原口径的18.85%。(2)与原口径相比,新口径下城—城流动人口具有性别比高,已婚者比例高,首次流动时更年轻,流动年限更长,人力资本、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定居意愿更低的特征。(3)与农村户籍相比,城镇户籍城—城流动人口的流动距离更远、流入城市等级更高,后续流动仍然高度集聚在沿海发达城市,而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继续在沿海城市间流动的同时,出现明显的向中西部回流的态势。(4)模型结果显示,年轻、教育年限长、已婚、从事商业服务业、流动时间长、家庭收入高的人口更容易城—城流动,但家属随迁和子女数量的增加会抑制人口城—城流动;首次流入城市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绿化覆盖程度、较高的人均GDP和财政支出都有效地推动了人口的城—城流动。论文纠正了迄今城—城流动人口统计口径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城—城流动人口认识的偏差,推进了对人口城—城流动这一薄弱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统计口径 流动特征 后续流动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研究——基于城-城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贺坤 周云波 成前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113,共20页
我国在取得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之后,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将重点着眼于缩小贫富差距的相对贫困治理。作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农民工群体是相对贫困治理和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 我国在取得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之后,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将重点着眼于缩小贫富差距的相对贫困治理。作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农民工群体是相对贫困治理和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构建适应流动人口群体特点的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指标体系,运用A-F方法对农民工和城-城流动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并采用Logit模型对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的各类致贫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获取不足使农民工群体在收入增长方面相对城-城流动人口面临更大的阻力和瓶颈;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分割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实现自身发展的显著阻力,其中住房、社会保障和教育因素的致贫影响最为显著;年龄的致贫影响呈正U型分布,老龄化将极大地影响农民工群体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户籍身份、婚姻状态、流动范围、子女数量等因素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精准辨识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的致贫短板及其高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对助力更多农民工迈入中等收入群体和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流动人口 多维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乡−城、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 被引量:7
14
作者 仝德 曹志强 曹广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5-1145,共11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定量比较分析了乡−城和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①总体而言,城−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显著高于乡−城,户籍价值、社会融入对两类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在...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定量比较分析了乡−城和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①总体而言,城−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显著高于乡−城,户籍价值、社会融入对两类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在两类人群间存在差异。②流出地的户籍价值显著阻碍了乡−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流入地的户籍价值、经济方面的整合融入对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更显著。③户籍价值、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及流动距离分异。④产生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户籍身份所塑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户意愿 乡−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 户籍价值 社会融入
下载PDF
超大城市乡—城与城—城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差异——基于北京和上海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君甫 王春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9,共9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文章分析了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乡—城、城—城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居委会社区,大多数流动人口并没有居住在村委会社区。城—城流动人口居住在居委...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文章分析了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乡—城、城—城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居委会社区,大多数流动人口并没有居住在村委会社区。城—城流动人口居住在居委会社区及购买住房的比重更大;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就业身份和收入水平均对两类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迁移城市的居住空间与其来源地密切相关,来源地的不平等导致乡—城流动人口和城—城流动人口在迁移城市的居住空间和区位选择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 居住空间 住房不平等
下载PDF
家庭团聚——家庭城乡属性与家庭化迁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诸萍 《社会发展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72-88,243,共18页
通过分析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文就家庭城乡属性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存在显著的家庭城乡属性差异,具体而言:乡—城流动家庭实现完整家庭式迁移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城—城... 通过分析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文就家庭城乡属性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存在显著的家庭城乡属性差异,具体而言:乡—城流动家庭实现完整家庭式迁移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城—城流动家庭,且两者间的这种差异即便在考虑了迁移稳定性因素后仍然显著存在;分家庭结构来看,乡—城流动家庭更渴望能在迁入地实现"未婚子女加父母"这一典型核心家庭结构的团聚。这些发现表明,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与文化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家庭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流动家庭 流动家庭 家庭化迁移 家庭乡属性 核心家庭成员
原文传递
制度约束、人力资本与流动人口就业分化——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宁 石人炳 《兰州学刊》 CSSCI 2020年第11期150-161,共12页
使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概率非线性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城流动人口与乡—城流动人口的就业分化状态及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就业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城流动人口与乡—城流动人口存在明显的就... 使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概率非线性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城流动人口与乡—城流动人口的就业分化状态及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就业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城流动人口与乡—城流动人口存在明显的就业部门分割状态,在就业市场上分化成了异质性分明的两类亚群体;第二,相比城—城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在行业、所有制进入以及高质量就业机会获得三个维度都面临户籍身份歧视;第三,户籍制度约束下,乡—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回报显著低于城—城流动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乡—流动人口 就业分化 户籍歧视 人力资本回报
下载PDF
中国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空间结构与地域模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左昕 林李月 +1 位作者 朱宇 柯文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63,共6页
基于对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重新理解,依据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客观和主观视角对现有维度进行二分类,构建包括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的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空间自相关和泰尔指数,... 基于对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重新理解,依据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客观和主观视角对现有维度进行二分类,构建包括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的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空间自相关和泰尔指数,探讨省域尺度上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地域模式。结果表明:(1)在组间差距的作用下,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综合水平、客观维度、主观维度发展程度均表现出典型的非均衡性;(2)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综合水平、客观维度、主观维度都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明显的集聚中心,但三者间的集聚呈梯度下降态势,区域粘滞水平是主导机制;(3)城-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呈现出明显的首位特征和长尾特征;(4)可划分为4种地域模式,包括发展龙头型、维度短板型、潜力挖掘型和落后追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空间结构 地域模式
下载PDF
人口流动对社会保障参与的影响
19
作者 薛梦颖 沈苏燕 李放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1期189-191,共3页
运用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比较流动人口和未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和城-城流动人口的差异,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估计流动以及不同类型流动对其社会保障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对社会保障参与的负向影响显著,和... 运用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比较流动人口和未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和城-城流动人口的差异,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估计流动以及不同类型流动对其社会保障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对社会保障参与的负向影响显著,和未流动的人相比,流动的人参加社会保障的概率更低,降低幅度约为9%;乡-城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障的概率低于城-城流动人口,降低幅度约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 乡-流动人口 社会保障参与
下载PDF
四类流动人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1
20
作者 马小红 段成荣 郭静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6,126-127,共11页
按照户籍身份和流入地城乡类别两个维度,可将流动人口分为乡城流动人口、城城流动人口、乡乡流动人口、城乡流动人口4种类型。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四类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流动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与五... 按照户籍身份和流入地城乡类别两个维度,可将流动人口分为乡城流动人口、城城流动人口、乡乡流动人口、城乡流动人口4种类型。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四类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流动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与五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这四类流动人口在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水平、行业职业结构、地区分布及流动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文章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并没有彻底消除四类流动人口的差异,其总量和特征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只有把流动人口细分,才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流动人口的不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流动 乡乡流动 流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