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 被引量:636
1
作者 李强 陈宇琳 刘精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100,204-205,共19页
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空间模式两个视角理解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的特征,发现中国城镇化的突出特征是政府主导、大范围规划、整体推动、土地的国家或集体所有、空间上有明显的跳跃性、民间社会尚不具备自发推进城镇化的条件... 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空间模式两个视角理解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的特征,发现中国城镇化的突出特征是政府主导、大范围规划、整体推动、土地的国家或集体所有、空间上有明显的跳跃性、民间社会尚不具备自发推进城镇化的条件等。可将我国城镇化"推进模式"区分为七种类型:建立开发区、建设新区和新城、城市扩展、旧城改造、建设中央商务区、乡镇产业化和村庄产业化。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创新性及灵活性,但如何更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促进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以实现城市增长的公平正义,亦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推进模式 动力机制 空间模式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 被引量:479
2
作者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4,共7页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之所在,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王牌"引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新...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之所在,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王牌"引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改革任务,妥善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努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促进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战略意义 重点任务
下载PDF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423
3
作者 吴丹洁 詹圣泽 +4 位作者 李友华 涂满章 郑建阳 郭英远 彭海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97,共19页
通过梳理海绵城市(LID)的源起和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治理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 通过梳理海绵城市(LID)的源起和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治理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借鉴我国古代和国内外LID建设经典成就上,研究海绵城市理念的内容目标、技术方法、构建途径及实施策略,探索中国特色的LID试点经验模式与案例归集成效,指出LID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注意规避的问题,并展望其新兴发展趋势,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引导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都极具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区域经济 资源环境 城乡建设 雨洪治理 低影响模式 中央城市会议 城镇化
下载PDF
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 被引量:370
4
作者 李克强 《行政管理改革》 2012年第11期4-10,共7页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的问题,这很...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的问题,这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进程 城镇化 国际经济环境 科学发展观 协调 中等收入国家
下载PDF
中国城市洪涝问题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67
5
作者 张建云 王银堂 +2 位作者 贺瑞敏 胡庆芳 宋晓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491,共7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率已由2000年的36.22%增加到2014年的54.77%。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洪涝灾害日益严重。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城镇化对城市降水和极端暴雨的影响机制,并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率已由2000年的36.22%增加到2014年的54.77%。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洪涝灾害日益严重。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城镇化对城市降水和极端暴雨的影响机制,并从流域产汇流角度分析了城镇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剖析了中国城市洪涝频发的主要原因。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城市洪涝防治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1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指导,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2建立城市洪涝立体监测、预报预警和实时调度系统,强化城市洪涝科学决策能力;3健全和完善城市洪涝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完善灾害救助和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洪涝 全球变 产汇流
下载PDF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被引量:351
6
作者 方创琳 周成虎 +2 位作者 顾朝林 陈利顶 李双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1-550,共20页
特大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担当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承载地的历史重任,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胁迫压力。开展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研究,是未... 特大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担当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承载地的历史重任,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胁迫压力。开展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研究,是未来10年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高优先研究主题。本文系统解析了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基本理论框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特大城市群系统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及耦合特征,科学辨识近远程主控要素作用下城市群系统内外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胁迫强度、近远程耦合机理与规律,总结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圈理论,进一步构建多要素—多尺度—多情景—多模块—多智能体集成的时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发特大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发展优化智能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其次从方法上将特大城市群地区视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建立同一标准化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多要素—多目标—多模型—多情景环境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集成技术方法、大数据支持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技术方法,构建多尺度—多技术—多智能体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技术框架,按照分析时空演变特征—寻求主控要素—辨识耦合关系—揭示胁迫机制—发现耦合规律—筛选调控变量—求解临界阈值—进行调控试验—完成情景模拟—提出优化方案—完成情景模拟—提出优化方案—实现国家目标这样一条技术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整体优化方案。本文旨在为特大城市群地区由问题集中区转为可持续发展区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环境 交互耦合效应 耦合圈理论框架 技术路径
原文传递
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与中国近期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被引量:326
7
作者 张翼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6,111,共13页
文章通过对2010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2)"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升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3)"想保... 文章通过对2010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2)"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升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3)"想保留承包地"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4)在转为非农户口这一问题上,80前与80后农民工不存在显著区别。由此作者认为,推进城镇化的优选之路是"常住化城镇化"而非"户籍化城镇化";要在不强迫改变农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农民工转变为城市新市民;应给予进城的"80前"与"80后"同等重要的政策关注。深层城镇化的政策配置重点,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而不是强化户籍的制度区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深度城镇化 进城落户意愿
原文传递
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312
8
作者 周飞舟 王绍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83,203,共18页
在"统筹城乡"模式带动的城镇化进程中,成都市以政府主导、资本介入的方式推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农民上楼")与农业的规模经营("资本下乡"),不但改变了"三农"的面貌,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在"统筹城乡"模式带动的城镇化进程中,成都市以政府主导、资本介入的方式推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农民上楼")与农业的规模经营("资本下乡"),不但改变了"三农"的面貌,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将这种模式放到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政府与企业这三对彼此联系的关系结构中进行考察,并将其与中国正在经历的高速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政府、资本、农民在这个过程中的得失损益和当前以"土地经营"为中心的城镇化模式的问题所在,以及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统筹 农民集中居住 国家与农民关系
原文传递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 被引量:296
9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侯云春 +3 位作者 韩俊 蒋省三 何宇鹏 金三林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9,共25页
农民工向市民角色的转换,是顺应广大农民工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重大转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基于对全国6个城市的实地考察和20多个城镇6232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在方式上,不愿意以... 农民工向市民角色的转换,是顺应广大农民工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重大转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基于对全国6个城市的实地考察和20多个城镇6232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在方式上,不愿意以"双放弃"换取城镇户籍。就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成本而言,按照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每个农民工市民化的政府支出公共成本约在8万元左右。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以扩大农民工转移就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和安置农民工进城定居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 户籍制度 城镇化
下载PDF
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 被引量:289
10
作者 王国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81,148,共13页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推动力转变为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共同推动的过程。它的内在根据是,在通过工业化解决了"吃、穿、用"之后,要有效解决目前严重短缺的"住、行、学"等问题,加快发展城镇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推动力转变为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共同推动的过程。它的内在根据是,在通过工业化解决了"吃、穿、用"之后,要有效解决目前严重短缺的"住、行、学"等问题,加快发展城镇经济。解决"住、行、学"问题,既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温饱型小康基础上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内容,还是保障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城镇经济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研究,其中包括: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心指标,加大消费性投资的价格效应和产能效应,加大消费性投资与城市政府的财力关系,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经济标准等等。城镇经济发展将是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必然引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为此,需要更加有力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发展方式
原文传递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8
11
作者 李裕瑞 王婧 +1 位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战略导向。本文着力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我国地级区域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战略导向。本文着力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我国地级区域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相关分析探讨四化协调指数与区域发展主要指标的关联关系,建立识别方法开展基于四化发展状态的问题区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四化各自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耦合度、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四化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越高,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越低;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及自然地理类要素对四化协调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农业和农村的社会投资、财政投入及金融支持,以及大中型企业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等因素对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更为稳健而积极;识别出四化发展存在若干问题的7类计145个地市,主要分布在中部传统农区、西南山地丘陵区和青藏高原区。在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推进四化协调发展既需要共性制度创新,还需要针对问题区域及其区域问题研制区域政策,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社会投资、财政投入与金融扶持力度,积极扩大内需,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城镇投资和教育投资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信息 城镇化 农业现代 “四”协调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问题区域
原文传递
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 被引量:265
12
作者 王洋 方创琳 王振波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05-1316,共12页
以县为基本单元,从人口、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构建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县级单元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构建城镇化类型区;基于偏相关系数测度各类型区的城镇化驱动力;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对综... 以县为基本单元,从人口、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构建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县级单元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构建城镇化类型区;基于偏相关系数测度各类型区的城镇化驱动力;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对综合城镇化水平进行分区。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是反映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两大子类型;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行政等级性;划分全国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型、经济社会城镇化滞后型、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滞后型和综合城镇化非滞后型四大城镇化类型区;不同类型区的驱动力不同,市场力和行政力是全国层面的两大驱动因素;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人文地理领域进行分区研究,中国人口城镇化分区模式为北高南低,经济城镇化分区模式为东高西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熵值法 空间自相关 类型区划分 县域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0
13
作者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87,共8页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面板数据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55
14
作者 刘涛 齐元静 +1 位作者 曹广忠 刘慧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7-581,共15页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对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城镇化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仍然是其主要集中地,且沿海...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对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城镇化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仍然是其主要集中地,且沿海集中区有连绵化的趋势,但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向内陆地区的省会等特大城市集中趋势明显,其分布重心出现了明显的北移。省内县际的流动人口规模已接近于省际流动,且有更高的意愿和更强的能力永久居留城镇,省内县际的永久性迁移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主导模式。中国流动人口迁入地的选择受到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更强。远距离流入东部地区的人口在务工之外,对享受城市生活也开始有所考虑;而中西部地区政府力量在引导人口流动中仍起到重要作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均有显著贡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中国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城镇化 城镇体系 城市群 人口普查 中国
原文传递
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239
15
作者 张建云 王银堂 +1 位作者 胡庆芳 贺瑞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3-799,共7页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也面临众多争议,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目标、内容和效果等均存在不同认识。针对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水问题,结合参与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评审、考察以及对国外海绵城市的...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也面临众多争议,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目标、内容和效果等均存在不同认识。针对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水问题,结合参与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评审、考察以及对国外海绵城市的调研情况,从城市水文过程的角度,系统解析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指标、建设功能与发展方向、城市地下排蓄系统、建设管理体制等若干问题展开了讨论。核心观点认为,海绵城市是对中国城市水系统的综合治理,也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构,功能综合是海绵城市建设成功的前提,海绵城市的建设应以河湖水系为核心,需要流域和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应该基于多部门、跨行业的优势互补、合作交叉,按照整体规划、系统布局的方式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海绵城市 城市洪涝 内涵解析 建设目标 功能发展 管理体制
下载PDF
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 被引量:215
16
作者 王西玉 崔传义 赵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9-109,共11页
“民工潮”之后出现的“创业潮”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认识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理论意义,对城乡就业和农村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民工回乡创业作为外出打工的一种派生现... “民工潮”之后出现的“创业潮”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认识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理论意义,对城乡就业和农村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民工回乡创业作为外出打工的一种派生现象,对拓展农村就业,发展县域经济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如何认识和对待民工回乡创业现象,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讨论了与其相关的认识和实践问题,对民工回乡创业作了客观的评价,并从分析影响民工回乡创业的因素入手,提出了适应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调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回乡 民工创业 农村就业 县域经济 城镇化 农村发展 打工
原文传递
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 被引量:230
17
作者 崔木花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8,共7页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偏低,除郑州外,其余8市城镇化水平均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2依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中原城市群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被划分为3种发展类型,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中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被引量:216
18
作者 习近平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第7期4-6,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一直强...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镇化 工业 城乡融合发展 乡风文明 “三农”工作 乡村治理现代 产业兴旺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出让的工业化与城镇化 被引量:211
19
作者 雷潇雨 龚六堂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41,共13页
本文将企业集聚效应和土地财政引入城市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地出让行为对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地方政府最优的土地出让策略是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住用地,来降低企业成本并增加财政收入和... 本文将企业集聚效应和土地财政引入城市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地出让行为对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地方政府最优的土地出让策略是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住用地,来降低企业成本并增加财政收入和公共支出,共同达到吸引企业、促进生产并推动城镇化的目的。基于全国1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这一土地出让策略基本有效,但其效果随着城市的集聚效应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城市间地租竞争也可能对彼此的工业发展和城镇化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土地财政 工业 城镇化
原文传递
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06
20
作者 雷潇雨 龚六堂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57,共14页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种类型消费者(城市市民、城市非市民及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城镇化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选取全国176个城市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提高能够推动城市消...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种类型消费者(城市市民、城市非市民及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城镇化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选取全国176个城市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提高能够推动城市消费率的增长,但城镇化速度过快则会阻碍消费率增长。实证显示这一关系在我国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区别,中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通过扩大人口规模来提高城市生产能力和消费率增速,而东部城市只有通过提升农民工福利待遇,才能够促进消费率增长。进一步,本文还通过参数估计给出了我国城市人口集聚效应的产出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集聚效应 农民工 居民消费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