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演变特征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国恩 朱翔 贺清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58-1966,共9页
科学揭示城市群内在空间联系特征是诊断问题与优化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综合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和可达性分析基础上,基于空间相互联系、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对内集聚影响力等层面方法集成对2006年以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 科学揭示城市群内在空间联系特征是诊断问题与优化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综合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和可达性分析基础上,基于空间相互联系、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对内集聚影响力等层面方法集成对2006年以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呈现出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内心圈层结构,交通科技对城市空间联系产生的时间压缩效应明显,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北高南低、东北高西北低,但区域差异程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呈现出以长沙为主核心的圈层模式与常德市为副中心的极核模式并存的局面;长沙是城市群集聚的核心,益阳、娄底、常德处于城市对内集聚影响的低位区,城市群对内集聚影响能力沿高铁线路分布和拓展,长昆客运专线开通后核心地带开始呈现出向西偏移的态势;针对城市群存在极核结构依然明显、内核圈层尚处雏形、区域网络联动效应较差、基础配套有待加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域产业协作、优化战略政策和完善一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联系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城市流强度 城市集聚 环长株潭城市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沿线的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双陆 张梅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4,共9页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中港口与城市区位的建模思想,建立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交通枢纽影响枢纽城市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交通枢纽是否会形成枢纽城市取决于交通支线的数量、新城市区位距离原有中心城市的远近及运...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中港口与城市区位的建模思想,建立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交通枢纽影响枢纽城市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交通枢纽是否会形成枢纽城市取决于交通支线的数量、新城市区位距离原有中心城市的远近及运输的便利化程度。数值模拟显示,交通枢纽点的交通支线越多,越容易形成枢纽城市,且在距离中心城市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该点上交通支线数对市场潜力的影响较小,当城市区位超过该临界点,交通支线越少,市场潜力越大,越有可能形成新的次级城市;运输成本越大,交通支线对市场潜力的影响程度越大,且在更高的运输成本下,越容易形成稳定的枢纽城市。实证检验表明,市场潜力、公路与铁路交通支线对城市聚集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公路等级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加快沿线公路与铁路设施建设,提升公路等级,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顺利推进,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枢纽 场潜 城市区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集聚 空间经济
下载PDF
论日本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市集聚力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效中 姜铭 《日本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作为"世界工厂",保持着持续高速成长的势头。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以缩小农村和城市差距为目标,开始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并且可以预见性的看到,在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在进一步...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作为"世界工厂",保持着持续高速成长的势头。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以缩小农村和城市差距为目标,开始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并且可以预见性的看到,在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发展服务经济化。中国和日本在国土的疆域、历史的长短以及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中国发展的动向,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向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关注经济社会的一般倾向性,从产业结构和城市集聚力的观点出发,阐述日本的经济发展。期望能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城市集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