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静玉 杨虎乐 +1 位作者 宋琼 范晓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0-1068,共9页
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 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时空差异明显。"线"层次上,城市间的引力和城市联结线数目的增多,逐渐形成辐射网络,引力和联结线数目的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点"层次上,通过"线-点"叠加分析,城市最大联结线数目增多和城市潜能等级提升的时空差异性明显。而且1990~2010年间各个城市潜能等级跃迁的时空差异明显。"面"层次上,近20多年来,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4个中心城市的腹地变化明显,核心组团——郑州组团1990~2000年北扩,2000~2010年东扩;1990~2010年,潜能高值区域的空间收缩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相互作用 城市潜能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柯新利 丁璐 马才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1-767,共7页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科学认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提高城市建设...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科学认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在采用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和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引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框架,以解析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间相互作用力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重要因素之一,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成正相关;(2)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城市间有较大的差异;(3)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引入到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解释模型,可以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的解释能力,形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城市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唐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91,共7页
研究目的:研究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城市间相互作用是影响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重要因... 研究目的:研究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城市间相互作用是影响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城市商业用地地价水平呈正相关;(2)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商业用地价格的影响在不同城市有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引入城市土地价格研究,为评估区域性城市土地价格和完善中小城市基准地价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价格 城市相互作用 回归分析 商业用地价格
下载PDF
基于互感理论的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效应研究——以成都、绵阳、德阳为例
4
作者 张刚 贾志永 左大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2,共6页
运用经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电磁学中的互感理论及模型为研究工具,构建了城市互感理论模型。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互感的特征。在两个相邻的城市间,任一城市的经济流发生变化会在另一个城市中激发感应经济势和感应经济流,形成城市间互... 运用经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电磁学中的互感理论及模型为研究工具,构建了城市互感理论模型。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互感的特征。在两个相邻的城市间,任一城市的经济流发生变化会在另一个城市中激发感应经济势和感应经济流,形成城市间互感。两个功能趋同的城市间相互作用,一个城市的加快发展会抑制另一个城市的发展;两个功能互补的城市间相互作用,一个城市的加快发展会促进另一个城市的发展。以成都、绵阳、德阳为例得到了经验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物理学 互感 城市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62,8,共7页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联系 城市流强度 城市相互作用强度 中原经济区
原文传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空间联系定量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肖汝琴 陈东景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80,共6页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辐射能力和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群整体辐射能力不强,核心城市中心地位不突出,中低城市流强...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辐射能力和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群整体辐射能力不强,核心城市中心地位不突出,中低城市流强度城市占多数。2区内第二产业辐射较强,呈现高集聚态势;第三产业辐射能力较弱,空间分布较为分散。3区内各城市地域分散,经济关联性不强。为了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有必要提升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提高第三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辐射能 城市流强度 城市相互作用强度 蓝色经济区
原文传递
辽宁省城市空间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嘉桐 吕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模型,将辽宁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①全省整体集聚和辐射作用较强,现已形成"沈阳—大连"双强局面和"沈阳—阜新"两极...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模型,将辽宁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①全省整体集聚和辐射作用较强,现已形成"沈阳—大连"双强局面和"沈阳—阜新"两极分化现象;②城市内部产业各部门分配差异较大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③大部分城市的对外综合服务能力与总体经济实力两者之间不协调统一;④空间结构分布上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联系 城市流强度 城市相互作用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