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41
1
作者 龚道溢 史培军 +3 位作者 陈浮 陈刚 包浩生 彭补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10,共7页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 ,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再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马山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1988~1998年之间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 ,城镇沿公路迅速向...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 ,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再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马山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1988~1998年之间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 ,城镇沿公路迅速向外扩张 ,旅游度假区沿湖岸不断扩大且呈集中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的驱动力是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外资大量涌入、城镇人口增长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变化 人文驱动力机制 城市边缘 土地测量 转移矩阵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策略——以天津市李七庄街为例 被引量:101
2
作者 杜立柱 杨韫萍 +1 位作者 刘喆 刘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结合天津市李七庄街的实践,从功能... "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结合天津市李七庄街的实践,从功能网、交通网、生态网、设施网及文化网五个方面进行了"城市双修"策略研究,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城市边缘 规划策略 天津李七庄街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谢花林 刘黎明 李振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该文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特征出发,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个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乡村景观 评价方法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生态价值 美学价值 发展方向 社会效应 生态质量 美感效果
下载PDF
国外城市边缘区研究发展的回顾及启示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晓军 《国外城市规划》 2005年第4期72-75,共4页
边缘区是指位于城市和乡村交接地带、城市和乡村功能互相交错的区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最集中的区域。国外已有的边缘区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内容从最初的定义边缘区分析形成特征,发展到从城市... 边缘区是指位于城市和乡村交接地带、城市和乡村功能互相交错的区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最集中的区域。国外已有的边缘区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内容从最初的定义边缘区分析形成特征,发展到从城市区域出发,从经济、空间功能等多角度分析边缘区的问题。从研究历程看,边缘区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内容从最初的空间状况认识开始,逐渐深入到讨论边缘区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城市边缘 城市空间 城市规划 居住 居民迁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适应性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66
5
作者 何艳冰 黄晓军 杨新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40,共15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地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议题,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适应性分析框架应用到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研究中,基于失地农民适应性内涵,从认知能力、缓冲能力、学习能力、转型能力和管理能力五方面构...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地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议题,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适应性分析框架应用到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研究中,基于失地农民适应性内涵,从认知能力、缓冲能力、学习能力、转型能力和管理能力五方面构建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市边缘区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数据,在对失地农民适应模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不同类型失地农民的适应能力,辨识制约失地农民适应能力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失地农民的适应模式分为短期雇工型、租金主导型、自主创业型、工资保障型和社保依赖型五种类型;2不同类型失地农民适应能力的评价结果依次为自主创业型>租金主导型>工资保障型>短期雇工型>社保依赖型;3不同类型失地农民适应能力的障碍因素呈趋同态势,其中职业技能培训、收入多样性指数、社会保障满意度、职业稳定程度和政府帮扶程度是主要障碍因子。最后,提出失地农民适应性管理对策建议及未来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失地农民 适应性 适应能力 熵权TOPSIS法 西安
原文传递
城市边缘区空间动态演变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山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8年第3期19-23,共5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过渡的地带,是城市化最直接、最敏感的地区。本文以江苏的南京、常州、镇江等城市为例,论述城市边缘区的基本概念,以及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动态演变特征,提出搞好城市边缘区规划的设想。
关键词 城市边缘 城市 边缘 空间结构 边缘规划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 被引量:43
7
作者 刘黎明 李振鹏 马俊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3期76-81,共6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的交错结合带,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科学地规划好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和乡村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论述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分析了该区域乡村景观功能...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的交错结合带,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科学地规划好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和乡村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论述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分析了该区域乡村景观功能的科学定位问题,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景观生态建设:①以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念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建设,并注重地方特色景观的保护;②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与建设的合理模式,实现城市和乡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③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推动城郊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建设;④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资源,发展城郊生态旅游;⑤绿色景观建设;⑥景观廊道和网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景观生态建设 乡村景观规划
下载PDF
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48
8
作者 陈晶中 陈杰 +2 位作者 谢学俭 毛久庚 张学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环境污染 土壤污染 污染物 分布特征 北京城 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边缘 城市化发展 城郊
下载PDF
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城市边缘区“三生”空间划分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马晓冬 李鑫 +1 位作者 胡睿 KHUONG Manh Ha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2-1392,共11页
城市边缘区乡村多元价值凸显,迫切需以乡村多功能理论为指导划分'三生'空间,以空间重构促进转型发展。论文首先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方面评价城市边缘区多功能时空变化;其次进行图斑尺度'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者共... 城市边缘区乡村多元价值凸显,迫切需以乡村多功能理论为指导划分'三生'空间,以空间重构促进转型发展。论文首先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方面评价城市边缘区多功能时空变化;其次进行图斑尺度'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者共同得到基于乡村多功能的'三生'空间适宜性;最后据此设计算法划分'三生'空间。研究发现:①城市边缘区乡村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等功能显现,需要重构多功能空间促进转型发展;②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乡村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主要分布在与中心城区较近地区,农业空间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远郊外围,生态功能则表现出高度空间异质性,农业、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在提升,而生态功能则普遍下降;③县域'三生'空间划定需多尺度联合,既要考虑乡镇尺度多功能差异,还要体现图斑尺度适宜性,才能为空间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借鉴。论文提出的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三生'空间划分可为即将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多功能 城市边缘 “三生”空间 江苏徐州铜山
原文传递
浅议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 被引量:24
10
作者 方晓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5-67,共3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共同作用的地域单元,如何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以及乡村地区是目前学术界的主要研究内容。文章在遥感以及GIS 等技术支持下,对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确定了现今上海城区与城市边缘区的大致分...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共同作用的地域单元,如何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以及乡村地区是目前学术界的主要研究内容。文章在遥感以及GIS 等技术支持下,对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确定了现今上海城区与城市边缘区的大致分界线,并认为城市边缘区边界是动态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界定 上海 城市管理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边缘古村的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凤凰古村为例 被引量:42
11
作者 马航 刘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不断向外扩张,位于边缘区的传统村落越发面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以深圳凤凰古村为例,将共生理论引入并构建古村与城市的共生系统,明确传统村落与城市共生的三要素内涵,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凤凰古...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不断向外扩张,位于边缘区的传统村落越发面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以深圳凤凰古村为例,将共生理论引入并构建古村与城市的共生系统,明确传统村落与城市共生的三要素内涵,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凤凰古村的共生三要素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共生模式、强化共生环境和协调共生单元三大策略,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性更新策略,以有助于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理论的研究,并为类似的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市边缘 传统村落 保护性更新策略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被引量:41
12
作者 于伯华 吕昌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3,共6页
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资源紧缺而利用方式多样,土地利用变化既与城市发展有关又和粮食安全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研究既必要又迫切。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1991-2002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GIS空... 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资源紧缺而利用方式多样,土地利用变化既与城市发展有关又和粮食安全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研究既必要又迫切。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1991-2002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系统探讨了北京市顺义区耕地流失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990-2000年顺义区流失耕地的57%转为建设用地,43%转为生态用地。农用地中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菜地和果园面积快速增加。工业发展是耕地流失的第一驱动力;人口城市化、房地产发展等加速耕地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失 城市 工业化 城市边缘 顺义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化效应及其意义——以山东日照王家皂村为例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陈志钢 保继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70,共6页
城市发展空间外拓对其边缘区乡村影响较大,旅游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有别于工业化的一种形式。在对山东省日照市王家皂村农户问卷调研所得数据基础上对旅游化的效应进行评价,得出:旅游化使得村民旅游经济收入得以迅速增加;村民就业结构发... 城市发展空间外拓对其边缘区乡村影响较大,旅游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有别于工业化的一种形式。在对山东省日照市王家皂村农户问卷调研所得数据基础上对旅游化的效应进行评价,得出:旅游化使得村民旅游经济收入得以迅速增加;村民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向单部门经济转移;村民旅游参与意识增强,对旅游经济前景普遍看好;生活环境与质量发生改变,社区问题开始显现;正、负旅游示范效应影响并存,社区社会生态平衡面临挑战等结论,并对旅游化效应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乡村旅游化 效应评价 王家皂村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概念辨析及其划分 被引量:31
14
作者 魏伟 周婕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共5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的前沿地区,是城乡作用力交织碰撞的地域空间,对它的概念描述及划分因城乡发展的背景各异以及研究角度的差异而不同。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区概念的发展,比较了我国描述城市边缘地带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使...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的前沿地区,是城乡作用力交织碰撞的地域空间,对它的概念描述及划分因城乡发展的背景各异以及研究角度的差异而不同。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区概念的发展,比较了我国描述城市边缘地带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使用范围,针对当前国情,提出了突出地域空间、土地、社会、经济方面特征的城市边缘区概念;结合常用的划分边缘区的几种方法,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从城市规划角度划分边缘区的主要原则及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概念比较 地域划分
下载PDF
基于LESA的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边振兴 刘琳琳 +4 位作者 王秋兵 钱凤魁 康萌 杨子娇 朱瑞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72-2178,共7页
城市边缘区耕地自然质量较好,但易受城市扩张和乡村集聚影响,因此,从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两方面综合划定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能够保障耕地优质稳定。本研究以沈阳市边缘区沈北新区为研究区,引入美国LESA体系考虑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 城市边缘区耕地自然质量较好,但易受城市扩张和乡村集聚影响,因此,从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两方面综合划定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能够保障耕地优质稳定。本研究以沈阳市边缘区沈北新区为研究区,引入美国LESA体系考虑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借鉴农用地分等成果构建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指标体系,进行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综合评价,划定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一、二、三级耕地质量优越,立地条件稳定,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5 510.50hm2,占平原耕地面积的77.94%;四、五级耕地不宜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本研究符合国家优先划定大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为今后类似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SA体系 农用地分等 永久基本农田 城市边缘 土地评价
原文传递
城市边缘区社会空间演进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婕 王静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21,36,共7页
以武汉市为例 ,概述了城市边缘区的社会空间 ,包括其含义及地域空间组织 ;重点分析研究了边缘区人口组织、空间分布等的变迁及其演进的内在机制 ,以充分认识和挖掘城市边缘区社会空间形态演进的必然性和内在积极的社会学意义 。
关键词 城市边缘 社会空间 人口 演进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1 位作者 路庆斌 方琳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163,共5页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1993、20012、007年3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3期土地利用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1993、20012、007年3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3期土地利用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分别计算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图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①大兴区的景观类型主体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从1993-2007年,大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草地、水域、荒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②大兴区景观格局的总体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加,斑块形状相似性变小,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景观分离度持续增加,各类景观组分面积比例差别在逐渐缩小,景观中各组分分配越来越均匀,某一种或几种景观组分占优势的情况越来越小;③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荒土地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即景观的破碎程度加大,分离度增大,形状变得越来越不规则,并且分布越来越分散。建设用地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增加,但是形状变得规则,并且分布变得相对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大兴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18
作者 邢忠 汤西子 徐晓波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41,共12页
论文通过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和相关历史研究,尝试梳理边缘区环境现象、生态源头问题认知及解题方法,重点解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要素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导向等边缘区重点研究领域,对现行程序管理与评估手段中的薄弱环节予以详细阐... 论文通过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和相关历史研究,尝试梳理边缘区环境现象、生态源头问题认知及解题方法,重点解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要素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导向等边缘区重点研究领域,对现行程序管理与评估手段中的薄弱环节予以详细阐释。研究围绕三方面展开:(1)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品质关系到城镇生态、空间形态以及城镇化管理,规划需协调建设与非建设用地并提升保护区的复合生态服务功能;(2)自然生境与农林非建设用地为主要保护区域,跨部门构建内连城区、外接乡村腹地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是重要的规划手段;(3)降低边缘区规划建设影响关乎保护的长效性,需要实体空间保护规划与政策法规及管理软件支撑协同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生态环境 保护 管理 综述
原文传递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临的环境压力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晶中 陈杰 谢学俭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2-14,共3页
目前,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受到广泛关注。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可以分为7种不同类型,同时城市边缘区的土地面临不同程度的环境压力。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阐述。最后,总结了以前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
关键词 城市边缘 城市 土地利用 污染 环境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杨俊 关莹莹 +1 位作者 李雪铭 席建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8-787,共10页
以199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003、2007、2013 SPOT5遥感数据等多元数据为基础,运用ESC模型结合空间分析法,线性加权方法计算社区的EVI值,并将甘井子区生态脆弱性划分为5个等级;以及运用二乘算法计算变化斜率,F值测算变化显著性,将变化斜... 以199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003、2007、2013 SPOT5遥感数据等多元数据为基础,运用ESC模型结合空间分析法,线性加权方法计算社区的EVI值,并将甘井子区生态脆弱性划分为5个等级;以及运用二乘算法计算变化斜率,F值测算变化显著性,将变化斜率和变化显著性分为4个等级,研究大连市甘井子区1998—2013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1)从城市边缘区生态脆弱性等级分布特征来看,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呈现出相同等级聚集,以邻近沙河口区社区为中心,相邻等级呈现出明显的辐射状,东西方向差异明显的特征。(2)从社区间生态脆弱性差异的角度来看,甘井子内部各社区生态状态差异显著。邻近市区的社区生态脆弱性变化显著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平均EVI由0.62增加至0.73,变化显著性指数为2.26。远离市区的部分社区生态环境变化不大,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部分社区EVI变化值呈现负增长,生态逐渐恢复。(3)从城市边缘区生态脆弱性整体变化趋势来看,1998—2013年间甘井子区的生态脆弱性变化与城市化发展速度密切相关,以2007年为节点,1998—2007年平均变化斜率指数为0.51,2007—2013年平均变化斜率指数为0.19,呈现出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模型 城市边缘 生态脆弱性 大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