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421
1
作者 方创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0-1144,共15页
中国的城市群是近30年来伴随国家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自21世纪初期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之后,中国连续10年把城市群提升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首次召开的中央城... 中国的城市群是近30年来伴随国家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自21世纪初期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之后,中国连续10年把城市群提升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首次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地位。然而,城市群在中国的研究目前尚处在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系统总结从1934-2013年的80年间发表在地理学报的城市群主题论文,只有不到19篇,仅占总篇数的0.55%,不仅发表篇数少,而且发表时间短,首次发表城市群研究成果不到10年,研究单位和作者群体集中,研究内容瞄准国家需求但比较发散。即便如此,仅有的城市群研究成果还是对国家城市群总体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引领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体现在,提出的城市群空间格局推动国家形成了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引导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把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提出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与技术流程对界定国家城市群范围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出的城市群系列研究领域带动城市群的研究向着纵深与实用方向拓展,提出的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城市群的选择与发展起到了警示作用。以这些研究进展和成果为基础,未来中国城市群选择与培育的重点方向为:以问题为导向,深刻反思检讨中国城市群选择与发育中暴露出的新问题;以城市群为主体,重点推动形成"5+9+6"的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依托,重点推动形成"以轴串群、以群托轴"的国家城镇化新格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对城市群形成发育中重大科学问题的新认知,包括深入研究城市群高密度集聚的资源环境效应,科学求解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 空间格局 发展方向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82
2
作者 顾朝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1-784,共14页
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多个城市的集合体。城市群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客观反映,并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体形态。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沿海城市群成为国家外向性经济、出口贸易和"... 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多个城市的集合体。城市群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客观反映,并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体形态。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沿海城市群成为国家外向性经济、出口贸易和"世界工厂"的主要地区,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选择。本文重点就城市群概念、城市群国外研究、中国城市群的早期研究、中国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中国城市群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中国城市群形成机制较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要复杂得多,相关研究也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地理学 区域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 被引量:199
3
作者 方创琳 关兴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1-1022,共12页
中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但城市群高密度的聚集导致高强度的相互作用,在拉动... 中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但城市群高密度的聚集导致高强度的相互作用,在拉动城市群高速度成长的同时,造成了高风险的生态环境威胁。如何客观评价城市群高密度集聚的效果?基于这一问题,本文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构建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指标体系,采用CRS模型、VRS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综合测算了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低且呈下降趋势,2002年、2007年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为0.853和0.820,分别达到最优水平的85%和82%,平均综合效率下降了0.033;基于Bootstrap-DEA纠偏后的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更低,但更可靠有效;城市群投入产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表现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区域空间格局,呈现出与中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相似的特征;2002-2007年中国城市群规模效率指数微弱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综合效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及纯技术效率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该研究旨在为评估我国城市群高密度集聚的效果提供定量的测算依据,进而为提高中国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与空间集聚效率奠定科学的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投入产出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Bootstrap-DEA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政府干预、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兼论中国区域政策的有效性 被引量:176
4
作者 赵勇 魏后凯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9,187,共16页
为什么在区域分工抑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地区发展仍然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缩小地区差距之间保持有效的平衡?本文运用2003~2011年中国16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就政府干预... 为什么在区域分工抑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地区发展仍然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缩小地区差距之间保持有效的平衡?本文运用2003~2011年中国16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就政府干预对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地区差距效应的影响进行了验证。本文研究发现,在城市群层面,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之间存在钟状曲线式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空间功能分工的深化,地区差距会扩大,但随着空间功能分工超过转折点后,地区差距则会缩小。地方政府干预对空间功能分工的地区差距效应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在空间功能分工拐点的左侧阶段,政府干预会抑制空间功能分工对地区差距的扩大效应;在空间功能分工拐点的右侧阶段,政府干预则会抑制空间功能分工对地区差距的缩小效应。从本文的样本来看,2011年以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群的空间功能分工处于拐点的左半段。因此,按照本文的结论,在空间功能分工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政府干预反而会抑制地区差距的加剧,会实现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的平衡。但是,2011年之后较短的时期内,70%左右的观察样本将迈入空间功能分工的右半段,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干预会抑制空间功能分工演进带来的地区差距自发收敛过程。由此,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加强区域合作与分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本文直接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功能分工 政府干预政策 地区差距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 被引量:156
5
作者 方创琳 祁巍锋 宋吉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1-1021,共11页
城市群紧凑度是指在城市群形成与发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城镇)、产业、资源、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物质实体按照一定的经济技术联系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包括城市群产业紧凑度、城市群空间紧凑度和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等类型。适度... 城市群紧凑度是指在城市群形成与发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城镇)、产业、资源、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物质实体按照一定的经济技术联系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包括城市群产业紧凑度、城市群空间紧凑度和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等类型。适度的紧凑度是城市群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群紧凑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城市群的健康发展。从产业、空间和交通三大视角入手,通过构建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对选取的23个城市群紧凑程度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城市群紧凑度总体不高,且空间差异性大,根据这种差异,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中国城市群综合紧凑度划分为高度紧凑、紧凑、中度紧凑、低度紧凑和不紧凑(分散)5个等级。城市群综合紧凑度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异态势。城市群综合紧凑度与城市群发育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如何科学调控城市群紧凑程度,紧凑程度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最佳选择,这是本文研究中试图回答的问题。该研究为我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育,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群、环境友好型城市群、生态型城市群和高效型城市群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为推动我国城市群的适度集聚和健康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紧凑度 综合测度模型 空间分异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的界定及其分布研究 被引量:99
6
作者 代合治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0-43,55,共5页
从城市化的角度,运用定量方法在全国209个地级以上城市型政区中筛选了125个构造城市群的基本地域单元,界定了17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群。
关键词 中国 城市群 界定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1
7
作者 方创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创造世界奇迹与城市群建设取得非常显著成就的40年。4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翻了1.5番,超过了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3.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城镇化初期和中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即将迈入后期成熟阶段;在数度调整...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创造世界奇迹与城市群建设取得非常显著成就的40年。4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翻了1.5番,超过了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3.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城镇化初期和中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即将迈入后期成熟阶段;在数度调整与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召开了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完成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历史性重大调整;抵御住了来自'伪城镇化'的冲击,通过'去伪存真'提高了城镇化发展质量。40年来,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顺利完成了从激烈的理论纷争到实践应用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到引领全球城市群发展的21世纪新时代,城市群连续15年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国家及国际战略地位得到快速提升,对国家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展望未来,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群的发展将以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基础,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向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方向发展;继续将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推进城市群向高度一体化、绿色化、智慧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融合发展高度,合并召开中央城乡工作会议,合并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合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同步化、融合化、共荣化方向发展,同步提升城市与乡村发展质量,让城市与乡村共同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群 重要进展 发展展望 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40年
原文传递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28
8
作者 刘晓丽 方创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42,共8页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承载力及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表现在:①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②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研究欠缺;③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④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针对这些不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方向为:①从综合多要素角度加强城市群开放系统承载力研究;②充分重视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特征;③注重科技进步、制度管理等人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④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度与定量测算方法研究;⑤充分发挥复杂系统方法、GIS、RS等先进技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承载力 资源与环境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 被引量:133
9
作者 方创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主体的战略引领地位进一步提升,都市圈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明确,生态功能作为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功能进一步... 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主体的战略引领地位进一步提升,都市圈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明确,生态功能作为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功能进一步凸显。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的基本方向为:本土化建群与全球化建群相结合,推动建设双循环型城市群;以圈鼎群与以群托圈相结合,形成都市圈鼎托型城市群;留足生态空间优化三生空间,建设既富又美的美丽型城市群;强化创新驱动与低碳引导,建成碳达峰与碳中和型城市群。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的综合效应体现在:巩固提升城市群的核心战略地位,适度调控强大的吸管效应;优化重组城市群"5+5+9"的空间组织新格局,全面提升高度一体化效应;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和沿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联动引领效应;高度关注边境地区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的稳疆固边效应;依托金融中心,强化城市群与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聚财敛财效应;充分放大城市群与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带动效应;突出关注城市群空间扩展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群 综合效应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密度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探--从2000年到2010年 被引量:126
10
作者 毛其智 龙瀛 吴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共6页
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是折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最直接表征。本文利用乡镇和街道尺度的"五普"和"六普"人口资料,对2000-2010年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初步考察,并基于人口密度视角提出城镇化格局的识别指标... 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是折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最直接表征。本文利用乡镇和街道尺度的"五普"和"六普"人口资料,对2000-2010年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初步考察,并基于人口密度视角提出城镇化格局的识别指标,进而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旨在廓清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再分布的变化规律,深化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城镇化 城市群 中国 人口普查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23
11
作者 赵勇 白永秀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30,共13页
本文运用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对中国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2003—2010年,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并呈现出波动中持续下降的趋势,但2008年之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城市群功能分工存在明显的区... 本文运用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对中国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2003—2010年,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并呈现出波动中持续下降的趋势,但2008年之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城市群功能分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群高于中西部城市群且差距逐渐拉大。从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比较来看,中心城市远远高于外围城市且二者差距不断扩大,但中心城市自身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从城市等级角度比较来看,城市功能分工水平与城市等级高低有关,不同等级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级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功能分工 功能分工测度 区域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科学选择与分级发展的争鸣及探索 被引量:117
12
作者 方创琳 毛其智 倪鹏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527,共13页
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战场,因而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城市群的发展不仅... 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战场,因而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但中国城市群在选择与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从科学角度提出推进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技术路径和科学方案。基于这一意图,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2014年12月20日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群发展高层论坛》。通过近100位专家激烈的辩论、争鸣与思考,一致认为:城市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科学问题和漫长过程,是一个自然自需过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城市群基本内涵和空间识别范围标准存在着激烈争论与思考,政策空间层面的城市群和学术空间层面的城市群有着不同的利益导向和价值取向;城市群选择和培育中存在着"滥圈滥划、扩容贪大、拔苗助长、无中生有、拼凑成群"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群病";未来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正在形成不同的组织方案;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优化模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扩围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两条腿"并行模式、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式、哈长城市群的"井"字型空间组织模式、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整合模式、关中城市群的均衡组织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科学选择 分级发展 争鸣与探索 中国
原文传递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2
13
作者 林先扬 陈忠暖 蔡国田 《热带地理》 2003年第1期44-49,共6页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级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持续...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级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它的研究与探索是城市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它有助于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把握城市的发展。文中简要回顾了国外城市群研究阶段与主要成果与观点,着重对我国城市群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进一步探讨了城市群研究的新趋向,以利于推动我国城市群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 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 被引量:113
14
作者 方创琳 周成虎 王振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8-1408,共11页
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由"T"字型战略格局转变为新常态下"H"型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带。长江沿江的六大城市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脱离发育标准、... 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由"T"字型战略格局转变为新常态下"H"型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带。长江沿江的六大城市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脱离发育标准、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整体发育程度弱于沿海城市群,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减弱,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形势严峻,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缺乏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等问题。为此,应以流域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为主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构建"1+2+3"分级梯度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新格局;以差异化驱动力为支撑,因地制宜地突出各级各类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与建设重点。未来,为确保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成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建立流域一体化的统筹协调机制;遵循城市群发育的科学规律,避免脱离实际催生扩大城市群;构建以城市群为战略桥墩的上下联动、以轴串群的流域生态经济带束簇状城镇体系;建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财政储备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加快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创新驱动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群;重点建设一批支撑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工程和国家级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1+2+3”的城市群空间格局 现状问题 战略对策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被引量:106
15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1 位作者 罗晓云 叶树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6期53-56,共4页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108
16
作者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0-473,共14页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Ⅰ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保护 粮食生产 城市群 空间自相关 驱动力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被引量:95
17
作者 郑国 赵群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5期51-54,96,共5页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研究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文章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从城际联系、省...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研究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文章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从城际联系、省际联系和外向性联系3个不同的层面上分别考察了山东半岛6个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并据此就山东半岛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城市与开发区发展和经济联系通道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山东半岛
下载PDF
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被引量:57
18
作者 薛东前 王传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102,共8页
城市群演化包含了诸多内容 ,如人口、产业、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 ,而空间过程是最直接、最综合的表现。文章从城市群体结构、城市群空间、城市土地利用三方面 ,分析了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 ,研究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 ,描述了其基本特征... 城市群演化包含了诸多内容 ,如人口、产业、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 ,而空间过程是最直接、最综合的表现。文章从城市群体结构、城市群空间、城市土地利用三方面 ,分析了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 ,研究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 ,描述了其基本特征和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体结构 城市群空间 土地利用 人口 产业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城市密集区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 被引量:64
19
作者 吴启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简要地综合了中外城市地理学界、规划学界对城市密集区空间组织自本世纪中叶的认识与研究,理论及实践成果,并且针对从城市群向大都市带演变的理论上及实践上的空白。
关键词 城市密集区 城市群 大都 一体化区域
下载PDF
试论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组织 被引量:75
20
作者 年福华 姚士谋 陈振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8-573,共6页
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是城乡之间多种物质的动态流的最高表现形式 ,也是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理想的城市化模式。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内 ,城市群内网络化组织是比较完善的 ,具有多种网络化模式。主要研究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基本... 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是城乡之间多种物质的动态流的最高表现形式 ,也是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理想的城市化模式。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内 ,城市群内网络化组织是比较完善的 ,具有多种网络化模式。主要研究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基本概念、空间结构模式、以及网络化对城市群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层次的网络化空间组织合理性的研究 ,尽力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调节有序的经济活动与无序的指挥之间的矛盾 ,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网络化组织 网络化模式 经济活动规律 空间结构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