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被引量:105
1
作者 顾朝林 王法辉 刘贵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7-926,共10页
自从1984年中国实施城市改革以来,城市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建立已经对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利用1998年北京街道一级调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区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和种族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 自从1984年中国实施城市改革以来,城市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建立已经对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利用1998年北京街道一级调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区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和种族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强度在形成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与家庭状况相关的流动人口状况也表现为非常强劲的影响。北京的社会区表明:土地利用强度分布呈同心圆模型,家庭分布形态具有扇形结构的特征;社会经济状态因子分布形态既表现了同心圆的特征,也具有扇形结构的特点;种族因子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一种多核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社会 土地利用强度 同心圆模型 扇形结构 家庭分布 社会经济状态因子 种族因子 城市社会地理学
下载PDF
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利 雷军 +1 位作者 张小雷 董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7-828,共12页
利用2011年上半年乌鲁木齐街道一级统计和调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①少数民族人口,②知识分子,③普通工人及退休人员,④机关干部、高级管理与服务人... 利用2011年上半年乌鲁木齐街道一级统计和调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①少数民族人口,②知识分子,③普通工人及退休人员,④机关干部、高级管理与服务人员,⑤疆外流动人口,⑥农业人口。通过聚类分析法将乌鲁木齐划分为6类社会区,即:①民族混居区,②知识阶层聚居区,③一般工薪阶层与退休人员居住区,④人口密集的机关干部、高级管理与服务人员聚居区,⑤疆外流动人口聚居区,⑥远郊农业人口散居区。并据此建立了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以扇形和多核心结构为主,同心圆结构不明显。乌鲁木齐现有的城市社会空间格局是在其自然本底条件基础上,经过250多年的历史发展,在社会经济因素、宏观政策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城市社会 因子生态分析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南昌城市社会区研究——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吴骏莲 顾朝林 +1 位作者 黄瑛 龙国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1-619,共9页
中国城市社会区分异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讨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初期的城市社会区分异现象。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利用分街道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20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中国城市社会区分异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讨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初期的城市社会区分异现象。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利用分街道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20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的城市社会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住房状况、文化与职业状况、家庭状况和外来人口状况是南昌城市社会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家庭状况因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的复合特征,其他因子的空间分布则具有扇形模式的特征。根据主因子的分布情况,南昌城市社会区可以划分为七类,社会区的空间分布形成一种同心圆和扇形的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城市社会 因子生态分析 城市社会 普查数据 南昌 人口 社会主义场经济 影响因子 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空间分布 复合特征
下载PDF
北京城市社会区的变迁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贵利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1,共4页
北京城市社会区的空间结构从近代到现代,受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成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对北京城市社会区在三个时期的变迁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近代 现代 当代 城市社会
下载PDF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回顾及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旳 朱喜钢 李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从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视角对近60年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行回顾,尝试理清其发展的整个脉络和阶段特征,以期为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基于因子生态方法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 从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视角对近60年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行回顾,尝试理清其发展的整个脉络和阶段特征,以期为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基于因子生态方法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①20世纪50-60年代城市"社会区"概念提出,研究范式发展完善阶段;②60-70年代末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案例积累阶段;③80年代初-90年代末,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研究比较总结阶段;④1990年代末至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多元化发展阶段。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借鉴意义有:①基于因子生态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有助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归纳;②今后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应重视空间过程的演化分析;③将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定量结果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从定性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比较归纳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特征及与西方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 空间结构 因子生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