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以杭州为例
被引量:
25
1
作者
夏楚瑜
李艳
+3 位作者
叶艳妹
史舟
刘婧鸣
李效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5,共13页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8%,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碳代谢机理从而控制城市碳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关键。为研究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以4个时间段(1995—2000,2000—2005,2005—2010...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8%,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碳代谢机理从而控制城市碳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关键。为研究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以4个时间段(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5)为例,建立了一个"碳流"模型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和人工分室在城市碳代谢正负"碳流"产生中的作用,之后利用生态网络效用方法分析"碳流"产生的生态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同时利用互惠指数M综合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结果显示(1)净"碳流"在研究期间持续呈现负值且在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负"碳流"主要源自耕地与工业用地之间的转换,正"碳流"主要源自工业用地与城市用地之间的转换。(2)1995—2000年互惠指数(M)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M平均值小于1,说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是消极的。(3)竞争关系集聚在高负碳代谢密度分室,互惠共生关系主要集聚在高正碳代谢密度分室。(4)从1995—2000至2010—2015,以每5年为时间间隔,生态关系分布空间变化如下:掠夺限制生态关系呈现向西北、西南和南部方向蔓延—西北方向移动—东南方向移动的变化趋势,竞争生态关系呈现东南方向移动—南部和西北部方向蔓延—零星分布的变化趋势,互惠共生生态关系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暂时不存在—零星分布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碳
代谢
碳
流
生态网络效用
生态关系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碳代谢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14
2
作者
夏琳琳
张妍
李名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68-4277,共10页
碳代谢过程分析是城市代谢研究的重要环节,而通过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调整优化城市碳代谢过程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城市代谢思想,本文综述了城市碳代谢过程核算、碳代谢网络模拟、碳代谢过程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关系分析、...
碳代谢过程分析是城市代谢研究的重要环节,而通过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调整优化城市碳代谢过程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城市代谢思想,本文综述了城市碳代谢过程核算、碳代谢网络模拟、碳代谢过程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关系分析、碳代谢空间格局演替等方面的内容,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着空间属性表达缺乏、核算/模拟结果较难直接应用于实践调控、自然和社会经济代谢过程难以并重考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领域未来发展预期:(1)基于土地流转,将碳排放/碳吸收垂向流映射到碳存量变化的水平流,以"存量"变化推导出网络"流量"分布,实现节点、流互动关系的空间表达,构建时空维度碳代谢网络模型;(2)强调自然节点在城市碳代谢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经济节点与自然节点并重的生态网络模型,有效服务于城市规划及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碳
代谢
生态网络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空间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榆林市碳代谢空间分析
3
作者
胡安焱
王思博
+3 位作者
贺屹
刘秀花
颜林
赵英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54-3762,共9页
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是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低碳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建立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计算榆林市碳代谢密度。利用生态网络效用方法计算各用地类型的碳通量并将其标准化,得到水平方向的碳流矩阵(A),进而计算有...
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是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低碳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建立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计算榆林市碳代谢密度。利用生态网络效用方法计算各用地类型的碳通量并将其标准化,得到水平方向的碳流矩阵(A),进而计算有效利用矩阵(D)和整体效用矩阵(U),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空间的影响,分析榆林市碳流的时空分布。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碳代谢的驱动因素,找出影响城市碳代谢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加剧了榆林市碳代谢紊乱,净碳流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为负值;神木市和榆阳区是最主要的负碳代谢分室,南六县一直为正碳代谢分室;年均降水量和NDVI是影响城市碳代谢的主要驱动因素,年均温和夜间灯光对城市碳代谢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半干旱地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低碳发展,实现增“汇”减“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碳
代谢
碳
流
生态网络效用
土地利用变化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以杭州为例
被引量:
25
1
作者
夏楚瑜
李艳
叶艳妹
史舟
刘婧鸣
李效顺
机构
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
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5,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D0201200)
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Z20112126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71473249)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5EYA002)
文摘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8%,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碳代谢机理从而控制城市碳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关键。为研究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以4个时间段(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5)为例,建立了一个"碳流"模型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和人工分室在城市碳代谢正负"碳流"产生中的作用,之后利用生态网络效用方法分析"碳流"产生的生态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同时利用互惠指数M综合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结果显示(1)净"碳流"在研究期间持续呈现负值且在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负"碳流"主要源自耕地与工业用地之间的转换,正"碳流"主要源自工业用地与城市用地之间的转换。(2)1995—2000年互惠指数(M)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M平均值小于1,说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是消极的。(3)竞争关系集聚在高负碳代谢密度分室,互惠共生关系主要集聚在高正碳代谢密度分室。(4)从1995—2000至2010—2015,以每5年为时间间隔,生态关系分布空间变化如下:掠夺限制生态关系呈现向西北、西南和南部方向蔓延—西北方向移动—东南方向移动的变化趋势,竞争生态关系呈现东南方向移动—南部和西北部方向蔓延—零星分布的变化趋势,互惠共生生态关系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暂时不存在—零星分布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
碳
代谢
碳
流
生态网络效用
生态关系
空间分布
Keywords
urban carbon metabolism
carbon flow
ecological network utility analysis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spati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U984.1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碳代谢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14
2
作者
夏琳琳
张妍
李名镜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广州市环境暴露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污染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68-4277,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3005)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生态模拟"(NCET-12-0059)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流域水环境
水生态和综合管理"(514210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京津冀城市群能源-污染物代谢过程-格局-机理研究"(4157152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城市能量代谢过程及其碳足迹分析"(2015KJJCA09)
中美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51661125010)
文摘
碳代谢过程分析是城市代谢研究的重要环节,而通过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调整优化城市碳代谢过程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城市代谢思想,本文综述了城市碳代谢过程核算、碳代谢网络模拟、碳代谢过程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关系分析、碳代谢空间格局演替等方面的内容,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着空间属性表达缺乏、核算/模拟结果较难直接应用于实践调控、自然和社会经济代谢过程难以并重考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领域未来发展预期:(1)基于土地流转,将碳排放/碳吸收垂向流映射到碳存量变化的水平流,以"存量"变化推导出网络"流量"分布,实现节点、流互动关系的空间表达,构建时空维度碳代谢网络模型;(2)强调自然节点在城市碳代谢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经济节点与自然节点并重的生态网络模型,有效服务于城市规划及设计。
关键词
城市
碳
代谢
生态网络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空间分析
Keywords
urban carbon metabolism
ecological network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spatial analysis
分类号
X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榆林市碳代谢空间分析
3
作者
胡安焱
王思博
贺屹
刘秀花
颜林
赵英杰
机构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旱区生态水文与水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54-376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034和4200103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1JQ⁃237)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22HZ1859)资助。
文摘
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是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低碳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建立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计算榆林市碳代谢密度。利用生态网络效用方法计算各用地类型的碳通量并将其标准化,得到水平方向的碳流矩阵(A),进而计算有效利用矩阵(D)和整体效用矩阵(U),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空间的影响,分析榆林市碳流的时空分布。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碳代谢的驱动因素,找出影响城市碳代谢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加剧了榆林市碳代谢紊乱,净碳流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为负值;神木市和榆阳区是最主要的负碳代谢分室,南六县一直为正碳代谢分室;年均降水量和NDVI是影响城市碳代谢的主要驱动因素,年均温和夜间灯光对城市碳代谢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半干旱地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低碳发展,实现增“汇”减“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城市
碳
代谢
碳
流
生态网络效用
土地利用变化
地理探测器
Keywords
urban carbon metabolism
carbon flow
ecological network utility
land use change
geographic detector
分类号
F3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以杭州为例
夏楚瑜
李艳
叶艳妹
史舟
刘婧鸣
李效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城市碳代谢过程研究进展
夏琳琳
张妍
李名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榆林市碳代谢空间分析
胡安焱
王思博
贺屹
刘秀花
颜林
赵英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