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城市蔬菜生产的地区优势分析——以黄瓜、西红柿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凌霄 周应恒 龙开胜 《财贸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58-64,共7页
运用概率优势模型,对中国主要城市露地黄瓜、大棚黄瓜、露地西红柿、大棚西红柿生产的地区优势进行比较,认为不同城市在蔬菜生产上有一定差别,大型消费城市在大棚蔬菜上拥有绝对优势,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主要由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决定,... 运用概率优势模型,对中国主要城市露地黄瓜、大棚黄瓜、露地西红柿、大棚西红柿生产的地区优势进行比较,认为不同城市在蔬菜生产上有一定差别,大型消费城市在大棚蔬菜上拥有绝对优势,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主要由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决定,城市蔬菜生产成本及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种子等要素价格。各城市应该扬长避短,选取最有比较优势的蔬菜品种种植,从而取得最大的比较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城市生产 概率优势
下载PDF
“互联网+”下商业柔性对城市生产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广 丁祥海 胡保亮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97-1804,共8页
受制于城市环境的约束,我国城市生产发展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商业柔性(市场柔性、资源柔性和战略柔性)对促进城市生产发展的作用突显。本文利用智能生产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商业柔性... 受制于城市环境的约束,我国城市生产发展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商业柔性(市场柔性、资源柔性和战略柔性)对促进城市生产发展的作用突显。本文利用智能生产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商业柔性对城市生产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城市生产发展是由市场柔性和资源柔性直接推动实现的,而战略柔性是城市生产发展的前置性和牵引性变量。这些成果揭示了城市生产发展途径及其动力机制,对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产 互联网+ 商业柔性
原文传递
中国政府经营城市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光彬 马陆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5-202,共18页
政府经营城市,在中国既被视作国家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又因其政府主导的特征被批判为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扭曲。中国政府经营城市首先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次属于经济范畴,... 政府经营城市,在中国既被视作国家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又因其政府主导的特征被批判为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扭曲。中国政府经营城市首先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次属于经济范畴,在城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下,政府经营城市表现为"国家、政府、城市"三者间的相互替代和互动影响。本文借助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范式构建"国家—政府—城市"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研究中国政府经营城市的阶段性主导力量和结构模式,发现中国政府经营城市的历史演进轨迹表现出"国家直接经营城市—适应市场化的转型调整—国家、政府、城市相互匹配治理"的过程;只有形成国家、政府、城市三者间的良性互动、培育城市力量、坚守行动边界,才能形成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政府经营城市模式,真正建立推动城市、政府、国家实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经营城市 城市生产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原文传递
试论背压机在城市热电联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任铁 《电力系统装备》 2019年第24期85-86,共2页
背压机设备在热电联产的过程当中表现出良好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能力,因而有着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运行过程中也会有效地减少凝汽器的冷源损失,这样一来就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背压机在城市展开热电联产的过程中有着十分... 背压机设备在热电联产的过程当中表现出良好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能力,因而有着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运行过程中也会有效地减少凝汽器的冷源损失,这样一来就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背压机在城市展开热电联产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压机 热电联产 城市生产
下载PDF
产业集聚提高了城市生产率吗?——城市规模视角下的门限回归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孙晓华 郭玉娇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产业集聚是提高城市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专业化和多样化则是集聚模式的两种选择。文章以城市规模作为门限变量,利用门限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城市规模区间内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城市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发现... 产业集聚是提高城市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专业化和多样化则是集聚模式的两种选择。文章以城市规模作为门限变量,利用门限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城市规模区间内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城市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发现:专业化集聚对中小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较大规模的城市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多样化集聚与小规模城市的生产率显著负相关,与中等规模城市的生产率不相关,但对较大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政策含义为,中小规模城市应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产业,依靠专业化实现城市之间更为合理的分工协作;较大规模城市则需鼓励多种产业共同推进,通过多样化集聚改善城市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城市生产 门限回归
原文传递
城市体系中的规模借用与功能借用——基于网络外部性视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8
6
作者 刘修岩 陈子扬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9,共8页
基于中国2003-2013年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用以测度借用规模与借用功能的指标,并采用夜间灯光数据来反映城市生产率,进而实证考察了我国城市体系中的借用规模和借用功能现象。结果显示:小城市对大城市规模与功能的借用在提升... 基于中国2003-2013年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用以测度借用规模与借用功能的指标,并采用夜间灯光数据来反映城市生产率,进而实证考察了我国城市体系中的借用规模和借用功能现象。结果显示:小城市对大城市规模与功能的借用在提升小城市生产率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无论是借用功能还是借用规模都存在门槛效应,且相比较而言,借用规模的门槛更高;小城市的借用规模和借用功能还存在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现象。据此认为,多中心且功能互补的城市网络体系应该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借用规模 借用功能 城市生产
原文传递
空间品质、创新活力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开忠 范博凯 董亚宁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64,共18页
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充分发挥空间品质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生产率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通过构建空间品质驱动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揭示空间品质促进创新水平提... 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充分发挥空间品质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生产率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通过构建空间品质驱动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揭示空间品质促进创新水平提升和创新人才空间配置引致城市生产率增长的双链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空间品质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创新水平提升的中介效应强于创新人才空间配置,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创新人才空间配置机制的时间滞后效应强于当期直接效应,“留住人才”的生产率增长效果优于“吸引人才”;邻地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利于本地创新水平提高和创新人才空间配置,间接降低本地生产率增长潜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城市具备较高的跨区消费水平和较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时,空间品质对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及其中介机制均有一定程度增强。因此,优化城市空间品质供给、提升空间品质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空间品质跨区消费水平以及优化创新环境均是激发空间品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品质 创新水平 创新人才空间配置 城市生产 新空间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金晓雨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41,共10页
分析我国城市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了结构的不平衡,通过... 分析我国城市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了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前后向关联提升城市生产率,小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却造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平衡,资源和要素过度集中于低生产率的服务业,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发现规模超过261.2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生产率,而规模低于50.96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城市规模 城市生产 供需平衡 门槛面板模型
原文传递
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贡献存在拐点吗?——来自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明志 余东华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7,共13页
服务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阶段性作用的差异将影响城市服务业的布局策略。随着城市规模体量逐渐增大,服务业的集聚度也日益提升,集聚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将引发"拥塞效应"。本文尝试引入城市类型这一新视角,在提出&qu... 服务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阶段性作用的差异将影响城市服务业的布局策略。随着城市规模体量逐渐增大,服务业的集聚度也日益提升,集聚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将引发"拥塞效应"。本文尝试引入城市类型这一新视角,在提出"总体拐点存在论"和"分类型拐点差异论"的基础上,系统阐释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作用的阶段性及区域性差异,并采用中国1999-2015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贡献存在拐点;沿海城市、省会城市拐点后的抑制效应相对平缓,而非沿海城市、非省会城市则更加剧烈;资源型城市拐点前后集聚效应变动均较为平稳。城市服务业集聚不宜作为城市生产率提高的长效作用机制,寻求新的集聚模式、经济增长极对于提高城市生产率变得更加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城市类型 城市生产 “Williamson效应”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与城市生产率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如玉 周诚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7,254,共14页
习近平总书记前瞻性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血脉,本文从数字金融发展这一全新视角解释了各城市生产率差异。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生产率,但存在显著的城市差别,这一差别在省会及以... 习近平总书记前瞻性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血脉,本文从数字金融发展这一全新视角解释了各城市生产率差异。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生产率,但存在显著的城市差别,这一差别在省会及以上级别的城市与一般城市的对比中尤为明显。数字金融作为消费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其促进城市生产率提升主要通过三种渠道:一是数字金融能够提高金融效率,而金融效率的提升则提高了城市产出水平与城市生产率。二是数字金融方便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支付,破除消费过程中的时空限制,扩大社会总体有效需求,在微观层面促使企业生产的商品能及时销售,在宏观层面则提高城市总体运行效率。三是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金融成本,降低企业总成本,使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更愿意留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好的城市,这有助于减缓欧美国家的制造业回流和国际产业链调整给我国的城市生产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城市生产 互联网金融 金融效率
下载PDF
地方政府竞争、土地出让与城市生产率——来自中国281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淑云 曾龙 李伟华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115,共14页
在分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过程中的土地价格竞争、土地财政依赖与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分析与检验方法对2003—2014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土地出让竞争行为与经济发展效率的非线性... 在分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过程中的土地价格竞争、土地财政依赖与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分析与检验方法对2003—2014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土地出让竞争行为与经济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价格竞争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说明合理的土地低价出让行为有利于促进城市生产率的提高。而土地财政依赖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与错配,抑制了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地方政府通过适当的土地低价出让价格来招商引资,并减少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优化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引导市场竞争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等方式来提高城市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城市生产 土地价格歧视 土地财政依赖
原文传递
公共服务、人口再配置与城市生产率 被引量:16
12
作者 胡彬 仲崇阳 王媛媛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43,126,127,共16页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促进了公共服务的补偿式供给和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由此形成的城市间人口再配置会通过人口与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导入的“结构效应”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从供给端的公共服务能力与结构、需求端...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促进了公共服务的补偿式供给和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由此形成的城市间人口再配置会通过人口与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导入的“结构效应”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从供给端的公共服务能力与结构、需求端的公共服务可及性角度,分析并检验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对2010~2019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1)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城市生产率呈倒U形关系,且通过人口再配置发挥作用;(2)在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方面,发展提升型公共服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比基础保障型更大,且更依赖于人口再配置的中介作用;(3)在公共服务可及性方面,人力资本增加会部分抑制人口再配置的作用;(4)对空间异质性的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的规律特征不完全一致,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发展系统的动态影响会最终反映在城市生产率的变化上,而作为城市生产率优势形成中“迁移选择”的能动因素,人力资本积累的直接贡献仅体现在领先城市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 人口再配置 城市生产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生产函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福军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通过对传统生产函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提出了城市生产函数的概念。同时 ,运用截面数据 ,对我国目前的城市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 ,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特点、城市发展方针、如何发展特色城市经济、西部开... 本文通过对传统生产函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提出了城市生产函数的概念。同时 ,运用截面数据 ,对我国目前的城市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 ,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特点、城市发展方针、如何发展特色城市经济、西部开发的要点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城市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 中国
下载PDF
创新要素集聚、公共支出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京津冀蒙空间面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斯琴 张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5-70,共6页
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度量创新要素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活动对地理邻近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同时关注政府用于创新支持的公共支出与这种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了空间自回归效应的存在,因此传统的OLS方法大大低估了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 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度量创新要素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活动对地理邻近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同时关注政府用于创新支持的公共支出与这种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了空间自回归效应的存在,因此传统的OLS方法大大低估了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对于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贡献,可以有效提升本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政府用于创新支持的公共支出,强化了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在促进当地生产率的同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 要素集聚 城市生产 空间杜宾模型 公共支出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了城市生产率吗?——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学兰 王海元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国286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提升城市生产率,但这种... 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国286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提升城市生产率,但这种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为负,而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生产率的效果则不显著。此外,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水平等对城市生产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以进出口总额为衡量标准的对外开放度对城市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生产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下载PDF
房产税、资源配置与城市生产效率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龙见 岳童 +1 位作者 王佳文 邵磊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64,共15页
作为一项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的重要政策,房产税将会对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乃至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利用2011年上海市房产税政策的冲击,采用合成控制法估计了房产税改革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证明了房产税对上海市生产率的提... 作为一项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的重要政策,房产税将会对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乃至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利用2011年上海市房产税政策的冲击,采用合成控制法估计了房产税改革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证明了房产税对上海市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对比重庆市的房产税政策效果,我们发现房产税税基相对较宽的特点缓解了住房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这是城市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的结论丰富了房产税实施细则及其政策效果方面的研究,为"宽税基、低税率"房产税方案具备的政策优势提供了更多佐证,对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税 房价 城市生产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出口:集聚效应还是排序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世平 钱学锋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7,共12页
文章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考察了集聚效应、排序效应与城市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生产率提升、城市出口贸易发展是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集聚效应是城市生产率提升、城市出口发展的核心源泉;(2... 文章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考察了集聚效应、排序效应与城市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生产率提升、城市出口贸易发展是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集聚效应是城市生产率提升、城市出口发展的核心源泉;(2)集聚效应、排序效应对中等城市生产率和城市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大城市的最小;(3)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对中部城市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的影响最小;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对中部城市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最大,而对东部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产 城市出口 集聚效应 排序效应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外部性、城市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和十大城市群的多地域尺度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文超 韩磊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3,共18页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但其生产资源也可能被“集聚”到其他城市,因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两种反向机制;城市间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的发挥,而产业功能互补性的增强会强化“借用规模效应”和弱化“集聚阴影效应”。以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MAR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而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集聚阴影效应”强于“借用规模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强化而城市功能互补性的提高会弱化这种负面效应。在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层面,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但对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功能互补性的提高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十大城市群层面,产业集聚外部性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表现出多样化的异质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提高城市功能互补性;城市群发展要注重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和产业分工,并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非城市群城市应找准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定位,与其他城市形成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并改善交通通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外部性 MAR外部性 Jacobs外部性 城市生产效率 借用规模效应 集聚阴影效应
下载PDF
土地审批权下放能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吗?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莉 刘昭聪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6,共19页
土地审批权制度改革是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打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土地审批权下放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 土地审批权制度改革是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打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土地审批权下放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土地审批权下放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审批权下放在总体上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土地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地,初始基础设施水平越低、腐败程度越低、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低的城市,其城市生产率受到土地审批权下放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对于深化土地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通过政策引导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审批权 城市生产 高质量发展 土地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行政等级、城市规模和城市生产效率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健 李澎 +1 位作者 冯山 卫平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1-43,共13页
基于2000-2013年中国30个地区共计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面板模型(SFA),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考察了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以及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 基于2000-2013年中国30个地区共计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面板模型(SFA),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考察了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以及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城市生产低效率状态越严重。直辖市的生产效率<非直辖市的生产效率;直辖市的生产效率<副省级城市和一般省会城市的生产效率<一般地级城市的生产效率;广义的高行政等级城市生产效率<广义的低行政等级城市生产效率。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中、西三个区域层面,城市规模和城市生产效率之间呈现线性关系,且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等级 城市规模 城市生产效率 SF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