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被引量:29
1
作者 孟繁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4,共10页
当下中国人口结构性的变化,虽然不足以说明作家题材变化的原因,但问题的积累必定会影响世道人心,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催发或膨胀人性中不确定的东西。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还没有建构起来,城市文学也在建构之中。一方面,我们充分肯定... 当下中国人口结构性的变化,虽然不足以说明作家题材变化的原因,但问题的积累必定会影响世道人心,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催发或膨胀人性中不确定的东西。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还没有建构起来,城市文学也在建构之中。一方面,我们充分肯定当下城市文学创作的丰富性,通过这些作品,我们有可能部分地了解当下中国城市生活的面貌;另一方面,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也确实表现出过渡时期的诸多特征和问题。城市文学的热闹和繁荣仅仅表现在数量和趋向上,而城市生活最深层的东西还是一个隐秘的存在,最有价值的文学形象很可能没有在当下的作品中得到表达,隐藏在城市人内心的秘密还远没有被揭示出来。具体地说,当下城市文学存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城市文学还没有表征性的人物,城市文学没有青春,以及城市文学的纪实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表征性人物 青春形象 纪实性困境
原文传递
新时期乡土小说的递嬗演进 被引量:9
2
作者 丁帆 徐兆淮 《文学评论》 1986年第5期11-18,10,共9页
一当我们将一九八五年的“寻根”运动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行仔细慎重地厘定之后,倘使我们不带有任何偏激情绪的话,便可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奇迹——中国乡土文学面临着一个向世界文学挑战的新起点! 正如李庆西在剖析韩少功的“寻根”代表作... 一当我们将一九八五年的“寻根”运动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行仔细慎重地厘定之后,倘使我们不带有任何偏激情绪的话,便可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奇迹——中国乡土文学面临着一个向世界文学挑战的新起点! 正如李庆西在剖析韩少功的“寻根”代表作《爸爸爸》时所说的那样:“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观点。关于这一点应加以说明的是,韩少功并非从角度、视点的意义上否定艺术世界的主体性,即是说,他考虑的并非表现的功能,而是强调主体认识的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 新时期 韩少功 城市文学 主体性 艺术风格 文化心理结构 作家 哲学意识
原文传递
滁州:作为文学与文化的存在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1-219,共9页
中唐以前,滁州罕有文人歌咏,仅仅作为地名出现于各类应用性文体之中。中唐以后,滁州进入文人视野,但相关作品中所呈现的是一个不具个性、形象模糊的滁州。宋初诗人王禹偁对滁州进行了较有个性却十分简略的描写。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 中唐以前,滁州罕有文人歌咏,仅仅作为地名出现于各类应用性文体之中。中唐以后,滁州进入文人视野,但相关作品中所呈现的是一个不具个性、形象模糊的滁州。宋初诗人王禹偁对滁州进行了较有个性却十分简略的描写。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的到来,滁州才迎来了它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崭露头角的时刻。欧阳修对滁州之美不仅全面发掘,而且大力弘扬和宣传。其所建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对滁州山水人文之美有提纲挈领的展现,其中醉翁亭影响尤为深远。作为滁州标志性建筑,至少可从四个方面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一、醉翁亭是欧阳修化解苦难、善处逆境的豁达情怀的感性显现;二、醉翁亭寄寓着人们对欧阳修刚正不阿、直道而行的政治操守的崇高敬意;三、醉翁亭传达出人们对国泰民安、天地同和的理想政治的深切期待;四、醉翁亭隐含着文人对"德政"与"闲雅"两种生活方式和谐统一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滁州 欧阳修 醉翁亭 城市文学
原文传递
城市的乡愁——谈双雪涛的沈阳故事兼及一种城市文学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166,共5页
一、当城市成为故乡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起城市文学,往往有种潜在的乡村视角参与其中,并极易生产二元对立的且带有批判性的话题。可是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年轻作家来说,这种对照不过是观念的灌输,而鲜有经验的支持。
关键词 城市文学 故事 沈阳 乡愁 二元对立 批判性 故乡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城市文学的发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叶立新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本文主要分析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城市形象在作家笔下的变化、不同性别叙事下的城市形象以及 2 0世纪 90年代的城市文化发展和文学的关系。在把握城市文学发展的同时 ,指出城市文学对现实的关照意义。
关键词 城市文学 形象 性别 叙事 现实
下载PDF
城市化与转型期文学 被引量:7
6
作者 邹平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9-65,共7页
城市化:九十年代的标志邹平:九十年代变化最大的,我们感受最具体最深刻的,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城市化进程。原有的大城市迅速地扩展着自己的领地,先前城市边缘的农村景观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开发区和楼宇林立的城市人居住小区。这种... 城市化:九十年代的标志邹平:九十年代变化最大的,我们感受最具体最深刻的,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城市化进程。原有的大城市迅速地扩展着自己的领地,先前城市边缘的农村景观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开发区和楼宇林立的城市人居住小区。这种城市的膨胀,很大部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刺激所致。城市,在中国现阶段只能首先是商务活动的场所和经济活动的枢纽。人们还无暇顾及城市对人性重塑的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九十年代 城市文学 城市 城市生活 城市化进程 转型期文学 文学理论 商业化 城市边缘
原文传递
城市文学笔谈之二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卫中 曾庆江 +1 位作者 傅建安 尹岳斌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3-75,共3页
张卫中认为,城市中的外来者成为最有城市意识的作家。他们以非城市经历想象城市,丰富着城市文学的创作。曾庆江论述了新时期城市诗的演变。傅建安认为.当代女性城市文学的孤独和内倾、放纵与颓糜传达了当代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尹岳... 张卫中认为,城市中的外来者成为最有城市意识的作家。他们以非城市经历想象城市,丰富着城市文学的创作。曾庆江论述了新时期城市诗的演变。傅建安认为.当代女性城市文学的孤独和内倾、放纵与颓糜传达了当代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尹岳斌则认为,法国城市文学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研究 笔谈
下载PDF
《我们夫妇之间》及其批判在当代城市文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鸿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型过程,也是文学活动的全面体制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学批评不再属于文学内部的事情,而往往成为某种政治性“事件”,并形成文学的新的政治规定。最早的“萧也牧事件”(1951)便具有...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型过程,也是文学活动的全面体制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学批评不再属于文学内部的事情,而往往成为某种政治性“事件”,并形成文学的新的政治规定。最早的“萧也牧事件”(1951)便具有这种性质,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学初期乃至十七年的文学进程与形态,其所包含的文学史意义,要远远大于作品本身。为此,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集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期望从回到文学史的“现场”中,探询到创作、批评和文学体制化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也牧事件” 城市文学 精神同构 审美品格
下载PDF
躯体的欲望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5-65,共11页
作为九十年代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废都》不应该被人忘却,并且,不论我们对它的艺术缺陷持有怎样尖锐的批评,至少在以下一点上它如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人欲横流”。庄之蝶及其女人们之间层出不穷的苟且之事... 作为九十年代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废都》不应该被人忘却,并且,不论我们对它的艺术缺陷持有怎样尖锐的批评,至少在以下一点上它如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人欲横流”。庄之蝶及其女人们之间层出不穷的苟且之事,曾经使《废都》在九十年代初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城市文学 性意识 九十年代 《金瓶梅》 性文化 作家 中篇小说 欲望化叙述 城市社会
下载PDF
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二——“城市文学的消亡与再生”——从《我们夫妇之间》到《美食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彬彬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3,共7页
“城市文学”在1949以前的中国,算是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的。张爱玲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现代“城市文学”的重要代表。但“城市文学”这一脉传统,在1949以后,却并没有得到延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断绝了数十年的香火才有了恢复... “城市文学”在1949以前的中国,算是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的。张爱玲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现代“城市文学”的重要代表。但“城市文学”这一脉传统,在1949以后,却并没有得到延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断绝了数十年的香火才有了恢复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我们夫妇之间》 小说 《美食家》 《接管上海》
下载PDF
城市历史地图与近代文学解读中的重庆城市意象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宇振 《南方建筑》 2011年第4期33-37,共5页
城市意象是研究城市居民行为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地图与文字则是研究城市意象的最佳工具。本文通过解读不同时期重庆城市历史地图演变,比较城市形态拓展过程,指出传统城市的空间意象注重实体具象的感受,而近代以来的空间意... 城市意象是研究城市居民行为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地图与文字则是研究城市意象的最佳工具。本文通过解读不同时期重庆城市历史地图演变,比较城市形态拓展过程,指出传统城市的空间意象注重实体具象的感受,而近代以来的空间意象则偏重"路径"元素感知,这种城市意象的转变是近代城市转型的体现。同时通过剖析包括张恨水、朱自清、冰心、司马訏等作家笔下的城市整体意象、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嬗变,指出近代重庆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文化在陪都时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受"下江人"影响深刻,"重庆小上海"成为当时的普遍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地图 城市文学 城市意象 近代 重庆
下载PDF
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学——当代城市小说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剑艺 《文艺评论》 1987年第5期50-57,共8页
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刊发徐剑艺的《城市和人——当代中国城市小说的文化社会学考察》系列文章。 在这一系列文章里,作者从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中国传统城市文化和现代西方城市文化的双重背景下,以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的变迁为纵向参照,... 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刊发徐剑艺的《城市和人——当代中国城市小说的文化社会学考察》系列文章。 在这一系列文章里,作者从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中国传统城市文化和现代西方城市文化的双重背景下,以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的变迁为纵向参照,以小说中的中心审美理想——人物形象的演变为论述线索,对自一九四九年起至一九八六年底的中国当代城市小说作了历史的反思和系统的理论表述。相信读者读后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徐剑艺是浙江师大中文系研究生,曾在本刊及其他报刊发表多篇理论、评论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小说 城市文化 城市文学 乡村文化 文化特征 当代中国 传统城市 西方城市 城市社会 审美理想
下载PDF
“城市主体”建构及其限度——论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小植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173,共9页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试图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景观及世俗生活的呈现重建哈尔滨城市主体,但将小说置于迟子建的"哈尔滨叙事"、现代与当代文学中的"哈尔滨叙事"及当代城市文学史中去勘察,小说在重建城市主体...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试图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景观及世俗生活的呈现重建哈尔滨城市主体,但将小说置于迟子建的"哈尔滨叙事"、现代与当代文学中的"哈尔滨叙事"及当代城市文学史中去勘察,小说在重建城市主体上仍存在某些限度:城市景观的怀旧书写淡化了城市景观作为"精神事件"的意义;城市与人没能紧密贴合,无法实现内在精神的互动;城市世俗生活无法为城市主体重建提供精神资源。《烟火漫卷》对城市主体表述的偏差并非个案,而是当代城市文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当代城市文学的城乡叙事框架和"反城市"的叙事传统相关,也与中国当代城市文学没能有效处理中国现代城市的审美经验及其精神资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火漫卷》 城市主体 城市文学 叙事传统
原文传递
三十年代的“现代”诗派与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发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旭光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1期61-65,共5页
三十年代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的 ,以戴望舒为领袖和代表的“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 ,并非铁板一块 ,而是可以划分为以戴望舒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风 ;以施蛰存为代表的“意象诗”派诗风 ;以徐迟、路易士、陈江帆等为代表的以现代都市生... 三十年代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的 ,以戴望舒为领袖和代表的“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 ,并非铁板一块 ,而是可以划分为以戴望舒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风 ;以施蛰存为代表的“意象诗”派诗风 ;以徐迟、路易士、陈江帆等为代表的以现代都市生活为题材 ,趋于“知性化”的 ,在一定程度上与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诗派有关的诗风三大块。其中的第三种诗风素为理论界所有意无意忽视。它表征了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发生。中国现代都市诗拓展了中国新诗一个新颖广阔的题材表现领域 ,弥补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没有都会诗人”的缺憾 ,它与“新感觉派”小说一道 ,加快了“城市文学”追赶“乡土文学”的脚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风 诗派 中国新诗 戴望舒 城市文学 意象诗 代表 十年 中国现代
下载PDF
城乡文学叙事与文学转型(专题讨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繁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当下中国文学状况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乡村中国的“空心化”和文明的全面变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个变化是乡村文明的崩溃和新文明的崛起导致的必然结果.深圳文学作为当下城市文学的表征,可以说是当下中国城市文学的一个缩影.彭名燕... 当下中国文学状况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乡村中国的“空心化”和文明的全面变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个变化是乡村文明的崩溃和新文明的崛起导致的必然结果.深圳文学作为当下城市文学的表征,可以说是当下中国城市文学的一个缩影.彭名燕、曹征路、邓一光、李兰妮、南翔、吴君、谢宏、蔡东、毕亮等几代作家,正在从不同的方面表达对深圳这座新城市的感受,讲述着深圳不同的历史和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明 城市文学 新世纪文学 深圳文学
下载PDF
论新都市小说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剑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5-93,共9页
创造了城市,就意味着同时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而这一分离的人类社会学结果,就是把人分成了“城市人”和“乡村人”。如今,尽管广大的乡村在逐步“城... 创造了城市,就意味着同时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而这一分离的人类社会学结果,就是把人分成了“城市人”和“乡村人”。如今,尽管广大的乡村在逐步“城市化”,但人们还是发现城市生存和乡村生存的距离。就是在最发达的国家中,人们也可以在大都市的街道和超级市场上发现种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都小说 生存方式 王朔小说 乡村文化 城市小说 城市 青年 叙述者 反讽 城市文学
下载PDF
城市文学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屏瑾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2,共6页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们对于这些变化的体验,以及试图记录下这些变化的努力,针对城市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重要主题,几乎和每一个人相关.无论是城市本身的自我想象与改造,还是城市化过程给...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们对于这些变化的体验,以及试图记录下这些变化的努力,针对城市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重要主题,几乎和每一个人相关.无论是城市本身的自我想象与改造,还是城市化过程给农村及其它地区带来的影响,如青壮年劳动力的抽离和现代教育所带来的知识经济的转移,都表明当代社会与城市的紧密关联.随着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趋同,观念、时尚、知识等的流动日益增强,地方性文化越来越遭到挑战,乃至不同程度地被削弱,而城市与郊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也日益变得模糊,关于城市的文化表达和想象,可以说获取了最大程度的当代性,城市文学的问题,几乎就是当代文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自我想象 知识经济 城市化过程 城市景观 文化研究 现代教育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不可置换的城市幽灵——关于城市文学的一些思考
18
作者 邹军 《艺术广角》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当我们谈论城市文学时,或许最应该厘清的是何谓城市文学。因为,每一个谈论城市文学的论者,对于城市文学的分析、论证以及得出的结论,势必与其理解的城市文学的定义有关。本文基于中外文学史上具体的城市文学文本,以及当下城市文学创作现... 当我们谈论城市文学时,或许最应该厘清的是何谓城市文学。因为,每一个谈论城市文学的论者,对于城市文学的分析、论证以及得出的结论,势必与其理解的城市文学的定义有关。本文基于中外文学史上具体的城市文学文本,以及当下城市文学创作现象,尝试重新提炼城市文学的定义,认为仅从题材角度划分出一个与乡土题材不同的城市文学,即将写城市的文学等同于城市文学,意义不大。而将那些穿透城市现象裸露出城市本质的作品视为真正的城市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文学 城市精神
下载PDF
世纪的“野兽”——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庆祥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45,共6页
城市写作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写作?有没有一种新城市文学正在诞生?本文以当代作家邓一光的"深圳系列"短篇小说为范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通过其小说中的"野兽"形象来讨论城市文学自我想象的... 城市写作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写作?有没有一种新城市文学正在诞生?本文以当代作家邓一光的"深圳系列"短篇小说为范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通过其小说中的"野兽"形象来讨论城市文学自我想象的方式;二是通过对深圳书写的辨析指出城市文学应该超越具体的城市想象而进入到人性的内部精神景深。最后,本文指出新的城市文学应该是在历史化的纵深景观中书写当代中国人的命运、挣扎和救赎,并拒绝一种以温暖、疗愈为美学旨趣的伪城市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邓一光 野兽 短篇小说 当代作家 自我想象 城市想象 人的命运
原文传递
徽州盐商与扬州城市文化艺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正爱 罗文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文化艺术 徽州盐商 扬州 城市文学 商品化发展 动力机制 艺术内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