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6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 被引量:203
1
作者 刘纪远 王新生 +2 位作者 庄大方 张稳 胡文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5-892,共8页
针对目前尚缺乏定量方法确定城市用地扩展类型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计算几何中凸壳原理识别城市用地扩展类型的新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实现步骤和判别标准,凸壳方法可以区分城市用地扩展的两种类型,即填充类型和延伸类型。基于国家资源环... 针对目前尚缺乏定量方法确定城市用地扩展类型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计算几何中凸壳原理识别城市用地扩展类型的新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实现步骤和判别标准,凸壳方法可以区分城市用地扩展的两种类型,即填充类型和延伸类型。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应用研究的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安徽省城市用地扩展类型以填充类型为主,而用地扩展的结果导致城市形态的变化,这一时期安徽省城市轮廓平面形态逐渐趋于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壳原理 城市用地 空间扩展 扩展类型 填充类型 延伸类型 安徽 城市形态
下载PDF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 被引量:114
2
作者 谷凯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6-41,共6页
城市形态 (urbanmor phology)作为一门跨学科课题 ,虽然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广泛的认识 ,但城市形态的定义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长期以来在学术领域还未有共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 ,尝试建立新的理论研究框架。在强... 城市形态 (urbanmor phology)作为一门跨学科课题 ,虽然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广泛的认识 ,但城市形态的定义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长期以来在学术领域还未有共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 ,尝试建立新的理论研究框架。在强调以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econo my)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理论的体系内 ,“形态分析”(morphologicalanalysis)与“环境行为研究” (environmentalbe havior)被强调作为主要的城市形态的分析方法。这一动态与开放的研究框架 ,将抽象的政治与社会经济因素与实体的物质环境、局部的建筑环境与整体的城市联系在一起 ,从而使城市形态研究更趋于理性与客观。同时阐述了建立系统与全面的城市形态研究框架对充实城市规划方法及建立和完善城市设计基础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研究方法 理论框架
下载PDF
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120
3
作者 冯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根据分形理论研究杭州1949~1996年间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化特征,发现杭州城市具有明确的自相似规律.研究表明,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分形性态逐渐变好,这与国外学者'演化的城市分形'观相互印证.各类土地形态的... 根据分形理论研究杭州1949~1996年间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化特征,发现杭州城市具有明确的自相似规律.研究表明,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分形性态逐渐变好,这与国外学者'演化的城市分形'观相互印证.各类土地形态的维数都小于整个城市形态的维数,从而证实了国内学者'城市化地区的分维大于各职能类土地空间分布维数'的理论推断.从时空变化来看,杭州城市形态的分维呈上升趋势,1996年接近Batty等提出的理论预期维数D=1.71;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的分维近20年来趋于增大,而教育用地和绿化用地的分维则有所减小.杭州市的分形演化和分维变化总体上揭示了城市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但工业用地维数的大幅度上升和绿化用地维数的下降显然暗示该城市在进化过程中的局部退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土地利用结构 郊区化 城市变化 分形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 被引量:117
4
作者 周素红 闫小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城市形态与交通需求的关系方面,广州城市二维形态和三维形态与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性,二者存在一定互为因果的关系;交通方... 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城市形态与交通需求的关系方面,广州城市二维形态和三维形态与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性,二者存在一定互为因果的关系;交通方式的转化对城市形态的演化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城市形态引导着交通需求的总量和布局;同时,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是城市形态与交通需求产生的原因和相互联系的纽带。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的关系方面,模型分析表明,近年来广州城市内部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均衡性增强,直接影响了交通需求的产生与分布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有利于居民就近选择就业,并使通勤交通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此外,居住与就业人口迁移先行,引导公共设施的发展也是近年来广州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公共设施服务空间与交通需求之间存在需求作用型和供给作用型两种相互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城市空间结构 交通需求 城市形态 交通方式 公共设施
下载PDF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0
5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15,共12页
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中西差距,并指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伴随着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正在转变;中国城市郊区化理论与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理论等需要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人口分布 城市形态 郊区化
下载PDF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21
6
作者 丁沃沃 胡友培 窦平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21,共6页
对城市形态与城市外部空间微气候之间进行关联性研究,提炼了城市肌理形态、城市肌理体量单元等概念,及热舒适度、风舒适度和呼吸性能3个舒适性指标,同时为城市肌理优化提出了街区整合度、建筑群离散度、建筑朝向指标和体型系数3组指标,... 对城市形态与城市外部空间微气候之间进行关联性研究,提炼了城市肌理形态、城市肌理体量单元等概念,及热舒适度、风舒适度和呼吸性能3个舒适性指标,同时为城市肌理优化提出了街区整合度、建筑群离散度、建筑朝向指标和体型系数3组指标,为城市街道空间优化提出了街道贴线率和街阔整合度2组表述指标,并提出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微气候 舒适度 城市设计
原文传递
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被引量:76
7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5,共8页
首次利用第 5次人口普查 (2 0 0 0年 )的数据 ,结合前几次人口普查数据 ,对杭州市36年来的人口空间变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时段人口空间变动的特点形成了基于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的杭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郊区化发展与杭州... 首次利用第 5次人口普查 (2 0 0 0年 )的数据 ,结合前几次人口普查数据 ,对杭州市36年来的人口空间变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时段人口空间变动的特点形成了基于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的杭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郊区化发展与杭州城市形态的演化关系密切 ,它使“手状”的城市形态不断充实并向外蔓延 ,逐渐演化为“扇状”的形态 ;面对郊区化 ,传统的“集聚式发展”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也面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郊区化 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 杭州
下载PDF
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信息熵与分维分析 被引量:89
8
作者 赵晶 徐建华 +2 位作者 梅安新 吴健平 周坚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 ,分析了近 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 ,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 ,分析了近 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 ,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交通、政策和经济因素。研究表明 ,近 5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城市用地结构正向均衡状态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和政府调控 ,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形态 信息熵 分维 上海 土地利用形态
下载PDF
北京城市形态的分形集聚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被引量:109
9
作者 姜世国 周一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12,i0001,共10页
基于1984、1999年Landsat TM遥感图像,根据分形理论,用半径法研究了北京城市形态,发现北京城市具有分形性质。北京市建设用地从中心向外扩散的集聚分形结构存在明显的标度区转折现象,其中第一标度区是能够揭示北京城市形态演化特点的有... 基于1984、1999年Landsat TM遥感图像,根据分形理论,用半径法研究了北京城市形态,发现北京城市具有分形性质。北京市建设用地从中心向外扩散的集聚分形结构存在明显的标度区转折现象,其中第一标度区是能够揭示北京城市形态演化特点的有效标度区。1984、1999年半径维数的数值变化反映了建设用地密度集聚扩散的不同特点。本文根据集聚分形的标度区建立了一种新的城市范围定义,这种定义可以减少通常定义中的主观因素和不可比因素,标度区大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遥感图像 分形 分维 半径法 北京
下载PDF
从大尺度城市设计到“日常生活空间” 被引量:75
10
作者 张杰 吕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0-45,共6页
反思了我国当前大尺度城市设计、实践对日常生活的忽视及其存在的普遍问题 ,归纳出存在着技术的纯粹性、形式的均衡性、思维的静态性等现象 ,并分析了其理论渊源 ,论述了日常生活空间的哲学启示 ,提出了以“日常生活空间”为核心的城市... 反思了我国当前大尺度城市设计、实践对日常生活的忽视及其存在的普遍问题 ,归纳出存在着技术的纯粹性、形式的均衡性、思维的静态性等现象 ,并分析了其理论渊源 ,论述了日常生活空间的哲学启示 ,提出了以“日常生活空间”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 ,同时指出营造这种设计的几个方面 :(1)紧凑的城市形态 ;(2 )发展宁静交通、鼓励和改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 ;(3)适当密度的混合功能街区 ;(4 )低多层高密度城市建筑类型与街道体系的建立 ;(5 )城市场所与环境特色的营造 ;(6 )发展市民日常休闲为主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 ;(7)以政府、社区为主导的城市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形态 城市建筑 交通环境 城市项目
下载PDF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 被引量:87
11
作者 龙瀛 叶宇 《南方建筑》 2016年第5期41-47,共7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呼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要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些新政策都把对人的关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呼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要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些新政策都把对人的关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在城市品质、活力和设计被不断重视的背景下,一系列新的数据环境、技术及方法提供和构建了细致研究城市形态的新途径,例如,由大数据和开放数据所构成的新数据环境对更为微观和全面的城市形态及其相关效应的刻画提供了数据基础,由雷达成像、虚拟现实、眼动仪、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先锋城市研究方法和技术则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提出人本尺度城市形态(human-scale urban form)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城市形态,是对传统拘泥于街区和地块等尺度城市形态的深化和必要补充。首先对与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概念相契合的已有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基于笔者之前所提出的大模型、数据增强设计、街道城市主义和图片城市主义等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开展未来研究的计划,最后提出了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研究成果的总体思路。通过对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的系统研究,笔者期望其可以更好地呼应理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 数据增强设计 街道城市主义 新数据环境
下载PDF
城市形态空间演变定量研究初探——以太原市为例 被引量:52
12
作者 王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1,共3页
本文应用分形理论 ,对太原市城市形态近 40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分析 ,揭示了太原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地域扩展方式。结果显示 :太原市城市形态的演变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及社会发展的周期性密切相关 。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空间演变 太原 城市地域结构 分形理论 定量分析 经济周期 工业化
下载PDF
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被引量:72
13
作者 田银生 谷凯 陶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6,共6页
城市形态高度概括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吸取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的学术传统和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并尝试... 城市形态高度概括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吸取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的学术传统和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并尝试运用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城市地理学家的城市形态学理论和意大利的建筑类型学理论是很好的学习对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城市的各类"城市形态单元"和"建筑类型过程"的观察确定方法。相关的城市形态研究结果可直接服务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历史保护 形态单元 建筑类型过程
下载PDF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及理论探索 被引量:48
14
作者 阮仪三 刘浩 《规划师》 1999年第1期47-53,共7页
作者阐述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公众参与, 并在该思想指导下运用城市形态学、类型学的理论探索历史街区的持续整治和保护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苏州 规划 战略思想 理论探索 可持续发展战略 思想指导 城市形态 历史街区保护 公众参与 类型学
下载PDF
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青昊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22,共3页
城市形态的研究是城市问题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孤立地、片面地探讨城市形态只能导致城市矛盾的突出。自然和建筑环境的发展和保护是一种共生机制.以城市生态景观和生态组织为基础的城市生态机制研究构成了城市形态研究的系统框架。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生态机制 建筑环境
下载PDF
空间句法:从图论的角度看中微观城市形态 被引量:63
16
作者 杨滔 《国外城市规划》 2006年第3期48-52,共5页
如何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城市形态的复杂性?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领域中关注城市形态空间之间的整体联系,运用图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城市形态的模型,发现了不同城市具有相似的城市空间拓扑关系,以及特定城市空间之间复杂的整体关联在很... 如何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城市形态的复杂性?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领域中关注城市形态空间之间的整体联系,运用图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城市形态的模型,发现了不同城市具有相似的城市空间拓扑关系,以及特定城市空间之间复杂的整体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微观层面的人车流和用地的分布,给城市形态复杂性研究提供了坚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程序,也给整合交通规划和用地规划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践角度。本文简要回顾了城市形态研究中关于要素和关联的研究发展,详细解释了空间句法从图论的角度研究城市形态的整体关联,最后分析了空间句法在伯明翰Brindleypalce案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图论 城市形态 整体联系 复杂性
下载PDF
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45
17
作者 李英武 《前线》 2006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创新型 实践 国外 城市综合竞争力 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 现代国家 城市创新 创新理念
下载PDF
《美国TOD的经验、挑战和展望》评介 被引量:48
18
作者 潘海啸 任春洋 《国外城市规划》 2004年第6期61-65,共5页
城市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合理的城市形态和与之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美国,自1960年代通过联邦支助公路建设法案,小汽车逐渐成为城市的主... 城市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合理的城市形态和与之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美国,自1960年代通过联邦支助公路建设法案,小汽车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汽车极大地提升人们的机动性,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以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方式所支撑的城市蔓延(urban sprawl),土地利用上则出现如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等单一使用的功能区域.根据美国交通研究协会(TRB)对城市蔓延的相关研究[3],认为城市蔓延的不可持续性表现在: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不经济,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而财政难以支撑,交通的出行次数和出行总量的增加,低密度的松散的外部形态[4],以及就业岗位和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汽车 美国 挑战 公路建设 城市发展 土地利用 交通体系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形态 城市规划
下载PDF
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和能源愿景 被引量:51
19
作者 龙惟定 白玮 +2 位作者 梁浩 范蕊 张改景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8,23,共7页
本文提出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单位GDP碳排放量和人类发展指数4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在特定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化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国外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和示范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必须探索... 本文提出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单位GDP碳排放量和人类发展指数4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在特定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化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国外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和示范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必须探索自己发展低碳城市的道路。中国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紧凑型城市",即高密度(Highdensity)、高容积率(High plot ratio)和高层(High rise)的3"H(高)"城市。而低碳城市的能源规划目标应该是实现3"D",即使用低碳能源(Decarburization)、分散产能(Decentralization)和减少需求(Demand reduction),并应分别在城市、区域和终端用户3个层面实现3"D",其中终端用户节能被视为一种无碳的虚拟能源。另外,本文简要介绍了"能源总线"和"能源互联网"这2种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很有发展前景的能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形态 城市能源系统 能源总线 能源互联网
原文传递
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29
20
作者 靳美娟 张志斌 《热带地理》 2006年第2期134-138,172,共6页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主要评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国外研究经历的形态研究、功能研究、人文关怀到空间机制的研究,反映出国外空间结构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相比之下,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主要评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国外研究经历的形态研究、功能研究、人文关怀到空间机制的研究,反映出国外空间结构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相比之下,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才不断增多,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但在学科建设、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国内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