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探讨——以台州市为例 被引量:141
1
作者 俞孔坚 李伟 +3 位作者 李迪华 李春波 黄刚 刘海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6,i002,共9页
遗产廊道是绿道基础上形成的概念, 融休闲游憩、文化与生态保护于一体。本文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结合GIS技术尝试探讨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的新途径。主要的思路是:把遗产和生态休闲活动作为一种空间水平过程, 基于土地利用属性和遗产... 遗产廊道是绿道基础上形成的概念, 融休闲游憩、文化与生态保护于一体。本文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结合GIS技术尝试探讨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的新途径。主要的思路是:把遗产和生态休闲活动作为一种空间水平过程, 基于土地利用属性和遗产廊道元素的不同阻力分布, 模拟其空间扩张状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确定适宜建立廊道的区域。依据公众偏好调查, 和在此基础上的专业人员评价, 来确定土地利用属性和遗产廊道元素的阻力系数。在有关探讨的基础上, 针对一个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地区———浙江台州市案例, 进行了较详细的呈示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台州 土地利用 城市化地区 遗产 偏好 城市化进程 区域 基础 适宜性 尝试
下载PDF
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33
2
作者 刘滨谊 陈威 《小城镇建设》 2005年第9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景观规划 建设 中国 地域划分 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景观 人类活动 城市化地区
下载PDF
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0
3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1 位作者 陈田 李萍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地区 生态空间 国内研究 国外研究 展望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73
4
作者 钱乐祥 丁圣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1-770,共10页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以来的25年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扩展速度非常之快。通过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及城市增长状况,并且评估了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利用陆地卫星多时段数...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以来的25年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扩展速度非常之快。通过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及城市增长状况,并且评估了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利用陆地卫星多时段数据监测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通过陆地卫星热红外单波段反演了地表温度,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覆盖变化明显,城市增长显著且不平衡。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化地区的地表温度提高了8.9K。研究表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在监测和分析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增长状况以及评估城市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方面,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变 地表温度 珠江三角洲 陆地卫星TM/ETM 土地覆盖变 珠江三角洲地区 地表温度 城市化地区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监测 陆地卫星 卫星热红外 扩展速度
下载PDF
城市化地区生态防护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76
5
作者 董雅文 周雯 +1 位作者 周岚 周慧 《现代城市研究》 1999年第2期6-8,10,共4页
关键词 生态防护体系 城市化地区 江苏省 南京 城市生态 生态用地 高等级公路 城市规划 生态区 生态走廊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69
6
作者 张永勇 夏军 王中根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基础上,以城市化地区为重点从水循环过程出发,探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规律,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探讨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基础,即: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理论、城市化与...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基础上,以城市化地区为重点从水循环过程出发,探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规律,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探讨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基础,即: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理论、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系统交互胁迫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提出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纳入到区域“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复合系统中,从水循环动力过程出发,揭示水资源承载力的本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化地区节水战略的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地区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形成的动力机制与发展前景初探——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 被引量:64
7
作者 刘盛和 叶舜赞 +1 位作者 杜红亮 陆翔兴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1-610,i0004,共11页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南翼绍兴县的区域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归纳了其城市化的特征,说明该县也具有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特征。作者认为,在后发展国家,人口稠密地区的发展,必然会形成半城市化现象;这类地区的小城镇还将经历“自下而上...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南翼绍兴县的区域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归纳了其城市化的特征,说明该县也具有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特征。作者认为,在后发展国家,人口稠密地区的发展,必然会形成半城市化现象;这类地区的小城镇还将经历“自下而上”逐步逐级的集聚发展;分散状态的半城市化的行政区需要加强其中心城市建设,但需与上级区域的城镇体系发展相协调,不宜构造超越其服务区域的大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化 绍兴 城市化地区 绍兴县 发展前景 动力机制 浙江省 人口稠密地区 中心城市建设 长江三角洲 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
下载PDF
推动城市适应规划,构建韧性城市——发达国家的案例与启示 被引量:56
8
作者 郑艳 《世界环境》 2013年第6期50-53,共4页
2013年11月18日,中国政府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华沙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城镇运行以及民众财产安全构成... 2013年11月18日,中国政府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华沙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城镇运行以及民众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其中,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的城市化地区是重点适应区域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地区 发达国家 气候变 规划 案例 韧性 中国政府 中国代表团
原文传递
都市农业是城乡工农融合过程中的农业形态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占耕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1-44,共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靡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近年来正出现在我国沿海一些大城市毗邻的农村地区。都市农业刚出现在我国,立即引起了我国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与都市农业相关的文章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之中。但都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靡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近年来正出现在我国沿海一些大城市毗邻的农村地区。都市农业刚出现在我国,立即引起了我国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与都市农业相关的文章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之中。但都市农业引入我国时间不久,人们对它的全面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许多文章对都市农业的认识并不清晰,有的甚至不很正确。通过切磋,加深对都市农业有一个比较正确又全面的认识,是本文的宗旨,而对都市农业认识的正确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城市化地区 城郊农业 农业生产力 法律文 城市农业 现代农业 功能 经济功能 集约
原文传递
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99-1914,共16页
生态空间是维护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现有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研究侧重生态保护,存在不足和认知局限,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实践需求。如何实现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增加其社会与文化服务功能,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 生态空间是维护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现有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研究侧重生态保护,存在不足和认知局限,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实践需求。如何实现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增加其社会与文化服务功能,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文与经济地理领域的紧迫课题。为推动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在界定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并建构了包括研究目标与指导理念、研究趋向与重点内容、研究尺度等在内的研究框架,指出:(1)研究总体目标是注重可持续多元化利用,改善人居环境,增进人类福祉;(2)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模式、评价与调控机理、规划与治理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3)需要加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分析、空间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4)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模式具有差异性,也具有不同的研究需求,需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对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研究范式和重点的审视与思辨,为今后相关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地区 生态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可持续利用 研究框架
原文传递
国外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宋迎昌 《前线》 2005年第11期51-53,共3页
都市经济圈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都市经济圈的发展。综观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都市经济圈都是伴随着城市化而出现的,而且在所在国都占有极其... 都市经济圈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都市经济圈的发展。综观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都市经济圈都是伴随着城市化而出现的,而且在所在国都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圈 城市化地区 城市化发展 经济中心城市 长三角 经济规模 京津冀 珠三角 交通拥挤 地方政府
下载PDF
城市化时期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的原因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玉明 王瑞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47-1657,共11页
本文认为,此前一直被当作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快速上升,应是指城市化地区郊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城市化时期郊区土地利用结构向均衡化方向的明显变动,引起了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上升;城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结构... 本文认为,此前一直被当作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快速上升,应是指城市化地区郊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城市化时期郊区土地利用结构向均衡化方向的明显变动,引起了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上升;城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却未有上升,其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比在城市化时期基本稳定,或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类型有所集中,导致其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基本不变或有所下降。郊区的局部城市化区域对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上升有着主要贡献。数据分析显示,城市化时期郊区的农用地较多较快地转化成了城市建设用地,且后者的面积占比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是引起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的主要原因。熵变化分析表明,城市化时期郊区系统的熵变化与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动方向一致,均大于零,表征了郊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在此期间是向着有序性降低的方向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化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演 信息熵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城市化地区河岸带植被特征及其与河岸硬度的关系——以晋江市为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昶 王成 +4 位作者 孙睿霖 郄光发 梁冰晶 金佳莉 李喆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03-3713,共11页
确立了滨河河道硬度与滨河土地硬度两个指标,用以研究城市化地区河岸带的植物构成、多样性与均匀度、优势植物等特征与河岸硬度的关系。选定晋江市都市区12条主要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相应指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确立了滨河河道硬度与滨河土地硬度两个指标,用以研究城市化地区河岸带的植物构成、多样性与均匀度、优势植物等特征与河岸硬度的关系。选定晋江市都市区12条主要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相应指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河流的河岸带植被物种共计70科143属159种,其中乔木20科30属41种,灌木15科15属20种,草本35科98属98种,草本居主导地位,河流间种类分布不均衡;(2)河岸带植物乔灌草区系均以广义热带性成分居多,其次为世界性成分、温带性成分,无中国特有分布类型,乔木中广义热带成分占绝对主导,直观反映地带性特征,灌木与草本中的温带成分多于乔木中的温带成分,类型趋于多元,种类更丰富;(3)从河岸植被优势植物构成来看,主要优势乔木与灌木基本为本土植物,而主要草本中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对地带性植物景观的指示显然不及乔木与灌木;(4)从河岸植被的人工美学属性来看,灌木优势植物中园林观赏植物的种类数显著多于乔木、草本优势植物,反映出晋江人工审美主导的滨河景观空间主要改变与塑造了灌木层植被景观;(5)从河岸植物的人居需求属性来看,龙眼、杨桃等多见于庭院林、水岸林的水果树种也在河岸植被中频繁出现,反映出人口密集区由于对植物生产用途的重视而对河岸植被产生的影响;(6)滨河土地硬度与河道硬度对河岸带灌木植物的影响最强烈,二者均对河岸带植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且前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后者直接影响了河岸植物的分布形态,出于生产与审美目的的人为干扰对河岸带植物优势种的影响力随滨河硬度的增加而加强,低滨河硬度有助留存原生植被群落;(7)天然弯曲的河流形态对河流植被特征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保留更多本土植被类型,并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乔灌草的植物种类,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地区 河岸带 植物多样性 河岸硬度
下载PDF
城市地区流域洪水过程模拟:以清河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潘兴瑶 李其军 +2 位作者 陈建刚 卢丽 孟凡臣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80,共10页
城市地区流域洪水模拟是当前洪水过程计算分析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基于Mike洪涝模拟平台的河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MIKE11),综合考虑城市地区不透水下垫面产流、多闸坝调度、城市排水、支流汇入等因素,系统构建了北京市主要排洪河道清... 城市地区流域洪水模拟是当前洪水过程计算分析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基于Mike洪涝模拟平台的河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MIKE11),综合考虑城市地区不透水下垫面产流、多闸坝调度、城市排水、支流汇入等因素,系统构建了北京市主要排洪河道清河流域洪涝模拟模型,以设计流量、水位资料和实测场次洪水过程资料分别对河道、水工建筑物参数及运行规则进行了验证,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模拟城市流域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河道结点水位,情景模拟分析不同降雨重现期流域现状河道行洪能力和河湖雨水综合利用能力,显示清河流域具有明显的低水位、大流量的特点,可以满足20年一遇降雨行洪要求。在特大暴雨条件下清河干流中段清河闸至羊坊闸是河道洪涝的重点防护区域。从1年到20年一遇重现期设计降雨条件下,模拟蓄水占总库容的33.5%-54%。研究为城市流域防洪调度和雨水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文学 暴雨洪水 闸坝调度 洪涝模型 城市化地区
原文传递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道静 王传胜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366,共8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价中,除基础评价外,还需针对城市化地区存在的特殊问题开展专项评价。但现有相关研究大多较为复杂、难以操作,且较少考虑目前中国城市化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水平差异,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价中,除基础评价外,还需针对城市化地区存在的特殊问题开展专项评价。但现有相关研究大多较为复杂、难以操作,且较少考虑目前中国城市化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水平差异,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凸显的主要问题,从城市人居环境入手,选取城市黑臭水体和PM2.5超标天数2个要素设计城市水气环境黑灰指数,作为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的主要指标;同时考虑到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导向差异,以京津冀城市化地区为例开展试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化地区的104个区县中,47个区县为重警,46个中警,仅11个为轻警,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其中,重警区县主要集中在京广高铁沿线,与地区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及钢铁工业聚集格局一致;轻警区县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张承地区及东部沿海,工业相对较少,且地理位置有利于污染物迅速扩散。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作为基础评价的补充,能更清晰地反映现阶段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制约因子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地区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可为城市化地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预警评价 城市化地区 城市水气环境黑灰指数 评价阈值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以昆山市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凤 濮励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以昆山市为例,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背景值上限值为评价指标,昆山市农田土壤100个样点中Zn、Cu、Pb、Hg、As、Cd和Cr超标率均在20%左右,N i超标率为4%,说明部分土壤已有外源污染物进入。以GB 1561... 以昆山市为例,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背景值上限值为评价指标,昆山市农田土壤100个样点中Zn、Cu、Pb、Hg、As、Cd和Cr超标率均在20%左右,N i超标率为4%,说明部分土壤已有外源污染物进入。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级标准值衡量,Hg、Cd和Cr(旱地)、Zn超标率分别达5%、4%、3%、2%,Cd含量有的高达5.74 mg.kg-1。不同土属土壤重金属间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别,这与其母质差异有关。认为昆山市土壤污染的防治应立足于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同时,对Cd、Hg点源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应大力加强污染治理,并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地区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分布 昆山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实现的空间表现特征与未来布局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樊杰 伍健雄 高翔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自党的十八大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市化地区承担了大规模集聚人口和工业经济的主体功能,同时,其集聚功能表现也出现了空间分异。文章对比了2010和2020年23个城市化地区人口、GDP、单位建设用地GD... 自党的十八大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市化地区承担了大规模集聚人口和工业经济的主体功能,同时,其集聚功能表现也出现了空间分异。文章对比了2010和2020年23个城市化地区人口、GDP、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等指标在全国、省域及城市群区域的空间表现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化地区人口经济集聚的规模位序基本稳定,建设效率位序变化的南北差异显著。(2)三大沿海城市化地区的人口集聚水平继续提升,经济集聚水平有所下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人口集聚的主要提升区域,海峡西岸和成渝城市群是经济集聚活跃的主要区域;北方城市化地区的建设效率一直偏低,南方建设效率的相对水平与增长能力更强。(3)城市化地区在省域尺度的人口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效率在城市群内部整体呈现相对提高趋势。未来,应聚焦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新定位,着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强化新质生产力集中布局和新型工业化重点推进,通过培育复合功能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通过人口和经济同步集聚实现均衡与协调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地区 城市 区域发展 城镇战略 空间布局
原文传递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评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夏函 张万顺 +3 位作者 彭虹 李琳 黄攀攀 夏晶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2-889,共8页
从县域尺度对中国主要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开展后评估研究,分析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指数与第三级指标的相关性,对生态功能明显衰退地区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09-2015年,"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区县占比从... 从县域尺度对中国主要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开展后评估研究,分析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指数与第三级指标的相关性,对生态功能明显衰退地区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09-2015年,"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区县占比从78.68%降低至68.13%;优化开发区域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区县占比由53.85%减少至37.28%,明显降低区域主要分布于京津冀东南部、环渤海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区县占比由73.78%降低至69.21%,明显降低区域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和东北地区。生态退化的城市化地区均伴随不同程度的生境质量指数降低、生态空间减少、开发强度以及人口密度增加现象。生态功能与第三级指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空间占比>生境质量指数>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建议强调发展控制,加强生态保护,实施分区分类管控,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地区 生态功能 评估 中国
下载PDF
如何划好用好城市开发边界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坚 刘乌兰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0,共2页
当前,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而如何理解城市开发边界、划好用好城市开发边界,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如何理解城市开发边界 国际上的城市开发边界具有多种类型。城市发展边界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的绿带政... 当前,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而如何理解城市开发边界、划好用好城市开发边界,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如何理解城市开发边界 国际上的城市开发边界具有多种类型。城市发展边界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的绿带政策。目前,国际上城市增长边界实践探索可分为四类:(1)城市建设底线,即划定城市建设开发活动的绝对禁建区域,如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北京限建区规划的禁建区等;(2)城乡地域分界,即划定城市区域与乡村区域的边界,如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日本城市化地区边界、台湾都市地域边界等;(3)城市形态控制线,即划定城市建设空间集中开发区域边界,如英国伦敦绿带、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边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边界;(4)城市发展弹性边界划定,即划定城市未来一定年限潜在发展空间边界,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展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边界 城市开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 城乡规划 城市发展 城市化地区 19世纪
下载PDF
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组织调整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文茂 《城市问题》 1997年第3期32-35,共4页
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组织调整的若干问题探讨张文茂近郊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活跃的地区。此类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除具有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外,还有很多特殊性。比如,城市化不必是这些地区自身工业化的结果,而... 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组织调整的若干问题探讨张文茂近郊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活跃的地区。此类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除具有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外,还有很多特殊性。比如,城市化不必是这些地区自身工业化的结果,而是城市扩张的直接结果;农民在这种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组织 城市化进程 郊区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 农村经济 城市化地区 城镇集体经济 组织调整 城乡结合部 农村社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