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冲突叙事到双向救赎:城乡关系的当代文学书写
1
作者 刘志刚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93,共9页
与“乡土中国—城乡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关系裂变过程相同步,肩负书写时代变迁、治愈“现代性创伤”历史责任的当代城乡文学创作,同样经历了从“乡土叙事”到“城乡叙事”的结构化蜕变。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的空心化和“城市... 与“乡土中国—城乡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关系裂变过程相同步,肩负书写时代变迁、治愈“现代性创伤”历史责任的当代城乡文学创作,同样经历了从“乡土叙事”到“城乡叙事”的结构化蜕变。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的空心化和“城市病”的蔓延,以及乡土礼俗与工业理性两种道德系统的复杂纠葛,文学创作群体在缅怀乡愁的同时跳出城乡冲突的两极化叙事,并从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中汲取各自的文学养分。城乡文学创作群体以其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文学叙事,传达了对城乡文化融合发展趋势的理性判断;相关文学作品通过书写民工等“城市异乡客”、进城知识精英等城乡“两栖”群体从游离于城乡之间到“回嵌乡土”的精神突围过程,完成了城乡文学叙事从“以乡观城”向“城乡互看”的视角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乡土叙事 城乡叙事 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城乡叙事之变格与乡土中国之再现——贾平凹《河山传》论
2
作者 王顺天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69,共6页
《河山传》作为贾平凹城乡题材小说谱系中的最新力作,对同类型小说中城乡二元对立、相互隔膜的叙事进行了修复,呈现出一种叙事模式的变格,即对城乡之间生活的差距、情感的割裂、精神的断代、农村人进入城市后的无根感,通过带有传奇性的... 《河山传》作为贾平凹城乡题材小说谱系中的最新力作,对同类型小说中城乡二元对立、相互隔膜的叙事进行了修复,呈现出一种叙事模式的变格,即对城乡之间生活的差距、情感的割裂、精神的断代、农村人进入城市后的无根感,通过带有传奇性的叙事和日常化的叙事重新进行了链接与缝合,使城乡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再那么赤裸和尖锐,在叙事中流露出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城乡叙事 类型小说 变格 乡土中国 传奇性 叙事模式 城乡二元对立
下载PDF
论施蛰存小说城乡叙事的风景书写
3
作者 路棣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施蛰存的城乡叙事小说呈现出双重空间的视角转换,透过主体之眼,大量的风景书写突破了传统桎梏,在现代文本中承担起新的叙事功能。风景作为内在心理的外在表征,与“乡下人”“城里人”始终处于紧密的对话关系中。“雾”“春阳”发挥其隐... 施蛰存的城乡叙事小说呈现出双重空间的视角转换,透过主体之眼,大量的风景书写突破了传统桎梏,在现代文本中承担起新的叙事功能。风景作为内在心理的外在表征,与“乡下人”“城里人”始终处于紧密的对话关系中。“雾”“春阳”发挥其隐喻修辞效果,都市风景背后隐含了权力压迫与殖民主义的遮蔽策略;借助柄谷行人的“颠倒”与“认识性装置”,窥视出都市畸形现代化与城乡同质化倾向,进而从文化角度发掘施蛰存的风景话语隐含着与“新感觉派”的内在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城乡叙事 风景书写 空间
下载PDF
新的“组织起来”:当代电视剧中的城乡叙事话语
4
作者 林玮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8期74-82,I0003,共10页
中国的城乡关系以融合为发展趋势,立足点主要是城市。而以农村题材电视剧为例,可以看到还存在以乡村为中心的城乡关系。在近十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有三种城乡融合的叙事话语:一是以乡村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融合,二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 中国的城乡关系以融合为发展趋势,立足点主要是城市。而以农村题材电视剧为例,可以看到还存在以乡村为中心的城乡关系。在近十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有三种城乡融合的叙事话语:一是以乡村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融合,二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知识融合,三是以精神文明为基础的秩序融合。“组织起来”是延安时期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经验,而从当前电视剧中的城乡叙事可以看出,新的“组织起来”正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于城乡融合发展维度中的新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叙事 电视剧 “组织起来”
下载PDF
文学视域下的城乡空间再造及其意涵——重读孙惠芬《吉宽的马车》
5
作者 孙立武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讲述了赶马车的农民申吉宽如何一步步被“逼”向城市,并与许美娜发生爱情的故事。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的发生来呈现城乡这一二元对立下的冲突,尤其是小说对工棚、发廊、“鸡山”、迪厅、乡村饭店等场所的呈现。... 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讲述了赶马车的农民申吉宽如何一步步被“逼”向城市,并与许美娜发生爱情的故事。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的发生来呈现城乡这一二元对立下的冲突,尤其是小说对工棚、发廊、“鸡山”、迪厅、乡村饭店等场所的呈现。这些位于“城乡接合部”的空间场所不仅仅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更是作为暗含着身体规训、情感认同及现实防御的复杂空间架构,它隐含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亟需解决的认同危机以及认同危机之下的群体困境。空间作为小说的一个切入点,可以重新反思城乡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流动性”“劳动”等问题,即在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混杂性的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城乡接合部”或者“城乡的二元对立”,目的在于消除偏见,回到一种总体性的视角下重新认识这一“异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惠芬 《吉宽的马车》 认同 空间意象 城乡叙事
下载PDF
《海蒂和爷爷》:浪漫主义思潮中的童话建构与城乡叙事 被引量:2
6
作者 常艳 徐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5-28,共4页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这部创作于1895年的著名儿童文学享誉全球,迄今已被翻译成70种文字。而在电影史上,《海蒂》也已经被翻拍为4个版本:这个故事历经百年而风靡世界,其动人之处不仅...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这部创作于1895年的著名儿童文学享誉全球,迄今已被翻译成70种文字。而在电影史上,《海蒂》也已经被翻拍为4个版本:这个故事历经百年而风靡世界,其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打破了观众传统认知中的经典叙事逻辑,海蒂的曲折经历中的悲惨都被有效地加以过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童话结构;更还在于电影吸收了原著小说中隐含的德国浪漫主义观念,在城乡叙事中打破了儿童作品的边界,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向更高的维度延伸着自身的内涵,其价值自然不会为时间所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叙事 浪漫主义思潮 德国浪漫主义 儿童文学 叙事逻辑 电影史 风靡世界 海蒂
下载PDF
城乡流动视野中的乡土小说——以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创作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雪萍 《上海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8,127,共10页
在城乡关系的视野中,立足于文学作品对城乡流动的展示,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文学对乡村的书写、对农民处境的关照,揭示城乡关系变化与城乡流动之间的深层关系。当代作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进城与下乡故事的书写,对人在城... 在城乡关系的视野中,立足于文学作品对城乡流动的展示,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文学对乡村的书写、对农民处境的关照,揭示城乡关系变化与城乡流动之间的深层关系。当代作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进城与下乡故事的书写,对人在城乡流动中的境况做了十分深入的挖掘,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示了城乡关系的变化给人的生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人的精神和情感造成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叙事 农民 城乡流动
原文传递
从对立到融合——论农民工小说城乡叙事的流变
8
作者 杨彬 艾乐 《昭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7-42,共6页
农民工小说城乡叙事经历了三个阶段:城乡对立叙事、城乡对望叙事和城乡融合叙事。城乡叙事产生流变是多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因是:我国乡村从凋敝到振兴的历史过程、农民工从城市边缘人到城市新主人的身份转变、以及创作主体叙... 农民工小说城乡叙事经历了三个阶段:城乡对立叙事、城乡对望叙事和城乡融合叙事。城乡叙事产生流变是多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因是:我国乡村从凋敝到振兴的历史过程、农民工从城市边缘人到城市新主人的身份转变、以及创作主体叙事立场的不同。农民工小说城乡叙事一方面继承了传统乡土叙事的现实观照,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单向的叙事视角,兼具城、乡双重叙事视角,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小说 城乡叙事 城乡对立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城市文化本位的“城乡叙事”——李佩甫小说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丛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161,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的"城乡叙事"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乡村价值"本位观的倾向。李佩甫的小说长期关注"城市化"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其作品一方面扎根于中原文化深厚的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另一方面对"城市化"... 中国当代文学的"城乡叙事"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乡村价值"本位观的倾向。李佩甫的小说长期关注"城市化"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其作品一方面扎根于中原文化深厚的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另一方面对"城市化"浪潮中的城乡巨变和进城乡村人的精神症候给予了全面焦聚。李佩甫作品精神立场上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很大程度上挣脱了城乡叙事中的"二元论"和"等级观",既正视城乡意识形态本身的差异性,又将变"乡"为"城"视做历史承前启后和不断提升的发展环节,并从这一立场塑造人物情节和建构价值观念。这一倾向不仅塑成了他小说鲜明的"城市文化本位观",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城乡叙事价值维度的开拓也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研究 李佩甫 城市化 城乡叙事 城市本位 乡村本位
原文传递
论刘震云小说的乡土情结与城乡叙事
10
作者 周心远 《汉字文化》 2022年第14期133-135,共3页
乡土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与最深刻的理性集合成的文化形态。刘震云对其笔下的乡土世界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对乡村怀有深深的感恩与眷恋;但另一方面,他又对乡土世界的丑恶与糟粕给予无情的讽刺与批判。随着时代的进步,城乡转型... 乡土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与最深刻的理性集合成的文化形态。刘震云对其笔下的乡土世界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对乡村怀有深深的感恩与眷恋;但另一方面,他又对乡土世界的丑恶与糟粕给予无情的讽刺与批判。随着时代的进步,城乡转型的深入,一批从农村走出的知识分子的沉沦以及城乡相遇过程中的道德失序又引起了他的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乡土情结 城乡叙事 城乡转型
原文传递
校园电影城乡叙事的二元空间建构与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一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51,共4页
新世纪初期,中国校园电影的主旋律青春书写,映衬出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相互交织,又逐渐疏离的复杂关系。校园电影的城乡叙事立足于细致探究生命个体的存在处境、命运走向与时代潮流之间的微妙关联,并希冀从中寻求到某种价值理念。... 新世纪初期,中国校园电影的主旋律青春书写,映衬出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相互交织,又逐渐疏离的复杂关系。校园电影的城乡叙事立足于细致探究生命个体的存在处境、命运走向与时代潮流之间的微妙关联,并希冀从中寻求到某种价值理念。影片多以教师的乡村支教经历为主要表现内容,创作者借助教师“支教—回城—返乡”的一系列举动和心理变化,将其对城市生活的不适,以及对乡村的向往之情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来,并通过城市和乡村的比照,赋予乡村新的发现和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校园电影 城乡叙事 主旋律 空间建构
下载PDF
论《生命册》城乡叙事中的精神生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萍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4期98-102,共5页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长篇新作《生命册》截取人物典型的生活"横截面",把众多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家通过文体叙事艺术的有机组织,采用城乡交错与自由切换、人物内外融和与自我诉说的叙事结构方式,在作...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长篇新作《生命册》截取人物典型的生活"横截面",把众多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家通过文体叙事艺术的有机组织,采用城乡交错与自由切换、人物内外融和与自我诉说的叙事结构方式,在作品中展现了主人公吴志鹏50年的人生历程与灵魂漂泊,以及乡村人和城市人的诸多人生故事,传达出了他们的生命状态和心灵诉求,从而折射出一种良好的人生精神生态:移至城市,不忘乡土,根系乡村;身居乡村,怀揣梦想,遥望城市;立足城市,凝视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册》 城乡叙事 生命状态 心灵诉求 精神生态
下载PDF
论知青电影的城乡叙事——以“伤痕艺术”时期(1977—1984)的知青电影创作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6-179,共4页
"伤痕艺术"时期的知青电影存在着普遍的"返乡"主题,在充满道德理想主义的去政治化叙事中,"文革"的时代内容与历史创伤被悄然悬置。表面上看,作为主角的乡村叙事其实并未逃离城市的目光,乡村只是一个被城... "伤痕艺术"时期的知青电影存在着普遍的"返乡"主题,在充满道德理想主义的去政治化叙事中,"文革"的时代内容与历史创伤被悄然悬置。表面上看,作为主角的乡村叙事其实并未逃离城市的目光,乡村只是一个被城市凝视与拯救的他者。这种城市中心主义立场之上的返乡叙事,一方面源于知青一代重塑集体记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新的历史语境下顺应主导意识形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电影 “伤痕艺术” 城乡叙事 集体记忆
原文传递
“奥勃洛莫夫性格”的序曲:《平凡的故事》中的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朝晖 王晓倩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0年第2期80-88,共9页
"奥勃洛莫夫性格"绝不是出于"对一切事物的冷淡"而产生的"懒惰",而是传统的乡村贵族生活赋予他的善良和懒散,被现代城市生活的紧张、算计和实用主义催化成了不知所措和自我放逐。这个形象的丰富性和悖论... "奥勃洛莫夫性格"绝不是出于"对一切事物的冷淡"而产生的"懒惰",而是传统的乡村贵族生活赋予他的善良和懒散,被现代城市生活的紧张、算计和实用主义催化成了不知所措和自我放逐。这个形象的丰富性和悖论性也远不是"最后一个多余人"就可以概括的,而是特定时代语境中知识分子个体矛盾、游移心态的表征,更是作家冈察洛夫对俄国现代性问题长期思考的过渡性成果。他通过三部紧密关联的长篇小说来表达:只有将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和俄罗斯特有的土地力量充分地结合起来,才是俄国现代化在次生性、外源性的改革前提下所能找到的最佳出路。只有在现代性的宏观视阈中,才能领会《平凡的故事》在冈察洛夫对俄国现代性问题整体思考中的先导作用,也才能看到"奥勃洛莫夫性格"背后最完整的语义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察洛夫 奥博洛莫夫 《平凡的故事》 城乡叙事 现代性
原文传递
轻舟欲过万重山——论宋小词的小说创作
15
作者 王文静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6期189-198,共10页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渐入尾声,"80后"作家的创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开始与历史和时代展开深度对话。湖北作家宋小词兼具乡村和城市双重生活经验,她将乡村当作整体文化背景,通过中篇和长篇的不同侧重,用人物和故事解构乡村图景,探...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渐入尾声,"80后"作家的创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开始与历史和时代展开深度对话。湖北作家宋小词兼具乡村和城市双重生活经验,她将乡村当作整体文化背景,通过中篇和长篇的不同侧重,用人物和故事解构乡村图景,探究人在时代奔跑中的好奇、快乐、惶恐以及各种复杂幽微的社会心理;并以超越性别叙事的笔触塑造了一批夹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尴尬人"形象,在青年写作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小词 城乡叙事 尴尬人
下载PDF
父与子,公与私,城与乡——从五十到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分析城乡叙事变迁
16
作者 谷家慧 《艺术科技》 2015年第8期114 122-,122,共2页
中国社会历来重视父与子,公与私的关系。当以这两组关系考察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个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城乡叙事时,结合历史背景这两组关系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特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期间城乡关系的不同特点。从《创业史... 中国社会历来重视父与子,公与私的关系。当以这两组关系考察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个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城乡叙事时,结合历史背景这两组关系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特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期间城乡关系的不同特点。从《创业史》《鲁班的子孙》《千万不要忘记》的文本细读和比较中,探究这一时期城乡叙事如何发生变化以及影响作家表述的历史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 父与子 城乡叙事
下载PDF
论迟子建小说的城乡叙事艺术
17
作者 韩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9期107-110,共4页
迟子建小说具有浓郁的城乡情结,她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城市的新奇想象让人难以忘怀,在城市与乡土中穿梭乡村的城市“异乡身份”疏离、乡村“绝美风”的印记、城乡统一的祈盼(对底层民众的人本关怀)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双向互动,流露着... 迟子建小说具有浓郁的城乡情结,她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城市的新奇想象让人难以忘怀,在城市与乡土中穿梭乡村的城市“异乡身份”疏离、乡村“绝美风”的印记、城乡统一的祈盼(对底层民众的人本关怀)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双向互动,流露着对乡土温情的弥散与荒凉、乡土信仰的崩溃与缺失、现代城市文明的建构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城乡叙事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苏青:在城市和乡村间游走
18
作者 钱亚玲 《文教资料》 2009年第9期7-9,共3页
20世纪40年代苏青的城乡叙事异常独特,她和她的小说人物浮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认同乡下人身份又对乡村十足的厌恶和弃绝,渴望都市又自觉疏离于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独特的游走姿态,不仅赋予苏青文字世界独有的艺术质素,奠定了苏青文字的... 20世纪40年代苏青的城乡叙事异常独特,她和她的小说人物浮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认同乡下人身份又对乡村十足的厌恶和弃绝,渴望都市又自觉疏离于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独特的游走姿态,不仅赋予苏青文字世界独有的艺术质素,奠定了苏青文字的思想意蕴,而且给文化转型期的人们提供了关于生存选择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青 城乡叙事 游走
下载PDF
农耕文明式微下的心灵探求——论管清志诗歌中的城乡叙事
19
作者 陈萱 《诗探索》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中国的诗人普遍有一种“乡土情结”,自《诗经》始,以乡土为题材的作品便层出不绝,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的崛起逐渐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物理差距,越来越多的农耕地被工商业化,原始的乡村风情也在现代化的挤压下逐渐消失,“乡土”渐渐... 中国的诗人普遍有一种“乡土情结”,自《诗经》始,以乡土为题材的作品便层出不绝,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的崛起逐渐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物理差距,越来越多的农耕地被工商业化,原始的乡村风情也在现代化的挤压下逐渐消失,“乡土”渐渐沦为了一代人记忆中的符号,尤其对于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多数人来讲,它更多地仅仅承载了儿时零散的记忆,而这根植于记忆深处的精神印迹,不单是对于传统农耕文明的先天眷恋,更有着身在社会变革时期的焦虑和迷茫,因而,他们笔下的乡土诗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及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叙事 农耕文明 乡土诗 农耕地 《诗经》 乡土情结 农村与城市 乡村风情
原文传递
城乡叙事与伦理书写——《延安文学》2020年度小说述评
20
作者 刘国卿 刘国欣 《延安文学》 2021年第2期230-236,共7页
总览《延安文学》2020年度的作品,一个深广的印象是题材、内容、结构和语言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仅以小说论,城市题材较乡土题材明显多了起来,内容异彩纷呈且多以情景交融为主,结构变化多端或嵌套或复调或草蛇灰线或三一律,语言丰富... 总览《延安文学》2020年度的作品,一个深广的印象是题材、内容、结构和语言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仅以小说论,城市题材较乡土题材明显多了起来,内容异彩纷呈且多以情景交融为主,结构变化多端或嵌套或复调或草蛇灰线或三一律,语言丰富流畅或鲸吞长河或细雨拂面,有的文章整体美,有的文章部分美,有的件件桩桩都美,有的美可拆解,有的美不可拆解。一如以往,无论城市题材还是乡村题材,《延安文学》注重接地气,较多反应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热切关注现实和现下的问题,关注当下的人性和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题材 关注现实 城市题材 城乡叙事 乡村题材 三一律 小说论 草蛇灰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