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
丁伊莎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2
|
埃莱娜·西苏“女性书写”理论的生成背景研究 |
王喆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3
|
女性:无处逃遁的网中之鱼──读林白的《说吧,房间》 |
杨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4
|
西苏的“身体写作”在中国的实践及变异 |
刘波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1 |
2
|
|
5
|
论萧红小说的“女体书写” |
彭依伊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6
|
埃莱娜·西苏女性书写理论中的身体伦理 |
曹晓玲
李建利
|
《外语教育研究》
|
2022 |
1
|
|
7
|
飞翔与下坠——论林白作品中作为载体的“躯体写作” |
姚若冰
王桂青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身体写作”在中国的影响与变异--从性别身体的角度 |
欧阳灿灿
于琦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9
|
作为文化理论家的埃莱娜·西苏 |
李丽华
|
《法国研究》
|
2016 |
1
|
|
10
|
身体写作再审视 |
禹建湘
|
《大连大学学报》
|
2007 |
0 |
|
11
|
愤怒的女性身体书写——牙买加·琴凯德《我母亲的自传》解读 |
卢梓雅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9 |
1
|
|
12
|
独白与死亡──从安德森《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 |
霍冬克
刘安军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3
|
西苏的“女性写作”理论研究 |
栾荷莎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4
|
他者的性别:埃莱娜·西苏的“他者双性同体”理论 |
王喆
马新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5
|
性别的传说──林白写作的意义 |
王兴旺
|
《丽水学院学报》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