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郊区大气边界层垂直风速的声雷达探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小峰 翁宁泉 +1 位作者 肖黎明 孙刚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垂直速度的测量与分析是研究大气边界层对流和湍流的重要手段,对合肥地区用声雷达探测的垂直速度数据的分析表明,白天对流旺盛,垂直速度较大,湍流较强,夜间对流相对较弱,垂直速度较小,湍流也较弱。在白天对流比较强时,瞬时垂直速度可超... 垂直速度的测量与分析是研究大气边界层对流和湍流的重要手段,对合肥地区用声雷达探测的垂直速度数据的分析表明,白天对流旺盛,垂直速度较大,湍流较强,夜间对流相对较弱,垂直速度较小,湍流也较弱。在白天对流比较强时,瞬时垂直速度可超过0.6 m/s,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有90%的垂直风速在0.3 m/s以下。同时分析了垂直风速标准差,发现其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并且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垂直风速 声雷达
下载PDF
台风“苏迪罗”登陆时的湍流强度和垂直风速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默 《风力发电》 2015年第6期20-24,共5页
湍流和垂直风速有较为直接的联系。本文分析了苏迪罗台风登陆前后一段时间内湍流强度与垂直风速的关系,以及垂直风速本身大小和变化的情况。
关键词 湍流强度 垂直风速
下载PDF
宁波风廓线雷达数据获取率和降雨预报应用分析
3
作者 励臣儒 杨豪 +3 位作者 李从初 徐振宇 胡利军 倪永森 《浙江气象》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利用2018-2021年宁波市奉化区和余姚市两部6~8km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实时观测资料,对两部风廓线雷达的数据传输稳定性、探测性能和降雨辅助预报能力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宁波两部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利用2018-2021年宁波市奉化区和余姚市两部6~8km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实时观测资料,对两部风廓线雷达的数据传输稳定性、探测性能和降雨辅助预报能力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宁波两部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运行稳定,故障率低,数据获取率则会因月份、季节、天气条件和降水等级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从月份来看,1月、12月数据获取率最差,6月、7月最好;从季节来看,数据获取率按照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从高到低排序;按晴天、雨天来分,雨天有降水的数据获取率普遍好于晴天无降水;从降水等级(中雨、大雨、暴雨)来看,12h内,大雨情况下的数据获取率和有效探测高度最好,中雨情况下的数据获取率最差、有效探测高度最低。风廓线雷达对垂直速度的观测资料对降雨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数据获取率 有效探测高度 垂直风速
下载PDF
WRF模式中3种闪电参数化方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史东东 杨仲江 +2 位作者 向春燕 杨虎 许永彬 《热带地理》 2016年第4期673-681,共9页
利用WRF模式V3.6.1中3种基于经验公式的闪电参数化方案对2013-07-05江苏省内的1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3种方案在模拟闪电位置和频数的特点,分析模拟结果的成因。结果表明:PR92w方案能够很好地模拟闪电的分布位置;PR92z方案的模拟... 利用WRF模式V3.6.1中3种基于经验公式的闪电参数化方案对2013-07-05江苏省内的1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3种方案在模拟闪电位置和频数的特点,分析模拟结果的成因。结果表明:PR92w方案能够很好地模拟闪电的分布位置;PR92z方案的模拟结果和PR92w方案正好相反,闪电频数与实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分布位置出现偏移;LPI方案虽然能指示闪电分布区域,但对高闪电密度区的预报有一定误差。3种方案的模拟结果表明:垂直风速和雷达回波是影响模式预报闪电频数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大网格模拟精度和同化雷达资料是改善PR92方案模拟效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闪电参数化 垂直风速 雷达回波
下载PDF
闪电和固、液态降水关系差异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郭凤霞 吴鑫 +2 位作者 梁梦雪 江涛 陆干沂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4-1214,共11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闪电和固、液态降水的关系,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通过设置敏感性试验组,模拟了一次雷暴过程,分析雷暴中闪电和降水的特征,以及闪电和固、液态降水对垂直风速的依赖关系,探讨闪电与固、液态降水的时空... 为了进一步认识闪电和固、液态降水的关系,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通过设置敏感性试验组,模拟了一次雷暴过程,分析雷暴中闪电和降水的特征,以及闪电和固、液态降水对垂直风速的依赖关系,探讨闪电与固、液态降水的时空分布关系和单次闪电表征的降水量(RPF:rainyields per flash)。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中,液态降水占主要部分,但固态降水比液态降水对于垂直风速的依赖性更强。随着对流的增强,固态降水在总降水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首次放电时间不断提前,闪电峰值落后垂直风速峰值,总闪数一开始随对流的增强而增加,对流一旦增强到一定程度,总闪数则逐渐减小。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的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均随着对流的增强而不断提前,而液态降水出现时间和峰值时间均提前于固态降水。雷暴云首次放电的时间滞后于液态降水,而闪电峰值提前固态降水峰值或与固态降水峰值同时产生。雷暴云中的放电活动集中在强降水区域前缘的较弱降水区,强降水区对应的闪电较少,对流的增强会使降水区域面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由于液态降水总量远大于固态降水总量,固、液态RPF的数值相差达到一个量级,但单位时间内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增加的速率相近。在单位时间内闪电次数越多,RPF则越小,而固态RPF和闪电次数的线性相关性明显好于液态RPF,所以利用固态降水可以更好地预报闪电。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闪电和降水的关系,并可为闪电预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态降水 垂直风速 单次闪电表征的降水量(RPF) 数值模拟
下载PDF
Land-sea breeze circ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Yellow Sea,China
6
作者 Yongxiang Ma Jinyuan Xin +8 位作者 Xiaoling Zhang Lindong Dai Klaus Schaefer Shigong Wang Yuesi Wang Zifa Wang Fangkun Wu Xinrui Wu Guangzhou F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1年第1期14-21,共8页
Land-sea breeze(LSB)is an atmospheric mesoscale circulation that occur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oast and is caused by uneven heating resulting from the difference in specific heat capacity between the sea and land sur... Land-sea breeze(LSB)is an atmospheric mesoscale circulation that occur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oast and is caused by uneven heating resulting from the difference in specific heat capacity between the sea and land surfaces.The circulation structure of LSB was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with a Doppler wind lidar Windcube100s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Yellow Sea for the first time.The time of observation was 31 August to 28 September 2018.It was found that the height of LSB development was 700 m to 1300 m.The duration of conversion of LSB was between 6 h and 8 h.The biggest average horizontal sea-breeze wind speed at 425 m was 5.6 m s^(-1),and at 375 m it was 4.5 m s^(-1).During the conversion process from sea breeze to land breeze,the maximum wind shear exponent was 2.84 at 1300 m altitude.During the conversion process from land breeze to sea breeze,the maximum wind shear exponent was 1.28 at 700 m altitude.The differences in wind shear exponents between sea-breeze and landbreeze systems were between 0.2 and 3.6 at the same altitude.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wind shear exponent can reflect the height of LSB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ea breeze Vertical wind speed CCirculation structure Doppler wind lidar Yellow sea
下载PDF
中性条件下垂直风速廓线及其参数模拟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岳天祥 王薇 +6 位作者 于强 朱治林 王英安 张时煌 杜正平 张仁华 孙晓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6-144,共9页
通过对中性条件下裸露土壤表面、均一植被覆盖表面和非均质下垫面水平风速模型的分析发现,粗糙元素的平均高度H、植被覆盖率σ和叶面积指数LAI是垂直风速廓线的最基本参数.据此,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山东禹城农业综合试... 通过对中性条件下裸露土壤表面、均一植被覆盖表面和非均质下垫面水平风速模型的分析发现,粗糙元素的平均高度H、植被覆盖率σ和叶面积指数LAI是垂直风速廓线的最基本参数.据此,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山东禹城农业综合试验站为案例区,运用2000年小麦生长的实地监测数据、2000年3月30日的轨道号为122-34的LANDSAT-5卫星数据、NOAA-14气象卫星逐旬NDVI数据、1∶1万土地利用数据和1∶1万地形数据,模拟分析了小麦植株高度H、叶面积指数和覆盖率σ变化规律及其与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建立了中性条件下禹城农业综合试验站垂直风速廓线模型,对禹城农业综合试验站2000年3月5日21:05至2000年5月24日7:05的4m、60m和1 000m高度处的逐时风速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风速的空间插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速廓线 粗糙元素 平均高度 植被覆盖率 叶面积指数 水平风速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近地层垂直风速廓线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龚玺 朱蓉 +3 位作者 范广洲 李泽椿 马文通 周荣卫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722,共12页
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2009-2010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开展的100 m铁塔大气湍流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稳定度条件下的垂直风廓线变化特征,并在局地相似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垂直风廓线表达式。结果表明:(1)内蒙古草原近地层大气中,不稳定层结和... 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2009-2010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开展的100 m铁塔大气湍流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稳定度条件下的垂直风廓线变化特征,并在局地相似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垂直风廓线表达式。结果表明:(1)内蒙古草原近地层大气中,不稳定层结和稳定层结条件发生的概率远高于中性和弱不稳定、弱稳定层结的发生概率。(2)稳定层结时,大气特性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较明显,需要按照不同的高度层分别研究其风速的变化规律。根据内蒙古锡林浩特草原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得到,稳定层结时的无因次风速梯度随稳定度ξ的变化关系可以表达为1+β_mξ,其中β_m的取值与距地面高度有关:30 m高度及以下,β_m取4.3-5.4;高度在(30 m,50 m],β_m取2.9-3.4;50 m及以上高度,β_m取2.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速廓线 大气稳定度 相似理论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 无因次风速梯度
下载PDF
基于多波段雷达观测的浙江一次飑线演变结构特征分析
9
作者 钱卓蕾 严佩文 +1 位作者 李锋 黄滢 《气象科技》 2024年第5期681-691,共11页
本文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X波段相控阵雷达数据及其反演风场、闪电定位、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7月21日发生在浙江中北部一次飑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副高控制下,高空冷涡底部干冷空气侵入造成不稳定层结以及较... 本文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X波段相控阵雷达数据及其反演风场、闪电定位、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7月21日发生在浙江中北部一次飑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副高控制下,高空冷涡底部干冷空气侵入造成不稳定层结以及较高的能量和充足的边界层水汽,是飑线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飑线初始对流形成于杭州东部和西北部南北风的辐合线中,强风暴合并后风暴尺度出现明显增长并形成飑线,杭州湾南岸的辐合中心、垂直风速差的增强有利于飑线迅速发展,当垂直风速差与冷池传播速度相当时,飑线发展成熟;大风主要出现在云闪密集区。X波段相控阵雷达可以精细探测极端大风发生前后飑线强单体的垂直结构:成熟阶段强单体中差分反射率和差分相移率柱的发展代表风暴加强,回波质心迅速下降可指示地面大风,降水粒子下落拖拽进一步加强地面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垂直风速 双偏振参量 相控阵雷达 风场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