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go的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渔场垂直水温结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唐峰华 杨胜龙 +3 位作者 范秀梅 吴祖立 伍玉梅 崔雪森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7-437,共11页
利用2007—2016年Argo温度剖面浮标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垂直剖面海水温度和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同期渔获数据,分析其中心渔场与垂直水温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柔鱼... 利用2007—2016年Argo温度剖面浮标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垂直剖面海水温度和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同期渔获数据,分析其中心渔场与垂直水温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柔鱼渔汛期为每年的5—11月,其中8、9月是盛渔期,渔场位置相对集中,为150°E~160°E、39°N~45°N, CPUE超过2 t/(d·v);8月前和9月之后渔场相对分散,CPUE相对较低。渔场海洋温跃层上下界对应的海水温度,0~50 m和0~100 m水层温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不同水层的水温温差从7月份开始逐步拉大,ΔT_(0-50 m)的平均温差达到了5.17℃,ΔT_(0-100 m)的温差为7.68℃;温差幅度最大值中ΔT_(0-50 m)出现在9月,为9.89℃;ΔT_(0-100 m)出现在9月,为12.64℃;10月和11月ΔT_(0-50 m)、ΔT_(0-100 m)逐步减小。在160°E以西海域,西部传统渔场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处在20~50 m,对应海水温度范围在4~17℃;下界深度位于150~230 m,得出对应的温跃层下界的海水温度范围为3~11℃。渔场垂直水温结构ΔT_(0-50 m)、ΔT_(0-100 m)的值越大,CPUE越高,表明在温跃层水温降低幅度越大,柔鱼资源集聚密度越高,渔获量越好。对渔场垂直水温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为西北太平洋柔鱼的渔情预报和渔业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垂直水温 温跃层 季节性变化 西北太平洋公海
原文传递
南极海冰变化驱动的海水降温效应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忠 刘赫威 +2 位作者 余为 陈新军 朱文斌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1112,共12页
根据2013—2017年1—4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公海渔场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和作业渔场内54、96、193 m的水温等环境数据,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表征阿根廷滑柔鱼栖息... 根据2013—2017年1—4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公海渔场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和作业渔场内54、96、193 m的水温等环境数据,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表征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适宜性情况,以HSI≥0.6的海域范围占比表示适宜栖息地的变化,探究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温度的关系,评估南极海冰变动引起的渔场内海水降温效应对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影响。结果发现,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层温度和阿根廷滑柔鱼HSI均存在显著的月间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水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海冰高的年份栖息地适宜性要高于海冰低的年份。南极海冰融化导致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不同水层水温降低0.1、0.3、0.5和1.0℃的情况下,随着水温的降低,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发生明显变动:当水温降低不超过0.5℃时,整个海域适宜栖息地面积略微上升;而水温降低1.0℃时,适宜栖息地急剧减少。不同海域内适宜栖息地变化具有差异,适宜栖息地整体向阿根廷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EEZ)线内移动,且EEZ内的适宜栖息地占比显著升高,公海范围适宜栖息地变化较小,而福克兰群岛EEZ内适宜栖息地占比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南极海冰融化导致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内垂直水温降低幅度较高时,可能导致其向阿根廷近海移动,而福克兰群岛EEZ内的栖息地将大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南极 栖息地 海冰 垂直水温 西南大西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