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平 齐学斌 +6 位作者 樊向阳 吴海卿 乔冬梅 樊涛 赵志娟 黄仲冬 朱东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5,共4页
分根区交替灌溉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保持作物产量,但有关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对水土环境的影响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充分灌溉及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 分根区交替灌溉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保持作物产量,但有关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对水土环境的影响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充分灌溉及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各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灌水量、植株体氮素残留、土壤氮素残留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获后,APRI处理(E、I、K)与充分灌水处理产量(F、J、L)差异不大,但APRI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p=0.05);充分灌水处理不同土层(0~30cm和30~60cm)土壤中残留硝态氮、矿物质氮较APRI处理高;APRI处理(I、K)作物氮利用效率及农田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J、L)(p=0.05)。因此,APRI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土壤矿质氮的活性,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吸收 氮素残留 根区交替灌溉 地下滴灌 沟灌 马铃薯
下载PDF
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机理及效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史文娟 康绍忠 王全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15,共5页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增产效应 ,以盆栽玉米为试验材料 ,选用3种不同的灌水方式 (表面灌、下部灌、交替灌 )和不同的灌水周期 (3 d、5 d、7d)以及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相同灌水量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研...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增产效应 ,以盆栽玉米为试验材料 ,选用3种不同的灌水方式 (表面灌、下部灌、交替灌 )和不同的灌水周期 (3 d、5 d、7d)以及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相同灌水量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垂向交替供水是可行的。在相同的水势条件下 ,交替灌可提高作物的渗透调节能力 ,降低气孔关闭的临界水势 ,使光合同化产物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增加 ,整株作物的长势呈现出苗壮、根旺的特点。此外 ,5 d的交替灌与 3 d的表面灌相比 ,不仅作物的长势明显改善 ,且节水 2 6 %以上 ;7d的交替灌与 5 d的表面灌相比 ,作物长势无明显差异 ,但节水 2 0 %以上。试验的最终结果认为 :5 d的灌水周期是试验范围内交替灌应用时较为成功的方式。当以土壤含水率控制时 ,拔节期下层土壤含水率应不低于 5 4%的田持 ,上层土壤含水率应不低于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交替灌溉 补偿效应 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北疆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娣 王振华 +2 位作者 张金珠 李文昊 王风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5-185,共11页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滴灌加工番茄生长特性、生理特性、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求适宜新疆干旱地区加工番茄种植的灌水组合模式,优化干旱地区滴灌加工番茄种植管理。采用桶栽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分根区交替灌溉(AP...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滴灌加工番茄生长特性、生理特性、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求适宜新疆干旱地区加工番茄种植的灌水组合模式,优化干旱地区滴灌加工番茄种植管理。采用桶栽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I)分别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1 060mm、中度亏水810mm和重度亏水560mm,APRI和FPRI的灌水量为CI的2/3)下对加工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光合、荧光、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得出最佳灌水组合模式。结果表明:9个处理间加工番茄各生育期株高变化规律均为CW1>AW1>CW2>AW2>FW1>CW3>AW3>FW2>FW3(平均值);茎粗变化规律均为AW1> AW2>CW1>CW2> AW3>FW1>CW3>FW2>FW3(平均值);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为AW1>CW1>CW2>AW2>FW1>CW3>AW3>FW2>FW3(平均值);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的最大生长速率均表现为AW1>CW1>CW2>AW2>FW1>FW2>CW3>AW3>FW3;灌溉方式和灌水量交互作用对各生育期Pn和Tr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同一灌溉方式下,Pn和Tr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AW1处达到最大值。W1水平下,Pn和Tr变化为APRI>CI>FPRI(平均值)。W2和W3水平下,Pn和Tr变化为CI>APRI>FPRI(平均值);灌溉方式对加工番茄各生育期功能叶Fv/Fm、Fv/F0的影响显著(P<0.01),对qp的影响显著(P<0.05);灌水量对加工番茄各生育期功能叶Fv/Fm、Fv/F0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花果期及膨大期qp及NPQ的影响极显著(P<0.01);灌溉方式和灌水量交互作用均对加工番茄各生育期荧光参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产量(Y)最大值出现在AW1处理,为3.41kg/盆;最小值出现在FW3处理,为1.31kg/盆,相对增加1.60倍。研究认为分根区交替灌溉充分灌水条件可作为适宜本地区的灌水组合模式,本研究可为新疆干旱区滴灌加工番茄高效节水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加工番茄 根区交替灌溉 光合作用 荧光作用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娣 王振华 +2 位作者 李文昊 张金珠 吕德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69-2079,共11页
为探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新疆干旱区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灌溉方式,即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DI)分别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水水平(常规灌溉5 850 m3·hm-2、中度亏... 为探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新疆干旱区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灌溉方式,即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DI)分别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水水平(常规灌溉5 850 m3·hm-2、中度亏水4 500 m3·hm-2和重度亏水3 150 m3·hm-2,交替灌溉和固定灌溉的灌溉定额为常规灌溉的三分之二)下加工番茄生育期末根系特征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根系集中分布于表层(0~20 cm),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位于表层(0~20 cm)且直径≤2 mm的细小根系上。加工番茄根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平均直径受灌水方式和灌水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且与产量成显著线性正相关,增大灌水量,有利于根系生长壮大。分根区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根系的各项特征参数值,在常规灌水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且产量最高,与常规灌溉相比,增产18.84%。分根区交替灌溉同时也提高了根系对N、P、K养分的吸收水平,且在中度亏水下根系活力最高,分别显著高于常规灌溉和固定灌溉处理6.12%、11.60%。综上,分根区交替灌溉能够有效刺激复水区根系生长的补偿效应,促进根系吸收养分、生长壮大并提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当地加工番茄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交替灌溉 根系养吸收 根系活力 加工番茄 干旱区
下载PDF
再生水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中重金属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樊涛 齐学斌 +4 位作者 胡超 赵志娟 乔冬梅 朱东海 李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7,共3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重金属累积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条件处理下,4种重金属在马铃薯内积累趋势表现为:Zn>Cu>Pb>Cd;Cd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势为茎>叶、根果实;Pb在马铃薯内的分...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重金属累积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条件处理下,4种重金属在马铃薯内积累趋势表现为:Zn>Cu>Pb>Cd;Cd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势为茎>叶、根果实;Pb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势为叶>根茎、果实;Cu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势为茎>叶>根>果实;Zn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势为茎>果实>根、叶。根据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国家标准,不同灌溉条件处理的马铃薯果实中4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因此,利用再生水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马铃薯灌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根区交替灌溉 重金属 马铃薯 累积
下载PDF
梨园节水灌溉技术规程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庆仙 程福厚 杜纪壮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8,共3页
节水灌溉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果品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工程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此规程规定了灌溉梨园生产过程中工程... 节水灌溉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果品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工程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此规程规定了灌溉梨园生产过程中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灌溉梨园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水利用效率 灌溉水利用效率 减蒸 降耗 调亏灌溉 根区交替灌溉
下载PDF
农艺和生物节水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程福厚 《河北果树》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综述了农艺节水技术和生物节水技术在果树中的研究进展 ,提出高水分利用效率树种、品种的选择 ,节水生化制剂的应用 ,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以及调亏灌溉和分根区交替灌溉等节水灌溉制度。并指出了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艺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技术 果树 利用效率 树种 品种 节水生化制剂 水肥耦合 调亏灌溉 根区交替灌溉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系主要功能性状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琳絮 王铁梅 +1 位作者 张霁 苏德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2-859,共8页
分根区交替灌溉是一种具有节水潜力的灌溉方式,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置3种占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不同比例的灌水梯度(T1:80%... 分根区交替灌溉是一种具有节水潜力的灌溉方式,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对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响应,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置3种占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不同比例的灌水梯度(T1:80%~100%FC,T2:60%~80%FC,T3:40%~60%FC)去开展分根区交替灌溉与不分根区灌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根区交替灌溉在80%~100%FC灌水量时,根颈直径小于不分根区灌溉,60%~80%FC和40%~60%FC灌水量时,根颈直径大于不分根区灌溉。分根区交替灌溉的根系分支多于不分根区灌溉,但根平均直径小于不分根区灌溉。两种灌溉方式下紫花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均随着灌水量梯度的下降而下降。同一灌水梯度下,不分根区灌溉的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分根区交替灌溉。上述结果说明紫花苜蓿采用分根区交替灌溉方式对根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功能性状 根区交替灌溉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瑛 孙群策 +4 位作者 张树振 姜志鹏 温炳涵 葛星宇 张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5-1011,共17页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根区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各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分根区交替灌溉...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根区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各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生理的影响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对其节水机制进行了解析,亟待总结梳理。本文回顾了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归纳了该技术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并对分根区交替灌溉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作物分根区交替灌溉节水灌溉机理研究和节水灌溉技术的革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交替灌溉 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节水机制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研究述评
10
作者 董东鑫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40-43,共4页
高效的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既能显著节省灌水资源而且能够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的节水灌溉策略。本文从提出背景、节水机理及应用效果3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分根区交替灌溉... 高效的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既能显著节省灌水资源而且能够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的节水灌溉策略。本文从提出背景、节水机理及应用效果3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在今后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述评,以期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交替灌溉 节水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局部限量灌溉对非洲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曲慧 杨丽娟 +4 位作者 周崇俊 接晓辉 于洪娇 邢东蕾 杲广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7,共3页
采用盆栽试验,设常规灌溉、分根区交替灌溉、分根区固定灌溉3种处理在沈阳农业大学网室内对非洲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对3种灌溉处理下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干物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为:分根区交替灌溉>常规灌溉>分根... 采用盆栽试验,设常规灌溉、分根区交替灌溉、分根区固定灌溉3种处理在沈阳农业大学网室内对非洲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对3种灌溉处理下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干物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为:分根区交替灌溉>常规灌溉>分根区固定灌溉;对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为分根区固定灌溉的含量每个时期都小于全根灌溉,交替灌溉在8月和10月时小于常规灌大于固定灌,12月时大于常规灌,交替灌溉的含量随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加,12月比8月增加了36.49%,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对3种灌溉处理下作物的养分利用率进行比较结果为分根区交替灌溉>常规灌溉>固定灌溉,并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交替灌溉 根区固定灌溉 常规灌溉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北疆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娣 王振华 +3 位作者 李文昊 张金珠 吕德生 张继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2-667,共6页
分根区交替灌溉被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和农作物中,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采用桶栽试验,供试加工番茄为当地主栽品种"金番3166",研究了3种灌溉方式(AI,FI,CI)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水水平(W1:5 850 m^3/hm^2,W2:4 500 m^3/hm^2... 分根区交替灌溉被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和农作物中,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采用桶栽试验,供试加工番茄为当地主栽品种"金番3166",研究了3种灌溉方式(AI,FI,CI)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水水平(W1:5 850 m^3/hm^2,W2:4 500 m^3/hm^2,W3:3 150 m^3/hm^2)下的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W1条件下,AI较CI加工番茄生育期末根系干物质质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95%,16.87%及17.29%;较FI分别提高14.62%,19.77%及8.33%.叶绿素SPAD,F_v/F_m,Q_p,P_n,叶片iWUE最大值均在AIW1处理,Npq最大值在FIW3处理.产量与Pn、根冠比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分根区交替灌溉在适宜的灌溉定额下不仅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还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提高净光合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综上,AIW1处理是加工番茄高效节水增产的最佳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根区交替灌溉 生理生长 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滴灌施肥频率对土壤水氮运移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宇航 冯许钰 +4 位作者 董光华 刘霞 王丹 申丽霞 刘荣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3-990,共8页
针对目前我国设施蔬菜实际生产过程中水肥调控不合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分根区交替滴灌施肥(ADF)条件下,不同施肥频率对土壤水分养分运移及番茄产量的影响,为番茄高效水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ADF下设3... 针对目前我国设施蔬菜实际生产过程中水肥调控不合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分根区交替滴灌施肥(ADF)条件下,不同施肥频率对土壤水分养分运移及番茄产量的影响,为番茄高效水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ADF下设3个滴灌施肥频率处理F3(3 d)、F6(6 d)、F12(12 d)和1个常规滴灌施肥处理作为对照(CK,频率为6 d)。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高频滴灌施肥处理(F3)相比于低频处理(F12)生育期内两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和无机氮含量分别增加了7.9%和28.3%;在40~60 cm土层,F3和F6相比于F12处理,两年平均无机氮累积量分别降低了37.8%和23.0%。与F12处理相比,F6处理两年平均番茄生物量、吸氮量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6.9%、15.2%和22.6%,而F3和F6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施肥量和滴灌施肥频率条件下,F6处理在减少40%灌水量的同时能够保持与CK相当产量。因此,适当提高滴灌施肥频率能够促进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形成,ADF较常规滴灌施肥具有较大的节水稳产效果。本研究推荐ADF条件下6 d一次的滴灌施肥频率可作为温室番茄生产中较为高效的水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区交替灌溉 滴灌施肥频率 土壤水 土壤无机氮 番茄产量
下载PDF
不同浓度微咸水与分根区交替灌溉上下限对设施番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芙蓉 高艳明 +1 位作者 李建设 胡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65-1474,共10页
【目的】探究微咸水与分根区交替灌溉上下限在生产中对番茄光合特性、抗逆性、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微咸水贮量较大地区番茄高品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番茄‘TY1602’为材料,在分根灌溉条件下,分别用淡水、微咸水(EC=2.5、3.3、4.1m... 【目的】探究微咸水与分根区交替灌溉上下限在生产中对番茄光合特性、抗逆性、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微咸水贮量较大地区番茄高品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番茄‘TY1602’为材料,在分根灌溉条件下,分别用淡水、微咸水(EC=2.5、3.3、4.1mS/cm)进行灌溉,设置两种田间最大持水量上下限,分别为A[L侧(65%~90%),R侧(35%~50%)]和B[L侧(55%~80%),R侧(25%~40%)],低于下限自动滴灌,达到上限停止滴灌。试验共设9个处理,CK:淡水,L侧(65%~90%),R侧(65%~90%);T1:淡水,A;T2:淡水,B;T3:2.5mS/cm,A;T4:2.5 mS/cm,B;T5:3.3 mS/cm,A;T6:3.3mS/cm,B;T7:4.1mS/cm,A;T8:4.1 mS/cm,B)。分析不同处理对番茄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激素含量、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随着微咸水EC值增大,植株的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当EC值到达4.1mS/cm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T6、T8处理的碳同化酶活性变化最显著,T7、T8处理显著提高叶片中抗逆指标的含量,T5、T8处理则显著提高果实中CTK、ABA的含量,有效应对外界环境的胁迫。T7、T8处理的品质指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风味表现良好,且水分利用率大幅提高,但产量下降较明显。【结论】处理T8的综合评价最好,在微咸水资源丰富、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可作为生产高品质番茄的灌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微咸水 根区交替灌溉 灌溉上下限 光合特性 抗逆性 品质产量
下载PDF
Biochar and 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great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ulberry in remediating lead-contaminated soils
15
作者 Lei Wang Qing-Lai Dang Binyam Tedla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757-764,共8页
Aims Soil lead contamin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phytoremediation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reclaim the contaminated soils.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growth,lead resistance and lead accumulat... Aims Soil lead contamin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phytoremediation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reclaim the contaminated soils.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growth,lead resistance and lead accumulation of mulberry(Morus alba L.)seedlings at four levels of soil lead contamination with or without biochar addition under normal or alternative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APRI).Methods We conducted a three-factor greenhouse experiment with biochar(with vs.without biochar addition),irrigation method(APRI vs.normal irrigation)and four levels of soil lead(0,50,200 and 800 mg·kg^(-1)).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growth traits,osmotic substances,antioxidant enzymes and lead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Important Finding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mulberry had a strong ability to acclimate to soil lead contamination,and that biochar and APRI synergistically increased the biomass and surface area of absorption root across all levels of soil lead.The seedlings were able to resist the severe soil lead contamination(800 mg·kg^(-1) Pb)by adjusting glutathione metabolism,and enhancing the osmotic and oxidative regulating capacity via increasing proline content and the peroxidase activity.Lead ions in the seedlings were primarily concentrated in roots and exhibited a dose–effect associated with the lead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Pb,biochar and ARPI interactively affected Pb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and roots,translocation factor and bioconcentration.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lanting mulberry trees in combination with biochar addition and APRI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remediate lead-contaminat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contaminated soil PHYTOREMEDIATION Morus alba L. 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BIOCHAR
原文传递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吉胜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71-72,75,共3页
本试验采用垄作沟灌的耕作方式,以辣椒航椒4号为材料,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辣椒株高、茎粗、叶面积、分枝数、坐果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灌溉,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辣椒根区进行适度交替干旱,可以促进辣椒生长;而且在交替灌溉... 本试验采用垄作沟灌的耕作方式,以辣椒航椒4号为材料,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辣椒株高、茎粗、叶面积、分枝数、坐果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灌溉,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辣椒根区进行适度交替干旱,可以促进辣椒生长;而且在交替灌溉的同时进行叶面施肥更能促进辣椒株高、茎粗、叶面积、分枝数等的增长,增加辣椒结果数,从而提高辣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根区交替灌溉 生长指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滴灌施氮模式对甜糯玉米碳利用的影响
17
作者 程浩 傅丰贝 李伏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2,共6页
为揭示有利于提高甜糯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固碳能力的水氮管理模式,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滴灌施氮模式对甜糯玉米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碳含量和碳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交替滴灌下,中氮水平(0.15 g N/kg土)处理以干物... 为揭示有利于提高甜糯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固碳能力的水氮管理模式,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滴灌施氮模式对甜糯玉米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碳含量和碳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交替滴灌下,中氮水平(0.15 g N/kg土)处理以干物质量为基础的水分利用效率(WUEs)和以产量(籽粒)为基础的水分利用效率(WUE_(t))最高。②与苗期-开花期常规滴灌(CC)相比,苗期-开花期交替滴灌(AA)玉米耗水量降低19.7%~20.8%。中氮水平下,AA模式WUEs和WUE_(t)较CC模式分别提高33.8%和35.8%。③中氮水平时,与CC模式相比,AA模式地上部、籽粒和全株固碳量分别提高16.5%、16.5%和16.3%。④相同滴灌模式下,中氮水平下玉米植株含碳量与固碳量最高。因此,中氮水平下AA模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固碳能力最高,是甜糯玉米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水氮运筹 根区交替灌溉 利用效率 固碳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18
作者 杨平飞 李素丽 +3 位作者 李正文 李志刚 杨海霞 李兰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采用常规均匀灌溉(CI)、常规滴灌(CDI)、分根区交替均匀灌溉(APRI)、分根区交替滴灌(APDI)4种灌溉方式和70%~80%θf(高水)、55%~65%θf(中水)和40%~50%θf(低水)3个灌溉水平,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甘蔗的相关生理生化性状,研... 采用常规均匀灌溉(CI)、常规滴灌(CDI)、分根区交替均匀灌溉(APRI)、分根区交替滴灌(APDI)4种灌溉方式和70%~80%θf(高水)、55%~65%θf(中水)和40%~50%θf(低水)3个灌溉水平,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甘蔗的相关生理生化性状,研究和分析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对甘蔗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为甘蔗的最佳灌溉方式及灌溉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同一灌溉方式下,不同灌溉水平对SOD、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程度为低水〉高水〉中水,对伸长期的影响程度为低水〉中水〉高水;同一灌溉水平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各生育期SOD、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程度为APDI〉APRI〉CDI〉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根区交替灌溉 生理生化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