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plant root system architectural properties upon the stability of loess hillslopes,Northeast Qinghai,China 被引量:21
1
作者 FU Jiang-tao HU Xia-song +5 位作者 BRIERLEY Gary QIAO Na YU Qin-qin LU Hai-jing LI Guo-rong ZHU Hai-l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785-801,共17页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oot system architectural properties of three indigenous (cold- adapted) shrubs on the hillslope stability of loess deposits in the Xining Basin, northeast part of Qinghai-Tibet Plat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oot system architectural properties of three indigenous (cold- adapted) shrubs on the hillslope stability of loess deposits in the Xining Basin, northeast par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indoor direct shear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remolded rooted soil of three shrubs. Test results show that root system architectural indices (root area ratio (RAR), root length density (RLD) and root density (RD)) of the shrubs decline with dep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R, RD and depth is exponential, while a power relationship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LD and depth. The cohesion force of remolded rooted soil for the shrubs initially increases with depth, but it then demonstrates a slightly decreasing trend, which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power relationship. Power relationships also describ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hesion force and RAR, RLD and RD for the shrubs. As the growth period increases from lO to 17 months, the incremental increase in RAR is 48.32% ~ 21o.25% for 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and 0.56% ~ 166.85% for ZygophyUum xanthoxylon (Bunge) Maxim. This proportional increase is notably larger than that for RLD and RD. The increment in RAR is marginally greater for C. korshinskff than it is for Z. xanthoxylon. Correspondingly, the cohesion force incremental rates of remolded rooted soil for C. korshinskii and Z. xanthoxylon are 12.41% ~ 25.22% and 3.45% ~ 17.33% respectively. Meanwhile, as root content increases, the contribution by roots to cohesion force increases markedly until a threshold condition is reac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region Semiarid region Soil reinforcement Hillslope stability Root system architectural indices Plateau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滑坡危险性等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贤健 韦方强 +3 位作者 张继 石勇国 韩光中 胡学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98-1606,共9页
危险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预防与减灾工作首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山地灾害频发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这3个评价指标构建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将投影寻踪技术运用到滑... 危险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预防与减灾工作首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山地灾害频发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这3个评价指标构建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将投影寻踪技术运用到滑坡危险性等级评价中,对评价样本的各指标因素进行线性投影,以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值作为评价依据,建立了滑坡危险性等级综合评价模型,绘制了滑坡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的面积比例为14.28∶9.41∶69.12∶7.00∶0.19;根据所建立的5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60个土质滑坡点资料进行了验证,在占研究区总面积23.69%的高、极高危险区的小范围内,实际发生土质滑坡数量45个,占总土质滑坡数量的75.00%;中等危险性级别以上区域拥有的土质滑坡数量占全部土质滑坡的96.67%;不同危险性级别的滑坡体积方量统计结果表明,滑坡体积方量密度随危险性级别的提高而迅速增加.对比评价结果及实测结果可知,投影寻踪分级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危险性 评价模型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花岗岩山地林木对坡面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玉杰 解明曙 张洪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11,共5页
根据土力学原理,采用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三峡库区花岗岩山地林木固持土壤、稳定坡面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内摩擦角是决定坡面稳定的重要因素,经实验得出内摩擦角与土层深度显著相关,林地土体的内摩擦角大于农耕地的... 根据土力学原理,采用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三峡库区花岗岩山地林木固持土壤、稳定坡面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内摩擦角是决定坡面稳定的重要因素,经实验得出内摩擦角与土层深度显著相关,林地土体的内摩擦角大于农耕地的内摩擦角;土体抗剪强度与土层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层越深其抗剪强度越大,林地土体的抗剪强度大于农耕地的抗剪强度.由典型坡面实地测量,得到坡面平均坡度值为:农耕地28.7°,林地38.7°.林地比农耕地高10°,反映出林木在保持水土、稳定坡面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山地 稳定性 林木
下载PDF
兰州黄河阶地演变过程对滑坡活动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泽林 吴树仁 +4 位作者 唐辉明 黎志恒 赵成 张永军 王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85-1597,共13页
为探索特殊地质环境-河流阶地孕育滑坡的相关性,更深入地认识这类河流岸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在广泛分析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第四系地貌学与工程地质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兰州市黄河河谷演化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和黄河阶地演化对滑... 为探索特殊地质环境-河流阶地孕育滑坡的相关性,更深入地认识这类河流岸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在广泛分析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第四系地貌学与工程地质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兰州市黄河河谷演化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和黄河阶地演化对滑坡的控制效应及其诱发模式.研究表明:(1)黄河河谷的演化对兰州地区滑坡发育的控制作用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分带性,在河谷演化不同阶段滑坡有着不同的发育模式和形成机理;(2)阶地型滑坡主要诱发因素为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黄河强烈下切以及阶地形成期相对湿润的古气候.第三系泥岩地层间形成的软弱夹层可诱发大型黄土泥岩滑坡,而黄土层内多发中小型崩滑.河谷演化期间,滑坡的发生可能导致部分阶地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阶地 阶地演化 控制效应 形成机理 稳定性 工程地质
原文传递
进洞高程对黄土隧道洞口衬砌和仰坡动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纬宇 严松宏 +2 位作者 汪精河 欧尔峰 梁庆国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0,共7页
针对黄土边坡与隧道洞口段衬砌的相互作用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以不同进洞高程进洞时黄土隧道洞口段衬砌的动力响应特征和洞口仰坡的动力稳定性。结果表明:进洞高程越大,洞口段隧道衬砌的位移响应与内力响应越大;随着进洞高程... 针对黄土边坡与隧道洞口段衬砌的相互作用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以不同进洞高程进洞时黄土隧道洞口段衬砌的动力响应特征和洞口仰坡的动力稳定性。结果表明:进洞高程越大,洞口段隧道衬砌的位移响应与内力响应越大;随着进洞高程的增大,坡面位移放大系数在减小,不同进洞高程进洞时坡面位移放大系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在0.2~0.6H时变化最为剧烈,0.4H左右时位移放大系数达到了最大值;不同进洞高程进洞时坡面中心和水平方向距离隧道结构1.5D处的坡面位移放大系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大小关系为:纯边坡位移放大系数<有隧道结构中面位移放大系数<距隧道1.5D位移放大系数;随着进洞高程的增大,剪应变增量和坡面位移均在减小,坡面的稳定性在增强。该研究可为黄土地区隧道进洞高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洞高程 黄土隧道 动力响应 洞口仰 稳定性
下载PDF
太行山区爆破整地的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振亮 《河北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以河北太行山区进行的爆破整地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坡面稳定性、整地规格及爆破整地后可持续经营技术 。
关键词 太行山区 爆破整地 可持续利用技术 稳定性 可持续经营 造林整地
下载PDF
岩石边坡稳定性与坡面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惠琴 吴勇刚 杨婷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5期111-112,共2页
通过对现有岩石边坡稳定与坡面生态恢复现状进行综述,从边坡稳定的力学机理、研究方法、植被生态护坡的重要性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旨在为坡面稳定性和坡面生态恢复研究积累相关经验。
关键词 岩石边 稳定性 植被恢复 生物防护
下载PDF
临海软弱地基边坡防护施工技术
8
作者 林凡 《葛洲坝集团科技》 2021年第1期45-48,79,共5页
临海生态修复工程场地由海岸滩涂吹填形成,含碱性高、腐蚀性强,土质边坡为吹填淤泥、沉积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坡面承载能力低,坡面永久防护要求高。针对工程特点,通过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有效措施... 临海生态修复工程场地由海岸滩涂吹填形成,含碱性高、腐蚀性强,土质边坡为吹填淤泥、沉积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坡面承载能力低,坡面永久防护要求高。针对工程特点,通过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了坡面整体稳定性,减小了施工过程随坡面的扰动,提高了坡面防护施工效率,施工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软弱地基 防护 施工技术 整体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